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回家
“江公子早!”
“早上好!”
江晓渔带着老梁一路向着县衙内宅那边走,路上不时会遇见一些主动打招呼的杂役们。
如今江晓渔在玉江县衙里已经称得上是人尽皆知了。主要是因为牛痘的事,所有人都知道了是这个少年找到了这种可以预防天花的东西。
所以在江晓渔刚进县衙大门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进去通报陈县令了。
这种被人一路簇拥着,宛如众星捧月的感觉,让人有些迷醉。
“嗯!可以,稍后你去找钱捕头吧!户口的事,白主簿你也认识,就自己去吧!”
江晓渔今天来找陈县令主要就是这两件事。如今陈县令都答应了,所以他也就告辞了。
“等等!”
江晓渔刚要出门,陈县令又叫住了他。
“师伯还有事吗?”
陈县令看着江晓渔,神色有些复杂,过了好一会儿,最后长叹一声。
“你今年大考的成绩出来了。”其实陈县令也考虑过到底要不要把江晓渔今年大考的情况告诉他。
可不管他说不说,最后江晓渔都会知道的。
“我知道的,世伯!”
“你知道?”陈县令一怔,随即便想到了绣衣使者。于是他说,“你的成绩也是前两天传到县里的。我一直在想着该如何告诉你。”
“其实世伯不必如此。”江晓渔知道陈县令在想什么。“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无非是明年再来一次罢了。”
陈县令看着说完后潇洒离去的那少年背影,不由感慨自己果然是老了。那种自信是少年人身上才看得见的意气。是蓬勃的朝气。
江晓渔考的并不差,甚至可以说非常好。
总分96,在今年明州大考文史类里,江晓渔这成绩稳居前一百名。
可以说六大书院的大门已经为他打开。可一场疫情,一个不知是对是错的选择,他错过了许多。
陈县令知道,江晓渔是自己要回来的。但是能进六大书院的成绩,就没人能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下一年还能考出来。
江晓渔出门后,根本就没在意这些事。该失落的,该沮丧的,该思考的。他都在那天绣衣使者告诉他消息的时候做过了。
假如陈县令能早几天说出来的话,或许还能从江晓渔脸上看出些什么来。
带着钱捕头调拨的十二个皂班衙役。江晓渔直接向医馆那边赶去。虽然张神医他们借调的药材还不一定能准备周全。可是这群衙役,江晓渔觉得,必须对他们做一个简单的岗前培训。
“你是说要给他们教如何炮制药材?”
“对啊!这个应该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了。”
“唔~”万老爷子想了会儿,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又找来几个医馆里的学徒,让他们带着衙役一起去做。
医馆里如今聚集了十几二十号名医。还有玉江县本来的郎中,大夫。所以学徒也有不少。
药材炮制确实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但是这也是重中之重。前世的江晓渔就明白。
这种类似中医的治疗手段,特别依赖药材。医生看病是根据病人的病情,按照药效开方。可是药材要是因为炮制出了问题。
最后轻点是对病情无效。严重的甚至可能会死人。
但是玉江县几十万人,根据县里的统计,光是确诊的人数就有近万人。医馆里的这大猫小猫三两只根本就不够。
世上哪有什么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病去如抽丝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
要支撑上万人治疗的药丸。不光是江晓渔,所有人都明白。必须弄出来一个专门生产药丸的制药坊。
这件事最后县里也同意了。不过得等到牛痘大规模接种以后,有了多余劳动力才能行。
而皂班衙役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已经可以独立对药材进行炮制了。
不过每个人只能对一两种药材熟练。这还是江晓渔根据前世对流水线的理解提议出来的。
起先他们想让这群人把药丸所需的二十多种药材都能炮制。累的所有人都难受。
教的人累,学的人也累。
“出来了,出来了!”
有人兴奋的大声喊叫着。江晓渔也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牛痘已经开始在县城里接种了。至于要推广到全县,恐怕还得至少一个多月时间。
主要是牛痘的提取太慢了。
今天是制药坊这边第一批抗天花药丸出品的日子。
大家还撺掇着要起个好名字来着。万老爷子却说不必了。
为什么不必?有人有疑问。
万老爷子把目光朝江晓渔那里投去。众人便恍然大悟。
“这药是好药,可惜生不逢时啊!”有人感慨道,
“可不是嘛!”
“有了牛痘,以后天花恐怕都没有人会得了。这药…… ”
那人说不下去。可意思大家都明白。
在过往数千年的历史中。天花始终是威胁着所有人类的一种重大疾病。他具有令人头皮发麻的传播速度,还有多到难以一一列举的传播途径。
好不容易有了可以治疗的药了,这病却也马上就会消亡。
在过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里,万老爷子这药丸只要出世。必定是能立地成圣的存在。
可惜了,这个时代里有个叫江晓渔的孩子,他还提出了用牛痘预防天花。
“其实也不必如此,这药丸的成功,固然有我们这群老头子的功劳,可同样也是江小友的理论才让我们有了成功的可能!”
郡城里的神医张中祥最后这样说道。
而不同于他们的感怀,江晓渔更在意的是这一批药出来后,县城里最早接种牛痘的人也差不多过了观察期。
那时候县里人手够了,他也就可以回出云乡了。
“启禀县令大人,制药坊此次共出药六千一百四十六枚。”统计成药数量的户房主簿是个已经两鬓花白的糙老头子。
此时正对陈县令做着汇报工作。这成药量也着实喜人。按照最初医馆这边的预估大约会在五千七百枚左右。如今已经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了。
陈县令也很开心,所以对制药坊的人手都大加赞扬。
“大家都辛苦了,但接下来才是硬仗。我们同舟共济,共克难关。等到此次疫情结束,老夫一定向朝廷为大家请功…… ”
无非就是些画大饼的话,激励大家积极性,但是江晓渔却听的直撇嘴。从头到尾都是虚的,没一点实在的干货。
其实他这倒是冤枉陈县令了。主要是玉江县疫情至今已经有将近两个月时间了。
几十万人口的负担,光就是米粮这些已经把县里的库房消耗的一干二净了。
甚至陈县令几次都忍不住把目光盯上了今年的秋税。要不是知道这玩意儿一个弄不好自己脑袋得搬家,他真能开仓放了税粮。
所以陈县令这会儿是真的拿不出多余钱粮来奖励众人,只能是满嘴空头支票。
“你要走了?”
江晓渔最近一段时间的准备都被有心人看在眼里。陈县令自然也知道江晓渔的打算。
“嗯,毕竟就是为了他们才回来的!”
“如果是在这之前,老夫大概说什么也不会让你回去。出云乡那里…… ”
“世伯知道的,我已经放弃了自己的前程,要是再连救他们这件事都做不好。恐怕会后悔一辈子的。”
“像你这个年纪的少年人,老夫自问也见过不少,但能如你这般有大毅力和胆色的。独你一人!”
陈县令从来不吝啬自己对江晓渔的夸赞。
不远处药坊那边的人群里又传来一阵喧闹,与这边的安静形成鲜明对比。
“江县尉知道吗?”
陈县令明白自己劝不了江晓渔,只能寄希望于江天瀚。
江晓渔抬头看了眼陈县令,然后说“大伯自然是知道的。”
疫情至今已经一个多月将近两个月了。出云乡那里的消息,有时候江晓渔也能从巡查归来的县兵队那边了解到。
也正是因为如此,知道江家目前还没有人因为疫情去世,江晓渔才能安心在县城里等待。
九月三十号下午,
江晓渔收拾好行李,黄伯和江明江豹三人也都已经接种了牛痘。然后一行人出发赶往出云乡。
“去明州城赶考的时候,我还以为回家时,应该是怎样一番热闹场景。可如今看来,呵呵!”
江晓渔骑马站在出云乡那座新起的城墙外。看着还没有完工的门楼,不由得想起来三个月前他刚从南山书院回家时的场景。
一时间胸中百味陈杂。
黄伯和江明江豹也是唏嘘不已。
“以前读书时,《诗经》上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当时只觉得诗人感叹时光变迁,如今想来,或许想说物是人非更多些才是!”
熟悉的那条长街,熟悉的牌坊。可惜没有人。
江晓渔以为近乡情怯本不会出现在此时的他身上。
可明明离家越近,他却越不敢抬头。
他怕看过去时,有白色灯笼挂在门前。
最后是怎么回家的江晓渔已经不记得了。他只知道是黄伯和明叔,豹叔把带回来的牛痘分发给众人。
然后把带回来的药丸带去大管家那里等着分配。
江晓渔再次见到江晚歌时,是和章伯章婶儿一起的。看起来几人状态还不错。
章函每天都会冒险送来补品和汤药。
至于玉江县里的物资下发时,江家众人里感染的几人都已经被治愈了。其他人更是全都已经接种了牛痘。
“每逢大灾过后,必有大乱!”江家议事厅中,江天昊正在开会。
“朝廷短时间内必定不会允许我们出去,那么安抚百姓的重担就落在地方身上了。”
“正好趁着这机会,我们把新城重新规划,码头那边恐怕到明年都难以开放了。”
江晓渔对此倒是颇为认同,玉江县下辖十多个乡镇,即使有钱粮下放,到了出云乡估计也没剩几个大子儿了。
与其那时候焦头烂额的,还不如最开始就规划好。趁着这段时间把新城彻底建设起来。
江晓渔那天在江天昊的书房里看过最新的新城规划图纸。
出云溪纵贯了整个新城,把城一分为二。整个城宽六公里,长八公里。呈棋盘式布局。
每一公里设一条宽有二十米的大路。正好把新城划分为24个区域。按照地支的排列方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戊己庚辛。正好隔着出云溪又以东西区分开来。
这个工程量可并不小,放在往常的日子,没有几十万两银子想都不要想。
可这也就是江天昊的聪明之处。别人都在大灾面前恐慌的时候,他已经盯着大灾过后如何发展了。
出云乡共有五六万人手,江晓渔以前曾经说过一种农业集群化,也就是所谓的大型农庄。还有城镇化发展的观点。都深的江天昊喜欢。
所以这次的新城建设,江天昊打算直接把出云乡五万多人全都接进新城。促进城市化发展。
然后外面的耕地,按照产业集群化建成一个个大型农庄。
这也就是江家本身就在乡里具备足够的名望,还愿意贴钱促成这事。
否则任何一个条件达不到的话,这事儿都是瞎扯。
别看前面江天昊说的头头是道,可明眼人都知道问题在哪里。
“二爷,如今家中的钱粮还能支撑得住吗?之前建好的那些城墙又要如何处理?”
这不,立马就有人提出质疑了。
不过这些都和江晓渔关系不大。他只是给江天昊画了一个砖窑图纸,然后又把土水泥的配比弄了出来。
这可就大大节省了材料成本。尤其是云山上多竹林,没有钢筋,竹条也是可以拿来顶替的。
那天看见江晓渔用土水泥做出来的墙居然能挡住二品武道高手的全力一击时,黄伯他们都被震惊到了。
没错,江天昊也是一个二品高手虽然只是初期,那也是妥妥的二品。当内力外放时,掌劲隔着十多丈远都能把碗口粗的树打断。
可是江晓渔那个二尺的竹条水泥墙,在这种强力近距离接触下,不仅没有四分五裂,甚至只是出现了些裂缝。所以让众人震惊。
但江晓渔与他们不一样,他被吓了一跳是因为别的。要知道,二尺差不多是67公分厚。江晓渔给那个只有一米高宽的墙里可是夹了七八条竹条。
江天昊徒手就能干的裂纹遍布。难怪这世界的城墙都厚的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