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34章
雨停了,两人也托着肚子从山珍楼走出来。
看着雨后彩虹,永宁感叹道:"物是人非啊,崔明远,你一定不相信,平行世界的我,就是在今天把你赶出去的。"
崔明远每个字都能听懂,但连在一起就听不懂了,说:"你说什么?"
永宁看着自己圆滚滚的肚皮,说:"咱们走回家,不过正好,吃完溜溜食。"
两人刚回家,就看到海公公拿着圣旨候在门前。
永宁看着明晃晃的圣旨,心跳漏了一拍。
"门下:平西候匡扶天下,功在社稷。特令率五十将士辅佐太子巡盐,明日启程,不得有误。"
永宁在听到"巡盐"两个字的时候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她本以为她不把崔明远赶走,他就不会去跟随太子巡盐,太子也不会死,前朝后宫就不会乱。可为什么这次还是一样的剧情。
"臣领旨,",崔明远弯腰接过圣旨,说:"公公慢走。"
看着海公公就要踏出公主府的门槛,永宁的声调颤抖着,脸上硬是装出笑容,说:"等一下,我要和他一起觐见父皇。"
海公公看着快暗的天色,为难道:"天色已晚,马上宫门就要下钥,这怕是……"
"公公,本公主有要事急奏父皇,一刻都耽搁不得。",永宁眉毛一拧。罕见地开始摆谱,"耽误一刻都不行。"
海公公从未见过永宁这样,一展袖子,说:"请殿下与平西候上车。"
崔明远一路上看着低气压的永宁,一路问她怎么了,但她只有摇头。
夜色开始笼罩,几人终于到了太极殿,看见灯火通明的太极殿,永宁莫名地咽了咽口水。
但她还是整肃好衣服,踩着还湿漉漉的鞋子,提裙走上了台阶。
崔明远和海公公走在永宁身后,看着永宁单薄却挺直的背影,崔明远也开始心慌。
今天他高兴地冲昏了头脑,但仔细想想,从今日尚书房开始,永宁就很不对劲。
拉着他立刻定亲,跟他游湖,暴雨去山珍楼。
还有现在的举动。
她拔下姑姑的钗,一脸悲伤地扔到地上。她抱着王蓁,一霎那流露的哀伤,以及刚才她的无措,却强迫冷静的神情。
好像一夜之间,他们的距离缩短了,却又被无形地拉开了。
永宁一步一步,过于隆重地慢慢走着,晚风吹起她的鬓发,她的脸庞被镀上一层夕阳余晖。
终于一步一步拾阶而上,看到了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儿臣拜见父皇。",永宁规矩地行跪拜大礼,抬起头,说:"父皇,儿臣昨日得观音菩萨指点,特来献策。"
殿上的韦尚书和薛俊正在给皇上汇报修堤工作,看到永宁闯进来就开始输出,还说这些神神鬼鬼的事。
韦尚书反而庆幸自己被打断了,本来工部因为修堤的事就花了朝廷不少银子,现在堤坝又被毁了,还得重修,皇上听了肯定又大发脾气。
他正心里拜佛求着菩萨保佑,没想到菩萨这么灵,立马派了永宁来解围。
经此一役,韦尚书对永宁是菩萨代言人一事,可谓是深信不疑。
"哦?",皇帝揉了揉太阳穴,看着永宁一脸严肃,不像是开玩笑,说:"有何妙计啊。"
永宁明显听出了皇上的不耐烦,深吸了一口气,说:"儿臣很少过问政事,但儿臣知道父皇最忧心的,不过是朝廷没钱,修不了堤。"
海公公倒吸了一口气,公然说朝廷没钱,就是在打皇上的脸,以皇上的性格,六殿下上次没打成的板子今天可以挨一挨了。
果然皇上露出了不悦的神色,却没有直接把永宁拖出去,阴沉地看着永宁的脸。
"不过天佑我大晋,昨日菩萨已肯定了父皇巡盐的方案,如此一来一定能救万民于水火。",永宁补充道。
皇上的脸色稍霁,靠着椅背,说:"这就是你的妙计?"
"不是,",永宁乘胜追击,"观音菩萨说,太子巡盐定有一大劫,若想化此劫难,必须有血缘相近之人同去,以挡劫难。"
"劫难?",果然皇上又坐了起来,盯着永宁,说:"什么劫难?"
"生死劫。",永宁的话就像平地一声雷,震得海公公一个哆嗦。
太子可是陛下的心头肉,倘若真的死了,能要了陛下半条命去。
韦尚书也被震住了,这可不兴瞎说啊。
就在皇上要发作的前一秒,永宁又跪下来,说:"儿臣自请跟太子同去,以挡太子生死劫。"
"臣是有听说过,",韦尚书开口了,"生死劫必得要血亲来挡,只不过这个挡的人,怕是……"
皇上怒意未消,但看着伏在地上自请挡灾的永宁,压住嗓子,说:"生死之事谁又可知啊,先起来。"
永宁却像没听见一样,还伏在地上,语气却越发坚定,说:"父皇,宁可信其有。多儿臣一人也不多,但若能替太子挡劫,儿臣愿意赴汤蹈火。"
崔明远定定地看着永宁,一咬后槽牙,说:"陛下不可,怪力乱神岂可听信,巡盐事关重大,多方利益牵扯,若是又两位皇子亲自巡盐,怕是人人自危,到时候刺客……"
永宁没想到崔明远居然会阻止她,眸色一暗,从地上直起腰来,看向身后的崔明远,却对着皇上说:"非也,若有刺客行刺太子,儿臣必挺身而出,就算儿臣身死,刺客也必不能近太子一步。"
崔明远看着永宁漆黑的瞳孔,手上的筋却一下子麻了,一种无力感从头到脚地传来,说不出一句话。
看皇帝沉默不语,永宁知道他还没想好,话锋一转开始说自己"以工代赈"的修坝思想,果然又得到了皇上的赞赏。
"没想到六殿下能提出如此方案,真是令臣惭愧,既然陛下首肯,那臣立即执行。",韦尚书听完永宁的话,好像顿时年轻了几岁,眉眼弯弯道。
皇上心情果然好了些,看着永宁还站在那里,说:"好了,你回去罢,明日交份奏折。",说着就要回寝宫。
"父皇!",永宁赶紧叫住皇上,满脸渴求,说:"父皇若是不放心,能否再派一人保护太子?"
皇上本来就没想好,听到永宁这样说,还以为她让步了,停下脚步说:"你想推荐谁?"
永宁顿了顿,像是还在思考,说:"父皇的梅花内卫是最靠谱的,父皇大可随便派一人去。可儿臣私心,想让父皇派一女子,顺便好沿途保卫儿臣。"
其实永宁早就想好了要萧浅一起,但她现在已经开始有点心眼了,如果直接说出萧浅的名字,显得她跟皇帝的保镖杀手以及秘书混得太熟,肯定会让皇上起疑。
见皇帝还犹豫不决,永宁又跪下,说:"求父皇,儿臣不懂政务,儿臣只是不想能看着太子哥哥受伤。"
永宁想着皇后,崔贵妃的惨状,又想到了崔明远马上要被凌迟时的笑容,心揪了好几下,忍不住哭了。
三分演戏,七分真情。
皇上看着闷着哭的永宁,实在不忍心,说:"好好好好好,朕也下一道旨意给你,让你陪同,再让萧浅同去。"
永宁听到了她想要的结果,终于松了口气,但眼泪一时半会儿还是止不住,又哭又笑的又磕了个头,拜道:"多谢父皇。"
---------------------------------------------------------------------------------------------------------------------------------
大晚上闹了一通,众人终于从太极殿内走出来。
崔明远特意走在后面,看着韦尚书拉着永宁说话。
"六殿下,您见地独到,老臣自叹不如啊,",韦尚书感觉特别欣赏永宁,"本来臣想保举您当治水的钦差,可您要跟太子殿下巡盐,真是不给老臣机会。"
永宁看着韦尚书,想到他唯唯诺诺的样子,心情复杂地叹口气,说:"这次是不行了,得全靠工部了。"
但永宁想着工部里一摊子假账,这好好的政策又可能一落地,就变味儿了。
突然,永宁想到了个好主意。
"尚书大人,",永宁明显热络了起来,"我有一人选,定可助大人一臂之力。"
韦尚书看着永宁一脸志在必得,忙问:"殿下觉得谁能负此大任。"
"雍王,",永宁看着韦尚书,笑道:"雍王可是出了名的较真,也是出了名的古板,但这事儿要的就是一丝不苟,想必大人举荐他一定没错。"
韦尚书浑浊的老眼突然又亮起来,说:"您是说,四殿下?这不好吧。"
永宁自然知道韦尚书在担心什么,说:"举贤不避亲,您这是上阵祖孙兵,陛下如此英明,定能体会尚书苦心。"
韦尚书的眉头舒展开来,竟向永宁一拜,说:"六殿下的苦心,老臣领受,多谢殿下。"
韦尚书自然知道,永宁这是在给四皇子一个机会。
太子自不必说,三皇子背后是崔氏,五皇子身背战功。
也就四皇子毫无功劳,还背负着不好亲近的名声,官员们很少与其打交道。
他们韦家算是个新兴小门阀,在学界混不开,也就仰赖着皇族。
若是之后太子登基,大封兄弟,四皇子毫无功劳……
其实韦尚书之前早就盘点过局势,一直觉得四殿下处于弱势。
四皇子虽然学识是一等一的,但说实话在政治影响力上,除了有韦家以外,跟草包二殿下没有区别。
六殿下的封地虽然与太子相邻,都在京畿,享受着太子待遇,但天天风花雪月,政治影响力也约等于没有。
但谁能想到如今的局势。
六殿下本就有独孤氏的支持,现在又要和崔氏联姻,相当于一下子又拉拢了士族。
瞬间,六殿下就从默默无闻的贵族子弟,一跃成为朝堂新贵。
再加上六殿下的奇闻逸事太多,又有观音菩萨的指点,在民间的声望可谓是水涨船高。
就韦尚书见过的话本子就有《霸道公主爱上我》,《三言二拍之公主得了失心疯》,《我与公主的365天》,《惊!公主竟是菩萨转世》等。
不得不说,舆论优势太过明显。
韦尚书从思绪里拉出来,拜别过永宁和崔明远,一跺脚,赶紧回家写保举四皇子的奏折去了。
佛了快20年的尚书大人,冲冠一奏为外孙。
这次,他们韦家不是想赢,而是不想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