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科幻小说 > 巡航 > 第六十九章 雁翎关之战

第六十九章 雁翎关之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崤山以古崤县得名,又称嵚崟山。位于现今的洛宁县西北,与弘农的函谷关并称崤函。崤山山脉为秦岭东段支脉,西南与华山山脉相连,东南为洛河谷地所截断,呈现出西南——东北走向,崤山山脉横亘于黄河与洛水之间,是洛河与弘农涧河的分水岭。早在西周时期于王都镐京(陕西长安沣河以东)与洛阳之间修建了周道,周道又称王道。《诗经·大东》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在这一条周道上自桃林塞至河洛平原一段被称作崤函古道。崤函古道从古陕州城到洛阳段分为两条。一条是崤山南道,崤山南道又称周秦古道。崤山南道从陕州到交口向南走菜园,过南陵(夏后皋墓),经雁翎关到宫前,再沿永昌河(古称昌水)至三乡镇,永昌河自此汇入洛水,沿洛水顺流而下可至洛阳。传说中此道由大禹的儿子启所开凿,以夏后皋墓为标志,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另一条是崤山北道,自古陕州城向东,过磁钟、张茅至硖石与观音堂入渑池县,再由渑池县至新安县出汉函谷关到达洛阳。崤山北道修建时间应早于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会盟的渑池会故事就发生在崤山北道的渑池县境内。西汉汉武帝时期,西汉汉武帝元鼎三年,楼船将军杨仆出资修建汉函谷关之前,崤山北道就应该已经成为了长安至洛阳的主要道路。如果没有崤山北道的存在,这一座汉函谷关,也根本不可能被汉武批准命名的。

    曹魏时期因为崤山北道过于险峻而被废止,汉函谷关也随着崤山北道被废止的影响而被废止,直至晋太康三年(282年)弘农太守梁柳修复并拓宽崤山北道旧道以后。重新打通了崤山北道中几处险峻之处以后,崤山北道才被重新启用。自此以后,南北崤山古道虽说同时并用,但总体上以北道为主。自东崤至西崤计三十五里,东崤长坂数里,峻阜绝涧车不得方轨。西崤则是石坂十二里,险绝不异东崤。

    自古东崤有上天梯、坠马崖、绝命岩、落魂涧、鬼悉窟、聚云峪、志心石诸胜,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险要。《水经注》记载:“崤有盘崤、石崤、千崤之山,故名‘三崤’,又分东崤山、西崤山,故名‘二崤’。先秦左丘明的《秦晋崤之战》“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晋·杜预注:“此道在二殽之间南谷中,谷深委曲,两山相嵌,故可以辟风雨。”

    明代冯梦龙所著《东周列国志》中所记:“再说孟明等三帅,进了东崤,约行数里,地名上天梯。上天梯,堕马崖,绝命岩,落魂涧,鬼愁窟,断云峪,一路都是有名的险处,车马不能通行,前哨褒蛮子已自去得远了。孟明曰:『蛮子已去,料无埋伏矣!』吩咐军将,解了辔索,卸了甲胄,或牵马而行,或扶车而过,一步两跌,备极艰难,七断八续,全无行伍。”

    ……

    “孟明等过了上天梯第一层险隘,正行之间,隐闻鼓角之声,后队有人报道:『晋兵从后追至矣!』”

    “孟明曰:『我既难行,他亦不易,但愁前阻,』何怕后追?吩咐各军,速速前进便了。『教白乙前行,我当亲自断后,以御追兵。』”

    “又蓦(骑马)过了堕马崖,将近绝命岩了,众人发起喊来,报道:『前面有乱木塞路,人马俱不能通,如何是好?』孟明想:『这乱木从何而来?莫非前面果有埋伏?』乃亲自上前来看,但见岩旁有一碑,镌上五字道:『文王避雨处。』碑旁竖立红旗一面,旗竿约长三丈有余,旗上有一“晋”字,旗下都是纵横乱木。孟明曰:『此是疑兵之计也,事已至此,便有埋伏,只索上前。』遂传令教军士先将旗竿放倒,然后搬开柴木,以便跋涉。”

    ……

    “白乙丙奉了将令,将军马退回。一路闻金鼓之声,不绝于耳。才退至堕马崖,只见东路旌旗,连接不断,却是大将梁弘同副将莱驹,引著五千人马,从后一步步袭来。秦军过不得堕马崖,只得又转,此时好像蚂蚁在热盘之上,东旋西转,没有个定处……”

    由此番记述可见,崤之战战场应于东崤山雁翎关以北的北陵(文王避雨处)与坠马崖之间。雁翎关修建于何时已经不可考,但是作为崤函古道南崤道上最为险峻的关口,雁翎关隘口就是最高点。关隘的两边均为陡坡,东边地势尤为陡峻,西边相对较为平缓。不管从东、西哪个方向经过关隘,都是先连续上坡,过关隘后再下坡。从西往东要先上约1公里的陡坡,通过隘口后,是连续的“之”字形陡坡路,一直下到谷底。雁翎关及附近自夏朝起就屡起烽烟,历史上著名的“秦晋崤之战”和“赤眉军崤底大战”就发生在雁翎关所在的东崤山山谷险道上。

    夏后皋墓位于雁翎关关口北东侧的高埠之上。《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载,“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即指此地。《括地志》记载:“文王所避风雨,即东崤山,在夏后皋墓北十里许。其山幽深可荫,有回溪坂,行者畏之。”除了秦晋崤之战就发生在雁翎关附近的北陵山谷险道以外,西汉末年,农民起义赤眉军转战陕县(今陕州区)。公元27年,东汉大将邓禹、冯异两部在雁翎关附近的回溪坂被赤眉军打败,死伤3000余人。

    雁翎关隘口东边山坡的山涧溪水,就是古昌水的永昌河源头。古昌水由许多山涧溪流汇集而成,渐渐地壮大。在峰峦幽谷间蜿蜒穿行流淌,经陕州的宫前、观音堂、西李村和洛宁县的杨坡,在宜阳县三乡镇附近汇入洛河,流向下游的古都洛阳。雁翎关西亦有一条小河向西北流去,在菜园村附近汇入青龙涧河,最后注入黄河,此河至今无名。

    雁翎关是一条自然气候的分界线。夏季,雁翎关东边的温度要比西边低3c至4c,较为凉爽。冬季,东边往往是白雪皑皑,而西边则没有积雪,遇到雨雪天,东边是雨色蒙蒙,云雾低沉,常被云封雾锁,而西边则是一片晴天。极目西眺,青山隐隐,山峦起伏,高低错落,延绵伸展,村庄、农田、果园、阡陌清晰可见。关口两侧灌木丛生,风动林喧。近代以后,该路段多次修筑,其险峻处已被炸毁。关隘受风吹雨淋自然剥蚀,加之黄土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堆砌效应,关隘险峻已经不复存在。直至近代关口东西各有石板路数里,古之称为“崤坂”。关口东的一段峡谷称为“崤底”,大西沟口转弯处旧称“回坑”,又称“溪坂”。雁翎关是古代南崤要道,关内外雄山起伏。关北响屏山为附近诸山之宗。

    由于山道险峻,一路上老画师赵赟每到一处山势险峻之处,都要停车给弟子们讲解如何利用此类地形山势排兵布阵,伏击包围敌军,或反伏击突破敌军的包围封锁之法而耽误了行程。一行人的车队来到雁翎关前之时,已经是第二日的下午时分。雁翎关前有一座小村落。老画师赵赟吩咐靡氏家族派出的领队之人前去向村里人借用村前的空场安营扎寨,并为村民送去一些粮食和食盐。山村的村民们喜出望外,纷纷拿出家中珍藏的风鸡腊味回赠。并派出村中青壮,带领老画师赵赟一行,登上雁翎关口东南方向的响屏山观看此地的绝佳风景。响屏山为两崤诸山之首。日落黄昏之时登临峰顶,东望洛阳方向,河川大地在西斜的阳光下朦胧如烟,西眺西岳华山隐于夕阳下的晚霞之中依稀可见。黄河、洛水似玉带分布南北,当夕阳的余晖穿透漫天的云层,映照在崤山群峰之时,犹如看见了一片大海中的红色波涛,景色极为壮观。

    当晚,在村口的空场上,燃起了熊熊的篝火。火光中老画师赵赟师徒和一伙南宫钺的手下,以及糜氏家族马车队中的车夫们和小山村中的村民欢聚在一起,下午作为向导伴随老画师赵赟师徒登上响屏山上的一伙村中青壮,一个个毫不避嫌地都往小师妹黄玉莹身边凑。他们都是被小师妹黄玉莹一手出神入化的神箭给折服了。就连村北张寡妇家的半拉橛子张二愣,好歹也算是村中打拾野物的高手。可是在小师妹的神箭面前啥也不是,根本就不用拿出来献丑。其实,这些山村中人也都算是见过大场面之人。距离小山村向北十余里地,就是春秋时期秦晋崤之战的古战场。大西沟口转弯处旧称“回坑”,又称“溪坂”,正是当年东汉大将邓禹、冯异两部被赤眉军打败,死伤3000余人的旧战场回溪坂。村中的许多青壮,在少年时期就经常去古战场中去玩耍,山壁和古道的两旁经常可以找到当年遗留下来的青铜箭镞和残破的战甲、兵器的碎片。在回溪坂的旧战场上,曾经有人还找到过完好的兵器。

    南崤道上商旅行人过往稀少,但一日间稀稀落落总是不能停息。为此老画师赵赟决定将战场移至响屏山顶一处稍许平坦之处,改为使用一种战棋推演的方式进行。与汉函谷关的战法相同,两拨人都要经历东西两个方向的攻守才算完成。村中的许多青壮听说老画师师徒还要在响屏山顶玩一场兵棋推演大战,都高兴坏了,纷纷自告奋勇地要求参加,甘愿自带干粮成为其中的一兵一卒。老画师赵赟只能再三关照不可泄露机密,让村中的三十多位青壮参与其中。只不过有了这些熟悉本地地形的青壮们加入,双方的排兵布阵也变得更加不好打了。由于双方都有熟悉地形的地头蛇加入,雁翎关周边地区中那里有山间小道,那里可以攀登山峰绕过雁翎关的密道,都被他们了如指掌地熟记于心。想要玩点阴险的偷袭穿插都不好使了。防守方利用这些当地的地头蛇对雁翎关周边地形的了解,首先将一切可能通行的道路都掐死,根本不给进攻方留下任何机会。除了强攻根本就无计可施。这让向来都以阴谋诡计最为擅长的鬼才糜斌,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巧妙击破雁翎关的防御。

    小师妹黄玉莹加入了大师兄杨峰一伙,另一位仅仅只比小师妹大一个月的南宫云娥也不甘示弱地要求参战,而且必须是与大师兄杨峰共同抗敌。老画师赵赟无奈的同意了南宫云娥的请求,谁知道这一位并不喜欢打打杀杀的大师妹南宫云娥却给大师兄杨峰提出了一个破敌的良策,这一个良策就连久居山间的小师妹黄玉莹也没有想到,当她听到小师姐南宫云娥的提议以后,不禁大加赞叹,并且积极的为这一方案中的疏漏之处提出了补全的意见。这样的攻击方案无论从东西两侧攻击雁翎关都十分有效,就算防守方知晓了进攻方的意图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破解。由于雁门关的关隘之处地势险要狭窄,无法囤积大量的兵马。守关军队也只能留下较少兵力驻守在关上,而并不会派出自己的士兵开关迎战。南宫云娥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她让大师兄杨峰派出那些本地青壮组成的军队,前去之字形的上山通道两边砍伐树木杂草,并将这些树木杂草堆积在关前一箭射程以外。由于此时尚未入秋,天气十分炎热潮湿,南宫云娥还让人望着这些被砍伐下来堆积在关前的杂树荒草中,混入硫磺焰硝之类的引火之物,并取来山涧水将这些柴草浇湿。这些潮湿的柴草在混入硫磺硝石和石灰以后,在顺风时被点燃,不见火头燃起。浓烟滚滚借着风势直向高处的关头飞去。大股的浓烟淹没了雁翎关的关头。雁翎关守军的士兵被熏得无法睁开双眼,而大师兄进攻方的山民士兵却用湿巾蒙住了口鼻,趁着烟雾,伏低了身姿悄悄地爬上了关城。一声呐喊中,大批的蒙面士兵冲了上来,很快击败了那些猝不及防被浓烟迷住了双眼的守关士兵,那些驻扎在山脚下的守军根本就来不及增援,这一座固若金汤的雁翎关就已经失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