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柔然内乱
1 柔然内乱
清河王元怿虽死,他的弟弟汝南王元悦却对元叉全无一点仇恨之心,反而用桑落酒极力讨好元叉。元叉非常高兴。冬,十月十五日,元悦被朝廷授予侍中、太尉之职。
于是元悦更加嚣张跋扈,他向侄儿元亶索要哥哥元怿生前的服饰和古玩,因元亶没有按时送去且所送之物不合元悦的心意,元悦便用大杖打了元亶百余下,几乎把元亶打死。
现在我们将目光投到柔然国来。
佗汗可汗纳伏名敦可汗之妻,生了丑奴及阿那瓌等六子。丑奴继位,称豆罗伏跋豆伐可汗(意为威名远扬之王)。
屋引副升牟之妻女巫地万为迷惑丑奴,将丑奴儿子祖惠隐藏在家,然后对丑奴道:“祖惠现在在天上,我能召他来。”
于是便在大泽中搭起帐幕,祈祷天神,祖惠果然出现在帐幕中,并且说自己一直在天上。丑奴非常高兴,称地万为“圣女”,纳为“可贺敦”(王后),以三千头牛马羊及爵位偿地万前夫屋引副升牟。
地万既有法术,又有姿色,丑奴对她既敬且爱,非常听信她的话,任她致乱朝政。
如此过了几年,祖惠慢慢长大,对他的生母道:“我那时一直在地万家里,没有上过天,所谓‘上天’的话是地万教我说的。”
祖惠生母将这件事的真相告诉了丑奴,丑奴道:“地万能预见没发生之事,你不要说她的坏话。”
地万见祖惠揭露了她的真相,担心影响她日后行骗,便以谗言挑唆丑奴暗杀了祖惠,丑奴的母亲候吕陵氏因而与丑奴不合。
正光元年,阿至罗部落进攻柔然国,丑奴带兵抵御,因用兵不当,战败逃回,侯吕陵氏乘机与大臣合谋将丑奴杀死,又派心腹大臣具列等人绞死了地万。
伏跋既死,候吕陵氏与大臣立其弟阿那瓌为可汗,仅仅十天后,其族兄示发率数万击败了阿那瓌,阿那瓌战败,与其弟乙居轻骑投奔北魏。随后,示发杀了候吕陵氏及阿那瓌两个弟弟。
阿那瓌抵达洛阳时,全城轰动,万人空巷,百姓竟相观看,时人有诗云:“闻有匈奴主,杂骑起尘埃。列观长平坂,驱马渭桥来。”
皇帝使司空京兆王元继、侍中崔光等列次相迎,阿那瓌一行人随后入住洛阳燕然馆内。
皇帝又在显阳殿设宴款待阿那瓌,将他的座位排在亲王之下。宴席即将结束的时候,阿那瓌执意请求去皇帝跟前跪拜,随后便在刘腾的引领下到御座跟前,又磕头拜首道:“贱臣因家中有难,只身前来朝拜主上。我国的臣民都已经逃逸了,流落草原各地。万望主上派精兵送我回国,助我诛灭逆贼。待我收集逃散的人口、恢复国家后,定会统率遗民死心塌地效忠并侍奉主上。言语难以表达我的激动,待回到使馆,贱臣定会再向主上呈上书信。”
为此,阿那瓌通过中书舍人常景上书朝廷请求回国,遭到拒绝。
十一月二十九日,朝廷立阿那瓌为朔方公、蠕蠕王,并赐王府一座,赐以大量衣服、服饰,包括轺车,其他俸禄和卫队待遇,等同亲王。
阿那瓌屡次要求北魏派兵护送他回国,助他夺回可汗之位,北魏朝臣却发生了争议,各执一词,意见始终不能统一。
众所皆知,阿那瓌之所以来降,是走投无路,其目的是借北魏之力重新夺回可汗之位。现阿那瓌已向北魏称臣,若不派兵,阿那瓌必然心生怨恨,当然,北魏也有自己的打算——为了牵制日益强盛的高车等部,对稳定北方边界有些好处。
但真要派兵,北魏朝臣又心有不甘,北魏一直受到柔然侵扰而忧心,此时正是讨伐柔然的机会,若非朝内乱成一团,主政者忙着争权夺利,根本没心思对外用兵的话,早有无数文臣武将请求北讨柔然了;
其次,朝臣都明白,柔然部落也好,阿那瓌也罢,根本是一头喂不熟的狼,现在走投无路需要求助,表现得很是温顺乖巧,一旦渡过难关,反手便是一口,入侵劫掠之时,绝不含糊;
且北魏国内,天灾人祸不断,在此时,若不安心稳定百姓,却还要劳民伤财帮助敌人,必使朝内各派大臣产生更大的分歧,更加激化矛盾;
最后,柔然国内的具体情况北魏并不了解,贸然派兵送阿那瓌回去,很有可能和现任柔然可汗发生敌对,且不论输赢如何,一旦发生战争,北魏都是毫无意义的引火烧身。
阿那瓌无奈找到住在燕然馆的柔然商人众筹了百斤黄金,送给掌控朝政的元叉,元叉当即拍板决定派兵护送阿那瓌回国。
十二月十三日,朝廷命怀朔镇将杨钧统率,在怀朔、武川两镇选派精兵两千人护送阿那瓌去到和柔然交界之处,随其心意“去”或“留”。
如果柔然国民愿意继续拥护阿那瓌为可汗,欢迎其回国,北魏朝廷会为他准备回国用的布帛、车马等物,并派使节依礼替他饯行,送其回国。若情况相反,柔然国民已接受新的可汗,反对阿那瓌回国,北魏朝廷则允许阿那瓌再次回到朝廷,其原来的封号、宅邸、俸禄不变。无论去留,此趟护送他所需的费用,全由尚书省专门拨款支付。
尚书左丞张普惠窥见阿那瓌不可小觑之野心,上书皇帝,称遣还蠕蠕主将会留下后患,“蠕蠕久为边患,阿那瓌只身为投奔,抚慰他是可以的,您却首先为此而劳扰天下,在京城内外兴师动众,将他们指派到荒僻偏远之处,去救助天丧的敌虏,以臣之愚见实在看不出这样做的必要。这不过是守边的将领贪图一时的功劳,却不去想打仗是凶险的事,圣王不得已时才会使用。
且现在干旱正甚,主上出于慈心减少了自己的膳食,却让杨钧带着一万五千人去安定蠕蠕,违背时势、贸然行动,怎能成功?万一发生不测之变,有人颠覆国家发动战乱,即使到时把杨钧杀了吃掉,又有什么用!
当今宰相专门贪图蝇头小名,不考虑国家安危大计,这正是微臣感到十分寒心的事。何况阿那瓌不归蠕蠕,我大魏背负了哪条信义?处此关键的时候,北上之师应当停行。微臣之言,不合大义,只是文书经过臣手,不敢不尽言陈奏。兵事如火,不息将会自焚其身。二胡虏自取灭亡的形迹,正可为殷鉴。臣希望圣上和睦万国,安静四疆,那么,统一海内的日期,就会坐而自至了。”
阿那瓌在西堂辞行,皇帝下令赐给他军器、衣被、杂物、粮畜,样样都很优厚,命令侍中崔光等人在外城为他饯行送别。
柔然国内,阿那瓌的堂兄婆罗门率领几万人讨伐示发,打败了他。示发投奔地豆干图,地豆干人杀了他,柔然人推举婆罗门做了弥偶可社句可汗。
杨钧上书道:“柔然国已经设立了国君,恐怕不会有杀死人家兄长的人又在郊外迎接死者的弟弟。如果轻率前往,徒劳而返,将白白损害国威。因此如果不大举发兵,就没办法送阿那瓌北返。”
正光二年二月,北魏派原来曾出使柔然国的牒云具仁前去晓谕婆罗门,让他迎接阿那瓌回国。
婆罗门当然不欢迎阿那瓌回国与自己争权。阿那瓌吓得待在北魏和柔然的边境处,不敢继续前进。
2 奚康生之死
元叉、刘腾囚禁胡太后时,右卫将军奚康生参与了他们的计划,因此元叉任命奚康生作了抚军大将军、河南尹,仍让他统领御仗卫兵。
奚康生的儿子千牛备身奚难当娶了侍中、左卫将军侯刚的女儿,侯刚的儿子又是元叉的妹夫,无叉因此和奚康生有姻亲的关系,十分信任奚康生。元叉、侯刚和奚康生三人曾在禁军中任职,很多时间全都住在宫城内,有时交替着出宫,又让奚难当手执千牛刀侍卫在皇帝左右。
奚康生性格粗旷,气势强硬,元叉有些惧怕他,越来越忌惮,甚至表现在脸色上。奚康生也混迹朝堂半生,怎能看不出元叉的心思,毕竟元叉心狠手辣有目共睹,因而,奚康生心生不安的同时,也开始有了针锋相对的想法。
正光二年二月,皇帝在西林园朝见胡太后,文武百官陪同,酒酣之时纷纷起身献舞。
奚康生趁势表演力士舞,每到回旋、转身的时候,总是看着胡太后,举手、跺脚、瞪眼、点头,作捕杀的姿式。
胡太后明白奚康生是想趁这个难得的机会,暗示她联合起来杀掉元叉等人,可惜胡太后虽看懂了奚康生的意思,却不敢孤注一掷发布诏令斩杀元叉,奚康生也是无可奈何。
日暮,胡太后想携同皇帝一同住在宣光殿。
侯刚道:“主上已经朝见过太后了,该回到自己的寝宫了,不能和太后住在一起。”
奚康生怒斥侯刚:“主上是太后的儿子,随太后之意领往哪里,还用问别人吗!”
众大臣都不敢说话。胡太后挽着皇帝的手臂下堂而去,奚康生在二人身后大呼万岁,近侍也大呼万岁。
皇帝刚进入宣光殿,侍卫们蜂拥着挤在殿门旁边,门关不上。
奚康生夺过奚难当的千牛刀,砍杀了值后元思辅,才安定了局面。
皇帝在宣光殿上升殿,手下的侍臣都站立在西边台阶下。奚康生借着酒劲想要出来安排布置一番,却被元叉抓住,锁在门下。
光禄勋贾粲欺骗胡太后道:“侍官们心里惶恐不安,陛下应当亲自去安慰他们。”
胡太后信以为真,刚走下殿来,贾粲已扶着皇帝走出东门离开宣光殿,前往显得殿。而宣光殿的殿门再一次被紧紧锁住,胡太灵继续被幽禁于深宫之中。
到了晚上,元叉还没有出宫,命令侍中、黄门、仆射、尚书等十多人到奚康生被押之地审问他,判处奚康生斩刑,奚难当绞刑。
元叉和侯刚当夜便伪造皇帝命令判决了这个案子,同意判处奚康生斩刑,饶恕奚难当不死,改为流放。
奚难当哭着向父亲告别,奚康生为儿子免死感到欣尉,而他本人仍慷慨激昂,全无悲伤,对奚难当道:“我不后悔去死,你哭什么?”
天色已暗,有司驱赶着奚康生来到刑场,行刑者数刀斩不死奚康生,刀砍到地上反而断裂了,最后仍斩杀了他;尚食典御奚混因和奚康生一同拿着刀冲入宫中,也被判处绞刑。
奚难当因为是侯刚的女婿,得以停留了一百多天,最后被流放到安州。
很久之后,元叉又派行台卢同去安州杀害了奚难当。
刘腾被任命为司空,权倾一时,朝廷中的八坐九卿常常在早晨到刘腾的住宅拜访,先观察了他的脸色,听他指示后再到官署去办公,也有一整天都见不到他的官吏。
刘腾贪得无厌,大肆聚敛钱财,盘剥天下,不论请他办的是公事还是私事,他只看所送财物多少行事,财物不论山川物产,他照单全收,来者不拒。连负责镇守北方边境地区的六镇地区,也是极尽敲诈勒索之能事。他还有擅长投机取巧的权贵们串通一气,鱼肉百姓,每年的收入数以百亿。他又侵夺周围四邻的房屋来扩大自己的住宅,远近的人都身受其害。
官场之间,贪贿成风,天下百姓备受赋敛之苦。
京兆王元继认为他们父子的权职太大了,坚决请求把司徒的职位让给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崔光。
夏,四月初三,朝廷任命元继为太保,保留侍中的职务,元继坚决推辞,但皇帝不肯批准。初七,任命崔光为司徒,侍中、祭酒、著作等旧职不变。
之前受胡太后诏令到西域取经的宋云和惠生从洛阳出发,西行四千里,到达赤岭,才出了北魏国境,继续西行两年之后到达乾罗国后返回。于正光三年二月回到洛阳,得到一百七十部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