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家人齐聚过大年
这一年腊月没有三十,所以二十九就是除夕了,照例这一天是要准备团圆饭的,江明月她们早上吃了个简单的饭就开始忙乎起来了。
连续两年的好收成加大队分钱,让各家的口袋都鼓了起来,所以家家户户的年夜饭也都丰盛了起来,江明月家就更甚了。
今天的饭菜罗列了红烧肉、酸菜排骨、家常炖鸡、清蒸静鱼、爆炒大公鸭、凉拌猪耳等十二道菜,几乎道道都是荤菜。
主食有三样,花饽饽、白菜猪肉水饺和蒸米饭,喜欢哪个吃哪个。
这样的菜单放在前两年,那是做梦都不敢这么想的,现在全都实现了。
孩子们都穿着今年新做的厚实棉衣,屋里屋外跟着大人忙乎,剥颗葱,扒头蒜,抱个柴火烧个火。连两个小的吴晓芬和吴爱国也跟着忙乎。
“当当当……”
墙上挂着的挂钟敲响了起来,孩子们立即“嗷嗷嗷”的叫起来,“十二点了,听广播了。”
吴晓刚伸胳膊把板柜上一台崭新的收音机拿过来,开关上那么一拧,银色的喇叭里立即传出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为您报时,中午十二点整。听众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是1964年2月12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是全家团圆的除夕之夜……”
<tt_keyword_ad data-title="食品饮料" data-tag="精品推荐" data-type="1" data-value="1903"></tt_keyword_ad>挂钟和收音机都是大队分钱的次日就买回来的,这是目前柳石河唯一同时拥有挂钟和收音机的人家了。
张明德也是看她买了这两样后才下定决心也跟着买了收音机的,但是挂钟就舍不得了,他得攒钱给家里的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呢,好在他有马蹄钟,也不影响看时间。
江明月家因为老四有工作,孙子还都小,再加上各自赚的都不少,所以都不反对买收音机,甚至还都非常期待。
因为他们觉得,每次江明月从市里回来都会说从广播里听来了什么什么,国家又倡导了什么什么,他们就对收音机格外的期待,觉得这个是非常神奇的所在,只要有了收音机就能了解很多的国家大事和很多的时事政策。
所以一发了钱,江明月一提出,大家立即就赞同了。
六三年是收音机制造的巅峰时期,不仅有很多进口的收音机在销售,还有很多国产的品牌在飞速发展崛起,占据广大市场。
此时的收音机当然不像后世的那般小巧便携,但是因为相当具有时代特色,所以显得格外有韵味。
江明月家的这台收音机是长方体的,大小如同三分之二个枕头,外观呈棕色,正面往里凹陷有个角度,喇叭外网是银白色的,两个旋转钮是金色的,看着格外吸引人。
收音机一到家,自然吸引了很多人来参观,大家对于这个看起来不大,但是能传出声音,并且还有好几个台的小机器很是好奇。要不是这东西需要换电池,电池需要花钱买,恐怕能有人愿意一天都赖在她家蹭广播。
有了收音机,每天早晨和中午大人们都跟着收听时事,孩子们也能跟着涨知识,晚上吃了饭还能有半个小时专听戏曲或者评书的休闲娱乐时刻。
这几天来,家里多了一个收音机,众人们觉得一下子多了很多乐趣。
此时就是一边干活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播报,孩子们尤其是吴晓暖和吴晓刚还会跟着学里面的播音腔。
他俩已经上学一年半了,吴晓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吴晓刚比她差点,但是也是班里的中上游,姐弟两个你争我赶,你帮我助,带动着家里其他小点的孩子也跟着爱上了学习,开始提前启蒙了。
江明月承诺他们满六周岁了就让他们都去上学,所以秋天时吴晓军也已经入学,成了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
等过了年上秋,吴晓竹和吴爱红也满六周岁,也能一起去上学了,所以她俩已经跟着哥哥姐姐开始识字背诗,连带着最小的吴晓芬和吴爱国都能背几首古诗和儿歌了。
吴铁柱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大人们在准备饭菜,孩子们在炕上放了桌子看书学习,房顶上的烟囱冒着炊烟,暖暖的午后阳光洒满小院,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温馨。
“妈,大哥二哥,大嫂二嫂,三姐,我回来了!”
吴铁柱两手各拎着行李袋喊了一嗓子,显得有些激动的迈步进院子。
这两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回来都是匆匆忙忙上午回来下午就走,更多的时候都是江明月进城看他,但是江明月也很忙,所以有时一个月一次,有时就是两三个月一次。
这次能够回家来过年,甚至还能住两晚,真是莫大的幸福。
“老四,老四回来了!”
吴金柱“嗷”一嗓子就冲过来了,一把抱住吴铁柱,兄弟俩紧紧搂在一起。
吴栓柱也跟了过来,看着小弟有些激动“老四,回来啦。”
“大哥,我回来了。”
吴铁柱放开吴金柱跟吴栓柱也抱了一下,然后看着迎过来的江明月等人开心地把手里的东西拎起来“妈,我给大家都买了东西。”
“进屋说吧,外面挺冷的。”
江明月示意大家都进屋,一行人又呼呼啦啦全往屋里走。
知道他今年要回来住,所以吴桂兰这两天就带着孩子跟江明月睡,西屋炕上此时摆着的是吴铁柱的被褥,早不是之前破旧的那床,今年从里到外全是新的了。
吴铁柱放下行李包拉开拉链就往外掏东西“妈,这是给你的,正好适合现在穿,我估摸着买的,你快试试。”
吴铁柱将它抖开来,竟然是一件枣红色的呢子上衣,虽然做工简单,但是料子厚实,摸着十分的压手。
江明月嗔怪地看了他一眼“买块料子我自己做多省钱呐,非要买件成衣,这件衣服得花了你半个月工资吧。”
“嘿嘿,”
吴铁柱挠挠头笑了“这不是成衣省事嘛,买了您明天就能穿,这要是布料,过年就穿不上了,妈你快试试。”
江明月解了围裙,也不脱外面的斜襟外套直接就穿,还别说,吴铁柱估摸的还挺准,穿着正好,等脱了棉衣后把腰稍微收一下,套件毛衣一样穿。
“挺好,挺合身的。”
“这件衣服真好看,铁柱你这眼光真不错啊。”
“是啊,这件衣服一下子把妈衬的白了,看着都年轻了。”
……
张慧心、李翠兰等连忙夸赞起来。
“都买成衣确实没那么多钱,不过布料还是有的。”
吴铁柱说着掏出好几块布料给两个嫂子和吴桂兰递过去“大嫂二嫂三姐,你们看看这几块料子,我都是听柜台营业员给推荐的,她说这几种花样卖的最好,特别适合做衬衫或者是城里人穿的布拉吉。三块布我都是照着一身布料来买的,每块花色都不一样,你们看看。”
“布拉吉”就是俄语连衣裙的意思,款式很简单,圆领,短袖,多为泡泡袖,百褶裙,图案多为碎花或者格子,是六七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种服饰。
吴铁柱买的这三块布一块是白底蓝粉色碎花,一块粉白格子,一块蓝粉泡泡图案。
张慧心李翠兰和吴桂兰拿到后都非常喜欢,不停的在身上比来比去,然后把吴铁柱又好好夸了一遍。
“大哥二哥,这是给你们的。”
吴铁柱说着,掏出两个军用水壶递过来“这样你们上工就有水壶了。”
“好小子。”
吴金柱接过来爱不释手的反复看了个遍,还挎在身上试了试,吴栓柱也爱惜地摩挲了下壶身。
“小叔,小叔,我们的呢?我们的呢?”
“小舅舅,我也要,我也要。”
孩子们把吴铁柱围了起来。
“都有,都有。”
吴铁柱掏出一包糖,一包鸡蛋糕,还抓出一把玻璃球,然后还有八个陀螺以及一捆铅笔和本子来。
“晓暖,晓刚,你们两个来给大家分,不许吵架啊。”
“嗷嗷嗷”
孩子们欢呼着全都跑到炕上分东西去了。
这个除夕,年夜饭还没吃,家人们已经非常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