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制作花饽饽
回到柳石河,张明德就去找会计商量去了,那是他的军师智囊,有什么想法两人都会合计一番,再办养兔场的事情自然也要和他说一下,另外也要看下账上有多少钱可以拿出来,能养多少兔子,同时联络下能不能买机器什么的。
江明月不操心这些,她要回家准备过年的事了。
吴老汉故去已经两年了,前些天全家人都摘了重孝,今年过年可以穿红,同时应该也会有很多人来拜年了,需要准备些花生、瓜子、糖果之类的用来招待客人了。
另外吴铁柱今年也有了轮休的机会,虽然只能除夕下午才回来,初二早上就要走,但是毕竟也算在家过年了,所以这个年要好好准备才行。
明天就是小年,照例要粘糖瓜,然后从这天开始,扫房子、做豆腐、宰公鸡、发面、蒸馒头,这些全都要做起来,所以事情多着呢。
而且今年她打算做老家的花饽饽,不仅她要做,还打算把这项手艺教给家里的大人孩子们,为此,她特意磨了一袋子的面出来,打算蒸一小缸的馒头出来,这样整个正月都可以馏着吃了。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家乡的味道也需要传承,这样无论以后走到哪里,只要能够做出家乡的美食,能够吃到家乡的味道,就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是无根之人。
吃花饽饽是胶东地区自从有了小麦之后就开始的一种风俗,已经传承了三百多年,最初是源自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是胶东一代人民供奉海神时所做的一种面点,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一种风俗文化,婚丧嫁娶和过年时都会制作这如雕塑一般精致的面点。
胶东花饽饽致胜的秘籍之一是“神仙引子”,是用黄蒿制作而成的酵母菌,黄蒿的味道特别浓郁,一般人不会选择用它来做吃的,但是用它来制作而成的“神仙引子”因为经过了稀释以后,它的味道就会变得特别清香。
用它来发酵就会为面团注入天然的植物清香,但是发酵过程却异常缓慢,而且制作花饽饽还要经过三次发酵、三次醒面,这样才能让花饽饽质地蓬松,但口感却很筋道而且越嚼越香。
柳石河这边自然是没有“神仙引子”的,江明月也没有特别准备,所以她打算用“老面”来代替,这也是农村最常用的酵母,是每一次和面后都保留下来的老酵母。
这个发面效果也很好,不过照比“神仙引子”来说肯定是少了植物的清香的,不过食材所限,只能如此了。
<tt_keyword_ad data-title="零售" data-tag="精品推荐" data-type="1" data-value="1914"></tt_keyword_ad>除了酵母,和面的过程中还需要选择性的加入牛奶、糖、鸡蛋、蔬菜汁等物。后面几样好找,但是牛奶不好弄,还是吴金柱跑了几个大队找到了一头刚生了小牛的母牛才挤来的奶,同时为了补偿,他给了饲养员半块豆饼来做谢礼。
这还是江明月弄来准备给坐月子时的老母猪吃的,每块豆饼都比脸盆还大,五公分厚。半块豆饼换了小半桶牛奶,饲养员也乐意。
有了原材料了,那就开始和面,六个面盆依次排开,江明月、吴栓柱、张慧心、吴金柱、李翠兰、吴桂兰一人一个在江明月指挥带领下开始和面。
这也是个手艺活,要求达到三光,即手光、面光、盆光。
吴栓柱一不小心水就放多了,然后就往里添面,手一抖发现面又添多了,然后只能又加水,水加多了又加面,如此重复,最后搞得面越和越多,还是张慧心看不过去,帮他调整好了比例,这才把面和好,但是他那盆面是最多的。
面和好后就是饧面,也叫醒面,就是将面盆放在温暖的炕头,让面团醒发至原来的15-2倍大。
因为花饽饽制作的时候多是冬天的缘故,所以需要的时间也久,漫长的等待过程就像在等待一只冬眠的熊渐渐苏醒过来一样,所以才叫醒面。
面醒好了就是“守面”了,即把醒好的面团加入干面反复揉搓。这不仅是个力气活,还是个技术活,需要肩膀、手臂和手腕协调用力,均匀的揉。
面板不够用,他们就从其他人家借了两个过来,分成两组轮番揉面,吴栓柱和吴金柱是男人,力气足够大,需要江明月指挥的是技巧,张慧心、李翠兰和吴桂兰虽然力气比不过他俩,但是毕竟也是做惯了农活的,揉面这点事还是不在话下的,不过是因为不经常摆弄面,所以还是有点手生,但是揉了一会儿也就找到窍门了,所以揉的越来越好。
“这面‘守’得越好,蒸出来的花饽饽就越筋道、越好吃。”
江明月在旁边指挥着,众人干的更有劲儿了。
江明月打算先做八个大枣饽饽和四个“圣虫”出来,一来大枣饽饽可以用来供奉先人,“圣虫”放到馒头缸里可保当年丰收,不会断粮;二来这两种花样最简单。
“圣虫”里的“圣”谐音“升”,意为“生粮”,也有的地方谐音“剩”,意为剩余,都是寓意五谷丰登的意思。
“这‘圣虫’啊,其实就是一公一母两条蛇,这母的呀要用枣皮做眼睛,这公的要捏出来一个突起当冠子,这公的尾巴还要搭在母的尾巴上。”
江明月一边操作一边解释,同时看着眼巴巴看着的一圈孩子笑道“在我们老家啊,关于这个还有个传说呢。说是有一个富裕人家冬天里娶媳妇,路上的时候新媳妇见到一条神虫被冻得哆哆嗦嗦,新媳妇见它可怜就把它抱在怀里取暖,抬轿子的八个大汉瞬间就觉得轿子沉了不少,使出吃奶的力才勉强抬着轿子。
等到了新郎家,新媳妇惦记着神虫,所以下轿子就问婆婆粮囤在哪儿,婆婆以为儿媳妇关心粮食是个会持家过日子的人,心里十分欢喜,忙领着新媳妇挨个粮囤转了一圈,新媳妇就趁机把神虫放到了粮囤里。
后来村里闹饥荒,新媳妇劝说家人开仓放粮三天,救济全村的百姓,让他们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很多人因此都获救了。
三天后,新媳妇领着婆婆来看粮囤,里面的粮食竟然一点都没有少。原来,神虫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把粮囤又给填满了。
后来啊,人们为了纪念神虫,为了祈愿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每逢新婚或者春节等日子就会用面粉制作成神虫的样子放在粮囤里供奉,后来就称之为‘圣虫’了。”
“原来是这样啊。”
“好有趣啊。”
“奶奶,再讲一个吧。”
……
几个孩子纷纷叫起来。
“不讲故事了,但是可以给你们做几个小动物出来,做年年有余的‘鱼’好不好?还有大老虎,漂亮的醒狮,就是过年时舞的那个狮子。”
“好啊,好啊!”
几个孩子纷纷拍手叫好。
就这样,二十七二十八连续两天的时间,江明月家的几个灶火就没怎么闲着过,周围的人们随时能闻到她家飘出来的麦香味,其中还混合着大枣的甜香和一些果蔬的味道。
来串门的人看到她家各式各样姿态各异的花饽饽一个个惊讶的不行,好几个来请教学习,江明月也不吝啬,连着教了好几个人,让柳石河这一年蒸馒头的人家一下子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