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交谈
太极宫里,东宫。
长孙冲、房遗直二人笔挺地站在殿内,陈述今日在韩家庄的所见所遇,李世民、长孙无忌、魏徵等人居中席坐。
“汝二人所说可有遗漏?”浑厚沉稳的声音在殿内响起,李世民面色古怪的看着面前两人。
“陛下,自臣遇到先生,期间发生的事全然说出,无所遗漏。”长孙冲恭敬地答道,当然了,某件难以启齿之事是相遇之前发生,并不在内。
李二陛下颇为无奈地摇了下头,挥手将长孙冲、房遗直二人遣散。
待两人离开,殿内静了下来,众人相聚于此,原本是商榷治理蝗灾后下一步的动作,被打搅后,已没了谈论的兴致。
忽然,杜如晦笑出了声,其他人纷纷看向这边。
杜如晦向李世民颔首道:“陛下,臣突然想起,数日前陛下所说,那位韩大郎面对陛下、玄龄、齐国公依然处变不惊。。”
“但今日长孙家的大郎前去,那位韩大郎却又表现得令人发笑。”
“臣有些不解,不知是那位韩大郎猜到了长孙冲的目的,遂才有如此表现,还是其不了解陛下身份的含义,故不畏惧。”
听到杜如晦的一连串话语,长孙无忌挺着有些臃肿的体态,忍不住笑道:“蔡国公,能献出篝火诱杀蝗虫计策之人,安能像尔口中那般。”
李世民叹了口气,淡淡地说道:“这个韩大郎是知晓了朕的目的,遂才有如此表现,不久前朕与孙神仙谈论了番,孙神仙评论其弟子,性格随性,不喜拘束,时而固执,时而朴实……如今看来,所言非虚。”
长孙无忌笑容未减,“纵然这位韩大郎才华横溢,但竟年幼,性子自是没有顾虑。”
李世民喟然长叹:“未料想,不过一游学少年,屡次使朕的心情大起大落。”
杜如晦见李世民愁眉不展,淡淡一笑:“陛下因何事烦心?是因为不知如何赏赐这位少年吗?”
李世民不以为然地晃了下头:“朕不是心烦此事,自去岁起,民部侍郎尚缺其一,如今已是虚位以待,若其有入仕之意,朕当即令下。”
“然则,这位少年心向游学治病,而非居官封爵,朕为此头疼久矣。”
魏徵、长孙无忌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单凭献上治蝗良策,已是大功一件,足以进入民部主事。
更不用谈及红薯此等神物,不夸张的讲,此举拯救了关内数十万百姓的性命,此乃不世之功,若非年龄不足,当以进封民部尚书。
(注:民部尚书亦是户部尚书,隋唐年间称为民部尚书,唐永徽年初,唐高宗李治因民部一词中的民,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民相同,遂改为户部,贞观年间是正三品官,户部侍郎正四品下。)
那边,房玄龄席坐在旁,脸上祥静淡定,隐然如老僧入定一般。
反常的举止引起了杜如晦的注意,杜如晦似笑非笑的看向他,“玄龄,今日为何这般安静,莫非你已经有了对策?”
房玄龄本是不想陷入这摊泥潭,故作闭目养神,被杜如晦出声打搅,殿内众人的视线移来,霎时进退触篱,气急道:
“克明莫要调侃我,此事我亦一筹莫展,诸位且想下自家的几个儿郎,孰能沉下性子?”
接着低声念叨:“索性采用强硬的法子,直接……”
“若这韩大郎已至弱冠,无论如何朕都要强行将他留在户部,为朝廷分忧。然则他与高明的年龄差不多,难不成让朕去强迫一个少年。”
李世民有些闷闷不乐,他好赖也是大唐皇帝,却因一少年封赏之事苦恼,若按房玄龄所说强迫……且不说那些世家会如何嘲笑,待史书记下,后人将会如何看待……沉思中的李世民,身旁的气氛显著有些沉重。
魏徵出身提议道:“陛下,有功须赏,若韩子皓此人无心为官,可依功赏爵位,治蝗之策成效显著,加之献上红薯神物,足以封为县公。”
长孙无忌立即出声反对,作为李世民的布衣之交,他十分了解李世民的想法,说道:“魏左丞此言不妥,红薯暂未收成,具体情况还未待定。”
随后向李世民提议,“陛下,依臣之见,先赏治蝗之策,既然韩子皓为冲儿布下拜师考验,让冲儿住在韩家庄,随韩子皓一起,待日后其心回意转,再进官也不迟。”
李世民点头称善:“魏卿提议不错,辅机,此事交于你办。”
“陛下放心,等下回到府邸后,臣会好好交代冲儿的。”
李世民微微颔首,又说了几句,便将几人遣散,席坐案前,继续批阅奏折。
批阅了一小堆奏折后,眼前忽地一黑,又恢复正常,李世民感到呵欠连天,这几日一直住在东宫,日以继夜的忙活治蝗一事,休息不足,伸了个懒腰,便向立政殿走去。
长孙无忌离开东宫后,脚步如飞,不大会便到了自家府邸,两侧列戟印着龙飞凤舞三个大字,长孙家。
踏进大门,长子长孙冲正在院中闲游,见到他的身影后立即走来,“阿耶,您回来了。”
长孙无忌抚须笑道:“冲儿,今日之事做的不错,往后也要多替你的姑丈分忧才是。”
长孙冲木讷地挠了下头,疑虑道:“阿耶,儿拜师之事并未成功,先生对儿留下了几个考验,而且……”
“而且你觉得韩家庄的庄主为人有些轻浮不着调,是否?”
“阿耶,儿并非这样认为,先生今日举止是故意而为,委婉的拒绝陛下招揽。”
听到长孙冲的分析,长孙无忌拍掌大声叫好,“冲儿分析的很好,老夫没想到冲儿一直闭门读书,却也能通过只言片语认清本质。”
长孙无忌此刻大喜过望,他安排长子前去韩家庄时,透露出的消息鲜少,韩家庄庄主、少年、治蝗对策,仅此而已。
未料想,不知韩子皓已经拒绝过陛下,长孙冲仅凭韩家庄的见闻,就能猜出前因后果,足以证明其并非憨厚,只是为人老实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