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三八六旅
石猿山前山半山腰有一栋后世独栋别墅一样的木质建筑,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现代简约风格。除了没有大面积的落地玻璃之外,猛的一看就像是后世旅游景区的木屋别墅。这是李虺为了怀念自己穿越之前的生活而特意让张顺给他和典韦、典母一家人建造的。
一楼是宽敞明亮的客、餐厅,厨房和独立于外的卫生间,还有典母的卧室。二楼是李虺、典韦的卧室和一个大露台,三楼则是一间私密的书房兼会客室,也有一个小一点的露台,可以喝喝茶,吹吹风,欣赏一下石猿山的景色。整栋建筑里的家具,都是李虺按照后世现代简约风格的家具设计制作的,基本摆脱了席地跪坐这种制约国人身高的行为方式,引入了座椅,沙发,床榻等后世家具。
李虺和戏志才在三楼的会客室坐在宽大的高脚茶桌两侧,宽大高背的座椅让人起坐都很方便,关键是膝盖再也不用那么痛苦了。
两人开着窗,一边欣赏窗外的山景一边喝着茶。山风从两面的窗户穿过,室内顿时清爽宜人。
“主公奇思妙想,令忠着实钦佩。如此舒适的房舍、家具,主公也要给忠配上一套,还有这茶桌和座椅。若是有这样一间书房,坐于其中,品茶读书,岂不快哉。”
“志才,此间只你我二人,还是与从前一般以表字相称吧。这君君臣臣的太过生分了。”
戏志才犹豫了片刻,喝了口茶,摇着羽扇道。
“学涛,你我相识已近两年,当初你我深夜畅谈之事恍如昨日。不想如今居然真如学涛当日所言,太平道起事席卷天下,我等占据了此处要地,乘机收罗了近十万黄巾人口。虽未有城池据守,此地也固若金汤。有此气候,学涛以为我等当何时南下扬州?”
“志才莫急,此间虽有山势地利,眼下却是人多地狭。这黄巾起义剿灭之时,我等所辖人口当过十万。单以此石猿山,不足供养。且鸡蛋置于一篮中则一击皆碎,若分而置之则一击难以尽毁。”
“学涛之意莫非分兵?”
“志才果然聪敏。此去东南百余里又一座确山,山势比石猿山还要广阔。若分兵确山,可与石猿山互为犄角之势。大力开垦土地,也可养活更多人口。且此山与大别山相连,若经大别山隐蔽南下,可一路直抵庐江郡最南端的寻阳,过了长江便是豫章郡的重镇柴桑。如此南下当可出人意料,难以察觉。”
“学涛莫不是两年前便已想好了这一招,学涛智谋深远,忠不及也。”
“志才取笑了。不过是未料胜,先料败,早些想好退路罢了。”
“既有如此南下妙计,学涛何故还要分兵确山。何不收拢黄巾败兵之后,直驱扬州?”
“志才也是智谋之士,难道忘了江东之地多为士家掌控,若无根基,不免受制于人。”
“噢,学涛之意是以两山互为依仗,囤积钱粮,扩充实力。待到时机成熟再倾巢而出,携民渡江。再以石猿山、确山之法,开垦土地,以民养军,以军护民,如此便不受士家制约。以我军之战力,当可横扫江东。”
“哈哈哈哈……志才不亏智谋之士,果然一点就通。”
“学涛过奖了。你的话都说的这个份上了,忠再不明白,这书就白读了。”
“唉,志才,说到读书,我记得你还找到了十几个寒门和士家的士子,这些人可别浪费了。把那些未满二十岁的少年全都组织起来,按照年龄开设学堂,让这些孩子读书识字,说不准咱们自己就能培养出不少人才。将来咱们的地盘大了,可是需要人来治理的。志才想想,那些士家能向着咱们吗?”
“不错,这倒是个好主意。只是那些十五、六岁以上的还要让他们读书吗?”
“当然要读。即便只能识字,将来也可做个小吏。若是从军,也可做个下级军官,至少能看懂地图吧。”
“有教无类?这可是孔夫子的育人之道啊,学涛果然高明。近日我就找张顺盖上几间房舍,组织这些孩子读书。”
很快石猿山有了一所学堂,孩子们开始在学堂里读书识字。这仅仅是李虺教育计划的一个开端,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李虺没有将后世的教育体系直接照搬过来,而是先从这个时代世人所熟悉的教育方式开始,慢慢的去健全整个体系。
除了建立教育体系,石猿山的扩军也已经完成。由于有了独立团的成功经验,各个将领都接受了李虺训练将士的方式,开始了李虺“独创”的特殊训练。
原本收降的颍川黄巾军中,二十到二十五岁的精壮有八千多人。汝南之战前,从中挑选了两千多人补充到了独立团。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特训,以及制式化装备的加持,战斗力突飞猛进,在解救汝南黄巾的战役中表现出了良好的作战能力。这一点给参与此战的管亥、周仓、张晟以及归顺的黄巾将领刘辟、龚都、黄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补充独立团的两千多人外,还剩下不到六千人。李虺在临走时已经下令整编。留守的关羽、颜良、文丑、叶雄、郭靖、典韦等人在上北芒村时就训练过独立团的前身“警卫营”,这次的整编就是轻车熟路了。不到六千人被一分为二,编成两个团。原则上确保三个营的作战部队齐装满员,团部直属部队暂时留有缺额。
编制完成之后,两个团就开始了紧张的训练。待到李虺率军从汝南返回之后,又从新归降的汝南黄巾军中挑选了一部分符合各项要求的青壮补足了两个团的编制。李虺直接给这两个团命名为“新一团”和“新二团”,甚至干脆将三个团合并为一个旅,直接叫“三八六旅”。
同样对独立团印象深刻的还有两个人,那就是被俘虏的程普和韩当。如今两人虽然是俘虏,可待遇却一直不错。李虺命人给二人安排了住所,有一个班的将士轮流看着他们。除了不能离开石猿山,二人的行动一切自由。
程普、韩当起先来到山寨的时候,以为是被黄巾军俘虏的,后来却发觉这里根本没有人头裹黄巾。询问看守他们的将士才知道,这里的确大部分都是黄巾军。可是都归顺了这座山寨的寨主,已经不再是黄巾军了。原因也很简单,这个寨主能让他们有地种,不打仗,还能吃上饱饭。当然,这里的寨主个个都是本领高强。
程普、韩当出于好奇,开始在山里转悠。除了几个涉密的区域之外,看守两人的将士都是主动带着两人去参观,还给两人介绍山寨的详细情况。看着开垦出来的土地里,原本的黄巾军正在辛勤劳作,各种工匠作坊整日忙的热火朝天,妇女和儿童饲养各种牲畜和家禽,儿童们甚至还能到学堂读书。
这样的景象,即使在太平盛世也是很难看到的。而这样一座山寨,能够养活这如此之多的人口,居然不是靠烧杀抢掠。这山寨的寨主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让程普、韩当十分困惑。
程普出身官吏,韩当做过山贼,两人都算是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但是,二人从来没有想过有人会这样管理山寨。而且,通过与看守将士交谈之中获悉,整个山寨,除了主要的几个将领和几百人是原班人马以外,其余的全是黄巾败兵归降的。二人感到诧异的同时,也开始钦佩这个寨主。敢以几百人的班底吸纳如此众多的黄巾人口,这是何等的魄力和胆略。
二人每日在将士的看管之下在石猿山到处转悠,眼看着山寨每天的变化。尤其是看到校场操练的将士,两人更是跃跃欲试。
来到校场,正是新一团的部分新兵在进行队列操练。将士以班为单位,正在进行站军姿的训练。每个将士全副武装,不过并不是兵器甲胄,而是身上各个部位的沙袋背心,沙袋绑腿和沙袋护臂。将士一排一排笔直的站在太阳地里,两脚之间夹着这一个三角形的木块,背后绑着一个十字架。两肩和头部都紧贴着十字架,动作稍有变形就有胳膊上带着红色袖标的教官上前校正姿势。每一个将士的身上都被汗水湿透,顺着裤脚一滴滴的落在地上,很快便蒸发掉了。
程普、韩当见到这样的练兵方式,不免有点颠覆二人的认知。程普开口询问看守的将士。
“这些将士如此站在那里是干什么?”
“呵呵,这是新兵在站军姿。”
“站军姿?”
程普、韩当头一次听说“站军姿”这个词,完全不明白其中之意。
“对,就是站军姿。我家主公说了,作为一名军人必须要从站军姿开始。站都站不好,还能指望打胜仗吗。”
“哦,那这站军姿要站多久?”
“一个时辰是最低标准。”
听到这样一动不动的站立要一个时辰,韩当不免有些费解。
“只是这样站着就能打胜仗吗?”
“我家主公说了。两军交锋,列阵是最关键的。军阵之中要不动如山,有一个人东摇西晃的就有可能扰乱了整个军阵,军阵一乱就成了自乱阵脚了,那样打胜仗就别想了。”
将士说的简单直白,程普边听边点头。
“除了站军姿,还有什么其他的操练?”
“还有负重越野跑,每日早晚各十里。还有队列训练,各个方向的转身,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静止间转换,行进间转换。这些都是基础的,要熬上两个月,还有一个月的综合战术训练。包括单兵,班排,连营各级的战术配合演练。这样三个月下来才算是新兵训练结束。之后还会增加体能,战术,等等训练。”
程普、韩当听着看守的将士七嘴八舌的讲述着二人从未听说过的各种训练内容,惊讶于这些训练强度的同时,也清楚的了解了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是从何而来的了。
这时有一个营的新兵身负沙袋,队列齐整的从山里上跑步返回校场。一个个就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湿透了,身上穿的沙袋背心里都在不停的往下滴水。跑到终点的新兵大口喘着粗气,刚要倒在地上休息,却被教官一个个的从地上拉起来,命令所有人解除负重绕着校场慢慢走一圈,回来之后再喝水休息。
程普、韩当虽然搞不明白这样的训练方式是为什么,可是两人却明白了之前遇到的那支黑甲步兵强悍的战斗力是从何而来的。
程普、韩当在校场旁观看新兵训练的同时,李虺和戏志才也在不远的山坡上看着两人。
“主公打算何时招降此二人?”
“志才以为何时为好?”
“以忠之见,此刻正是时机。”
“哦,志才可知此二人是哪里人士?”
李虺并没有肯定或否定戏志才的观点,反倒是问起戏志才程普、韩当是哪里人士。至于两人的出身,其实这段时间早就被看守二人的将士在闲聊中了解的一清二楚,汇报给了李虺和戏志才。此时李虺这样问,戏志才自然明白李虺是另有用意。仔细思量一番之后,戏志才轻摇羽扇恍然大笑。
“哈哈哈……主公好算计呀。这是要将那些战马重新整编成军了?”
“哈哈哈……知我者,志才也。”
“主公打算如何整编那些战马?”
“颍川、汝南两次大战,共得战马四千三百余匹。从中挑选两千最优战马,组成一个骑兵团,纯粹的机动作战部队。因此压缩编制,不设各级非作战人员。张晟号‘白骑’,可命其为营长,还需两个营长,就要着落在此二人身上了。”
其实程普、韩当都是幽州人,毗邻鲜卑人的地域。与并州和西凉一样,都是出产战马,擅长骑射的地区。韩当其人在史料中就有记载,长于骑射。只是可惜了两个幽州骑士投奔孙坚之后,到了南方。先是去了长沙,后来又跟随孙策去了江东,放弃了从小培养的专业,生生把两员骑兵将领练成了水军将领,着实是可惜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