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43章
齐瑜兴冲冲的回京,在东宫里好一番指东要西,摆足了架子。再故作淡定的,慢条斯理的把法子说了出来。
最后齐瑜心满意足的在东宫蹭了顿饭,带着在东宫坑来的匕首出宫。这匕首轻巧锋利,手柄和刀鞘镶了细碎的红绿宝石,桃花妹妹一准喜欢。
齐瑜一走,太子立刻招来幕僚,核算多少钱卖出合适?一次至少要买多少?怎么确保都用在了修路上?路要修成什么样?以后修补如何算?
一干幕僚忙活了两天,出了完整的方案。太子连夜去找安明帝,安明帝看完折子,满意的点了点头。
太子自从主持了水泥的事,做事越发妥当了。这法子也妙,这小福星要是个男娃,长大了为宰为相也使得。不过是女娃也好,是女娃就更让人放心了。
买水泥修路有道路命名权的告示在各府城县城一张贴,就引起了轰动。那告示上写得明明白白的,五十两银子的水泥就能修一段路,怎么修也写得清清楚楚。
修完工部的人来查验,符合要求了就可以在路边立碑文。就算哪日家族遭难,维护不了了,后续接手的家族也是在边上再立一块,自家的这块能一直立着。
这可是留名后世的大好事哇,碑文上刻上家族名称,祖宗都有光啊!名副其实的光宗耀祖哩!
五十两一段路,以自家的名望,怎么着也得领上四五段。
五十两对富裕地区的村户来说,是一大家子节衣缩食,无病无灾的好些年,才能攒下来的数。对各县城府城的乡绅,大商户来说,那就是小菜一碟,还不够自己买个贵价玩意的。
一时间各地大小乡绅们,纷纷去县衙府衙登记排队。盼着太子的水泥多出点,早日修完路,立完碑才放心。
京城的富户比较惨,他们能领到的路段,都离京城老远了,眼瞅着都要到其他府城了。
城里面的路被皇亲国戚们抢走,京城周边的路也被朝臣巨贾们瓜分了。这又能正大光明得名,又能让皇上满意的事,谁不抢谁是傻子。
再说了,今年南边大雨不停的时候,他们就自觉按惯例准备捐银子赈灾了,那可是捐了也听不到一声响儿。
今年这笔银钱没花出去,用来修路多好哇!这可是整个家族都能留名的机会哩,千载难逢!
就是等到他们这些普通的京城富户,得到消息去登记,只能领离京城老远的地了。
不过只要能修上就能立上碑文,出京就出京呗。谁还能一辈子不出京城咋地?碑文立在那,谁路过不瞅上一眼?立个几百年不叫事,要是后代子孙争气,立个千年也不是不能想。
工部尚书上朝下朝迈出了八字步,路要他们部门派人去检验合格了才能立碑,现在满朝上下都对他们笑脸相迎哩。
不过这里头的猫腻太多,他得好好整顿整顿才成。好在他们工部的人,大多一心扑在技艺上,正直清廉的居多。好不容易天上掉下来的大好局面,可不能因为某些人徇私牟利,坏了工部往后的前程。
太子最近是愁喜交加,喜是因为大伙修路的热情实在是高,他那些水泥工坊不光不用找户部要银子了,每年还能给户部缴上不少银子。
工坊算上预计新开的数量,按现在的订单量,都得排五十年后了。
愁的事有两样:一是他堂堂一太子,如今到哪里都要看到同样的期盼眼神:水泥能不能多出点,他家能不能排前头?上朝有各朝臣的殷殷期盼,回东宫不光有后妃的暗暗示意,还有一堆礼物和帖子。
他头一次知道他家亲戚这么多,还有父皇后妃的娘家,也来凑什么热闹?还有各州府的,想自己州府排在前头?
还有驻边将军?放心,少了谁的,也少不了修边城城墙的。父皇身体康健得很,你们现在就来结交太子?
这种事太子也做不了主,得罪人的事还是给父皇去做吧。
二是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你们两年纪也不小了,身居高位多年的持重矜持呢?
天天逮到机会就来旁敲侧击,水泥是哪个工匠发明的?这种能变废为宝的人才,工部真的很需要!
国库真的很空虚,能想出这主意,让人掏银子都顾不上心疼,还得抢着才能多掏点、早点掏的人,简直就是为户部而生的。这等人才就得破格进户部,没进过学都成,户部就缺这机灵脑子。
他倒是敢说:你们要的国之栋梁,是济州府田大夫家的十岁小孙女,你们敢信吗?一个个的小孩儿似的,死缠烂打,一点都不可爱!
如今他除了上朝旁听,小朝会旁听,其他时候就窝在御书房里。只要父皇不赶他走,他就不出去!
堂堂一国太子,还有没有点尊严了!天天的被围追堵截,偏偏有些人还不好不搭理!
各家疯抢水泥的时候,李桃花家里和庄子上都铺完路了,计划中的仓库也修好了,能抹上水泥的墙面也抹上了。庄子上出去的路,等领了路段的人家修好了大道,她再修。
瞅瞅水泥还有不少,工坊继续各种实验去吧。可让工匠们松了口气,天天千篇一律的烧水泥,他们已经不适应了,还是小姐说的各种实验有趣。
每日的劳作都有期待,出了新东西还有奖赏,多来劲。
多的水泥送给张静柔铺院子,济州知府发现自个知道了个了不得的事:水泥现在都用来修堤坝,修城墙了,修路的得等着。
只有宫里用了一部分,多少达官贵人都等着呢。现在田大夫家,不光是自家和庄子上都修完了,居然还有多的送到他家?
这是多得皇上青眼啊!他家静柔这亲事结的好,回头跟夫人说说,嫁妆还得厚上两层。
到了府城和齐瑜接触多了,李桃花也算是对这个国家有了进一步了解。
有了红薯后,没有大灾,百姓就不用担心饿肚子。只安朝占地广阔,每年总有不少地方要遭各式各样的灾,得靠朝廷赈济才能过下去,国库一直就是捉襟见肘。
皇上立志要做个贤明皇帝,据齐瑜说太子也品性良好,主持了水泥的事后,地位更稳了,不用担心皇帝将来换人当有动荡的风险。
开国没多久,驻边将军们还算忠心,拥兵造反的事也不用担心。边境小打小闹一直没停过,大规模的战争若是外族没遭大灾,暂时还不会有。
随着水泥路修得越来越多,调兵更快,各路山匪会越来越少。百姓能饱腹,商业会慢慢兴盛,人口货物更容易流通,再有人想要振臂一呼就造反怕是没那么容易。
这样看来,安朝几十年都还能安稳,只要没有外族入侵,李桃花就不用担心自个儿的小命了。
整个安朝的地形和种花国差别不大,同样的土地,李桃花实在是担心,那段屈辱史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在这个时空再演。
既然她带着前世的记忆来到了这里,总要做些什么才不悔。
当然了,李桃花很有自知之明,自己那半桶水的本事,压根做不了啥。高考完后,那些基本的物理化学知识,也都还给书本了。
只是在前人的肩膀上耳濡目染,又经过了网络的洗礼,多少比这里的人多那么一点点的见识,思路宽那么一些。真要出成果,还得靠那些工匠们和一代一代的精英们。
再有就是百姓更富足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读书识字。受教育的基数越来越大,总有那么些个天才能灵光一闪,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所以自己还是研究种田去吧,粮食产量高了,百姓吃饱了,才有余力做其他。
再研究研究造纸和活字印刷,把书本的成本降下来,至少让认字容易些。
火药也要安排上,说不得哪天就能派上用场。朝廷看到了□□的威力,会更重视,有了新进的武器总不能还挨打。
玻璃也得早些造出来,可以从世家大族和其他国家换出大笔钱财,手里有银子好办事。还有造船也不能落下了,来自海上的威胁不可忽视。还有……
需要做的事太多,看来这辈子自个儿是完不成的了。李桃花瞅瞅自己接下来几年的计划,莫非我这拿的还是强国剧本?
看看存了那么多物资,也没有吱一声的自闭空间,估计也不是那种能种灵植,冒灵泉或是自带图书馆,修仙秘籍的光芒万丈的金手指空间了。
看吧,人即便是有了奇遇,也还是需靠自己。
再次感谢金手指大礼包赐下了红薯和西瓜,吃饱了饭,才有脑子想征服星辰大海的事。
李府的少年们松了一口气,随着天气越来越凉爽,小姐又精神起来了。
前段时间,小姐不日日出门去逛了,也不去厨屋捣鼓好吃的了,庄子上也不去了。胃口也不好,睡得还多,可把他们担心坏了。
小姐就该每日神采奕奕,精力无穷才对。
李桃花:那不是经过分析,不担心小命了,有了安全感了。天气又热,心里松下来,就犯懒了嘛。
总是躺平也很无聊,生命在于折腾。再说,这里不是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不是?要是有,那没问题,她李桃花可以继续无所事事一个月。
“桃花”这个名字和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用的金手指,也给了李桃花极大的安全感,这一看就不是主角配置。
所以不会有各种极品亲戚来刷打脸剧情,不会有九九八十一难等着她机智勇敢渡过难关,将来多半也不会有白莲花黑莲花情敌来各种陷害。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需要,岁月静好。她只需要当个平平无奇,出自农家爱种地的大家小姐就好。
试验田陆续收获,细细的选出高产的植株作为来年的种子。研究种植记录,分析产量不同的原因。
六六和九九已经明白这样做的重要性,种子和种植方法一代一代的优化。时间虽然漫长,但是种植的面积大了,增加的产量就不可估量。
李桃花给两人说了杂交和果树嫁接的想法,给两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顿时觉得可以做的尝试可太多了?
反正这庄子就是用来实验的,能出多少粮食果子都不重要。如今每月都能从齐瑜那里分得一千五百两,家里的银子阿爷阿奶让她随便花,庄子养得起。
看来还得找齐瑜帮忙,收集各地的种子和果树。
还是缺人手啊,第二批来的少年们,还需要继续学习几年才能帮得上忙。十四个人里,四人在庄子上忙活,每天有两人轮流跟着李桃花。剩下的要带着后面来的四十人,要负责家里的日常,还得练武学医,都忙得团团转。
之前一块块圈起来的鸡,不时喂些便宜的常见草药,长得也挺好。下一批就要分别喂不同的草药,看哪几种合适了。
鸡喂得好了,就可以试着多喂猪。牛也要养起来,找个机会把齐师父“诳”来研究牛痘,天花也是个大大的威胁。
在庄子上给六六,九九,李温和李俭又留下一堆活计,李桃花回城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缺人手,一步步来吧。先去信给齐瑜要种子和果树,再看看齐师父的研究咋样了,继续背医书去吧。
理想远大能上天,现实还得一天天的吃喝睡,日子慢慢过。
李桃花拼音加汉字夹英语,把计划要做的事,将来可能会用到的知识,随时想起随时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保证除了她自己,谁看了都是鬼画符。记着记着就笑了,果然英文要夹在汉字里才使用广泛。
六六,九九现在到哪都随身带着小本和炭条,方便随时记录。李家炭条和羽毛笔都不少,李桃花和丫头小子们这些不用科考的,都喜欢用炭条和羽毛笔。
炭条和羽毛笔制作简单,省墨省纸,用起来还方便。不用磨墨洗笔,方便随身携带。庄子上很快也流行起来,能省银钱的做法,自带传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