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国家事业 > 第82章 他写的几百首古体诗呢?

第82章 他写的几百首古体诗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话说兰振君他们一家人出来送,舅姥爷陆时言走了几步,好像想起什么,回过头来,对送他的人道:

    “李商隐有诗曰:‘相见时难别亦难’”。

    兰振君知道那是诗人李商隐大约十五六岁时,在玉阳山学道创作的千古名诗《无题》。

    但他没接舅姥爷的话。

    舅姥爷似乎不忍只说这首诗的开头,走了几步,忽然站住了,扭过头来,一字一顿地道: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从他那残缺不全的牙缝中吐出的诗,抑扬顿挫,和着那苍老的声调,更显出岁月与古旧。

    兰振君直夸舅姥爷的记忆力,同时在心里默默地诵念后面的诗句: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呤应觉月光寨……”

    可能是诗意给舅姥爷带来了情绪上的变化,又伤感地对送他的一群人说:

    “见一次面,是一次面,不知下次还能相见么?”

    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蹒跚地去了。

    望着消失在远处路上的他,兰振君一下子想了许多许多。

    猛地,有了一种告别一个时代,离开了一件古董的感觉。

    后来,舅姥爷没忘此次与外孙谈论古文化之事,托人把他的几篇诗作转给了兰振君父亲。

    当振君再次回家时,从父亲兰生保手里,接过写在皱皱巴巴纸上的诗,展开一看,首先是一首巜贺香港回归》:

    “国家一举收香港,

    清风千载记功勋。

    百国代表看接交,

    千名记者摄传真。

    会场高升五星旗,

    岗哨站立中国兵。

    一国两制怀邓老,

    我今开怀竟忘情。”

    看到这里,兰振君似乎感到一位从事过小学教育的老人,与全国人民一起,于电视机前,见证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那一令人兴奋的历史时刻。

    翻开下一页,是《看国庆五十周年现场直播——七律四首》。

    其中第四首曰:

    “红灯高挂瑞广场,

    和平鸽飞遍人间。

    五轮大庆喜今朝,

    党纲巍巍建功勋。

    多型导弹射程远,

    超级火箭上天空。

    我怀郭老七律韵,

    今步后尘表寸心。”

    此诗写在一张绿颜色的《储蓄宣传指南》纸的背面,繁体字,刚劲有力,署名为“青黎老人”。

    过了几年,兰振君又在父亲保存的旧书信里发现了他的以下几首诗:

    《贺兰先生八二寿辰》:

    一

    华堂饮君一怀酒,

    兴致勃勃喜开颜。

    职业清高功业建,

    名利双收我赠言,

    二

    毕生精诚育儿童,

    三更灯火五更钟。

    年年中考与高考,

    全赖先生殷勤功。

    三

    喜临兰府庆寿诞,

    欣然命笔写诗篇。

    四世同堂天伦乐,

    五代一座各容颜,

    堪称上寿夫妇好,

    尔雅气氛录音添。

    敬业专耕宏伟志,

    后继有人祝寿全。

    ——青黎老人写于草堂。

    诗写在不知从何处弄来的一张稿纸上,而且印有“贤城地区民水县喻家湾教育管理站”字样。

    这些诗,诸君会觉得虽押“言田”韵,但诗味较谈,也不大合平仄要求。

    但振君觉得:莫叹道路多崎岖,留下内心一片情。

    民办教师未转正的他,如果算上一开始在村校里代课时间,他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近30年。

    一位乡里民办老师,能够在离开教学岗位之后,仍抱着对文化的热爱,做到多年吟诗不缀,也算难得。

    想到这里,兰振君忆起舅姥爷曾说过自己写了三四百首诗的事,想都收集过来,说不定可出本诗集呢。

    当他提起舅姥爷时,父亲兰生保说:

    “他已经辞世了。不过,他的孙女陆细妹后来考上了炉水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教书,现在听说是副教授了。”

    兰振君担心诗稿的命运,便对父亲说:

    “我想去他家里一趟,找找他写的那些诗。”

    “现在去?晚咧”。父亲说:“他下世后,几个在外打工的儿子,挣了些钱,回来翻修房子,去年把老房子推倒了”。

    “这下完了!”兰振君叫起苦来。但他还抱着一线希望,说:

    “那么,他的旧家具、旧箱子应该不会动的吧”?

    “现在都有钱了,他家的儿子们才不稀罕那些旧东西,估计也早扔了。”

    是啊,那些破纸片“既不能当吃,也不能当喝”,且其老伴早对他这一癖好深恶痛绝,见了心就烦,能会保存它?

    兰振君只好放弃这个念头。

    但从他写的这些诗里,已经衬映出,这位贫困而又有文化的舅姥爷,在离开讲台之后,把对祖国,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倾注在诗中,寄托在纸上。

    这令兰振君感慨万千!

    “几百首倾注他感情和心血的诗篇,竟然遗失了,真可惜。

    怕是被舅姥爷带入天国里了吧?”他想。

    父亲兰生保告诉振君,他舅姥爷曾说过,自己被开除回家,民办教师没当成,竟然还造成联锁反应,意外影响了邻居家一个孩子的命运,令人惋惜。

    原来,舅姥爷家邻居王务会有个孩子叫王俊凯,喜读书,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

    没想到小学毕业时,家长不让他升中学了。

    看到这样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掇学,老师很着急,直接到王俊凯家,苦口婆心的做孩子父亲王务会的工作。

    王俊凯见学校老师帮他求情,也苦苦向父亲哀求,要去上学。

    但他父亲对老师说:

    “不是我不愿供他学费,你想想,读书有啥用?”

    老师不解地问:“多学文化知识怎么会没用呢?”

    王务会说:“我有现成的例子,放那摆着。”

    老师问:“什么例子?”

    王务会说:“就拿隔壁的陆时言说吧,他读了一肚子书,比谁的文化都深,还不是与我们一样修地球?”

    老师说:“他不是干过会计,又当过民师吗?”

    王务会说:“不提他干民办老师还好些,提起这,你想想,他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结果被赶回家了,还不是他在上边没关系?

    可怜啊!你们到他家看看,穷得连个做饭瓦盆也没有,撖面条还是在铁锅里和面。”

    中学老师做不通他家长工作,就请陆时言去亲自说明情况。

    于是,陆时言专门跑去告诉王务会,说:

    “学文化有用,我不是因没靠山干不成民师的。而是因违犯计划生育。

    你可别拿我这个特殊情况当例子,影响孩子前程啊。”

    但老师们的耐心劝说,以及陆时言对他的反复解释,没改变王务会的主意。

    其实,这位父亲没有说明,他不只是看到陆时言离开讲台,一生中三起三落,还看到这个文化人,平时尽说些稀奇古怪的词儿,经常遭人恥笑。

    所以,他钻进牛角尖了,一根筋地认为,孩子上了小学,认识自己的名字就行了。靠劳动吃饭,还强些。

    结果,王俊凯这孩子,只好跟着大人干责任田农活,后来,到南方打工去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