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浓云下的西雅图 > 第69章 偶遇依璇;打疫苗;好好吃菜

第69章 偶遇依璇;打疫苗;好好吃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苏潼青抬起头,对面一个姑娘正在看着她,大口罩遮不住盈盈笑意。这标准的杏仁眼,这纤细紧致的轮廓,先天的比例骨骼以及先天就这么长的和后天练就的肌肉,没有一丝多余,没有一点儿缺憾,全都长对了地方,很少有人能从头到脚紧身运动衣裤却不需要任何遮遮掩掩还能让人感到赏心悦目的,除了依璇还能是谁?!

    意外的偶遇让苏潼青稍微愣了一下,因为实在想不到这个时间和地点会遇到她。依璇说机智约了个过来出差的同事,酒店就在对面,一直约不上,今天中午该走了,必须过来见个面。时间仓促,没有准备礼物,她过来买瓶华盛顿出的酒表示一下心意。

    依璇是苏潼青一起跳舞的姐们严丹的邻居。有一次严丹带了苏潼青的驴打滚和芋头酥去依璇家做客,聚会结束后,依璇和机智按照不干胶标签上的几个字在网上一通搜,到了儿也没找着苏潼青的甜品店。机智是依璇的先生,标准的北京小伙子,这个名字是依璇给他起的外(昵)号(称),一下子被这毫无先兆、突然降临的驴打滚搅动了芳心。直到严丹把苏潼青和依璇拉到一起,才知道贴在驴打滚盒子上的不干胶是苏潼青在淘宝买的,除了微信,苏潼青不用任何社交媒体,所以当然找不到。

    苏潼青周围的圈子里为人父母的中年人居多,依璇和机智这样三十出头儿没有娃的小年轻儿简直就是下一代,或者下两代?对苏潼青来说,这对轻松有趣的年轻人无疑就是一缕久违的清风,加上北京人那种自然的亲切感,互相都觉得很有缘分。依璇19年初才搬到美国,之前在英国,高中就从国内过去了,一直一个人在那儿上学。曾经在西布朗俱乐部做市场营销,能言会道,后来自己创业,做留学和移民,风生水起。机智同学一直在美国,标准it男,跑了很多趟英国以后,终于抱得美人归,可是依璇刚搬过来没两天,周围环境还都没太摸清楚呢,疫情了。

    要不然说是年轻人呢,哪能被这点小小的困难给困住难住,依璇又在这边注册了公司,一切手续搞定,家里一个房间打扮妥当,开始招收学员,力量瑜伽私教走起。她的特点在于,根据每个学员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计划和课程,每个人的课都不一样,她都要记在心里。不仅管运动,还要管吃饭,而且所有课程都从头到尾跟着学员一起做,如果从早到晚课不断,她就会从早到晚陪到底。虽然学费不便宜,等候名单还是越来越长,因为只要上了她的课,就很少有人退出,效果和受欢迎程度不言而喻。苏潼青印象最深的是,当依璇第一次直接从苏潼青这里订驴打滚,苏潼青送货上门,依璇打开门的一刹那,就犯了职业病,把苏潼青上下打量了一番,可能因为并没有看到预期的宽度和厚度,夸奖了这名并不像想象中甜品师的甜品师。过了几天,依璇发了个朋友圈:论现代女□□往的必备礼仪和基本素养:亲爱的你瘦了!真的吗?你也瘦了!苏潼青恍然大悟——我说怎么中年女性都那么喜欢跟女朋友一起混呢!就是舒坦。

    北京爷们有个特点,很会惯媳妇,绝对是好话,即使会有多年以后把媳妇惯上天的风险也在所不辞,这点从依璇家设定的温度和公主范儿卧室便可见一斑。大冬天的,机智小伙儿短袖短裤,只因为媳妇觉得这个温度刚刚好。男的和女的,对于房间温度的感受,也一样来自于两个星球,不同屋檐下的差别只是谁愿意退一步。有一次严丹和苏潼青在依璇家吃饭,聊到仨人干脆合伙开个会所得了,也没喝酒,竟然越聊越high。严丹刚上完好几万小时的课程,执照终于到手,开始从业,计划开一家美容院,同时上学学教育,还想开个幼儿园。依璇的瑜伽、严丹的美容,再加上苏潼青油糖减到最低的点心,几乎囊括了女性感兴趣的日常,想起来就很美。结果只有依璇行动力最强,说干就干,已经进入实质阶段。

    无论是依璇的力量瑜伽、罗蔚的全新生活减脂增肌营还是净源的“好好吃饭”群和健身课程,都在疫情期间茁壮成长。一方面,她们原来都有各自的职业,全都与“教练”不沾边儿,她们在悉心体会生活和不断摸索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按部就班,着手实施。正好赶上疫情居家,大家都有这个需求,她们既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又帮助并带动了周围很多人一起行动起来。她们仨的健身课程和饮食计划各有侧重,但是相同的地方都是树立全新的生活理念,而不仅仅是“减肥”两个字。只有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全方位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改变理念,变成自己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才是惠及一生之本。苏潼青想起上学的时候市场营销老太讲过的利基市场nichemarket。niche本意是造房子时墙上留出的放置神灵雕像的小洞,引申为市场细分中有非常特殊需求的小众,尤其是指不太容易被注意到的那一部分需求。三位教练开办的课程之所以那么受欢迎,就是准确地找到了这部分人群。外面健身房提供的课程和锻炼项目对于生活方式的塑造来说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如果只锻炼而不管住嘴,甚至数着消耗掉的卡路里吃更多东西的都属于自己哄自己玩儿。所以不光要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调整食物结构和烹调方法,尽量做到低升糖饮食。什么都可以吃,毕竟享受美食也是享受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但是有选择,有节制。还是那句话,youarewhatyoueat,吃什么,怎么吃,就长成什么样儿。

    苏潼青身边三位健康向上女教练的故事,正是应了那句话:天时,地利,人和。

    苏潼青和依璇站在菜市场的中央,守着水灵的瓜果梨桃和多款土豆聊了会儿天。苏潼青看看手机,约的疫苗时间还差20几分钟,跟依璇告别,结账走人。车上广播里正在说不少州最近对于疫苗的需求正在下降,路易斯安那、堪萨斯和密西西比等位于中部的州疫苗供大于求,让美国政府处在了一个有点儿尴尬的境地——一边是数以万计的疫苗储备发不出去,一边是印度和巴西等其他国家正在面临严峻的医疗紧急情况,这似乎是比前一段美国国内疫苗分配不均更难解决的问题。

    等红灯时,苏潼青把天窗开了个缝。抬头望,一片青灰色布满天窗,没有太阳又不冷不热的大阴天已经成了苏潼青最喜欢的天气。156街由南向北,过了bel-red,就是微软的领地了。不像贝尔维尤市中心高楼大厦里的微软,此处画风有变,一水儿低层小楼,不显山不露水地存在了几十年,现在要被更加现代感的风格改写。苏潼青跟着一辆工程车在36街向右拐,工程车缓慢地转向一边,进了旁边一个豁大豁大的工地,苏潼青继续往前开,马路两边开始出现疫苗的指示牌。

    微软把自己的会议中心开放给公众接种疫苗,尽管现在疫苗已经不再紧张,也比较容易约到,但是微软的位置和熟悉度无疑还是让很多人觉得更加方便,不用跑到比较远还不太熟悉的体育馆去打。路边出现指示牌后,就开始有志愿者了,指挥每辆车进入地下停车场,直到把车停好,下车去哪里上电梯,出了电梯往哪里走,每个点都有志愿者指挥和疏通,所以虽然人流不断,却没有任何拥堵。经过几个登记站,苏潼青走进一个大房间,一部分是打针的工作台,另外一边是一屋子椅子,间隔很远,15分钟留观的地方,墙上大屏幕显示时间。从进门到留观,虽然人很多,但是每个人基本上一直都在流动着,所以整个过程既有序又迅速,得益于整个流程的设计、实施以及志愿者的利索和高效。经历了一年多的各种混乱,看到这样井然有序又效率极高的美国人,苏潼青感到既意外又不习惯,敢情他们也是可以又快又好地做事情的。打完针,苏潼青被贴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可以走的时间,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一个拿着ipad的小伙子立刻走过来,核对了姓名和生日,帮苏潼青约好第二针的时间,一共耗时大概有两分钟?一切都优秀得没想到。一直到晚上,这段极其有序的疫苗经历都在苏潼青脑子里转悠,可见有多久没有这样舒心过了。

    苏潼青把火关掉,侧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盘子不是盘子碗不是碗的容器,这是前几天她跟丸子一起在homegoods偶遇的,搬回来4个。干净的米白色,外面一圈小圆豆豆点缀,产地葡萄牙,有一搭无一搭的地中海风,极具亲和力。无论大小、深浅、薄厚、色泽、好用度还是外观,都正中苏潼青的需要和审美,而且可微波炉可洗碗机,既好看又抗造,完美。

    最近两年,苏潼青发现这种又盘又碗的东西是最好用的,菜里有汤盛的住,菜里没汤可留白,既适合中式吃法,盛菜给大家,又适合一个人吃饭,菜饭蛋白质水果盛满这样一盘,花花绿绿,心满意足,看着就高兴,还可以控制总量,知道自己吃了多少。虽然一直想买,遇到哪儿哪儿都满意的却不容易。这几年,苏潼青有时会从这里那里搬回这样那样的几个盘子和碗,反倒是家里成套的餐具受到冷落。那套名牌餐具是costco有一年圣诞节减价时买的,后来苏潼青发现很多人的家里都有这么一套。盘子是盘子,碗是碗,盘碗分明。可是盘子太平,小碗太小,只有大碗还行,可是只适合吃米饭,吃面条的话又嫌不够大,拌不开。所以一套下来大大小小好几十件,使用率高的就是很有限的那么几个,多数是用不到的。所以,餐具是名牌,并不能保证好用和实用。苏潼青现在只需要好用和实用,需要设计养眼,不需要扎眼;需要质量上乘,不需要大牌背书;需要真心喜欢。又何止碗盘。

    当苏潼青把一盘饱满的深绿端上桌时,背心儿往边上躲了一下,伴随嫌弃又震惊的表情,夸张得生怕他妈看不见。盘子里是西兰花和羽衣甘蓝,只加一点点橄榄油,蒜拍烂去皮切几刀,油里煸出香味,下菜,加盐,黑胡椒看心情,翻炒均匀,出锅。苏潼青瞟了背心儿一眼,一只耳朵塞着耳机,正在一边吃他的牛肉面一边津津有味地看gordonramsay的美食频道。据说这个人做的牛肉汉堡包全世界最好吃,谁说的无从考证,也许就是他自己,不过这个人的确是个很牛的厨子,竟然出自黑暗料理闻名的英国。他衬很多餐厅,被授予过很多次米其林星星。苏潼青问背心儿,你能体会到这盘儿菜有多好吃吗?不等背心儿回话,也是因为她明明知道背心儿会说什么,就自顾自接着说,你肯定体会不到,也是,我也是四十多了才体会到的。

    苏潼青参加罗蔚的全新生活营,饮食跟了一个月,然后就只跟锻炼了,因为那之前的几年,她一直在调整饮食,感觉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之所以还是要跟一个月,是因为她想试试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里,结果还真试出来了,证明之前几年的摸索已经基本接近极限。其实的确还可以再收紧一点儿,但是她又不愿意放弃每天任意享受的那一部分,即使非常短暂。只有适度的放松,才能更好地收紧,人活着,总得有点儿盼头儿不是?不过那一个月也是很有收获的,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很多只加橄榄油和盐,心情好时加蒜和黑胡椒就很好吃的菜,比如彩椒、蘑菇、孢子甘蓝、各种绿叶菜和五颜六色的菜花,这种极简烹调方式通用。如果是牛油果就更简单了,火都不用动,只拧一点点黑胡椒,无论加在沙拉里还是抹在面包上,就已经好吃得非常感人了。

    苏潼青前几天带孩子在外面吃饭,最有名的小笼包没感觉有多吸引人,倒是隔壁桌端上来的一盘深绿色炒菜突然吸引了苏潼青的目光。她盯着人家的桌子看了一会儿,直到桌旁的印度人扭过头来向她点头微笑。四十多年来,苏潼青从来没有这样想吃一盘子菜。丸子让她也点一个,苏潼青想了想还是放弃了,即使是好好的菜,端上来也是油亮亮的,油肯定是超标的,还是回家自己来。苏潼青对于自己的转变有些惊诧,虽然吃菜这件事已经不是问题很多年,而她小时候是一直只吃土豆害怕一切绿色的。自从“入淮清洛渐漫漫”这句话让丸子重新提起安徽独木桥倒车那件事,她是颇费了点儿功夫才记住接下来的那些字的:雪沫乳花浮午盏——感觉像是奶茶店里的一道甜品;蓼茸蒿笋试春盘——这四个字不要说丸子,连苏潼青也是努了把力才记住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体会到最后这一句很花时间,不光是食物,也在说阅历。即使这是上了年纪的表现,苏潼青觉得也是可以欣然接受并且非常享受的。

    苏潼青算好时间,把该干的活干完,该准备的吃的准备好,温度计和advil找出来放在床头,再倒好一杯水,一切准备工作尽早做完,谁知道疫苗反应来不来,什么时候来,以什么方式和程度来?准备工作可控,而疫苗反应不可控。最近一段时间,朋友圈经常会看到东一下西一下的疫苗反应,并且有了不权威不完整的民间总结:莫德纳的反应要比辉瑞的大,不过也实在没有什么规律可言,这玩意儿,完全是个案,凭运气,看造化。也有个很让人安慰的说法,反应越大,说明身体越好,免疫系统功能越强大,疫苗越起作用。大家都是科学家。

    苏潼青发了个白天打疫苗的朋友圈,从回帖来看,不少在外州的同学和朋友已经打完第二针,本地她周围的人也基本都打过第一针,所以无论华盛顿州还是其他州,4月底时很多相信疫苗的人已经起码接种了一针。晚上,温度并没有如期待而至,反倒是没怎么预期的疼痛席卷而来,影响了苏潼青的左半扇儿。这叫个啥?半半落落的,您倒是给来个干脆的,也好让我踏踏实实躺平,现在这么一半儿一半儿的,我到底算生病还是没生病呢?!既然右半扇儿功能依然健全,苏潼青觉得写几个字还是可以的,省的浪费了。她展开刷了一半的《兰亭序》,打开手机,相册里翻出字帖,放大。王老先生肯定想象不出一千多年以后有人会这样临他的字帖吧,这么个小东西,古今中外,盛放着整个世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