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设计地笼
这种网片是麻线织造的,和打渔人的渔网是同一材质,网眼只能穿过成年人的一个手指头,一般稍大的鱼虾都不能钻过去。
如果做成迷魂阵或者地笼,逮虾或者逮鱼都可以,关键是放到水里就可以,鱼虾顺着进鱼口自动进入,还不用饵料吸引。
这个店里一共还有两匹多这样的网片,和布匹一样卷在木板上。掌柜的今年就进了三匹,一个夏天卖出去不到一匹,这个就是属于货底子了。
现在天凉了,没有人再养小鸡了,估计得明年才有人要,不想,有人一下子都要了,还嫌不够呢。
最后,爹肉疼的掏出了一两银子,买下了这两匹多网片。
这个杂货铺并不大,积压货物是经营者的大忌,掌柜的今天卖出了大宗积压货,心中高兴,拿出了一段麻绳,缝网片的细线和两个大的缝针作为添头。这些东西,在制作地笼的时候都会用得到。
秀儿看到了缝针,比平常的大号缝衣针还大两号,长度也和中指相当。如果把这大针做成钓鱼钩,可比缝衣针做的强百倍了。
回家,秀儿说了什么是地笼,是闫绵华曾经在地上画过的,他就默记了下来。因为秀儿没有出过村子,就把这地笼的功劳给了还不知情闫绵华。
一家人忙活起来,秀儿在地上粗略的画了一个地笼,并给他们科普了地笼各部分的构造,要大家按照构造中规中矩的来制作。
爹和弟弟去砍竹子做支撑的框架,她和娘裁剪网片。
她对地笼是知道,但没有亲自的做过,等到做成了以后,总觉得哪里不合适,到底哪里不合适也不知道。
太阳下山了,河边没有钓虾的了。
娘在家里做饭,爷仨去河边,找了个和大河联通的小河汊子把地笼下里面。下地龙是有讲究的,需要下在水面以下。
地笼一下水,秀儿就看出来了,地笼需要在各个竹子框架上加石头子配重,有了配重的地笼才能紧贴河底。今天,就下在不没在水里的位置好了。这样,今天没有风,也就没有波浪,明天回去就加上配重的石子,看看有什么毛病再改进。
第二天早晨,秀儿和爹与弟弟去起地笼,不过是十来只虎皮虾。有两斤多另一品种小虾米,有些杂鱼,河豚也有一条。
爹还很满足,说:“这些就可以了,我们的网片还能做两三个了,以后会得两三倍的东西了,没事,今天咱接着做地笼……”
秀儿可不满足,回家仔细的研究,终于发现了一个地笼的大漏洞。
原来,是所有的进鱼口都不合格,合格的进鱼口都是锥形的,外面大里面小,进来地笼的鱼虾很少还能跑得出去。转悠转悠进了一头的舱室,那就更不容易跑掉了。
现在,这样的进鱼口内外一样大,鱼虾就随便出入了。这是自己第一次亲自制作地笼,有了毛病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看出毛病并及时改进。
一家人都不去钓虾了,只等把地笼晾干了以后,再接着改造。
吃完饭还没有动手,大伯和三叔就到了,他们看秀儿一家两天都没有去河边,钓虾的饵料,那两天蹭了秀儿的,效果非常的好。
今天来看看,他们一家怎么就不钓虾了呢,或许,除了做蜜枣和钓虾,又有了别的新的生财之道了?
就那做蜜枣,到了后期才知道那么赚钱,可恨的二弟一家人,把他们瞒的好彻底,大伯的家里还有十几棵枣树呢,如果早知道了,怎么也得学着做。可气的是二弟一家人,连他们都瞒着。
如果那时候也学着做蜜枣了,不用赚钱太多,有十两银子就满足了。可惜,二弟一家不告诉他们,更不要说合伙了。
秀儿看到他们进院了,也来不及把地笼藏起来了。
“二弟,你这是什么呀?”
老实的爹见大哥问就回答:“大哥,这个是地笼,是秀儿从闫绵华那里学来后做的。”
“能逮鱼虾吗?”
“能啊,一早上就逮了十几条大虾,诺,这不晾着呢?就这样拉直了下到浅水里,注意水深,不要让地笼飘起来,两头还得拴在石头上固定。”
“这地笼,不但能逮虎皮虾,小白虾也有两斤,杂鱼也有许多……”
“是秀儿自己做的呀,还有网片吗?”
她怕爹接着说话,抢着回答:“大伯,这个都是我在二娘的指点下自己做的,网片还有一点,还够做一个的。”
“既然还有网片,这个就给我们吧,我们回去买网片照着做……”
尽管秀儿一家子不愿意,还是让大伯半抢半要的拿走了。
秀儿不免又把爹数落了一顿,娘也气不忿的唠叨他。
“好了娘,反正那个是不合格的,他们拿走就拿走了,就是不拿走,接着改造也麻烦,我们接着做新的就好。
又做好了一个,这次,不但进鱼口合格了,地笼的下面还加了许多小石头配重,有了配重,地笼就不能飘起水面来了。
早上了去倒地笼,弟弟甚至不用端着的竹箩了,拿出了一个背着的箩筐,是准备装虾的。
这次,地笼一拉起,就能看到里面蹦跳的虾。
虎皮虾得有二十斤,鲤鱼鲫鱼,青鱼,河豚都有。小虾米还有五六斤。一个箩筐,被装的满满的。这收获,也超出了秀儿的预期。
这回虾多了,虎皮虾是晾干了卖的,小虾米可以做虾酱。
河豚也是做鱼干,那些稍大的鱼,秀儿送了村长和黄姥姥。后来,随着虾笼有三个了,鱼越来越多了,隔三差五的送去给爷奶。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毕竟他们曾经在自己家最困难的时候,给了半袋子麦麸和破锅,破锅虽然是破的,可他们不给的话,自家做饭就费劲。
其实,爷奶的心地是不坏的,那时候不理二儿子一家,是因为一家人都被闫绵华拿捏住了,还把分家给他们的祖产都败光。这些个林林总总的,都是因为那个道德败坏的二儿子郭凯。还因为她们一家人都是软蛋,就被老一辈的看不起。
还有,老姑娘不错的一门亲事,也是因为二儿子的名声才黄了的。
随着二儿子家收入的增加与积累,房子已经在村长那里赎回来了。这是赎回祖产,值得庆幸。
爷奶还听说;郭凯按照当初村长买房的十五两银子,多加了一两赎回,整个是皆大欢喜。既然有了钱,加上会做人了,爷奶对二儿子的印象也变好了。
大伯的地笼当天就下到了河里,收获和秀儿第一次下地笼差不多。
秀儿看,地笼早晚会让人撞见的,怕被别人学了去,就把地笼下水的时候时间往后推,收的时候,时间往前提。
再后来,地笼收上来也不放在家里,就那么摞在一起放进另一个水潭里,上面压上石头,别人也看不到。用的时候,有个隐蔽的绳头,一拉就都上来了。
大伯来问,就说地笼都在河里下着呢,不方便起回来。
大伯这人并不是特别坏的那一种,只是对钱物太贪婪,因为他家的大儿子上学,经常交不起束脩的钱。贫穷起盗心,他在河边转悠了一整天,就想把二弟家的地笼偷走下到别处,可也没有看到秀儿家的地笼在哪里。
但大伯看出了破绽,因为院子里晾晒了超多的虾干。看秀儿娘刚刚抄熟了后,平摊在竹篾上晾晒的虎皮虾,得有五六十斤。
尽管大伯打听,这次爹学精了,怕他多做新的地笼,又来和自家在河边抢下地笼好的地方,就不再说实话。
一家人不只是下地笼,白天的时间也去钓虾,这次,两个缝网片的大针,也被秀儿改造成了鱼钩,钓到大鱼也极少脱钩。
后来,秀儿让她爹买了十多枚缝网片的大针,实验了成功了爆炸钩。
爆炸钩就自己用,钓鱼的地方躲得远远的,不让人看到,免得这些人也都学会了。
秀儿远离大伯三叔家人,专门钓河豚,河豚爱吃虎皮虾,每天早上,倒地笼的时候,挑出小个的虎皮虾养在木桶里,就用这些虎皮虾钓河豚。
后来,她和弟弟看那些钓虾的,钓到了河豚就扔在岸上任其晒死,两人就视而不见,心里偷偷地笑,河边没有人了的时候,那些河豚也偷摸的捡回来。
爹又一次去醉仙居,却碰到了大伯三叔,和闫一科坐了一桌。
原来,闫绵华嫁了朱大昌,吃喝倒是不愁了。
朱大昌为人还可以,佃农们有红白喜事,他也随礼上账。但是,你不能偷奸耍滑,用不正当理由拖欠地租。如果租子收不上来,黑三的拳头可不是吃素的。
所以,黑三是他得力的手下,就是有点小毛病,他都不带管的,只要不败坏了他的家产,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朱大昌的大儿子早就成家了,是在别的庄上,也是个地主,有着一百亩地,是老子给儿子置下的家产。
大儿子不经常的来家里住,二儿子在县上读书,就在县上住宿。因为朱大昌在县上也有店铺,有时候他去县里,也和二儿子住在一起。
闫绵华在郭家过惯了有人伺候的生活,现在是吃饭洗衣和家务没有人伺候,做饭的厨娘也不管其他事,偶尔帮下忙是厨娘在高兴,平常不高兴,让她帮忙,就当她的话是耳旁风。
家里的长工也各管一摊,不会听闫绵华这个地主填房的吩咐。
闫绵华想吃些好的,就得自己掏钱,不逢年节,添置衣服也是自己掏钱。闫绵华时间长了,就感觉寂寞难耐了。
黑三,当初曾经暴打了闫一科,后来,闫一科接着被秀儿暴打一次,被村长派人送到他姐姐这里,都奄奄一息了。
闫一科还能说话,对于姐姐的询问,不好意思说重伤是秀儿打的,只说是黑三那天下的手。今天的皮外伤,才是秀儿趁他没有能力还手而趁火打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