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 房子建成
一整天下来,房子的主体已经起来了,就剩两面墙垒到一半,明天再大半天就能封顶了。
知道他们晚上不留下吃,宁家给一人准备了三个大馒头加肉酱。
馒头掺了一点点玉米面,蒸出来带淡淡的黄色。不是他们不舍得这点白面,而是不愿意太张扬。
来帮忙的有营里的人,有街坊邻居的孩子,如果引起某些人的注意,不是他们想要的。
他们只想低调安稳地生活。
萧何带着三个热馒头走在最后,出门前又扭头看了眼宁安。
夕阳的余辉照在宁安身上,像是宁安本身在发光。
萧何到老,也忘不了这天宁安身披霞光,眉眼弯弯,嘴角翘起的画面。
几个小子没想到宁家晚上还给做了加肉酱的大馒头。
平常去别家帮忙,晚上都是给两块窝窝就算了。
几人欣喜得带着馒头回家。
宁家的馒头大,他们一人吃两就能饱饱了,但宁家给他们和几个兵的一样,也是一人三个。
今天家里人都可以分到了,爹娘也能吃上,一人可以吃半个。
镇里能吃起白面的不多,家家户户都是黑面玉米面蒸窝头。
刘根就是他姐出嫁的时候分到了个白面馒头,都是两年前的事了。
每年收了麦子,他娘会做顿面条慰劳他们。
剩下的麦子都卖了,换成黑面玉米面。家里孩子多,换成粗粮才能够每个人七分饱。
孩子少的人家,负担小,会多留点小麦,磨成面,家里能偶尔蒸点纯白面的馒头。
谁家要是蒸白面馒头,他们都会跑到墙边,闻闻馒头的香气。
宁家晚上也是大馒头加肉酱,切了点腌萝卜。晚上没熬汤,就着开水。哪能顿顿喝稠的呢,精米可不便宜。
想着明天房子就建好了,军营的人来帮了三天忙,宁安打算做一桌酒席感谢下他们。
晚上临睡前,宁安提前列好了第二天的菜单。
明天午饭要早点吃,酒席定在申时正,不耽误他们晚上回军营。
中午一人一碗汤面打个底,为申时酒席留个肚子。
宁安昨天还专门在杂货铺灌了壶酒呢。
酒席一盆羊肉烩豆腐,一个姜母鸭,一个炸丸子,一个红烧肉,一个黄花菜炒鸡蛋,一个醋溜白,再加一锅炖鸡汤。
第二日一早,几个小子就被家里早早打发过来了,俱是,“柴可以晚一天打。人家给你们吃的这么好,早点去,多干点活,别偷懒。”
他们到的时候宁家还没吃完饭,萧何等人也没到。
吃过窝头咸菜的几人又被宁家一人塞了一个馒头。
有一口不吃装在怀里的,有吃一半把另外一半装起来的。宁家人全当没看见。
搭房顶是个技术活,搭的不严实不仅漏雨,使用寿命也短。 所有人中只有士兵李辉有这个手艺。
李辉他爹是盖房子的匠人,他小时候跟在他爹身边打下手,将他爹的技术学了个七七八八。
原本打算以后等成年后像他爹一样组个小队,专门给人建房子,结果不等他学成,就被征兵征到了这里。
不过因为他有这门手艺,在营里主事建造房屋,各家盖房也会找他,在工程御事方面也能出点力,所以日子过得比其他人好。
上午半个时辰就将围墙都砌完了,木梁也搭上了,剩下封顶的工作就是李师傅一个人的了,他们只能在旁边递递材料。
闲下来的人们,用石灰将内墙面上了色,屋内不再灰扑扑,亮堂了不少。
门窗也都留了,得找木匠来量尺寸打门窗。
新屋子还得砌炕,砌炕也是手艺活,不会随便个人就会。
他们营里有这样的人,不过最近在忙着修营地里的炕,得过几天才能帮宁家盘炕。
三个暗卫离开了,他们住房暂时住得开,等几天也没关系。
宁家的伙食好的让帮忙的人不好意思歇着,大家就不断找活干。
鸡窝帮他们搭好了,马棚也修了修,地面都夯实了。
材料是现成的,宁安想在院子里搭灶台的想法也实现了。
今天汪大娘的儿子也来了,不过活不多,他俩在这帮忙打了会下手,见实在无用武之地,又劈了会柴,在宁家人的热情招待下吃了碗面后就回家了。
主要是听说了晚上宁家吃酒席,他们没出啥力不好意思留在这白吃白喝。
宁家人当然不会小气这一顿饭,再三挽留二人。汪大娘家的老二还小,有点动心想留下来,但老大已经十四了,已经知道要脸面了,拉着弟弟出门。
晚上宁安在开席前,舀了满满一大碗羊肉烩豆腐送到汪大娘家,也算给足了脸面。
两间土砖房,没有举办特别的上梁仪式,就备了鸡、鸭、花生、瓜子、糕点、糖块,李师傅在上梁前讲了些吉祥话,在上梁后将花生瓜子糖块抛下,完成所谓的抛梁。
宁安在现代小时候的村子里见过上梁,上梁日期都是专门选的吉时,主家会邀请亲朋好友及全村的人吃席。
而小孩子最期盼的就是抛梁,无数的糖果零食甚至还有小红包从房顶抛下,小孩子们在下面边接边捡,热闹极了。
宁家今天总人数不多,但是孩子多呀,大大小小十多个,所以抛梁也是极为热闹的。
小孩们挤在一起站在房檐下伸着手等零食雨,李师傅一往出抛,大家又接又捡,恨不得多生出一双手来。
宁适他们没见过这种热闹事儿,刘根他们则是没见过这么多糖。
这边人家上梁都是准备点自己炒的花生瓜子就完了,糖果就象征的有一点点,他们每次都不一定能抢到。
宁家不仅糖块备的多,他们每个人都捡到一把,完了每人还得了块清远镇买回来的糕点。
每个人都高兴极了。
有外难在,王熙郑晴他们没好意思上前,不过宁尚邱阳童心未泯,拉着萧何他们跟在孩子身后捡瓜子花生吃。
宁尚捡的先孝敬了双亲,又给妻子一捧。
宁佑邱阳有样学样,院子里欢笑声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