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四章被孤立
翌日天亮。
一大家子吃完饭卫承训准备外出的时候被叫住。
康氏拿着赶工出来的书袋子往卫承训脖子上一挂,随后往里面塞了一本《三字经》跟一套文房四宝。
“这是你奶昨日翻出来的,你可得好好读书,不要辜负了自己的天赋。”
“娘,我知道的。”
卫承训说着,就将这书袋子往侧边一挪,成了挎包。
“那我去村学了。”
“去吧。”
从家到祠堂不过百来米,几分钟的路程就到了,卫承训进去之前祠堂里还吵吵嚷嚷的,可等他人一到,直接就安静了。
卫承训知道这是昨天的事传开了,眼下都开始孤立他。
卫承训也并不害怕,孤立就孤立呗,他又不是真的小孩子会因此伤心难过。
他正好可以趁着这时候清净清净,好好读书。
卫永鸿来授课之前,卫承训就自己坐在位置上看书。
看到书籍上印的书名时,卫承训不动声色的松了口气,还好是他认识的字体,要是大篆小篆那种,他就真的两眼一抹黑了。
如今字体都是他熟悉的,这读书可不就是事半功倍么。
卫永鸿一到,照例就是抽查背书。
村学里上课的有二十余人,你一句我一句的下来,这《三字经》都已经背了半本。
不过在点到卫承训时,卫永鸿并未喊停,而是让他一直背着,直至背完。
卫永鸿抚摸着胡须,对此很是满意。
听一遍就能记住,又能背诵流畅,当真是读书的料子。
“明日起,承训与承源一起上小课。”
袁本安听了这话很是怨愤,但昨日被自家老爹教育过,何况这里是村学,他也不敢顶撞。
耿贵庚也是愣了愣神,又看了看卫承源的脸色,果不其然,他看到了一张黑脸。
哪怕只有半张脸,那也是黑的。
“是,夫子。”
大课上教导的是《三字经》,但到了小课上,上的就是《小学集解》。
卫承源月前就已经把《小学集解》读完了,如今读的《龙文鞭影》也已经差不多快完了。
按照卫承源自己的说法,他这个年纪应该读的是《大学》,而不是教以数目与四方之名的科目,何况这些,两个哥哥早就教过他了。
可偏偏他爹一句温故知新,就把他给打了回来,又重新学了一遍,真是叫他无语。
“那就劳烦承源堂兄了。”
卫承训笑呵呵的说。
卫承源翻了一记白眼。
要不是他爹要自己带着卫承训这个傻子,他是真不想带着。
卫承源将《小学集解》背过一遍之后,便让卫承训立马背诵一遍。
卫承训倒是没让他有机会挖苦自己,在听他一字不差的背诵出来之后,卫承源便与卫承训说起此书的由来。
卫承训也是这时知道,这书的原著是前清张伯行,这位张伯行是个清官,不得上司看重,要不是康熙看中,估计也没什么官运。
说到前清,依照历史走向,现在不应该是共和国么,可是衣着打扮可不像呢。
于是卫承训问:“承源堂兄,现在是什么朝代?”
卫承源给他翻了白眼。
心想,果然是个傻子,连如今是什么国号都不知道。
“雍朝,开国也有五十多年。”
说完清咳:“你都成为三房唯一的读书人了,这些基础知识怎么能少,你且记着。”
他也不等卫承训开口,自己就先说:“夏商凉晟,唐宋明清。这些都是前朝,不过其中更详细的,等你学史时就知道了。”
卫承训楞了楞,想着这跟她知道的华夏历史,出入不是一般的大。
“多谢堂兄指点。”
卫承源被这一声谢堵得心口发闷,但转头就让卫承训自己好好将《小学集解》记下,让他一字一字的去看。
卫承训字都认得,但他们不知道,这样子还是得装一装才行,不然在这村学就太特立独行了。
卫承训拿出《三字经》一个字一个字的比对,等看了一刻钟后,他就拿文房四宝来,开始拿笔在宣纸上写。
在提笔写之前,卫承训还特意左右看了看,这在卫永鸿眼里,那就是观察细致。
等他过去一看,好家伙,比他当年启蒙第一次用笔时写的字还要好。
虽说还是有些歪七扭八的,但还是能看出是什么字的。
一上午的光景就这样过去。
下课前,卫永鸿布置了功课。
卫承训比那些人多了一倍的功课,别人两张大字,他十张。
回家吃过午饭,卫承训就摊开宣纸,提笔写字的时候,家里几个都围着他呢。
本来他爹妈四姐都是要在田里农作一天的,可现在呢,全都中午回家吃饭不说,吃完了还在这儿盯着他。
卫承训:“……”
一个两个不说,全家都围着他。
卫承训是真的服气。
陈氏看自家孙子练字的时候发现,她孙子写的字虽说潦草了一些,但比起那些刚学字的要好上不少。
她的孙子,在读书一道,可以说是天赋异禀。
陈氏心中欢呼雀跃,想卫氏一门自先祖秉玟公科举入仕,高中状元以来,之后数代皆是读书人。
只是子孙不济,昔日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家道中落,早已日落西山。
如今,她的孙子,大有重振家声的希翼。
卫承训现在可不知道自家祖母想的那么遥远,他只尽心先将眼前的日子过好。
他家家境在这安和请村中连中等都排不上,尤其是他的束脩,那都是拿着奶奶陈氏的棺材本交的。
当务之急是改善家中环境。
卫承训想到了写书。
只是他现在年龄太小,即便他写了书,也没地方卖不是。
写书一事被卫承训押后,只能先紧着别的办法。
写书不行,那就只有做吃的了。
街头小吃就成了卫承训的首选目标。
首先就是他自小吃的灯盏糕。
这玩意儿松脆爽口,风味独具。
不过在此之前,他得跟着家里人到外面看看,毕竟灯盏糕在他那个世界已经流传了好几百年了,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
卫承训入村学两天之后就得到了这个机会。
康氏要拿卫婉绣绣的绣品到镇上绣纺卖了,顺便在接一些新的活计。
“娘,我也要去。”卫承训都惦记这件事好几天了,可算等到了。
“去镇上路远,可没什么好去的。”康氏有些不愿意,毕竟路远,带一个女儿去都嫌累了,何况是个八岁孩子。
康氏摸了摸卫承训的头,“你在家好好温书知道么。”
卫承训顺着话给自己搭了梯子:“娘,夫子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何况镇上我还没去过呢。”
卫永季觉得这话说的没错,怎么说都是男孩子,不可能一直都在家中待着,得出去看看,这样视野开阔,将来也能写出不一样的文章来。
“训儿,你要跟着你娘出去,那就得乖巧听话,不能调皮捣蛋知道么。”
“知道了爹。”
“行,那你就去吧。”
有了一家之主卫永季的话,康氏心里在怎么不愿意也只能点头答应了。
不过因为是明早出发,康氏便与卫承训约法三章,这第一条就是不能耽误学业,至于剩下两条都不是那么至关重要。
“娘,你放心,我晓得的。”
好在来日是休沐,不需要去村学上学。
不过今个儿下课之前,卫永鸿也是布置了课业。
比如卫承训自己就是二十张大字,并且抄写《三字经》跟《小学集解》两遍,后日上交。
当日归家,吃过午饭之后,卫承训就磨墨书写,奋笔勤书。
二十张大字是最早完成的,其后便是《三字经》跟《小学集解》。
等写完时,夕阳西落。
家里外出劳作的父母扛着锄头归家。
餐桌上四菜一汤,一荤三素。
刚起筷,卫承训碗里就多了几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