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哥哥科举我基建 > 第94章 第94章

第94章 第94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即便多了不少劳力,李桃花收红薯、大豆仍然是高工钱招了百姓们来帮忙。

    无他,实在是太多了。

    一个个大大的地窖装满封存起来,一车车的运往临海县,仍旧还有放不下的,堆满了好几个屋子。

    粉条作坊开起来,没有太阳的时候,就挂到烧炕的屋子里晾干。

    剩余的红薯渣也烘干,一部分作为饲料喂马,一部分以极低的价格卖出。加些面粉做成饼,用来填饱肚子,吃多少也不心疼。

    晒红薯干更是每年必不可少的项目。自己晒的,干净卫生,吃起来更放心。

    这时候缺糖,红薯干嚼着有甜味,只要牙口好,没人不爱的。

    李桃花自从发现空间里的东西不会坏后,每年都要偷偷往里头装不少红薯干。

    永安县现在家家户户的积蓄是能日日吃得起白面,隔三差五来顿荤腥的。

    不过百姓们俭省了一辈子,盖了砖瓦房,还得娶媳嫁女,给儿孙留点家底。

    有家里小儿在学里名列前茅的,还想将来送去科举。总之,哪怕是手里有钱了,也依然舍不得花。

    顿顿白面那是狠不下心去吃的,掺了红薯面的就挺好了。荤腥一个月吃不了几回,鸡蛋却是可以天天吃的。

    按养殖场的法子养鸡养猪,鸡和猪都不容易死。现在永安县不少人家都养十多只鸡,鸡蛋卖不上价了,就都留着自家吃。

    猪要等着年底杀,留着猪头祭祖,卖掉一大半,还能留下不少。

    做成熏肉,腊肉能放得住,接下来半年,就可以时不时的割下一小块吃了,不花那冤枉钱去买的。

    百姓们就是这样,自家养的,吃吃行,要花钱去买,就啥啥都不合适了,被人挣去了一文钱,都要心疼。

    再说他们心里都清楚,两年后县令换人了,怕是就没有这种挣钱容易的好日子了。

    只不过如今人人都识得几个字,简单的算术也自觉不在话下。如此再学一两年,不管怎样,日子总不会越过越回去了。

    这就是知识给人的底气。

    学了这么多,哪怕在永安县不好找活干,到其他府县找个工做,养活一家人还是容易的。

    现在的永安县年轻人,已经不像上一辈那样,执着于开荒种地了。

    收获时的一场大风大雨,就能让辛苦一年的成果泡汤,中间或干旱或洪涝或虫病,能安安稳稳到丰收的年景太少了。

    做工则是只要跟对了主家,啥都不用管,只要认认真真做活,就能拿到工钱,旱涝保收。

    今年的年节是在永安县和临海县交界处的庄子上过的,老李头亲自监工盖的四进大宅。

    去年年节,老俩口和李桃花、范子期一起守岁,哪怕府里的丫头小子们轮番表演各种节目,老俩口也觉得实在是太冷清了。

    再想想临海县只有四孙子和四孙媳两人过年节,心里更不得劲。

    今年春天不那么冷了,老李头就带着人,运了一车车的砖瓦水泥去盖宅子。

    四进的宅子里没有啥景,就是屋子多。

    家里的丫头小子们这么多年在眼皮子底下长大成人,老俩口是当成可亲的后辈爱护的,家里头啥时候都得有他们住的屋子。

    李承智和贾珠珠大半年才又见到亲人,热络得不成。两个人单独过日子很浪漫很美好,一家人一起过年节心里踏实火热。

    远在京城的李承仁和两个弟弟一起,跟爹和叔伯们说话。张静柔带着弟媳,让婆婆们先挑李桃花送过来的皮毛。

    新一代第一人李正清,大名由爹取,小名花生由太爷爷贡献,穿成个球,被三个阿奶轮流抱着逗笑。

    对于不能一家人齐整的聚一起过年节,留在京城的李家人都已经不像去年那样心里失落落的了。

    这其中李正清的出生,赵菁菁和韩紫菱有孕的消息,占了不少的分量。新生命要接二连三的来临,让人兴奋不已。

    日子一天天的向前走,人总是要向前看的。

    家里头这么多人当了官,一家人分在几处就是必然的。只要知道各处的亲人都安好,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分离。

    随着京中接连传来好消息,范子期时常幽怨的看着李桃花。

    大家都是差不多时候成亲的,人家肚子里都揣上了娃,他还没和媳妇儿圆房呢。

    其实吧,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朝夕相处,李桃花已经认可范子期了。

    这年头能赞同媳妇在外各种整事的人真不多,更何况范子期才华长相样样拔尖,性情也是真不错。

    至少李桃花觉着,和范子期在一起,她挺安心的。

    只是吧,这一年多两人都太忙了。现在也就是各种暧昧关切吧,这正谈甜蜜蜜的恋爱呢,要她主动说,“要不咱先把夫妻的名头做实了?”这话实在是说不出口。

    而范子期在李桃花面前,一向是怂。现在能牵牵手,搂搂抱抱,晚上偷偷亲亲,他已经觉得是大惊喜了。

    再进一步的话,只有贼心没有贼胆。

    贾珠珠和李承智呢?夫妻俩默契的决定,等几年再要孩子。

    无论是孕妇还是婴幼儿,长远赶路的风险都太大了,要先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

    永安县的各工坊都放假了,街面上一直到年三十,人才少了些。村民们如今对逛县城习以为常。

    手里有钱了,自然要全家老少齐上街,置办年货新衣。

    街面上的吃食摊子前排起了长队,杂货铺子里请了不少半大小子们来帮忙结算,几个布店特意多进的货被一扫而空。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燃起了竹枝,噼啪作响,象征着来年的日子更加红火。

    荤腥做熟之后特有的暖人香气,盈满了整个县城。

    村子里家家户户燃着火盆守岁,火盆里煨着红薯。借着这亮光,一家人围在桌边,吃白面馒头和红薯干。

    自家做的白面馒头,里头放了糖,是现在流行的待客点心。

    今年手里头宽裕了,便多做了些,也舍得在守岁的时候拿出来吃了。

    年夜饭油水大,肚子并不饿,就是嘴里想嚼。

    甜滋滋的,心里头高兴,莫名觉着明年的日子一定能更好过。

    家里头劳力多,花销少的人家,还买了几样县城新出的点心。大人自是舍不得吃的,给小儿和家中老人甜甜嘴,招待许久不见的外孙们。

    家中主事人念叨着,谁谁谁在工坊做工,来年要好好听管事的话,争取能月月评优,多挣工钱。

    叮嘱在学堂识字的大一些的娃儿们,县衙贴了告示一定要第一时间看。

    有工钱高的活计,先给家中人报上了,回来再说都成,晚了抢不上。

    家中主要负责种地养猪养鸡的,也要跟县衙的田地和养殖场学,人家干啥咱干啥。

    争取明年地里也出三、四石的粮食,过年杀鸡宰猪,留它小半扇猪,家中半年的肉食都有了。

    说到这,大家伙都不由自主的吞咽口水。

    今年家中割了二十多斤的猪肉回来过年,年夜饭人人都吃到了大块的猪肉,忒香!

    最后还不忘嘱咐娃儿们:明年也要好好念书学本事,往后年年都有肉吃。娃儿们脑子里想着肉,点头如捣蒜。

    第二天一早,小儿们穿着新衣裳,挨家挨户拜年,兜里揣着一个个塞了铜钱的红包,乐不可支。

    往年能得点吃食就不错了,今年亲戚长辈们给的都是铜钱呢。

    虽然自家也要给回去,这铜钱在自个兜里都没揣热乎,就要被娘亲收走,但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他们得的钱不是?

    永安县和临海县交界处的李家庄子里,热热闹闹的玩起了各种游戏。

    比骑马射箭的,猜谜语的,做手工的,上台表演的,优胜者都有红包。还有寻宝游戏,不定时抽奖……

    老李头老俩口都来了兴趣,李承智夫妻二人也兴致勃勃的,各种游戏都要掺一脚。

    他俩在临海县的时候,身边自己人也不少,可就是觉着冷清。到了这边,有阿爷阿奶在,两口子立马成了孩子,不用端着吩咐人做事了,玩儿就成。

    范子期跟在李桃花身边,到处给优胜者发奖……

    人人都得了一笔意外之财,只有李桃花一人血亏。

    初一拜年,是个散财的传统节目。

    不过,老板么,平日里往兜里收钱,年节可不要大把的往外撒钱?

    县城里值守的人也没有忘,昨晚上就收到了李桃花之前准备的超大红包。

    张大勇长这么大,头一次收到压岁钱——小姐给的,装在荷包里的小老鼠样金裸子。

    他眼尖,看到头领解下脖子上的红绳,把小猪金裸子换成了小老鼠金裸子。

    有样学样的买了红线,穿过小老鼠耳朵系脖子上。

    要是每年都有一个金裸子,那十年,二十年不是会有一匣子的金裸子?张大勇觉着,在李家当一辈子护卫还真是挺好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十五过后,工坊开工,学堂开学。

    村民们家家都来县衙兑换了麦种,田里也跟着上了肥,期待夏收时,自家也能有五石一亩的收成。

    李桃花名下开出来的荒地已经四千亩了,不能再开了,实在是没人来种了。

    年节聚会那会,李承智就说了,今年临海县多出来的劳力,还是会安排建房。先把县城建完,粮食的事就靠永安县这边了。

    临海县就是想种,也不一定能成。海风它一年四季都有哇,指不定啥时候就一场大风大雨,地里的作物就没了。

    反正现在临海县也有银钱了,直接买比种划算多了。永安县粮食产量跟上的话,供一个临海县绰绰有余。

    新来的护卫军适应了李家的生活,有些可以慢慢的接替家里的少年,帮着照看田地工坊了,李桃花便抽出人来去临海县造船。

    下个县城不一定靠近海边,造船的大好机会可要抓住了。

    这方面李桃花完全帮不上忙,李承智请了临海县有船人家的老人去传授经验。

    海面上危险,李桃花千叮咛万嘱咐,下海一定要穿好救生设备——葫芦串子。

    李温他们去临海县好几天了,李桃花一直提不起劲来。

    造船里头有太多的门道他们不知道,全凭自己摸索。

    他们只造过能下河的船,跟能下海的船可差太多了。在海边实验也比在河边实验要危险得多。

    范子期摸摸她脑袋:“既然这么担心,就不叫他们去造船了?”

    李桃花把他手打开,摸摸发髻有没有散开,笑道:“征服大海的第一步,还不让人忐忑下了?要是能造出大船来,我带你上船看海去!”

    李温他们不会离海岸线太远,她也一直强调要注意安全。造船的人全都是游泳的好手,各种安全措施能想到的,船上都会备上。

    只要不是在大风大浪的时候下海,一般不会有啥危险。

    她担心的是万一有一天,有侵略者从海的那边来,这个时空的同胞们会被欺辱。

    她执意要造大船,有一天还会不经意制出火药。

    皇帝那边得到消息,是会重视,然后朝廷来推动进程?还是会对她忌惮提防,甚至抹杀?

    真到了那一日,她就假死,隐姓埋名度过余生。

    哥哥们妻族显赫,即便被连累,应该也性命无忧。

    这只是最坏的打算,按现在的情况看来,皇帝应该对她还是没有恶意的。

    毕竟红薯火炕就能让他流传千古,出了什么新物什,她也第一时间交给齐瑜了。

    再说了,这几年国泰民安,百姓心里认同皇帝。她一家老小都很容易被制住,她夫家是文臣不说,还是皇帝心腹,没有半点造反的可能性。

    况且,皇帝派了这么多人来,她也不会轻易落入他人之手。二百人既可以说是保护,也可以说是监视。还有早就埋在家中的眼线,如此她就没有半分威胁了。

    想明白了这些,李桃花安心了,只要空间不爆出来,她就安全得很。这个未知的想象太大,万一皇帝以为她有仙法,能起死回生,让人长生不老……

    可要让她就当空间不存在,不往里头放东西,她又实在是不放心,不甘心。

    现在知道她能收取东西的只有阿爷阿奶,李小雪和李一一。

    阿爷阿奶自会给她保密,李一一心里只有她,李小雪看她比自己命还重,两人还都知道帮她遮掩。

    再加上只要不往这方面想,没有心思缜密之人刻意观察,一般人很难觉察。

    她家从一开始就除了金银,其他不入账。李一一这个管着各种物资的总管,自从知道她收取粮食布匹之类的日用后,多次主动制造机会。

    去年夏收秋收后,她就收了不少麦子粉条和肉。空间里的东西,不到危急时刻她不会拿出来。

    真到了那时候,人心惶惶的,她们找个差不多的借口,一般不会有人会对能救命的事实产生各种怀疑。

    永安县里按部就班,街面干净,铺子生意红火,书声琅琅,工坊一片繁忙,货物仍供不应求。

    麦苗青翠,山林茂盛,田间地头农人弯腰劳作,宁静祥和。

    晚间炊烟四起,暖香扑鼻,玩笑说闹,人间烟火,慰人心脾。

    范子期深吸一口气,快步迈向饭厅,今儿这卤香味都香了一下午了。

    这些时日,两人都不忙了。范子期除了县衙有事来找,其他时候都粘着李桃花。

    李桃花和老李头去田间,他跟着,虚心向学;李桃花去工坊,他跟着,各种询问;李桃花回家,他跑前跑后,嘘寒问暖。

    媳妇儿太能干,他心虚呀。

    媳妇儿轻描淡写的,短短两年,县衙有银子了,百姓富了。

    整个县城翻新了,沟渠修得差不多了,田间粮食大大增产,少有所学,老有所依。

    县里别说杀人放火这种恶事绝迹,连争吵打架都少了,人人忙着学本事,挣银子。

    他这个县令,除了看看文书都没啥事了。俊美矜贵的大家公子,变成了粘人小奶狗,都是闲的呀。

    李桃花想想,自从来了永安县就天天忙,现在连新来的护卫都能派上用场了,是时候放松玩乐了。

    李桃花哒哒哒跑后院去找阿爷阿奶,说来惭愧,阿爷阿奶跟着她大老远来这里,她都没带人好好出去玩过呢。

    老李氏喜得脸上褶子都挤在了一起,笑道:“你跟子期出去玩就成了,阿奶能每天看到你就知足了,不用出去玩。”

    “那哪行啊?”李桃花抱着老李氏的腰,脑袋搁阿奶肩膀上撒娇,

    “之前天天忙,都没好好陪阿奶。现在天儿不冷不热的,咱们去草地上放纸鸢,去河边划船钓鱼,去林子里摘花采蘑菇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