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分兵布防
郭靖的警卫营操练过之后,李虺走到点将台边站定,朝着这三千郡兵扫视了一遍。
“诸位将士,某乃新任豫章太守李虺。自今日起,你们便是我李虺的兵马。”
顿了顿,李虺又开口道。
“看到刚才的操练了吗?”
三千郡兵听到的发问,都是愣在原地,不知该回答还不回答。猛然间,就听董袭带头大喊道。
“看到了。”
有了带头的,这些郡兵开始稀稀拉拉凌乱的喊道。
“看到了,看到了……”
李虺呵呵笑了两声。
“呵呵,我怎么没听清楚。拿出些气势来,到底看到了没有?”
这一下三千郡兵同时高呼。
“看到了。”
这三千人的齐声呐喊顿时在校场中回荡开来,气势也不输警卫连的将士。这倒是让这些平时吊儿郎当,混吃等死的郡兵也感觉到了与往日的不同。
“看看,只要整齐划一,这效果可比刚才好多了吧。”
这些将士也都心有所感,董袭也开始明白李虺的用意。
“看来这军纪可不是没事放在那里玩的,刚才那些黑甲将士看起来如此精锐,气势慑人,不就是动作整齐,军纪严明。从看到这些将士出现在校场上到现在,这些将士只要没有命令都是纹丝不动,表情严肃。原来主公是在给我们这些常年散漫惯了的郡兵严明军纪。”
董袭暗自思索,又听李虺开口说道。
“这些都是本太守警卫团一营的将士,你们想不想也成为像他们一样的精锐士卒?想不想也像他们一样一日三餐?而且每日都有肉食?”
当听到一日三餐和每日都有肉吃的时候,这些郡兵都开始激动了起来。人群中开始了骚动,兵将们都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李虺故意等了数吸的功夫, 大声问道。
“你们到底想不想?”
顿时,整个校场爆发出雷鸣般的三好大喊。
“想,想,想。”
“好。”
李虺满意的点点头。
“想一日三餐,想每日吃肉吃,就要达到李某的要求,就要能吃得了苦,就要练成这样的精兵。否则就趁早回家务农,别浪费了百姓们辛苦种出的粮食。要当精兵,就要对得起为你们种粮的百姓。要当精兵,就要对得起你们的家人,族人,你们将是他们的骄傲。你们能不能成为这样的精兵?”
“能,能,能。”
被李虺一番鼓舞,这些昔日自由散漫的郡兵,也开始站直了身子,伸直了脖子,扯开了嗓子,大声的吼叫着。
“可不要光说不练假把式,有种的就按照李某的要求,先进行一番考校。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要么回家种地。要么就给我去生产建设兵团,一边练兵,一边种地。总之,我李虺不养着废物下崽儿。都听明白了吗?”
李虺唾沫星子乱飞的讲了半天,说出了对于兵员的要求。众郡兵异口同声,回答。
“明白。”
当然具体的选拔要求,李虺没有说,等到正式的选拔开始的时候,这些郡兵自然就会明白。至于能够剩下多少合格的,那就不是李虺能左右的了。
调动起来了积极性,剩下的就交给典韦,郭靖和周仓三人去办了。李虺则与戏志才,李严和阚泽回太守府去商议开荒建城的事了。
三千郡兵经过一番严苛的选拔,年龄超过三十岁的被剔除了三百多人,体检不合格的又被剔除了一百多人,最后在各项体能和技能考核中又刷掉了三百多人。
如此一系列的选拔之后,三千郡兵被淘汰掉了将近八百人。为了保证三千人的整团建制,李虺又让周仓将从新一团抽调出一百多人,作为基干力量用于担任基层主官。
再从三万黄巾俘虏之中优中选优,再选出将近五百人,补充到周仓的新一团和为董袭新组建的团当中。不足的三百人将从即将抵达的何仪的农一师当中进行优选,并将体能和技能考核不合格的三百多人批发给农一师去搞生产开发的同时作为二线部队随时待命。
至于年龄超过三十岁的被剔除了三百多人就直接批发给黄邵,再从原农三师裁撤一部分年龄偏大,不再适合参与军事训练和高强度体力劳动的几百人与体检不合格的一百多人一起彻底军转民。归于郡县管辖,只参与今后的开荒屯田。
董袭的这个新组建的团,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整编,就差一个番号了,可这倒是让李虺有点为难了。在长沙新编了一个魏延的暂一团,这董袭的这个团总不能直接叫暂二团吧,听着总觉得有些别扭。
根据现行的军队编制,李虺一共有两个旅,六个团的正式番号和一个警卫团。目前,留在确山的有管亥的骑兵团和何曼的七零一团,两个团的主力部队。其余的五个团除周仓的新一团已经驻扎在柴桑,郭靖的一个营在南昌之外,其余的三个半团和三五九旅的旅部都在分路护送百姓南下的途中。考虑到豫章郡的地理环境和基本现状,就要对现有的部队进行重新整编。
豫章郡西,南,东三面基本上都被群山围绕,只有中部与北部相对平坦,适合农业的集中开发。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原来石猿山和确山的百姓安置,就只能在柴桑新城和南昌新城两处。而南边多山,道路也不好,既不适合囤积大军,也不适合安置百姓。
基于以上考虑,李虺打算将现有的兵力分为四个部分。北部以柴桑为中心,驻扎两个团的主力和兵团一个师,以及半数的百姓和黄巾俘虏。中部驻扎两个团和兵团一个师,及半数百姓和黄巾俘虏。南部住宅两个团,东部因为离中部较近,只要留有魏延的一个团就够了。一旦发生战事,只需坚守两到三日,就能得到中部两个主力团的支援。至于西面与长沙郡几乎完全被大山阻隔,根本不需要考虑太多,只需要在宜春通往中部平原的必经之路上驻扎一个团就足够堵住长沙方向可能的进攻。不过考虑到孙坚的焦头烂额和自顾不暇,眼下是不会有这种威胁的。
考虑好了整体的兵力分布,下面就要具体的排兵布阵。
柴桑现有关羽的三八六旅旅部和周仓的新一团,外加黄邵的农三师,只差一个团就能配齐北方集团。考虑到柴桑就在长江沿岸,需要熟悉水战的将领,而这自然是出身会稽余姚的董袭以及豫章郡本土出身的郡兵最为合适。配合上蒋钦周泰即将接管的水军,这里的水陆战力就非常平衡了。
南方机集团考虑到孙坚有可能的偷袭,自然是要武力足以碾压的猛将镇守。就由颜良,文丑,两兄弟搭班再加一个典韦。有这三人在,南方的山越和西边的孙坚都别想轻举妄动。
中部集团有郭靖的警卫团和何仪的农一师其实就兵力足够了。不过考虑到对于魏延的支援,就将叶雄的新二团驻扎在余汗。这样无论是支援前出的魏延,还是回援南昌都只需不到两日的时间。同时也可以监视自丹阳方向从经后世的上饶和鹰潭一线而来的威胁。
有了这样的兵力配置,李虺就能安心的开荒筑城,发展生产了。
半个月之后,红军各部队护送着百姓,陆陆续续的抵达了豫章。李虺接到斥候的禀报,由于汝南一带的葛坡贼声势浩大,中原不少百姓都在四处逃难。红军各部队护送着百姓南下途中,发扬了曾经是黄巾军的“光荣传统”,携带了大量南逃的百姓过江抵达豫章郡。这使得百姓的人口数量直逼十万大关,这还没有算上三万的黄巾俘虏。
这一下,李虺直接控制的人口就有十几万人了,再加上五六万兵马,粮食的消耗可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在没有开垦出足够的土地并收获粮食之前,这些消耗都得李虺自己来想办法。不过,还好李虺还有一个咸亨商行,只要由咸亨商行出面从附近的庐江、九江、丹阳、吴郡等没有受到中原影响的郡县平价购买粮食运往豫章。经水路从彭蠡泽沿赣水运抵南昌。
这样就基本解决了李虺的粮食需求,避免了豫章本地士家商贾见到大量难民涌入而哄抬粮价,牟取暴利的图谋,不过这也不经意的得罪了豫章的部分士家。
由于百姓数量的猛增,李虺决定在柴桑新城留下五万百姓,参与柴桑新城的开发建设。其余的百姓和黄巾俘虏全部到南昌兴建南昌新城,改造开垦赣水西岸的土地。
当黄巾俘虏被押至南昌的时候,豫章各地的士家代表纷纷前来太守府,通过在太守府担任属官的士家子弟向李虺提出购买这些黄巾俘虏为奴。
对于李虺而言,这些俘虏可是他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土地的开垦,各种矿产的采集,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指望着这些黄巾俘虏呢。而且,作为后世穿越者,对于奴隶制度是深恶痛绝的。原本李虺打算根据这些俘虏的表现,和思想的转变程度,分批将这些俘虏赦免,并赐予土地,将他们逐渐转化为自己治下的百姓。
可是这些俘虏刚到南昌,居然就有士家想要买去为奴,这是李虺无法接受的。所以李虺一点情面没留,直接一口回绝。理由则是这些俘虏归太守府所有,属于官奴,一概不予买卖。
如此一来,李虺与豫章本地士家再一次产生矛盾。这也让本地的士家看出李虺的强势以及对士家的态度。
赣水的西岸,梅岭以东的这块平原足足能够开垦出将近三十万亩的土地。这对于现有的百姓而言算是基本上满足了人均的种植需要。
南迁的百姓,农一师和警卫团的将士,甚至包括李虺以及郭靖、何仪这些将领都在挥汗如雨的进行着劳作。百姓开垦的土地居中,为民屯。军队开垦的土地围于外,称为军屯。
头一年最重要的就是将这里的土地开垦出来,哪怕先不种粮食作物,头一年先种植山药这样的高产作物。既能用于糊口,也能酿造成白酒换取大量的粮食。等到第二年,土地肥力足够再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
至于筑城的重体力劳动就有警卫团派出部分兵力监督三万黄巾俘虏负责。
从人口数量上看,南昌新城的人口和规模基本快要赶上南昌旧城了,可是新城这边却没有一户士家。换句话说,士家想要到新城来,也不愿意对遍地的沼泽和盐碱地使劲。
由于整个土地改造项目参与的人数巨大,不仅效率明显提高,就连积肥用的粪便也快成了问题。索性人们干脆将一些沼泽地直接改造成粪池用来积肥,使改造后的土地有足够的肥力。部分的沼泽,在清理了淤泥之后,也被改造成鱼塘用来养鱼。这些都是石猿山初创时就形成的惯例。
由于已经错过了头一季的播种时节,所以部分先开垦出的土地也不急于开始种植作物。而是间歇性的进行施肥和深翻土地,使土地的肥力进一步提高。同时,从两山带来的各种养殖的家禽,也可以对深翻后的土地进行一遍清理。
在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努力之后,土地基本开垦完毕,开始了第一季的山药种植,以及外围盐碱地的大面积种植桑树的工作。
正在赣水西岸一片忙碌之际,各地开始出现了大批的官员辞官的浪潮,就连太守府的部分属官也都纷纷辞官而去。全郡二十一座县城,有十二座县城的县令辞官,几乎每个县的县丞,主簿,县尉等官职都有辞官者。一时间豫章郡的行政出现了混乱,治安状况岌岌可危。
太守府中冷冷清清,半数的属官都辞官回家去了。正厅之中,只有李虺,戏志才,李严,阚泽,郭靖,何仪,陈到和沙摩柯几人。
李虺看着眼前的几人,一时压不住火气,直接爆了粗口。
“这他娘的是要给老子示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