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科幻小说 > 巡航 > 第十八章 四轮马车

第十八章 四轮马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糜氏家族聘请墨家传人设计修造的重型四轮马车有两款,分为民用型和战车型。目前世上所能见到的都是民用型,而战车一类的品种,都是藏于深山人不识,也许只有到了动乱、战争来临之际,人们方能一睹真容。大众款民用型被用于糜氏家族的商业运输车队。往来于中原大地各州、郡府之间。还有一些就是被用于糜氏家族的那些垦殖农庄中,被用来运送粮食、饲料以及大宗货物。另有一部分属于轻型快捷的品类,专门用于将这些垦殖农庄,每天产出的新鲜蔬菜和临晨前屠宰出来的新鲜牛、羊、猪肉,和那些河塘中养殖的水产鱼虾河蚌之类送往附近的城市。这些新鲜的菜蔬、鲜肉和水产,通常都会被要求在天亮前进城。以被及时分送到一些集市,供应城中居民每日三餐之所需。特别是那些饭庄酒楼,和一些街头巷尾之勾魂的去所,更是出手阔绰,只是要求每日务必及时准点送到。就连一些名义上不在城中,而集聚山林,不愿出世为官的,风骨高雅的文人清客。也更是少不了每日下单,指定鸡、鸭、鱼、肉、新鲜瓜果、菜蔬若干,送与指定地点,自会有人前去提取。纹银、铜钱总是足给,绝不拖欠一文一毫。而那些庸俗之人,也不过如此。

    除了运送货物。这些民用型四轮马车,还有一种加大车厢的专门运送乘客的款式。由于各地道路的限制,马车的宽度都必须保持规定的一致。若想要有更多的载客人数,就只能向长度方面发展。这种载人的款式,通常都是装有三根车轴六只车轮的加长款式。这些马车原先为官方驿站所定制,用作运送各地官吏长途远行之必备。后来发展到民营,许多感觉有利可图之商人,纷纷找到糜氏家族订购,并要求越大越好。到了后期,这一款客运马车最长可有前后两节的三轴六轮车厢组成。行驶转弯依旧灵活、稳固。目前至徐州至西晋首都洛阳那一条宽阔平整的驿道上,络绎不绝往来的,都是糜氏家族所产之超级重型六轮马车所组成的长途运输车队。载客马车与用作货运的重型四轮马车并不相同。车厢连接车轴之悬兔是由多层带由规定弧度的钢板重叠制成。层叠而成的悬兔与车厢由两只铁箍于车轴前后约一尺距离将其固定在车厢底端。凸起的弧度中端,恰好成为了一种很好的减震弹簧。这样的巧妙设计,正是出自那一位试驾四轮马车的老车夫。

    由于上一次提出改进建言,得到了老大一笔奖赏的雪花银。打光棍大半辈子的老车夫也娶上了如花似玉的大闺女。据老光棍那一位妙龄如夫人所言,并不是贪爱老光棍的钱财,而是被老光棍的聪慧和高超的机智所深深吸引。这些话也就说给那个老不要脸的马车夫自己去听,但凡是个知书达理之人,对此也只是呵呵了事。这一次的发明也纯粹是出自一次巧合。在一次紧急修车时需要更换一副新的悬兔,发现这一批钢制的悬兔全都出现了变形。都是朝一边有些凸起。本该四只层叠平直的悬兔都变成了弧形,为了赶时间不耽误出车。老光棍指派手下,将这些变了形的悬兔凸起部分朝外先行安装上去。等到领回下一批正品以后再重新更换回来。这一次出车是接送徐州郡府中的一位实权官员,去往洛阳公干。安装了次品悬兔的四轮马车实在让老车夫担心不已,只好亲自出马,小心翼翼的赶着马车上路。谁知一路行驶竟然没有了以往那样的颠簸,“颠沛流离”之说竟然再也就无从谈起。一路平稳舒适的长途旅程,让这一位徐州郡府中的实权官员赞口不绝。原先预备好的厚厚棉垫根本就排不上用场。返程回到徐州以后。这一位实权官员着实狠狠的夸赞了老不要脸一顿。官员走后,糜氏家族族长询问此为何故?老光棍恬不知耻的表示这是自己特意对载客马车的一种改良设计,偶尔拿到的因淬火处理不当,而产生的的产品变形,也变成了老光棍的刻意而为。为此老光棍又领到了老大一笔发财银两,娶上了第二房更为娇媚的如夫人不提。

    离开古城徐州的赵老画师和杨少寨主。以及早晨新收的三位壮劳力。跟随糜氏家族族长前往芒砀山一路上乘坐的,正是糜氏家族自家的载人马车车队。糜氏家族自家的客运马车向来比较低调,车身上并无过多描龙画凤的装饰。只是车厢内部所载之人不多,坐席显得较为宽敞。由于弧形层叠钢板制作的减震弹簧的出现。乘坐马车出行,不再是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坐在宽敞舒适的四轮客运马车中,山寨寨主家的傻儿子杨峰不禁再一次的对孔圣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在他看来,并无减震的硕大木轮的牛车一路颠沛流离,孔夫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一路上又该是受了多少折磨呀!也许成语“舟车劳顿”和“颠沛流离”之典故正是出自于此。

    抵达萧县以后,车马暂停休整。与马匹饲喂了些许精料,并饮用了一些洁净之水。马匹休息过后,车队又拐向县城东南一条稍小一些的驿道前行。此路是通向皇藏峪方向。无需多言,糜氏家族的族长肯定是要带着赵老画师师徒五人前往皇藏峪一观。皇藏峪距离萧县县城有四十里路程,一路上人少车稀,车队行驶也较为快捷。一个时辰不到,就已经抵达了皇藏峪北端的天门山,天门山脚下有一无名寺庙,寺庙三面环峭壁,寥寥数间庙舍只有老幼两位僧人居住,附近百姓有事前来拜佛求签,无事之时却再也不肯翻山越岭前来礼佛、庙宇依山而建,庙舍虽显简陋却也是造型古朴端庄。寺庙分为三进三阶,并无楼台殿宇分布两旁。房舍皆为中原汉族式样建筑。寺庙位于海拔1492米高山脚下,坐西朝东,木石结构。

    有殿堂五六间,入门可见主殿建筑,供桌上几尊菩萨佛像依次而立,宝相庄严也被打理的十分整洁。受地形限制,主殿偏离中轴线,建在北侧一处数十丈高的陡峭岩峰下,北墙与岩体相嵌,岩体下一块巨石伸于大殿内,佛像坐落于巨石上。进入无名寺庙稍作歇息。靡氏家族族长缴纳了一笔不菲善款以后,又带着赵老画师师徒五人一同进入了山谷深处。经过蜿蜒曲折的长长山谷,豁然开朗的是一处山谷中的平地。奔涌的河流从山谷中穿过,河上可行舟。几条大船正在岸边码头上卸货,大批的铁矿石和煤炭从山外的矿区装运到此,往来交通十分便利。山谷中建有数座冶炼生铁的熔炉。还有许多供铸铁柔化处理和炒钢锻造用的锻炉、炒钢炉、退火脱碳炉,以及供烘烤浇铸用范(模具)的烘范窑。铸范采用泥范叠铸和金属范。

    此地所用冶炼工艺技法,全都来自位于河内郡温县故城外的招贤村官营冶炼工场。同样以车马器为主,有革带扣、车、马衔、连接链、各种轴承等各种器形。变形的车厢减震用的悬兔,也正是出产于此。只不过是一炉退火脱碳处理不当而产生应力形变的特例。后期专门想要制作同样的悬兔钢板,反复试验了很久,可就是没有出现。无奈之下,只能请出那一位怎么看都像是招摇撞骗、骗吃骗喝的“墨家传人”。仅仅只是看了一眼,吩咐工匠扛来了一柄大铁锤,狠狠的砸了一下就大功告成。

    铸范所用的都是金属模盒翻制成范块或范片,然后叠合成套。由一个垂直的总浇口把各层空腔串连起来,被熔化了的金属汁液,自上而下逐层流灌型腔。最多一次可铸十层八十四件皮带扣铸件。除了传统的各种车马器以外。新设计的金属马镫也赫然在这里被大量铸造出来。自西汉出现为了方便上马骑乘用的,皮革边条制成的单边马镫以来,那等只是供那些不善骑马却偏要上马乘坐的贵族公子、贵女使用的上马工具,比上马凳由进了一步。马镫一词也是由上马凳去除一个“上”字转化而来。只不过糜氏家族的能工巧匠们改单面马镫为两边对称的铁制马镫,可以更好的长时间乘骑马匹。那些骑马作战的士兵更是可以乘坐在马背上拉弓放箭。自是稳如泰山。这些只供糜氏家族中为数不多的骑兵使用的双面马镫,只是被留作自用的产品,并不对外售卖。所以并不为众人知晓。

    除了马饰以及马匹用具以外。各种车辆所用之大型金属构件也在此铸造。除了车轴。悬兔、轴承、齿轮、轮毂、辐条、车辕以及车厢支架等零部件以外,用作四轮马车转向的钢制立轴和套在立轴上的立式轴承更是被糜氏家族成熟的运用在各种形制的车辆之上。在这一座位于皇藏峪山谷中的冶炼制造工坊之中。赵老画师和少寨主杨峰,赫然可见的看到了几款全钢铁制成的四轮马车的骨架。据说这就是那种战车款重型四轮马车的核心部件。只要在车架的车厢四周装上木板,再加上木制的顶盖,一辆完整的战车就会出现在眼前。在这些战车框架中,有一款并不是用挽马拉动的。而是被设计成前后各两头,共四头键牛推动的式样。糜氏家族族长特意为赵老画师介绍了糜氏家族战车设计的思路和作战体系思想,一来是为了炫耀。二来也是想听听赵老画师的改进意见。这对糜氏战车将来的作战方法,将会有很大的益处。

    糜氏四轮战车并不对外售卖。世间之人根本无以得见。四轮战车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轻型四轮战车由驷马牵引。牵引所用之四匹战马身披战甲。战甲用皮革制成,主要用以遮挡敌方的弓箭。除了驾驭战车的御手之外,轻装简从的战车上备有十几名弓弩手,十人分别控弦十具,另有五人负责操控车中那一具射程可达千步的床弩。床弩是由多根弓弦组成,分别由各自的绞盘收紧,既可成排发射连弩,亦可十数根弓弦共同发射一支长长的箭矢被制作成扁平如锋锐铲状刃口的矛铲,此铲矛可穿敌阵十数余人而不竭,余劲仍可穿透敌军营寨护墙。若在猝不及防之时,直指敌军中军旗下之统帅将领,呼啸而至的锋锐矛铲之下,一般都是命丧当场,呜呼哀哉。如果几支铲矛同时发射,齐至中军旗杆,再粗壮的旗杆也经受不起而倒下。斩将夺旗只在床弩攥射之中,击败敌军亦不在话下。轻型马车适合配合轻骑兵之战阵冲杀。排成严整阵型的成批轻型四轮马,以及车上装载的床弩,和站立在四轮马车上的弓弩手,相互配合箭雨齐发。在疾风暴雨般成片弩箭的掩护下,轻骑兵可以一举破敌。轻型四轮马车配合轻骑兵的战法,将是糜氏家族希望将来纵横战场的一大利器。只可惜由于马匹稀缺的缘故,这一支梦想之中训练有素的轻骑兵队伍,至今还只是仅有上百骑兵。

    糜氏家族制造的可以装载在重型四轮马车上使用的重型武器主要有两款。一是床弩,二是小型石砲。其实床弩早在东汉时期就被发明出来。《后汉书陈球传》中记载,陈球曾经以“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此乃有记载之床弩有记载的早期文献、在南京秦淮河发现的南北朝时期大型铜弩机,长39厘米,宽92厘米,高30厘米。复原后弩臂长可达两米有余。实为南朝所用之床弩。其实北朝亦广泛使用床弩,《北史源贺传》中记载,北魏文成帝时期,源贺都督三道诸军屯守漠南,“城置万人,给弩十二床”。唐朝时期,床弩被称之为“车弩”,自宋以后。统称床弩。通常床弩由多弓组成。由绞机牵引,可以多矢齐发,也可多弓引一长矢,射出后可贯穿敌阵直指中军将领之所在。而糜氏家族所用之车载床弩,实为后期唐人所谓之的“车弩”。由于糜氏家族重型四轮马车的出现,正好为这一种体积庞大而又笨拙的床弩提供了野战之机会。车载床弩的出现,将对于战阵中敌军阵列带来恐怖的杀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