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上门要债
第二天一大早,温暖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窗外阳光明媚,屋里却依旧寒冷。
张氏紧紧抱着阿瑗,她睡着了就像一个小火炉抱着太暖了都不想起床了,赖了一会床还是打算起了。
张氏才有一点动静,阿瑗就醒了,一手揉着惺忪的睡眼问道“娘要起了吗?”
“嗯,今天有日头了,不过外面还是冷,你再睡会,我做好饭你再起来”太冷了,快速把衣裳穿好就出了门。
到了冬天门前的梨树和一排的椿树光秃秃的,只余下一地的落叶,在树下拿了一点树叶和柴烧着火,放了一捧苞米棒在灶里,往锅里掺了水,去旁边挽好了头发洗漱好就准备做早饭了。
今天早饭也简单,煮了点苞米糊糊,把昨天剩的大肠热一点给阿瑗吃就可以了。
把阿瑗叫起来吃完了饭,洗好了碗筷,看了一下之前晒得苞米差不多了,今天也不用拿出去晒了,那就送去还给娘家吧!
自家没有种荞子没有荞面,那就用苞米面代替,拿了个布袋装了一斗,家里也没有石磨,还是拿去娘家磨算了,公婆那里倒是有,去借又要被骂还是不去了。
想着今天暖和,把买来的那匹黑布和一些棉花也带上把大强的冬衣先做好,问问明友什么时候去镇上给他姐夫带去,娘俩的回头自己再慢慢做,天越来越冷了,他在镇上每天要干活还穿不暖和可不行。
把东西全都用篮子装上带着阿瑗往娘家去了,爬到半坡的时候看到有人在起房,也不知道是谁家起的。
刚爬上小山包就看到自己娘坐在院外缝补衣裳,身上穿着褐色短袄,头上用一块帕巾包着,手里的针还时不时往头上拨弄两下。
“外祖母你在缝谁的衣裳?”阿瑗凑上去问。
“小瑗瑗来了,你外祖的,他衣服破了,缝上才能穿。”看到女儿来了,忙接过她手里的篮子放一边。
张氏进屋拿了个凳子坐下才问“我爹他们呢?”
“他们爷俩去小崖上耕去了,先把我家的地耕好,等过些天再去耕你家的”杨老太太说。
“到时又要劳累我爹了”张氏惭愧,自家没本事帮娘家,反倒是娘家经常帮衬自己。
“没事,你爹现在还有这个能力,过些年老了就得靠你们自己了”杨老太太满不在乎的语气。
“对了,我把苞米拿来了,你拿回去吧”把苞米拿出来放旁边苞米叶子上。
“不用,拿回去吃吧,我们粮食够吃”这样她们也能少买一点,还能省点银子。
张氏无奈,每次都是这样“不行,借的是借的不一样……”还没说完就被老太太打断了“行了,你爹他们回来给你磨了面拿回去,就这样。”
“这是要给女婿做的衣裳”看到黑色布匹问道。“嗯,先把他的做好,还想问问明友什么时候去镇上给他姐夫带去。”
张氏不会裁剪,等杨老太太缝好衣裳帮着剪,她只会缝,杨老太太剪好她才把棉花一点点铺好再一点点的缝起来很费功夫。
“他要初二的才去,还有三、四天能等吗?”杨老太太问
“可以,娘帮我一起的话今天就能做好,就不用带回去了,另外一件给我爹穿吧”自己也没什么给娘家的,先做一件给大强,等集市了再去买点布给大强再做一件。
“不用,留着给女婿穿,你爹的还能穿,等明友去镇上买布来再做,你们没什么银子省着点用,不像我们再不济也还有你爹的抚恤银子。”老太太絮絮叨叨说着。
张老爷子年轻时候上过战场,后来外邦被打回去了,签了休战文书朝廷也不打仗了,国库没银子养那么多兵所以遣了一批回家给了一笔抚恤银,当然等哪天要打仗了还是要重穿铠甲上战场保家卫国的。
只不过他现在年纪大了,肯定是不能再去战场的,何况如今大兴朝日渐强盛,经济也慢慢发展起来了,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其他小国也不敢再来进犯。
“对了刚才来的时候看到村里有人起房子是谁家啊”张氏突然想起来问,看了一眼阿瑗自己在那边玩也不用管。
“里正家的,请了河对面唐家的大儿子唐大柱帮着盖,就是你们村东头本家大伯的二闺女嫁的那个,听说这几年他带着几个弟弟到处给人盖房,渐渐的附近几个村子要起房的都找他们”说着闲话手上动作也不停。
“那我们岂不是要叫二姐夫了”虽说是河对面的,但张氏也只是听说过没见过。
“是啊,听说他家有两个小子已经是十六、七的大小伙子了,长得也不错,要不是阿瑗还小将来嫁过去也不错。”老太太玩笑道。
阿瑗听到说起她还以为喊她呢,还跑了过来,张氏说没事才又去玩了,看她过去了张氏才道“我觉得不可行,人家条件好多少人盯着呢!阿瑗还小,等她长大人早娶妻了,难不成去给人做后娘,而且她们岁数相差太大,不行。”
“呸呸呸说的什么话,我们阿瑗将来要找个会疼媳妇的,再说了阿瑗生得好,长大了肯定是个美人,到时候你家的门槛还不被人踩烂了。”老太太笑呵呵的,张氏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娘俩说着闲话家常做着衣服,时间过得也很快,午时开始做到了申时就做好一件了,一件衣裳花了一个多时辰,还是娘俩一起做节省了时间,不然一件衣裳得要两个多时辰呢!于是便又接着做第二件。
张老爷子他们申时不到就回来了,山顶上风大,爷俩一脸的灰,洗了脸坐着歇了一会就去磨苞米面去了。
老爷子个高看着挺拔如松,目光如炬,身体也很硬朗,平时鲜少生病,比村里大多数的老爷子强多了。
娘俩说着话就见下边的于大嫂子从坡下上来,得知来找自己的张氏忙把凳子拿给她坐。
“大嫂子,你来找我什么事?”张氏随意坐下问道,“我听说你去集市了,还买了很多东西”于嫂子怒气冲冲质问道。
“是啊,去买了点布和棉花准备过冬的衣裳,怎么了?”听她语气不大好,张氏就问道。
于嫂子冷哼一声“怎么了,你有了银子怎么不拿来还我,之前不是说有了就还我的吗?
“嫂子,我之前确实没银子才跟你借的,我本来也打算过两天有空了就送去还你”张氏一脸诚恳,
“你是不是想赖账不还了,我可是听说你买了不少肉”于嫂子怎么也不肯信,都有钱买肉了,却不拿来还自己,分明就是想赖账。
张氏一听愣了,这谁说的嘴,真是把白的说成黑的“这谁说的,我哪有银子买肉,而且银子我肯定会还你的。”
不过想一想也就明白了,平时就大嫂和她处得好,大嫂又是个嘴碎的,应该是回来的时候被她看见了。
“你管谁说的,快把银子还我”大有一副你不还银子我跟你没完的表情“我现在没银子……”张氏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想起早上邓大嫂说的,于氏就气不打一处来“没银子你还去我家借,赶紧的把银子还我。”说着就要动手在她身上找,张氏吓了一跳忙护住肚子,杨老太太也赶忙上前拉着她。
见此于氏更是大声嚷嚷起来“你还我银子,你借钱的时候死乞白赖的,现在让你还银子你就躲起来了,张氏今天你必须还我银子”。
“行,回去我就还给你”见她不依不饶的,张氏连忙道,只希望她别在闹了。
于氏见她答应了,不禁怀疑难道她真的没有想赖账。
早上巳时左右的时候邓氏来到于氏家里于氏还以为她有什么事“你怎么这时候来了,有什么事?”大多时候她都是下午才来,
邓氏笑呵呵的扭着腰“怎么我就不能来找你唠嗑”自己进屋拿了凳子坐下,也没客气。
两人闲话了一会,邓氏才道“昨天我看到四弟妹买了很多东西回来,还有很多肉呢,我站门口都闻到味了”。
“真的假的,前几天还说没银子交税,来给我借了两百文呢!”于氏瞬间就垮下了脸。
“我说她哪有银子买那么多东西呢,你怎么就敢借银子给她,她家穷得叮当响,你就不怕打水漂了”邓氏一脸你是不是傻的看着她,于氏不太相信“应该不会吧!”
“这我还能骗你,我们都这么多年交情了,不仅买了不少肉,还有好几匹布呢!我看着她拿了几次才拿回去呢,要我说她肯定是不想还了”邓氏一脸你不信就算了的表情。
于氏顿时火冒三丈“她敢,我现在就问她要去,她敢不还我撕了她”说着就要朝外走。
邓氏连忙拉住她“你去她也不在家,早上我看她出门了”于氏连忙问“你知道她上哪去了?”
“应该又回娘家打秋风去了吧!”邓氏不屑的说道,于是于氏憋着一股火就朝着张家去了,邓氏脸上露出幸灾乐祸的笑。
“行,必须现在就走”于氏回过神立马道。
张老爷子出来刚好听到就知道她这样肯定是被人撺掇的,吸了一口旱烟问道“小芬借了多少银子,老婆子去拿来给于巧”于巧是于嫂子全名。
“不多,两百文”于嫂子忙道,张氏没有张家有就行,只要要到银子就行其他的她可管不着。
杨老太太刚要去拿被拉住了,“爹娘不用,我这就回去拿。”
“我去拿,省得你跑一趟,下次再给我们就行。”说着又要进屋,“没事的,衣裳也快好了,只是剩下的一点就要麻烦娘帮我做了,过几天再让明友帮忙带去给大强,那我就回去了。”喊了阿瑗准备回去。
“自家人,说的什么话?”杨老太太嗔怪道。
张老爷子拿着布袋追了出来“还有苞米面没拿呢!”
“爹别拿了,这本来就是还给你们的”张氏不要,老爷子不由分说的塞在篮子里。
于巧本人在旁边看得不屑,果真如邓大嫂说的回娘家打秋风来了,暗暗呸了一声真是丢人。
把阿瑗喊来就回家了,回到屋里给于大嫂倒了碗水“大嫂子喝水。”
“水就不喝了,你还是快点把银子给我”说着把碗推一边。
“那好吧,你等会”进了里屋打开放银子的柜子从里面数了两百文出来,那天去集市回来剩三百多文,现在还了大嫂子的两百文,家里只剩下一百多文了。
把银子还给了于大嫂,还是解释了句“大嫂子,之前确实没银子才去给你借的,谢谢你借给我应急,不瞒你说我也是那天去集市大强把这几个月的工钱给我,我现在才有还你的。”至于她信不信的都无所谓了。
出了门就看到大嫂邓氏在那张望,见我们看过去也没闪躲,反而笑吟吟的问于大嫂子“哟,福子娘要到银子没有啊”“要到了,”于大嫂子回了句就走了。
张氏一听和自己猜想的一样就是大嫂使坏,不然于嫂子怎会如此,那天都说不急的今天却跑到娘家逼着还钱,想到此张氏暗暗在心里记了一笔。
既然她都不仁,张氏连大嫂都懒得喊,就回了屋,也没管她说什么。
只有邓氏还在那骂骂咧咧的,可没人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