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第93章
学堂不远处,建起了四四方方围着的高大水泥墙,门口和周边都有人把守,玻璃工坊就盖在里面。
也就是当初“划片拆迁”的时候预留的地方大,盖了学堂,建了禁军们的宿舍,再加这一个小工坊,也不剩下啥空地了。
李俭带着几个小字辈的,专门烧透明的玻璃镜片。李桃花带着李小雪和李七七做望远镜。
既然还是让她这边做望远镜,那就是还想造出能看更远的来,要不有之前的模具就够了。
全程全靠手工操作,中间的变数太大了。即便知道原理也有经验了,李桃花想要做出一个满意的成品来也不容易。
守着个小工坊要不了多少人,李桃花把人分成三组,每十天一换,轮流驻守。
这些人既然齐瑜都说随便用了,李桃花自然得让自己人领头。武艺好的芝麻,李小山,李三三各带一组。
为了他们三能服众,李桃花在县衙后院,新建的演武场里设了擂台。各自组里的人轮流上去挑战他们的新头领,很是热闹了几天。
尤其是李芝麻和李三三组的,两个漂亮姑娘来当他们一帮大老爷们的头领?
虽然上头吩咐了,以后他们就是李家小姐的人了,一切都听李家小姐的安排。
但到底还是挂着禁军的名头不是?这要是传到京城,那得多丢人?
最先上台挑战李芝麻的是当上禁卫军三年了的老人张大勇,这名还是他正式成为禁军时头领给起的。
他爹娘去得早,之前只狗蛋的叫着,爷奶拉扯到他十岁那年也去了,之后他就靠跑腿过活。
十五岁那年,靠着一身耐力进了禁军预备役,之后摸爬打滚,早晚苦练一年,终成了正式禁卫军一员。
在之后的三年里,每日的操练也半点不敢松懈。他们这种没人脉,没权势,靠着武艺留在禁军里的,每年考核不过关就会被打发走。
他们这样的,年纪大了能当个小教头就是不错的出路了,然而,这也只是极少数人。多数人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了,多是到大户人家当个护卫,车夫,门房什么的。
那种能守宫门,在宫里当差的禁卫军,要么就是武艺格外好,要么就是家门显赫。能当上头领有官职在身的,那都是二者兼顾的。
被分给李家小姐时,头领说只要李家小姐没给他们退回来,他们就能一辈子都顶着禁军的头衔。
那就是一辈子都能领每月一百文的月银,这种好事可是打着灯笼没处找。现在李家小姐设擂台,他们可不得好好表现?
不过也得注意着点力道,李家小姐给指派的头领,虽只看那架势就是个练过武的,他也得注意点。
别回头把头领姑娘打疼了,李家小姐要不高兴了。
要他说,根本就不用打,头领说话他们还能不听不成?
那些当官的,有多少能打得过他们?他们还不是一样得听人家的话?
不过就像之前禁军总教头说的那样,他们以后哪怕是武艺不行,被打发出去了,也要记得禁军的脸面不能丢。
过场还是要走一下地,得让李家小姐知道,他们不光能吃,他们还能打又听话!
小姐您说谁是头领,谁就是头领。他们就算武艺比头领高强,那也肯定是听头领话的。
他们这些人是从各个队伍里选出来的,原本相熟的很少。这些时日同吃同住,往后又在同一家听差干活,几日唠嗑之后,已经形成了新的各小团体。
像张大勇这种“老人”都隐隐的被推成头,自然要先上了。
一会打完了怎么表忠心的话还没想全乎,张大勇就被掀下擂台了。
张大勇傻了,自己这么大的块头,下盘又稳的,咋才几下子就被掀下来了?
都怪自己想得太认真,一不小心就栽了,输给一个小姑娘了,没脸见人了。
然后他还来不及沮丧呢,就眼睁睁看着他昔日的同僚们,一个个被打下擂台。
一上午三个擂台,他们上了三十人,愣是没有一个赢的。台下的从开始鄙视他们放水太假了,到慢慢的满脸严肃起来。
张大勇这会也不觉得丢脸了,人家是有真本事的。就算是用的巧劲,能接连掀翻他们十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午饭照样有菜有肉,还是新花样的,他们没了之前吃饭的享受。
禁军们几口就倒下肚,一起商讨起对策来。这要是李家小姐嫌弃他们武艺不行,给退回去,那后果不敢想象。
头领肯定也不要他们这些丢脸玩意了,以后每月一百文的月银没了!
下午上擂台的都是他们这一伙里头,有两把刷子的人。然而结局并没有任何变化,全都和上午一样,灰头土脸的被打下擂台了。
晚饭有菜有肉还有点心,味道是真好!想想以后可能都吃不到这么好吃的饭菜了,大伙觉都不睡了,一起商量怎么挽尊。
明日不能再比拳脚了,这三人绝对是受过高人教导,他们再上去也是自取其辱。
明日咱比弓箭,比枪法,虽说有点胜之不武,但还能捡回那么一丢丢里子不是?
李桃花当然是笑眯眯的同意啦!更换比试内容,花样多了更有看头。
昨天下午范子期和老李头,老李氏都来观看打擂了。
桌椅摆上,零嘴饮子放上,看着自家的丫头小子们把身粗体壮的禁军们一个个掀下擂台,跟着叫好起哄,可欢乐了。
将近一米八的大汉,满脸羞愧的说,“比拳脚不好看,不知三位头领有什么拿手的武器?会不会弓箭?”
李桃花心里笑得捶地,面上微笑,鼓励道:“你们都用什么武器趁手,尽管使出来,演武场没有的,马上就安排人去置办。”
演武场的武器可全了,这二百人自己也都带着趁手的武器来的呢。
第二日上午他们就都只能服气了,甭管你拿什么武器,人家长鞭一甩,几下就重复昨天的故事。
那长鞭不知道是啥材质做的,明明软得可以当绳子用,却可以缠上他们的刀刃,丝毫没有损伤。
那可不,这些长鞭得来可不容易了。
丫头小子们日夜守在炉子前,千锤百炼,制出精铁,又反复煅烧捶打,抽成一根根细丝,一寸一寸亲手密密编制而成的。心头宝似的,日夜带在身边。
吃午饭的时候,禁军们都学着李家管事们吃饭的样子,细嚼慢咽仔细回味。
要是李家小姐不要他们了,那可得好好品尝这最后的几顿饭。
要是李家小姐不嫌弃,留下他们了,那就慢慢品品以后顿顿都能享受的美味。
下午他们中的神箭手出马,箭箭十环。禁军们心里舒坦了些,好歹给留了条裤衩,不至于输得太难看。
然而世事无常,晴天霹雳,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三个头领拿着不知道啥物件,看着像□□,又和□□不一样,骑在飞驰的马上,嗖嗖嗖的连射,箭箭十环。
怕他们觉着是占了武器好的便宜,又换了弓箭来,还是骑在奔跑的马上,还是箭箭十环。
好了,可以挖个大坑把他们全埋了。
以后再不敢进京城了,禁军的脸面都被他们丢地上,埋土里,还使劲往下踩了踩,挖出来也是沾满泥的那种了。
二百人蔫头耷脑的整好队,对三位头领是彻底服气了。接下来几天都老老实实的,学习李家护卫的规矩。
这个大伙心里都早有准备,禁军有禁军的规矩,大户人家也都有各自的规矩。
不过李家小姐的规矩,还真是让人一言难尽。对,就是李家小姐,不是范公子。
齐世子特意强调了,他们是李家小姐的护卫,不是范府的人。
这都过了几日了,也一直是李家小姐吩咐他们做事,当家人范县令除了出来让他们认个脸熟,压根就不打交道。
哦,还来看了几场他们的笑话,叫好起哄声尤其的大!
想想这李家小姐都嫁了人,跟着范县令一起到永安县当县令夫人了,齐世子和这县衙上下还都称李小姐,也是挺奇怪的了。
再相互一嘀咕,他们可是被禁军总教头和齐世子一起,一个个单独各种询问、考教后选出来的,这要没有皇上的旨意谁信?
李家小姐莫不是话本子里写的,那什么天家遗珠吧?
之前安乐公主开府,禁军也是选二百人当护卫,也没听说选得这么仔细啊。
这绝对是皇上觉得愧疚了,不好明着认回去,暗地里照看的意思。
听说李家原来就是一普通农家,没点缘由能这么财大气粗,四个孙子个个中进士?
再一想,李家小姐嫁的还是丞相家的嫡公子,出了名的风度翩翩,才华横溢。
绝对是这样没跑了!李家小姐绝对就是天家遗珠!!!
他们若是不出岔子,以后应该就是一辈子当李家小姐的护卫了。五大三粗铁憨憨们,脑洞也是会格外大的。
想远了,想远了,还是仔细背规矩,想想总教头阴恻恻的脸,被退回去没有好果子吃。
禁军们在工坊轮值的时候,简单,日常巡逻即可。不轮值的时候,上午操练,这个跟在军中一样。
一日三顿,顿顿有肉,味道贼好,这个好,比在京中的吃食好了千八百倍。
每日下午是要上课,当时三三头领说到这个的时候,特意停了一下,加上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几个字,还会学识字算术。
啥?张大勇看看自己,再看看身边同僚,全是年纪一大把的大老粗。搁旁人家,娃儿都能满地跑了,学识字和算术?
还有府中的各种规矩,光那个啥卫生篇就老多了。出入府中流程的严谨程度,跟在禁军中有得一拼。
最后还有犯了哪一条扣多少分,每十天扣分最多的队,罚一天的街面打扫。
嚯,狠人呀,这是!比军中被罚去清扫茅厕还狠。
军中被罚,知道的也就是那些人,也就是臭了一些。今儿个你被罚,明儿个我被罚,大家谁也别笑谁。
这可是要去街面上,被全县老少围观呐。
后面说到每月府里五百文月银,一年四季衣裳的时候,禁军们又可以了。
就冲这月银,饭食和衣裳,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留下来!
规矩再多,比得上宫里?
学识字算术好哇,别人想学还没这机会呢。学!他们肯定好好学!
很快他们就明白了丰富多彩的意思,马上功夫要练,常见草药要会认,快速止血包扎要学,各种匪夷所思的联络方式要会……还得识字学算术。
虽然心里知道这都是给银子也不一定会有人教的本事,学到了就是赚到了,但每一样都时不时的要考试,要评分就过了啊!
十日后,张大勇他们这一队在三三头领的带领下扫大街。
看见的男女老少们,真没有刻意嘲笑,张大勇他们也知道了新媳妇进门第一天,被打趣害羞时脸有多烫了。
他们一群大老爷们,还不习惯这种公开处刑,扭扭捏捏的低垂着头,生怕被人瞧见脸了。
倒是三三头领,百姓们心里能干的县衙管事,一个未嫁的姑娘,大大方方的。路人问起,就说是他们这一组比试输了,来醒醒脑子。
百姓们半信半疑,后来隔段时间就能看到县衙管事带着一队人高马大的护卫们扫街。
说的还都是一个原因——醒醒脑子,不少人就真信了。
再有人觉着心里烦闷,脑子着急上火了,就拿了家里的大扫把去清扫街道。
嘿,还真别说,扫着扫着,这人还真静下心来了。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永安县之后好多年,常有人拿了大扫把就去扫街道,这都是后话了。禁军们晚上回去,学到了一个新词儿——知耻而后勇。
新来了这么多能干活的,县衙的人手不那么紧缺了,石十三更热衷于带人进山了。山林子里的野物实在是太多,一个不留神就要下山霍霍。
趁他们还在永安县,先把这帮大家伙们打怕了,赶进去更深的林子里,最好是之后好几年都不敢出来。
最重要的是,这些野物做成的肉干格外好嚼,石十三天天吃都吃不腻,没事就嚼几块,一整天都舒坦。
石十三觉得自己前世一定是个大好人,这辈子才能被派来保护李桃花,当了李桃花的武师父。
李桃花的开荒大业还在继续,村里人都不用管事的招呼,就知道一步步的怎么做,才能达到管事的要求了。
就冲着家里的娃儿都在学堂里吃中饭,学字和算术,白干都乐意,更不用说还有高高的工钱。
也有那偷奸耍滑糊弄的,管事的也不打不骂,只是当场把人辞了,跟村长说以后这人不用再来了。
不出两天,远近的村子都知道了这人,不光他家里人,连带着整个村子的人都抬不起头来。
呸!才吃了多久的饱饭,就忘记了县令和县令夫人的恩情了?
早晚天气有些微凉了,永安县里的娃儿们,已经穿上了家里新制的秋衣。
依然是褐色粗麻质地,不过能穿上没有补丁的新衣裳,娃儿们心里都乐开了花。行走玩闹之间都小心了些,生怕哪里刮破了,蹭脏了心里难受。
县城里的杂货铺子又多了两家,布庄的门脸也扩大了一倍。
住街边的人家,开始卖些自家拿手的吃食。
两个木匠收了好几个学徒还忙得不行。
砖瓦坊每日牛车进进出出,县城和村子里不时就冒出一座青砖大瓦房来。
李桃花一边盘账一边跟范子期抱怨:“你说说,皇上是不是太抠门了点?人留下了,马都带回去了。咱家丫头小子们都有马,有啥事要办,总不能叫新来的护卫跟在后头跑。”
之前都是怀疑,现在是确定了,家里肯定有皇帝的眼线。
要不然不可能每每赏赐,都有一看就是给她的首饰。还有每次她念叨啥,过不了多久,齐瑜就有理由送过来。
原以为是家里有齐瑜的眼线,现在有没有齐瑜派来的人不知道,绝对有皇上的人。
能派禁军来当护卫,除了皇上还有谁?不过呢,她一不造反,二不干坏事。人在她这里,她就当不知道用着呗。
只是空间的事,要更小心了。万一皇上以为她真有神通,能搞来什么长生不老药啥的,全家人都不够填的。
本来收支是差不多能平的,这不是又来了二百人么?
光这二百人的马匹、弓箭,就是老大一笔开销,还有月银,衣裳,饭食的花费也都不少。
范子期安慰道:“现在不是已经有快一百匹马么?大马生小马,过个两三年就又有不少了,不用真买二百匹。
而且现在人多了,石师父他们打猎都能进深山了。今年的皮毛运到京城,能得不少银子。”
李桃花想想也是,现在熏肉、腊肉已经挂满好几间屋子了,狐狸皮、熊皮、虎皮也都不少。过两天就派人运到京城,应该能换回一些马。
因为临海县现在出盐量太大,原来朝廷一年两季来运盐,改成了两月就来一次。
不少商队坠着运盐队伍,跟着来回。一路上安全有了保证,坠在后头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运盐的军队来临海县的次数多了,和李承智也慢慢熟起来。临海县要卖到京城的贝壳首饰和蚝油,便跟着运盐的队伍一起走。
永安县的熏肉、腊肉和皮毛只要安排好车队,跟着一起走就成,沿途都不用怎么操心。
商队来往的次数多了,沿途的几个补给住宿点,都慢慢成熟了。现在不光胶州府城,就是临海县和永安县,都能看到不少京中来的货物卖了。
那些北边来的商队,尤其喜欢住在临海县。一大早跟着百姓们去赶海,亲手捡了海物回来,让客栈的厨房烧了吃。
临海县现在财大气粗,不光县衙富得流油了,百姓们一直给县衙做工,家里头也都攒下了不少银钱了。
临海县那边刚能抽出些人手,李承智就定了大量的砖瓦水泥修房子。他要把整个临海县县城,都重新翻修一遍。
全造青砖大瓦水泥房,再不怕海上起大风。
刚到那个冬天,海上刮了两日大风,整个县城里的人都躲到县衙里避难。
风停后,人们面无表情的把刮倒的土砖垒起来,刨出提前埋好的家伙什。
李承智就明白了,为啥县城里的房子低矮又破旧,与之强烈对比的是县衙的砖墙格外厚,还有好几间空空的大屋。
普通的屋子压根禁不住这么大的风吹,那几间大屋都是给百姓们临时避难用的。
临海县的百姓们,现在都管临海县新盖的砖瓦房那一片叫新县城。新县城的地盘在一日日扩大,因为来的商队越来越多,还盖起了客栈。
百姓们的房子,都是一个样式。中间是客厅,同时充当饭厅用,来人唠嗑也是在这,百姓们没那么多讲究。
左右两边各两间房,后边院子里有杂物房,牲畜房,灶屋和茅房。
院子都是围好了的,全是青砖水泥材质的。百姓家里人口多的可以买两座房,绝大多数人家一座就够用了。
房间都大,一个屋子睡三四个娃没问题。因着屋子都一样的,李承智也不想麻烦了。
他是县令大人,他说了算。百姓们家家户户交了定金来抽签,抽到哪座是哪座。
反正房子都是一排一排的,也没啥位置好坏的区分。
县衙房子卖得便宜,这两年只要是认真干活了的人家,都出得起这个定金。
像之前吴大海他家,四个大人加大儿子都在县衙找了差事领工钱,两个小的还天天去赶海找贝壳和牡蛎。两年攒下的银钱就够在县衙定一座房子的了。
家里头银钱够,直接付了全款的人家也不少。付了定金的,剩下的每月还一些,也不要利息,两年还完就成。
这是县衙补贴盖的房,坚固,漂亮,气派还极为便宜。
下边村子里不少人在县衙找了事做的,也想要这样的房子,李承智也是一样的对待。只不过要先紧着县城盖完了,再到各村子去盖。
主街上是两排门脸房,两间卖给了之前街面上的两家杂货铺子,剩余的都是县衙的产业,只租不卖。
县衙自己卖粮,卖布,卖肉,卖杂货的用了几间,其余的租金也不贵。谁家要是做些吃食生意,就可以上县衙租用。
商人们住的客栈,也跟百姓的屋子一个样。人多就多租几座,人少就要一两座。
就李桃花看来,现在临海县新县城,就有些前世网红村的模样了。
还真别说,排排整齐了,比永安县大小不一,间距不一,同样的青砖大瓦房县城看着舒服多了。
居住环境好,还有赶海这种让人乐此不疲的娱乐项目,难怪商人们喜欢住在临海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