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安王被申饬
安王忙前忙后这许多日,只顾得尽快推行互市一事,惹起来的风言风语他也不是没有听到。
但是安王也不是为了旁人的看法,便能束手束脚的人,安王只是没有料到,景帝会如此生气。
洪熙殿内,景帝一声怒斥:“逆子,你好大的本事啊,串联武将,私结文臣,你想要做什么,造反吗?”
说着,景帝抄起手中的茶杯便朝安王砸去,到底是亲儿子,茶盏丢过去的时候,景帝的手偏了几分,将将砸在了安王的肩头上。
见景帝暴怒,安王一进殿就跪在了地上,直直的挺着脊背,杯盏砸在他的肩膀上,肩头剧痛传来,安王纹丝未动。
“儿臣不过是顾念北境百姓,是以此事操之过急了些,但儿臣绝无异心,还请父皇明鉴。”
“人人皆知弘儿体弱,是不是你也这么想啊?若不是骠骑将军写了奏折回来,朕竟不知你的手都伸到了北境去。你好大的胆子呀!”景地怒斥着,脸上怒意未减。
“父皇如果非说儿臣有私心的话,孩儿不过不忍心康乐嫁去突厥,是,孩儿清楚,父皇有千万种办法,让康乐不必去突厥,可别,人家的女儿便不是女儿了吗?”安王试图解释着。
景帝平常对几个儿女约束并不严,但是龙都是有逆鳞的。先帝的时候,先帝的几个儿子斗得厉害,景帝目睹了同胞哥哥的惨状,所以十分介怀兄弟相斗。
哪怕景帝自己都在日日担忧着太子随时会离他而去,令他白发人送黑发人,但是他却不能容忍自己其他几个儿子日日盼着太子薨逝,他们好取而代之。
“若是如此,你又为何不告诉你大哥?难不成你大哥不会帮你吗?”景地的语气稍缓,但是语句里还是有着怒气。
安王却着急了,解释道:“父皇也知道儿臣此为是串联武将,私结文臣,大哥是储君,倘若大哥一手操办此事,只怕满朝文武都会觉得大哥其心可诛吧,如此冒天下大不韪的骂名儿臣担着就是,何苦要让大哥趟这趟浑水。”
听了安王的解释,景帝心头怒意消了大半,又有些担忧安王。
安王为了确保和亲取消,操之过急,此时已是闹得沸沸扬扬,景帝也收到了不少弹劾安王的折子。
静下心来细想想,安王自小聪慧,这种结果他怕是早有预料。
“你自幼聪慧,这次这样操之过急,你就没考虑过后果吗?你就不怕御史言官的弹劾吗?”
“儿臣只问父皇一句,互市一事是否于北境百姓大有裨益?儿臣虽然为了确保康乐不被牺牲加快了此事的进程,可是互市一事,却是在北境大捷的战报传来时儿臣便开始考虑了。”
看景帝不言,安王继续道:“儿臣只知,若为百姓,儿臣担了千古的骂名又何妨,历来改革总会有骂声,儿臣算得到互市的未来,却算不透人心,这儿臣不认为这是我的过失。”
景帝叹了口气道:“你既然都想明白了,便放手去做吧。”
安王回府把互市之策如何实行具体的写在了奏折上,递交了上去。
等了许久的突厥一行人,终于得到了景帝要见他们的消息,与刚到大虞都城时的嚣张气焰不同,经历了这几日胆战心惊的等待,此时安分了许多。
第二日早朝,乌云公主与耶律齐一同觐见。
刚见到景帝,耶律齐赶忙向景帝表达诚意,直言道:“尊敬的大虞皇帝陛下,我突厥十分诚心地想要与大虞交好,突厥皇帝陛下甘愿献上自己最宠爱的女儿以表诚意,便足以证明。”
“突厥王的诚意朕看到了,使者尽可放心,今日召使者前来,便是为了相商和谈一事。”
“突厥地处偏僻,我们自是不敢再肖想陛下独女,陛下自可另寻和亲人选,至于乌云公主,陛下为公主赐一个好好待他的夫婿便可,突厥还愿每年献上牛羊一千二百匹匹,战马六百匹,以求两邦之好。”耶律齐怕再惹怒景帝,来不及等景帝多言,便开始表达自己的诚意。
安王看见耶律齐说完,才开口:“使者多虑了,陛下并非此意,今日邀公主与使者前来,是为了商议取消和亲旧制,开放突厥与大虞北境互市一事。”
“互市?”耶律齐面露不解。
安王继续道:“突厥地理原因,产粮稀少,突厥人为此困扰日久,我大虞以为既然是议和,便该真正商议一个可以长治久安的法子,紧靠姻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开放互市,我大虞可从突厥购买牛羊马匹,动物皮毛,突厥也可从我大虞购买粮食,本王以为,利益牵制比姻亲更为稳固,不知突厥使臣意下如何?”
“殿下的意思是可以向我突厥出售粮食解我突厥粮食短缺的问题,此话当真?”乌云公主听到粮草,瞬间精神了起来。
“这是自然,想必公主在草原自由自在惯了,也不想离开故土,远离父母亲人,来我大虞生活,大虞的女儿同样故土难离,因此和亲之策,并不适宜今天的大虞与突厥的实情,开通互市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倘若大虞可以做到承诺的按市价出售粮草,乌云认为此计很好,只是乌云此来是为了奉父命和亲,和亲之事用互市代替,乌云还要秉明父皇才可决断。”
安王说的对,乌云并不情愿嫁到大虞,但是她没有胆子违抗突厥王的命令,突厥王想靠她的亲事换取源源不断的粮食,原本他们的计划,如果顺利的话,也至少需要十来年的时间。
眼下提出的互市的法子,倒是很好的解决了突厥面临的难题。
“这是自然,公主和使者理应先请示过突厥王,再做决定。虽说互市一事从无旧例可循,但是其中的好处,刚刚想必二位也已经清楚,另外朕承诺突厥王,若同意互市一事,突厥只需每年向大虞进贡牛羊三百匹即可。”景帝承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