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杨宅
从老杨家走出来,杨大郎有多绝望,现在便有多惊讶,嘴巴张开可以吞下一个卤蛋。
这高高的围墙,巍峨的大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大宅子,竟然被自己女儿给买了?
杨福福看着门楣上龙飞凤舞的杨宅两字,很是满意,同姓的好处,连门牌都不用换。
此时 大门缓缓打开,向林、林万娟还有向伟一家三口都出来迎接。
向林: “东家,回来了。”
“向叔,娟婶,这是我爹娘。”
“老爷,夫人…”
向林一家没有因为杨大郎夫妻的穷酸而有任何不敬,立即行礼,杨福福很高兴,可第一次被称为老爷夫人,杨大郎夫妻俩是浑身不自在。
“外面冷,爹娘咱们进去说。”
杨福福领着几人进了宅子,其实这也是她第一次进来,天色渐暗,向林将宅子里的灯笼都点上了,看起来多了些人气,十分温馨,宅子里清洁做的很好,一点也不像荒废许久的样子,看得出来这向林一家做事还是很靠谱的。
“爹娘,趁着天色还没有黑尽,咱们先看看宅子。”
几人从大门进去,首先就是一个大坝子,四周除了花台外,还有观赏竹,旁边做了一个月亮门,看起来很雅致,从这个月亮门可以直接到后面的二进小院。
几人来到二进院,是一个规整的四合院,上房三间,左右厢房各两间,然后还配有小厨房。二进院后面就是一个大花园,假山湖泊,旁边还做了一个风雨游廊,使得园中小景更加别致。
“福福,这宅子以后真是咱家的了。”杨大嫂到现在都还不敢相信,就在一刻钟前,他们还在为今天晚上住哪里而发愁,可现在他们就有了这么大一座宅子,怎么看都像是在做梦。
“娘,你就放心的在这里住吧,保证没有人来赶你走。”杨福福笑着保证。
“是呀,娘,我们可以保证,这宅子真的是姐姐买的。”一宝和二宝也打保镖,杨大嫂这才相信,眼眶不自觉的充满泪花。
“爹娘,天黑了,咱们先去看看住的房间。这个宅子,一共有三进院,刚刚我大致看了一下,二进院最适合来住宿,咱们就住这二进院吧。”
杨大郎夫妻几人自然是毫无意见,跟着杨福福就到了二进院,片刻间,杨福福就分配好了房间,上房杨大郎夫妻,东厢房自己住,西厢房一宝和二宝住,两人住一间或者一人一间都可以。
向林他们昨天回来就把屋子里的火炕都烧起来了,现在房间里很暖和,炕上的棉被这些也都准备好了。
杨大郎夫妻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好的房子?坐过这么热的炕?
杨大郎: “福福,这上房就你睡吧。”
“爹,哪有孩子睡上房的,这不是让我折寿吗?你跟我娘就安心住下。你要再推迟,我可生气了。”
杨福福故作生气状,杨大郎才作罢,但眼眶又红了,哎,杨福福简直没眼看了。
“爹娘,这才哪儿到哪儿呀,你们放心,以后我一定让你们过上比现在还好的生活。”
说得杨大郎夫妻直点头。
“福福,爹知道你孝顺,不过,你能不能告诉爹,你哪里来这么多银子?”杨大郎虽然觉得现在的日子像神仙过的日子一般,但同时又有些担心,害怕杨福福的银子来路不正。
杨福福也知道自己要不说子丑寅卯出来,这夫妻两只怕睡觉都不踏实。
“爹娘,其实前两天我生病时,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我学到很多东西,其中一样就是画衣服图样,醒来后,我就把梦里学到的东西画下来,然后拿到香绣阁去卖,这些银子都是卖图样得来的。”
杨福福解释完,杨大郎夫妻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并没有质疑,对于神秘主义的信仰和敬畏本就是烙印在他们骨子里的,如今杨福福有这样的奇遇,他们只会认为是神的保佑。
夫妻俩双手合十连连说了几句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那就好,那就好,不过福福咱们现在赚了些银子,但还是要省着花,别坐吃山空。”
“爹,放心吧,我把这栋宅子和杨举人家的地一起买了,以后咱们有粮食吃,不会饿着冻着的。”
“杨举人家的地都是良田,福福,你买这些地值得。”杨大郎种了一辈子地,对种地还是有一些心得的。
“爹觉得好就行,到时候这三十亩地,爹你就帮我看着,不用你亲自下田,请工人做,还有向叔也可以种。”
“哪里用得着请人,爹就可以。”
“爹你现在是地主了,不需要凡事亲力亲为,以前在老杨家,你干得活太多,现在过来了,就好好修养,粮食重要,但爹你的身体一样重要。”
见杨福福一脸关心,杨大郎自是感动,点点头表示自己会看着办,杨福福也知道,现在坚持让杨大郎不干活,他浑身不舒服,反正也还没下地,真到下地时,再找点其他的事分散他注意力就行。
说完地的事,杨大郎想起了向林一家。
“福福,那向林一家真的是你买的?”
“是的,爹以后有什么事可以吩咐他们去做,向叔以前也是农民,娘,你要闲得慌也可以去找娟婶聊天,这座宅子就是她们收拾出来的,我看做事还比较麻利。”
杨大嫂:“娘知道。”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
娟婶:东家,老爷夫人,饭做好了,用餐吧。
几人来到饭厅,这栋宅子每一进都有一个小厨房,在进门的右侧还有一个大厨房,杨福福家人口少,所以便在他们院子里做的饭,饭厅就在上房的右侧,摆着一张八仙桌,是黄花梨做的,杨福福让杨大郎座上位,杨大嫂坐在其左侧,两人都很不习惯,但杨福福坚持,以后他们就是杨老爷和杨夫人,不习惯也要慢慢习惯。
桌子上有鸡有鸭有鱼,看得出来向林两口子很用心。
娟神:“今天是东家在宅子里吃的第一顿,我就擅自做主买了一些大菜,还望东家不要嫌弃。”
“做的好,娟神,你也不用在旁边侍候了,你们一家三口去吃吧,等我们吃完了,再过来收拾就行。”
“那怎么行,我在这里等东家用完。”
娟婶按照规矩站在一旁。她这一站,让杨大郎夫妻更不自在了。
“不用,娟婶,咱们家不用那么多规矩,你们的饭食也不用另作,跟我们吃一样的就行。”
见杨福福说的是真的,娟婶这才退下。
娟婶一退下,杨大朗夫妻看着桌子上热气腾腾的饭菜,眼泪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想想他们在老杨家过的日子,每天吃不饱穿不暖,就算是有肉,都轮不到大房的人吃,说句伤心的,杨董氏宁愿把肉丢掉都不愿意给大房的人吃……
一宝和二宝见爹娘流泪,他们也难过起来。
杨福福也没阻止,哭吧,哭吧,受了这么多年委屈,总得让人发泄出来不是,不然就得生病了。
哭了半天,杨大郎擦干眼泪,看着杨福福有些不好意思。
杨福福:爹,以后跟着女儿,你再也不用受委屈了。
“ 爹知道。你是个好女儿…”
杨大郎哽咽着回答,随即又对一宝和二宝说道。
“一宝二宝,以后你们可以好好的对姐姐。”
一宝二宝:放心吧,爹,我们知道。
杨大郎:好好,你们都是好孩子,咱们吃饭吧。
杨大郎一声令下,杨家人开始吃饭,这一餐吃下来大家都很满足。
晚餐后,杨福福和一宝二宝又都到上房里,一家人难得这么悠闲的聚在一起聊天。不一会娟婶便带着一些棉花和布料进来报账了。
昨天给的五十两银子,买了一辆牛车,花了十两,家中一共十二个房间,每个房间都置办了两床被子,一床垫被,一床盖被,垫被三百文,盖被五百文,一共花了九两多银子,然后还买了一些布匹和棉花,准备给家中人做棉衣用。
这些布匹和棉花是目前杨大嫂他们正需要的,杨福福让娟婶把东西交给杨大嫂,做棉服就靠她了。另外向林还置办了一些粮食,肉菜,调料等花了十多两,最后还剩下十三两银子,看得出娟婶做事很细致,把所有账目都写得清清楚楚。
杨福福看着账本,有些诧异的问道: “娟婶你还识字?”
娟婶: “会一些简单的,主要是记账用。”
“不错,娟婶,以后你直接跟我娘报账,银子没了也在我娘这里领。”
“好的,东家,那我就先出去了。”
娟婶离开,杨福福将剩下的十三两银子交给杨大嫂,这杨大嫂何时管过这么多的银子,吓得手都在抖。
“福福,娘大字不识,可管不了钱。”
“娘,不识字学就是了,而且你只需要听娟婶报账就可以,账目每个月我会来对一次,等以后一宝二宝上学识字后,他们也可以对账。”
“可是,娘还是担心…”
“娘,别怕,就是算错了也没事,后面不是还有我吗?而且咱家这么大个宅子,娘要不把后宅这些事管起来,那就只能靠我了,娘,福福会累的。”
杨福福软硬皆施,杨大嫂有些犹豫。
“他娘,你就别推迟了,福福丫头年纪这么小就要操心这么多的事,咱们能帮她一点就帮她一点。不会咱们就学,真学不来再说。”
见杨大郎这样说,杨大嫂这才没再推迟,将那十三两银子收了起来。随后,杨福福又给了杨大郎和杨大嫂一人十两银子。
“爹娘,这银子是你们的私房钱,不要跟公款放在一起,你们想买什么就用这银子买。”
两人拿着这么多银子,赶紧拒绝,但杨福福送出去的,怎么会再收回来,最后,两人不得不收下。
“福福,爹真的是享你的福了。”
“爹享女儿的福天经地义。”
杨福福觉得这便宜爹娘太容易满足了,一回头又看见一宝和二宝正眨巴着眼望着自己,忍不住捏了捏两人脸颊。
“又在想什么坏?”
“姐姐,我和二宝真的可以上学吗?”两人可一直记着刚刚杨福福说的让他们识字的事。
“当然,开年后姐姐就把你们送去私塾。”
兄弟俩听后激动不已,刚刚杨福福说要让他们识字,他们还不敢确定,此刻喜悦填充了整个心房,前两天两人还吃不饱穿不暖,可现在他们已经要为上学做准备了。
“福福,这一年花费可不少,别让他们拖累你。”儿子能够上学,杨大嫂自然开心,但同时也怕花费太大,杨福福吃不消。
“是啊,福福,你赚了钱买了大宅子让我们住,我和你娘还有两个弟弟已经很开心,其他的,万事你都要以自己为主。”
杨大朗也是一脸实在的说道,他们可不是那种为了儿子不顾女儿感受的父母。
杨福福很感动,至少这两个便宜爹娘,没有让弟弟吸自己血的想法。虽然自己并不在意,但自己主动给,跟别人算计着那肯定不一样。
“放心吧,爹娘,一宝二宝读书的那点银子不算撒,别说上学,只要他们愿意考,考到哪里我就供到哪里。”
“姐姐,我们一定会努力的。”
两个小豆丁,当即向杨福福立下军令状。
“好勒,姐姐就等着你们让我做一个官亲来做。”
“我帮姐姐挣一个诰命夫人。”二宝大声说道。
“哈哈,这可不行,你呀只能帮娘和你未来的媳妇挣诰命夫人。”
啊,一听说不能为姐姐挣,二宝一脸失望。
“没事,你有这份心,姐姐已经很感动了,好好读书,以后多为老百姓做事,多为穷人做事,姐姐就当你为我挣了诰命夫人。”
“好,我听姐姐的,以后当了官一定多为穷人做事。”
“我也是!……”
看着两个小豆丁一副雄心壮志的样子,几人都开怀大笑起来,一家人和乐融融,这是上辈子杨福福从没有过的感受,而对杨大郎这一家来说,这也是这一辈子头一遭。
直到杨福福躺在炕上,还沉浸在一家人在一起互相关心团结互助的喜悦当中,暖暖的被窝,没有酸臭味也没有香薰味,就是普通的棉被味,但这却是让杨福福最为心安的味道,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