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集市偶遇姨母
这日张氏起了个大早,把阿瑗也叫了起来,娘俩洗漱穿戴好准备去镇上的集市置办过冬的衣物。
一人拿了一个前天晚上做好的荞饼,虽说是冷的,但是并不影响口感,三两下吃完就忙着赶往村口搭村长的牛车,去晚了就坐不下了。
张大伯是每逢集市就赶着牛车接送村里人赶集的,大人每人两个铜板,孩子一个铜板,也有舍不得花那两文钱走着路去的。
今天是青山镇赶集的日子,所以去的人也比较多。
没一会儿,村长张大伯的牛车就来了,车上已经坐了好几个人了,都是村里的人,带着阿瑗坐上牛车,“张爷爷,陈大娘,李大爷”阿瑗一一叫了人就乖乖坐着了。
张大伯并没打算走,应该是还要等人。
“大强媳妇和阿瑗也要去镇上啊”村里的陈大姐随意的搭着话。
“是啊,过冬了,去买点棉花做两件厚点的衣裳”把阿瑗抱做在怀里,今天天气冷,手都冻僵了。
张大伯也搭话道“今年天气挺冷的,可千万不要有雪灾”。
“是啊”“是啊,五年前的雪灾现在大家都还记忆犹新”大伙七嘴八舌的聊了起来。
大家说话的功夫又来了三个人,人差不多了,张大伯赶着牛车朝镇上去。
一路上不时就看见几个行人掠过,都是赶往镇上的。
赶了一个时辰的路终于看到了城门和有排着队等着入城的车队,还有熙熙攘攘入城的人群。
进了城,给了张大伯三个铜板,就带着阿瑗下车了,打算先去城东的粮食铺看看大强,再去布庄买布。
从城门到城东粮食铺要走一刻钟,一路上人声鼎沸,店铺掌柜的说话声,小贩的吆喝声,小孩的嬉笑声不绝于耳。
张氏带着阿瑗一路朝着粮食铺去,路上也没过多的停留,只中途给阿瑗买了个糖人,天气冷也不会化,阿瑗就时不时舔一下。
到王记粮食铺问了掌柜,才得知黄大强正在后院卸粮食“那麻烦掌柜的帮我传个话”。
“好,你稍等”说着掌柜就掀起布帘进了后院。
不一会儿,王大强就出来了“媳妇你怎么来了?”
阿瑗看到爹爹高兴的扑过去“爹爹”黄大强看到女儿把她抱了起来,又慈爱的摸摸她的头。
黄大强长得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带着清隽的书生气质,身材瘦高,一头黑发仅用一根布带束起,不得不说他确实长得一副好相貌,不然也不会让张氏见了几次就硬是要嫁给他。
他身穿一身打补丁的粗布短打和破了洞的布鞋,要是换上一身长衫还以为他是个教书先生呢!
不得不说黄大强确实长了一副好相貌
“我来买点棉花给你们做冬衣”拍了拍他肩上的灰。
“那家里没钱了吧,你等着我把这几个月的工钱也给你”说着又往后院去了。
“诶,……”这人那么着急干啥。
又过了一会儿,黄大强才出来,把手里的银子拿给张氏“媳妇,给自己也买点喜欢的还有孩子,千万别舍不得,我能挣钱”。
张氏看了一下差不多有九百文,便数了两百文拿给他“这个你拿着,万一有用到的地方”
“不用,你拿去吧,我用不着,而且这个月也快完了”自己有吃有住的,用不到什么钱,哪像媳妇带着孩子在家,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那好吧”张氏只好把它也收起来。
张氏又说了几句叮嘱的话,黄大强一一应了“好了,走吧,我也该去忙了”
说着就把阿瑗放了下来,张氏拉着阿瑗刚准备走,突然又想到了什么,在黄大强耳边说了句话才走了。
而黄大强则呆在了那儿,直到掌柜的声音传来才回过神来,只是嘴角的笑就没落下过。
“傻笑什么呢,快去干活”王掌柜催促,还有好多粮食没卸下来呢!
“知道了,这就去”说着傻笑着朝后院去了,进门的时候还差点撞了上去,掌柜的好笑的摇了摇头。
这边张氏带着阿瑗出了粮食铺就随意的逛了起来。
虽说是个镇子,没有县城繁华,可也是应有尽有,而且青山镇比起隔壁的桃花镇可大多了,十里八乡的村子都归青山镇管。
娘俩一边走一边看,真的是琳琅满目应看得人眼花缭乱,阿瑗也好奇的四处张望,这么多的东西感觉眼睛都快不够用了。
很快就来到了城南的布庄,刚准备和阿瑗进去,就听一熟悉的声音喊到“大姐”
张氏转头一看,竟是自己小妹“晴晴,你也来赶集”
“是啊,最近闲着没事就来逛一下”一边说一边还伸手捏了捏外甥女带着婴儿肥的小脸。
张翠晴长着一张圆脸穿了件浅紫色小袄,下身配绿色裙子,都是细棉布做的,头上还攒了一支银钗,看来她嫁到肖家过得不错。
“姨母”阿瑗见到姨母也很开心。
“小瑗瑗乖,等下姨母带你买吃的”张翠晴可稀罕自己可爱的外甥女了。
“我要去布庄,你去不去”张氏浅笑问。
“走啊,一起去看看”率先拉着阿瑗进去了。
进了布庄就见一个身穿绿色襦裙,头上插着一支金百合发簪的美貌妇人笑着迎了过来“几位客人要买点什么,可以随意看看?”
“我想要两斤棉花和两匹粗布一匹黑色的,一匹蓝色的”女掌柜听到要棉花和粗布也没露出什么其他表情,依旧笑意盈盈。
“好的,你稍等,我这就给你拿过来”掌柜转身就去拿布匹了。
布庄除了掌柜还有两个伙计,今天生意不错,进来的时候刚走了两波客人,这一会的功夫就又来了两波。
“大姐,我们去看看其他的”一只手挽着张氏,一只拉着阿瑗朝里走去。
走着走着张翠晴看到一匹红色棉布,上面还绣着小花,想着外甥女穿上肯定好看,而且红色喜庆,真是再好不过了。
于是便换来了伙计,“这棉布给我来五尺”。
“好的客人你稍等”便去拿来了量尺和剪子,咔嚓咔嚓几下就剪好了。
刚好掌柜也回来了,于是便一起去结了账。
两斤棉花四百文,两匹粗布两百文,一斤棉花都可以买两匹布了,可想而知棉花有多贵。
一下子就花去了六百文,身上的钱一下就花完了一半多,张氏心疼可没办法,这是过冬必须要买的。
晴晴也买了一匹半棉布花了四百多文,结了账拿着各自买的东西就出了布庄,又看到一个卖糖葫芦的老伯又买了三串糖葫芦,本想一人一串的,可大姐说不能吃,刚想问为什么,突然想到了什么,一脸了然的神情,那还是算了,后来就只要了两串,和阿瑗一人一串吃了起来。
很快来到了卖菜的地方,拐角处有一家面馆,晴晴非要拉着娘俩去吃面,张氏本不想去,奈何她直接把钱付了,没法只好去吃了。
想着待会儿把面钱给妹妹,虽说是亲姐妹,自己也不能占她便宜。
看到一个卖酸哆衣的阿婆,花了两文钱买了几个回家捂柿子,又去猪肉摊买了一斤肥肉回家炼油,看到没人要的猪下水,花了五文钱买了下来,只要处理得好味道还是不错的。
逛了一圈该买的也差不多买好了手上都快拿不下了,还是妹妹帮着分担了一部分。
“晴晴,你买好了吗,要不要回去了”如果她还不走还得让她帮着送去张大伯牛车上。
张翠晴看了下好像没什么要买的了便说“不买了走吧,我也搭张大伯的车回去”
于是姐妹俩带着阿瑗往城门处去,张大伯的牛车就停在那边,那里有个小巷可以把车停在那里。
到了小巷张大伯也在,他每次来都得在这看着他家牛车,怕被人牵走,一头好牛要十多两银子,要是丢了就不好了。
把东西放在牛车上,手终于可以轻松下了,站了一会儿其他人还没来,想着趁着这会人不多,把刚才吃面的钱给晴晴“晴晴,这是十文钱,刚才吃面的”
“这是干嘛,我不要”说着推了回去。“拿着吧,该是啥就是啥,我也不能占你便宜”张氏很无奈。
“不就是一碗面,你们是我亲姐和亲外甥女,怎么就不行了,快收好”大姐在家时可没少把吃的留给自己,她自己都不舍得吃。
“晴晴,……”张氏还想说什么就被张大伯打断了,“你们姐妹俩不要不如拿给我吧,大强媳妇你就拿着吧,你在家时也没少照顾你妹子,一碗面就别推来推去的了”一句玩笑话姐妹俩都忍不住笑了,连阿瑗都跟着笑。
“对了,这几尺布是给阿瑗买的,拿回去给她做衣裳穿”把红色的布和大姐买的放一起。
“好了,大姐我知道你要说啥,这是我给阿瑗的,可不是给你的”张氏只好没奈何的不出声了,“给姨母做衣裳穿,娘也买了布”阿瑗乖巧道。
“真是个小乖乖,放心吧,姨母有衣裳穿,这是姨母给瑗瑗的,别拒绝好吗?”忍不住又捏了小脸一下,滑滑嫩嫩的,手感真好。
“那好吧,谢谢姨母,等瑗瑗长大了会孝敬姨母的”小小的人说话一本正经的。
差不多等了半个时辰,村里的人才姗姗来迟,大家相互打了招呼,才启程准备回去了。
大家也闻到了猪下水的味道,只问了谁买的,也就没说什么了,毕竟村里人大多都会买来解馋,自然不会说什么。
行到半路河边张翠晴就下车了,河边有条小路就是通往小河村的,又和大姐道了别看着牛车渐渐远去,才拿上东西也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