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哥哥科举我基建 > 第91章 第91章

第91章 第9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桃花自然是要跟着去一通买买买了。之前一直没去胶州府城扫街,都是因为太忙了,没顾得上。

    空间里的东西再多,也挡不住买买买的热情。

    这次除了老李头老俩口,就李小雪和李小月跟着,其他人都太忙了。

    工坊,田地,养殖场,学堂虽然都走上正轨了,但每日要决断的事也不少。

    而且人一多,日日相处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再有就是石十三又带一批人进山林打猎去了。

    去年秋日他带着一帮人把大家伙们往深山里头赶了赶,冬日里觅食不易,又有一部分出来了。

    春上的时候,就有村子来报,说是发现了老虎的踪迹。这年头,发现了老虎、豺狼和豹子的踪迹,是真要衙门带人去猎杀或驱赶的。

    村里都是大些的娃带小些的娃,婴幼儿通常都没有大人看着。一发现大家伙的踪迹,附近几个村子都人心惶惶的。小娃儿被这些野物叨了去,不是啥新鲜事。

    石十三对此极为感兴趣,过了春日,只要人手够,就要去扫荡一番。

    李桃花觉得,今年秋日里给京中送礼,可以单独送一车风干的野味和皮毛了。实在是像永安县这么多山的地方,山林里的大家伙们太多了。

    要不说,这年头出远门难呢。

    百姓们就两条腿,一天走不了多少路,有时候走两三天都不一定能看到一个村子。

    一路上顶风冒雨,可千万别生病。迷路和夜宿野外是常有的事,除了要防歹人作恶,还得提防着别给大家伙们送了菜……

    百姓们轻易不离故土,也是这个原因。一旦离开到了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会不会被欺压先不说。

    光是路上就得历尽艰辛,尤其是弱小的孩童,说是九死一生也不为过。

    胶州府远没有京城繁华热闹,比之济州府也差了不少。范子期自去拜见知府,李桃花兴致勃勃的去街面上逛。

    在京城的时候,李桃花就出了名的不喜交际。范子期有个位高权重的丞相爹在,用不着她去锦上添花。

    宴会上各位夫人们夫婿官职低的,捧着夫婿官职高的。多数时候要么是茶言茶语,要么酸言酸语,还吃不饱饭。

    李桃花来之前已经打听了,这位知府夫人是典型的高门贵女范儿,和她这种接地气的寒门之女,不是能相互欣赏的类型,索性就不去自找尴尬了。

    老李头老俩口跟着李桃花,一路从京城来到永安县,现在也喜欢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了。

    不用担心安全,一路上吃喝住行全都有人安排得好好的,同行的还有医者,这样出门游玩谁会不喜欢呢?

    这次李桃花说要来胶州府逛逛,老俩口马上就说也要来看看了。

    马车在后头跟着,一行人在街面上东瞅瞅西看看。这副初到胶州府的样子,没人敢轻视。

    这伙人左顾右盼,处处新奇的样子,但身姿挺拔,神情坦然,眼神不躲不闪。

    看到感兴趣的,还会细细观看,讨论一番,一看就是手里银钱足够,心里有底气。多半是从别的府城刚到胶州府,好奇心使然。

    只看身边跟着看似丫鬟的人也穿着绸缎,配饰讲究,就知道这伙人八成是哪位官员的家眷。

    一看就有钱,从外地来的,说官话,这在胶州府主街临街商铺的伙计们看来,就是妥妥的大肥羊啊!

    这种客人,价贱的物什都瞧不上,跟穿戴就不搭嘛。

    身边跟着的老太爷,一看脸上肤色就知道,年轻时没少吃苦。

    那就是这些年咋富起来的,接待这种客人他们可有经验了。

    先推荐铺子里最贵的,再报其他几种贵得不是那么离谱的,物美价廉不失身份,多半就能成交了。

    伙计们想想成了一大单后得赏的情景,招呼得更起劲了。

    李桃花也不负伙计们的期待,带着爷奶挨个铺子的看,有啥之前在别的府城没见过的,都买上一点。

    胶州府许是靠海,酒楼里不少菜品都是海鲜,街尾还有铺子卖干鱼,远远地气味就不怎么好。不过要价便宜,多少也算是荤腥,买的人还不少。

    街中心最气派的还是“国色天香”,果然不管在哪里,女人都舍得在脸上花钱。

    对面的“好美味”也客似云来。美食最是慰人心肠,在这富贵人家习惯吃下午茶,家中来客上点心的时代,“好美味”里的糕点不光色香味俱全,还代表了脸面。

    眼镜铺子看着就高冷,进去的非富即贵,普通人就在门口看稀奇。

    不远处就是胶州府最大的书画铺子,永安县的竹纸摆在显眼的位置,一看就价格不菲。

    临海县的蚝油铺子没有这么好的位置,不过门脸极大,里头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里头有大户人家的采买管事,也有府城里的小户人家,货郎最多,正在跟伙计要不同规格的蚝油。不时还有商队的人,被伙计领着从后院出货。

    胶州府到永安县马车要走两日,大件的东西不好带,李桃花只挑好带的。

    药铺里的硝石和硫磺自是全部买空,治风寒和外伤的也不少,林林总总的各种草药都买了一大堆。

    药铺掌柜的跑前跑后,乐得合不拢嘴,连连安排伙计送到客栈。一条街上的伙计暗自扼腕,大家较了半天劲,最大的利被药铺子得去了。

    粮店里的各种种子也都买上,特别是水稻种子。之前在济州府的庄子不临河,试验田里多是种各地的麦子,水稻种的少,现在正好在永安县临河的那片地上种水稻。

    到了布庄门口,李桃花正要土豪一把,李小雪在一边慢悠悠道:“马车装不下了,小姐还是先去买几辆马车吧。”

    好吧,离家远就是不方便,钱花了,东西带不回去。

    只是这种小麻烦,怎么能阻挡李桃花买买买的热情?

    几人直接到牙行找了个口碑好的商队,带着领头的挨个铺子买过去,一车一车的装满。

    她买的东西多,但价并不贵,有永安县的衙役跟着,要送到永安县县衙的货物,商队也不敢私吞。

    再说她给的运费不低,永安县也不远,商队犯不着冒这个险。

    各家伙计看着一年也遇不到几次的,大把大把撒银票的客人又回来了,喜笑颜开的再次推荐起来。

    即便土豪客人挺会讲价,但架不住客人要的量大呀,还是能挣一大笔的!

    老李氏还是头一次亲眼见识李桃花这么撒银子的大场面,心里暗道:怪不得老头子喜欢跟桃花儿一起出门采买呢。

    这一通“这些,那些全要了”“除了这两种不要,其他的都要了”的花钱,可真是爽气。

    齐瑜上个月给李桃花送来了五千两的银票,信中说是工部选了可靠的人专门来做望远镜,多番尝试,还是不如李桃花这边送过去的。

    望远镜之后还得拜托李桃花来做,会有禁军来把守工坊和运送望远镜。

    竹纸反应良好,每月都能有五百两银子的利,砖瓦坊和养殖场也开始挣钱了。铁坊现在卖出的农具也不少了,开始实验性能更好的钢铁,需要贴的钱也不多了。

    持续开荒的费用,府里丫头小子们的月钱以及日常花销,只眼镜店的分红就够用。

    更不用说年底还有“国色天香”和“好美味”的利,按家里的分法,还有七千两左右的进项。这么多银子不花一些,放着就是浪费啊。

    这都好几年了,空间就跟死机了似的,再没半点声响。能不能升级,下一步怎么升级,全靠自己摸索。

    要不是空间里随时能收取、拿出东西,李桃花都要以为金手指已经功成身退,没了。

    反正东西放里头也不坏,李桃花一直觉得放里面的东西多,对空间是有好处的。

    再说了,这年头没有高铁直升机,万一哪天被困在哪个犄角旮旯里头,缺衣少食的呢?有储备在,心里踏实。

    李桃花一行随范子期回永安县没两天,在胶州府找的商队就到了。

    十多辆装满货物的牛车,一辆辆送进县衙后院。李桃花感受到了前世双十一后收快递的喜悦,心里嘀咕着,要是人手够,弄个古代版的快递队来多好。

    不对,直接弄个商队不是更有意思?到时候她就去把棉花、葡萄什么的找来。

    永安县里明年的粮种,已经在收割前一穗一穗的筛选出来,又仔细的从这一穗穗里,挑选出更大更饱满的种子。

    这些活计请了仔细的妇人和孩童来做,学堂里的学生们个个都挣了钱,乐开了花。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挣钱呢,还是一笔大钱。

    这下更多的人往学堂里送娃来了,学堂里学生聚在一起,县衙管事要找人干活,可太方便了。

    之前县衙统计粮税,核对账目的时候,就请了成绩好的学生去打下手,也是给了银钱的。活计轻省,银钱还多,想想都知道,这种事往后肯定会越来越多。

    即便县令大人去了别的地,娃儿们学到的本事可是自己的呀。一代代的传下去,指不定啥时候自家就能鲤鱼跃农门了哩。

    学堂里出来的女娃也是各家都抢着下聘,聘礼还高。媳妇儿的本事不得传给孙子孙女?

    之前没想到这茬,没送自家大些的女娃去学堂的人家肠子都毁青了。即便女娃是要嫁到别人家的,学了本事也是外孙外孙女得好哇,至少也能多要聘礼呢!

    旧的田地一块块烧了麦茬子,翻出来整好,种上红薯和大豆,新的荒地要继续开。整个县里的劳力就没有歇着的,不是在工坊干活,就是在田地干活。

    也有看了今年的收成,想自家开出些田地的,找了村里的能干人帮着算一算。

    开荒要交二百文买地,要出粮种的钱,来年收成若是和今年一样好,一亩地能得快一两银子。

    只是自家也没有县衙那么多好用的农具和牲畜,开荒哪有那么容易?累死累活的,万一明年年景不好,白忙活一场。

    还不如去工坊和县衙的田地,或是养殖场干活呢。做一天拿一天的工钱,可比田里的收益高。

    反正现在县里好找活计,大不了等以后县令大人离任,工坊不开了,再来开田地。多攒些银钱留手里总不会错,到时候买了农具和牲口再来开田地。

    百姓们现在也知道事先算算账了,自己不会可以找人问。村里的能干人早跟着娃儿们一起学了算学,要是不确定,还可以找管事们问呢。

    县衙派了人到周边府城县城买牛去了,这个他们都知道。县令夫人有马可以帮忙耕种,走的时候说不定不会带那么多牛走。

    他们现在开始攒钱,到时候买上一头,往后种地就轻省多了。

    现在只是不开荒,自家的田地是肯定要种的。不留够了全家人一年的口粮,在工坊和县衙的地里干活,给的工钱再高,心里也慌。

    县衙招人也是要对着户籍看的,一家人要留了够忙活地里的人手才成。不过农闲的时候,全家人都来也是可以的。

    总之永安县人人都有事忙,从早到晚的不停歇。有那偷懒想歇歇的,立马会招来全村人的鄙视。

    村里六岁上的娃儿都起早贪黑的学识字算术,做家事,你一个大人好在家躺着?

    想串个门唠个嗑,都只能找到年岁实在是大了的阿爷阿奶,有意思?有脸?

    顿顿能吃饱饭,隔三差五有荤腥,眼见的银钱能拿到手,要不是有规定,大伙恨不能长在工坊和地里。

    县令三年一换,到时候工坊可是要撤走的。这种睁开眼就有活干,有钱拿的好日子,最多只能过两年多了,还不珍惜?

    工坊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自家丫头小子手里,有技术要求的步骤,也是用签了契,可以随时同他们一起走的人。

    还是那句话,普通百姓知道工坊的核心技术,对他们不是啥好事。

    养殖场和地里用的法子,谁都可以学,这才是百姓们吃饱穿暖的根本。青壮和孩童大部分都会简单的字和算术,也可以说是往后多了一条路。

    三年里道路和沟渠也该建好了,县里和村里的房子,大概率也能焕然一新。

    是的,现在永安县已经开始大规模修水泥路,盖砖瓦房,修沟渠了。

    工坊里的砖瓦,之前出的优先供给了县衙修学堂和粮仓,接着给“拆迁”的屋主盖房子,现在已经可以大规模对外卖了。

    县城的主要街道都修上了水泥路,两旁的不少屋主觉着,自家的土房子杵在路边,实在是看不过眼,也去工坊定了砖瓦盖房。

    这下整个永安县真真是,起早贪黑搞建设呀。

    原本各家田地里就有些挖好了的沟渠,现在自家加宽加深一些,县衙拿砖一贴,水泥一抹,联通就近的河流。

    也不用一桶一桶往沟渠里担水了,县衙的管事给装了大大的水车。

    刚装上的那几天,附近的村民老老小小的都跑去看。

    那水车自己就转啊转的,一桶一桶的水就从河里到了沟渠里。

    就那么不知疲倦的日夜转个不停,水流就顺着沟渠留到了各家的田地里,大家伙一眼不眨的看着,恨不得看到天荒地老。

    管事夫子们带着学堂里的学生去看,回来后的那几天就教学生们做水车。

    工具不够一人一件的,学生们分成几组,一组一组的轮流做。

    每一组都做出了一架水车模型。将来哪里的大水车坏了,学生们就能指导着村民去修,或是造新的大水车。

    之前在济州府的庄子灌溉方便,李桃花也就没想到水车这一茬。要不是跟着范子期去巡查沟渠的修建情况,看到有农人一担一担的从河里担水上来,她还真不一定能想起这个好用的工具。

    水车的图纸,李桃花直接给了范子期。她已经拿出了太多的东西,不用烈火烹油,身为相公,背些锅是应该的。

    反正水车的制作,范子期也全程参与了。在外人看来,两人是一家,相公领了妻子的功劳升官领赏,才是应该的。

    范子期觉得有些不对,但想想又不觉得有哪里不对。

    永安县打下的基础这么好,下一任的永安县县令,可以说是坐享其成了。

    当然了,这种好事范子期是不会让给外人的。他已经暗搓搓的写信给范丞相,下一任的永安县县令,已经早早选好自己人来接手。

    范子期现在早晚和李桃花用一样的护肤品,出门必带帽子遮阳,可得好好保养这张脸。

    他就是凭着这张脸得了媳妇喜欢,从出京城就开始吃软饭,如今还惠及族里了,心里美滋滋

    !

    秋初,齐瑜带来几车礼物和李桃花做了姑姑的消息,不出所料是个男娃。

    老李氏高兴得不得了,只等齐瑜回京的时候,把给重孙的衣裳鞋袜带上。

    老李头和老李氏已是这时候的高龄老人了,不过这么多年吃喝上注意,每日锻炼不断,心里畅快高兴,身体一直都挺好。

    据李小雪所言,没啥意外的话,再活十多年不成问题。

    老俩口现在一心期待重外孙子,重外孙女,看着范子期也跟看自家娃似的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