第1章 序章
“周室倾颓,天子无能!泱泱九州,齐王当立!披坚执锐,护我社稷,换吾安康,宁死不弃!”
大周熹和十六年,正值多事之秋,战火纷飞,狼烟四起。齐王孟桓率先举大事,其后,各路起义军纷纷响应,一时间豪杰云起,赢粮而景从。
在大周百姓的眼中,这一年,或许就是传说中擎天大柱坍塌,九州大地崩裂的时候,天昏地暗,惨绝人寰。没有人能保证看得见明日的阳光,或许连下一刻的呼吸都是种奢侈。
睁开眼,遍地都是战俘的尸体,鲜血干涸后猩红的土壤。闭上眼,又是身旁的亲人被掳走被迫充军的残酷景象。
这个时候,无能为力,风餐露宿的大周百姓只能仰天咆哮:“我们这些小民小户受灾受难,大周天子呢!他能安心地待在皇宫享受庇佑,一味退缩软弱!凭什么!究竟凭什么!”
而此时的皇宫,没了平日里的雍容繁华,早已经是人去楼空的萧条景象,太监宫女们将能拿的东西都拿走了,掠夺过后的皇宫仅仅是披了一张黄金的皮。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匆匆响起,在长廊间格外清晰。
小太监佝偻着身子,喘着粗气,听着宫外时不时传来的哭声,喊声,呼救声以及烈火燃烧的嗞嗞声,心中紧得不敢再呼吸,一个趔趄,栽下身来。他又赶忙爬起,手心蹭了一地的汗,他低下头,胡乱地理了理头上的高帽,复跑向金銮殿。
待他终于看见了空荡荡的大殿中毅然站着的那个人,下意识双腿一软,将自己摔到他面前。只听见小太监颤抖着开口道:“陛下!皇城且破矣!望陛下速亡之也!”
那人一身明黄的长袍,正是齐王此次捉拿的对象。可奇怪的是,他俊美的面容并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胆怯,反而是早已预料的坦然,他抖了抖衣袖,对小太监说道:“汝去也,朕将亲迎齐王。”
“陛下!齐王与陛下,积怨已久,短时难消!请与陛下易装,待托齐王一二时辰,陛下亡之他处,亦能东山再起!陛下活,大周江山永在,绝不隶属贼人半分!”
“此事不容再议!”
一声呵断,小太监的脸上一阵苍白,仿佛已经看见了不久将要到来的死亡。
孟柯袖下的手暗握成拳,他抬眸,望向桌上的信笺,也不知怎得,他心中突然一痛,双腿一软,跌坐在阶上。
灼热的泪珠浸湿了他的龙袍,仿佛是在嘲笑这位命不久矣的君王。
须臾之间,一串脚步声渐近。
此时的城门,已经是尸骨累累,血流成河。
战士的血早已染红了城墙,齐王孟桓在高处攥绳勒马,目光幽沉地望向前方将要攻破的白帝城。
苏从也勒马停在他的身侧,顺着他的目光,轻笑道:“不出一个时辰,城门将破焉。”
“……嗯。”
“解武已领着一万精兵从左侧包抄,奚臣估计也收到了传书,这时正在来的路上。还请殿下放宽心,捉拿周帝,犹如瓮中捉鳖,轻而易举。这江山,迟早都是您的。”
风鼓起孟桓的战袍,猎猎作响。孟桓无疑是这场战争的胜者,但他始终眉头紧锁,盯着那逐渐崩塌的城墙。
“殿下在想什么?”
苏从不禁感到些许疑惑,他们四人自从决定开始造反的那一刻起,孟桓就不曾流露出一丝一毫的退缩与胆怯,甚至率先领兵攻打大周。怎么在快要胜利的这个时候……开始有了一丝不想再打下去的迹象?莫非……他不想伤害大周皇帝不成?还是……因为那位魏皇后?
正当苏从还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忽闻天际一声巨响,皇宫某一方着了大火,火势越发不可收拾,贪婪地吞噬着如困兽般的宫殿。
孟桓脸色突变,连忙策马奔下去,苏从反应过来的时候,已不见了他的身影。
这时,一拨又一拨的人冲出了城门,他们身着宫装,手拉着手,挡在城门面前,以薄弱的血躯,形成一道屏障。他们中,最大至耄耋老翁,最小至总角稚子,却无一人退缩。
苏从不免咂舌作叹,素闻爱国之情可泣天地,今日总算是见到了这君辱臣死的好戏码啊。终于在大周灭亡的前一刻,他苏从领教到了。可惜……他们错信了一名君主,白白地赔出自己的性命,也不知是可惜还是活该。
这时,孟桓策马奔下,方听见这群宫人的嘴里念念有词,如同招魂的鬼差,直抵生命尽头。
“大周兴,大周亡,独念西风不自凉。吾爱家,吾爱国,愿以血躯祭城墙,贼寇猖狂又何妨,又何妨。待有一日血洗山河,射天狼——”
血洗山河——射天狼!!!
呵,狂妄。
待孟桓来到金銮殿,迎接他的,只有两具冰冷的尸体,和一封信。孟桓复杂地望了孟柯一眼,徐徐展开手中的信,内容不多,但字字诛心,句句泣血。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误诸臣,伤百姓。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孟桓的衣袍还在滴着鲜血,整个大殿唯有他急促的呼吸十分清晰,倏忽间,听见他冷笑一声。
“愚蠢。孟柯,活该你是亡国之君,惨死兄弟手中。”
“大周熹和十六年,齐王孟桓率铁骑,破皇城。于庆贤元年春正月乙巳,定有天下之号曰‘齐’。皇权更迭,天下易主,孟桓者,齐太/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