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回首千年,千里姻缘
此时,热气腾腾的正宗的常州小笼馒头,已经被店家的伙计端上了桌。一人品一客倒也算公平,可是当詹辛村老爷子打开小巧玲珑的竹制笼屉的笼盖之时,差一点被气得吐血:“有这么大方破费的吗?平时就听说常州人抠抠索索,一副小气吧啦的吝啬模样,甚是令人厌烦。今天总算见识到正主了。眼见得这一屉小笼中,疏散的摆放着不多不少仅有六只,边上带着精巧细致十八个褶子的小笼馒头。“就凭詹辛村的食量,一口就能吞下三只。用夸张些的话来说,这一屉小笼馒头几乎都无法填满詹辛村詹老爷子那日渐稀疏的齿缝。”眼前这一位,虽然已经算不得是个正宗的常州人。可是架不住他祖上是呀。他家祖上可是根正苗红的正宗常州人。我在这可不是对常州黄家出来的人类太空舰队总司令黄秋铭元帅有什么不敬的想法,我这里只是对事不对人。算了 还是把话闷在肚子里烂掉好了。省的待会有人会给自己安上一顶,对那位远在宇宙太空,为人类征战的黄秋铭总司令大不敬的帽子。”
曾经的常锡剧花脸名角詹辛村詹老先生,把自己心中的吐槽强行压了回去。皱了皱眉头,举起手中的竹筷伸向那不足200mm直径的,果然是非常小的小竹制笼屉中疏散摆放的,不多不少仅有六只,边上带着精巧细致十八个褶子的小笼馒头。可是他的举动却被今天的东主,剧作家黄秋明老先生给拦下。只见这一位吝啬抠门到家的黄老先生摇头晃脑的对詹辛村说道:“小詹子呀,一见你就是个外行戆度。小笼馒头可不是这么吃的。你仔细看着我给你示范一下就知道了。”
打开笼盖,黄秋明黄老先生嘴里念叨着:“轻轻移,慢慢提,先吸汤,再吃皮。就像我这样才行。”轻轻挟出一只小笼馒头,放入盛放镇江金山香醋的碟子里浸一下,再用筷轻轻挟起,在小笼馒头外侧,小心翼翼的在底部边皮处咬开一个小口子。吸吮了一口小笼馒头内部鲜美的汤汁,然后再把开了口的小笼馒头浸到醋碟之中,让镇江金山香醋流入小笼馒头内,然后再把整个小笼馒头都放入口中中大快朵颐。食用这一道传自北宋时期常州美食之时,必须优选镇江恒顺出产的金山香醋,北固山的都不行。理由只有两个字“正宗”。只有这样吃法才能够真正品味出常州小笼馒头的独特风味。
这样十分讲究过程的食用方法,据说是传自北宋年间。大才子苏轼苏东坡每一次秋季来到常州时。此物是必须具备的首选。在北宋早期,街头巷尾,坊间食肆并无包子之说。故而此时就已经出产的常州小笼,也只能以馒头相称。而到了北宋末期,人们采用的包馅的馒头为包子,不包馅的才叫馒头,而且当时的馒头还有一个别名,那就是水浒中武大郎沿街叫卖的炊饼,实际上也是馒头。而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烧饼。以讹传讹,卖烧饼的武大郎被潘金莲伙同着奸夫西门庆给毒死了,实在也是个误传。其实在北宋早期由于受西域饮食文化的影响,许多食物都被冠以饼子名称,如今人们常吃的面条,在当时也被冠以汤饼之名,由于到了北宋晚期。包子的名称已被广泛流传。故而流传到杭州(临安)的常州小笼馒头,也被许多人改头换面称之为小笼包子简称小笼包。就连前面的常州名头也不再提及。这样的称呼多见于港产古装戏中,也流行于十里洋场的旧上海与江南诸多城市。唯独只有常州仍然顽固的坚持保留了这一种传自北宋早期时的名称。
詹辛村试着学习黄老先生的方法,开始对着桌面上江南顶级的,皮薄、馅大、汤汁丰富的常州顶黄加蟹小笼馒头下起了黑手。上手不易入口难,可是一经开动,就再也停不下来。被端上桌面的一屉小小竹制蒸笼里仅仅只有六只的精致小笼馒头,很快就被消耗殆尽。此物甚佳,可惜只是稍嫌数量不足,完全无法满足詹辛村健硕的身体以及非常适应饕餮盛宴的血盆大口。无奈之中黄秋明老先生只能非常心疼的让馒头店的老板,为这一位原常锡剧花脸名角再端上两屉常州小笼馒头。
在这种讲究一个“宁可人等馒头,不可馒头等人“的常州小笼馒头中又分随号、对镶、加蟹和顶黄四种,“随号“就是不加蟹黄的,一年四季都有供应。“对镶“就是一笼馒头有3只是加蟹的,另外3只是不加蟹,这一种需要加蟹的品种在古代。只有每年秋季湖蟹上市之时才能品尝。“加蟹“就是全部小笼馒头都是加入蟹肉的。而顶黄加蟹小笼馒头,就是在普通加蟹小笼馒头的顶部再加上一块现剥出来蟹黄。以更增添小笼馒头的鲜味。一屉小笼馒头又称一客,过去常州本地老吃客堂食时,通常只会点“对镶“,在他们看来:吃加蟹馒头只有分为一只随号、一只加蟹夹花着吃,才能充分体会到蟹肉的鲜美,如果总是吃加蟹的,嘴中味觉就会有些迟钝,越来越感觉不到蟹的鲜味了。所以会产生“对镶“这种约定俗成的名称。现如今湖蟹大都是养殖为主,蟹肉的获取和保存都不困难。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到这一种常州美食,所以渐渐的大家都有些不太在意这些传承已久的传统美食,更别提这种极其讲究的食用方法。
黄秋明指点着几屉小笼馒头对詹辛村介绍说:“加蟹小笼馒头实为常州出产为最佳。上海老城隍庙的南翔小笼包,果真就是皮厚、馅少、价格高。原属于常州府管辖的反骨仔常州府无锡县,总喜欢和自己过去的老上级、老领导对着干。在无锡改良版的无锡小笼包中,往馅料里加点酱油又加点糖似乎就有点过分了。其实真正鲜活螃蟹的鲜味,只需要沾点镇江金山香醋就足够了。佐以姜丝,配上醇厚的黄酒,只不过是为了中和一下螃蟹自身的寒性。如果用了太多的调料烹制,反而倒显不出螃蟹的鲜美。
完成了三屉常州小笼馒头的品味,不住舔着舌头的詹辛村詹老先生终于等来了盼望已久的一杯香茗。江南人喜品绿茶,而且特别喜好那种嫩尖茶叶鞣制出来的新茶。而这一种由稚嫩的茶叶尖尖鞣制出来的的新茶,会有着一种特殊的回甘。这一种稚嫩叶尖鞣制出来的新茶中,以苏州太湖洞庭山出产的碧螺春最为著名。除此之外,江苏特种绿茶之一。产于茅山东麓常州金坛境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茅山东麓出产的茅麓茶也极受众多茶客追捧。由于气候的原因,一般的江南人与广东人不同。喝茶都称之为品,不能叫做饮。由于江苏气候不像广东那样炎热而并不需要大量补充水分。所以在喝茶的时候并不需要大量的饮用。在他们看来,只有耕地的水牛才需要饮用大量的水。例如说过去“牛不饮水强按头”的老话就是明证。
细品了数杯香茗。詹辛村总算一解口中的油腻,否则的话,可能真的如同黄秋明老先生所说的那些,够自己回去添半天舌头了。黄秋明坐在这一家颇为正宗的常州小笼馒头特许经营店中。习惯性的又开始了滔滔不绝对自己的得意之作《雨夜传奇》的故事讲述中去。小店里的老板、伙计以及其他一些食客自然而然的围聚在一起,准备开始听这一位黄老先生的故事讲述了。
接上回,在墨雨轩的正堂所见的第三幅画面中,有一落魄公子,书生打扮一副醉酒模样。虽说是书生装扮,却又是口鼻歪斜,似个醉猫不像个好人。面目有些可憎,却又有些眼熟,仿佛自己在何处见过此人。只见这一位口鼻歪斜的醉酒书生斜靠在荷塘边的一株垂柳树下。树上稀疏的柳条也没了几片柳叶。一只乌鸫斜对着垂柳老树后的西下夕阳在枝头鸣唱。远处一片浓淡墨色染就的荷塘中一只小船的船头尖尖正从荷塘中驶出。采莲的村姑在随风漫舞的荷叶丛中时隐时现。信手拈来的几句歪诗被随意涂鸦般的落墨于垂柳树后那一大片留白之处,恰到好处的压住了大片墨荷所表现出的头重脚轻的不平衡感觉。一看可知这一幅作品虽然也是写荷,但笔墨粗狂大胆,绝不是前两幅作品同一人所作。画中一首歪诗写的甚为潦草,字迹颇为难以辨识。仔细观之,还是能够看出所书之文实为一首《鹊桥仙—写荷》。词中写道:
风卷荷处,浪迹何驻,
鸟鸣阵阵高树。
垂柳枝头纷乱起,
闻鸟语,醉眼相顾。
醉眼相顾,难得糊涂,
心境岂堪相误。
泼墨写意乱画卷,
思绪残,笔落何处。
——《鹊桥仙—写荷》
看到这里,少寨主杨峰猛然想起为何此人如此熟悉,原来此人和自己每日清晨,于小河边洗漱之时,河水倒影中所见到的自己有七八分相似、此时的少寨主杨峰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座墨雨轩的主人之一,很可能在某一时刻见过醉酒后的自己毫无形象的躺在河边柳树之下。即兴而作,能以抓住人物特征,把自己丑化后还能描画的如此传神,实为大家手笔。
不过少寨主杨峰倒是未有丝毫的愧疚心情。人在江湖飘,怎能不挨刀?自己虽说是个少寨主,可是在山寨里几乎就是个小透明。一介小小的少寨主又能唬得住谁?除了几位自己跟着学习文章兵法,刀枪剑戟各种武术功夫的老夫子和贴身武师保镖。山寨里几乎无人愿意搭理自己。聪明伶俐的少寨主杨峰,跟随这几位文武“大家”确实也学到了不少本事。要说打遍天下无敌手那肯定是吹牛。如果要去殿前应对,成为国家栋梁之材。那绝对就是瞎吹。但是如果要在武人中选书生,少寨主杨峰自问也可以算是能够排得上号的。假如要和那些书生们比试武艺,那绝对就是手拿把攥的拿个头名肯定是没有问题。也许是出于半瓶醋晃荡,少寨主杨峰倒也能够算得上是书生意气。胸怀天下,追古访今,少寨主杨峰从来就没拿自己当着个拦路打劫的盗匪。即使被逮住了,自己也不会承认。凭什么呀?你见过这样风流倜傥、多才多艺的盗匪吗?最多是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地带着自己的贴身保镖。躲在路边的草丛里,下狠手打个闷棍来练练胆,搜刮些银两。至于那种普通盗匪:剥人袍服,只留下牛鼻短裤后便赶人去之事,他也是万万也干不出来的。
正堂里除了少寨主杨峰之外,就只有一名耸眉耷眼的梳着丫髻发型的小姑娘。只见到少寨主杨峰看了老半天,甚至都快拿着自己的眼睛放在画作上以后,都没肯掏银子。似乎感到有些不乐意了,从照壁背后端出了一杯茶水,恭恭敬敬的递给了少寨主杨峰。少寨主杨峰刚刚在茶馆中喝过几杯茶水,并未感到口渴。不过既然人家端上来了,盛情难却只得接过茶盏浅饮了一口,又递了回去,嘴上还不忘道一声谢谢!
梳着丫髻头的小姑娘感到不可思议的睁大了眼睛,盯着少寨主杨峰看了一会,怎么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呢?端茶送客都不懂吗?少寨主杨峰见小姑娘这样的瞪大眼瞧着自己的模样很是可爱。看到这一双仿佛会说话的大眼似乎要对自己吐露着什么,不由的心中暗喜。难不成这一位俊俏的小姑娘见到本少寨主风流倜傥、风度翩翩,一眼就相中了自己?老夫子说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