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大郎
不知是谁起的头,嚷嚷着要新任的知州大人为陈桃儿讨回公道。
本来聚集在知府官邸,县令官邸,各县衙门的民众,一窝蜂直奔知州府。
原先知州府聚集的百姓就多,现在更是把整条街都堵住了,连太晔湖边上,都有人站着。
苏纤纤依着原先的法子,让人架了梯子,悄摸远远瞧了一眼,好家伙,黑压压的脑袋,看得人眼花缭乱。
“门房去打听没,什么情况。”
卫婆子摇摇头,人太多了,压根没办法开门,门房的小厮出不去,消息自然传不进来。
从晌午堵到傍晚,也没见外间的民众散了。
府里的丫鬟小厮仆妇们惶惶不安,无心办差。
好在冯希还算得力,三不五时的巡视查班,倒也没出什么大差错。
苏纤纤捧着卷书,小半个时辰也没见翻几页。
锦琴端着托盘:“夫人快些吃点糕饼吧,晚间用的未免太少了些。”
苏纤纤放下书卷,脚尖勾住镶珠的绣鞋,提也不提脚后跟,起身下榻,三步做两步走向门外。
丫鬟们如临大敌,赶紧为她提起鞋,裹上狐裘大氅,塞了暖炉,又推了铺了狐皮的轮椅,急急寻找放在轮椅板子上的脚炉,以及照路的琉璃宫灯。
苏纤纤见此,不由蹙起眉梢。
一阵心烦意乱,她索性加快脚步,远远甩开了这些人。
走出念云院,昏暗的长廊,突然出现一道黑影,那黑影快走至她跟前,抓住她的胳膊,以不容拒绝的力度,将她牢牢困住。
苏纤纤心脏快要跳到嗓子眼,正要寻摸兜里的毒药,好在嗅到熟悉的墨香,从头到脚冒出来的鸡皮疙瘩,方缓缓消失。
这么一折腾,倒叫她吓出一身冷汗。
叶子然满脸倦色,在她脖颈间贪婪深呼吸。
好一会儿,他才不舍松了些力度,不过也只是让苏纤纤的胳膊,能在他怀里稍微活动一下。
“你疯了,吓我一跳!”
叶子然眯起深色眸子,略带凉意的大掌越过狐裘大氅,伸进里间的暖袍,在她后背抚了一下,触及到湿意,叶子然立时弯腰抱起她,满怀歉意低头吻了又吻,抬起修长双腿,抱着她往院子里走。
丫鬟们见到自家夫人,喜的跟什么似的。
叶子然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扫过慌成一团的丫鬟仆妇们,冷着脸,沉冷道:“你们是怎么伺候夫人的。”
“一群废物,不如发卖了省事。”
丫鬟们大惊失色,扑通一声,齐齐战战兢兢跪倒在地。
苏纤纤不知所措,葱白细嫩的手指,轻轻拽了拽他的领口。
叶子然面色稍缓,不过也只是对苏纤纤一个人。
他把人抱进屋里,转身走出了房门。
瞧着跪了满院子的丫鬟仆妇,叶子然眸底厉色一闪而过,肃着张脸:“传冯希。”
顺为如野猫,轻悄飞快的消失在夜色中。
不多时,顺为带着冯希,冯希领着护院打手过来了。
那些护院打手们,每人一个婴儿手臂粗的板子,全都是一副的骇人冷面孔,训练有素立两侧。
叶子然眼中不带半点温度,阴森道:“把这些人全都拖出去,打上十仗,好让你们这起子不省心的,都长长心。”
丫鬟仆妇吓得肝胆俱裂,更甚至还有那不经事的小丫鬟,直接吓晕厥过去的。
晕了,也得罚。
一盆冷水浇过去,想醒不过来都难。
众人满脸惊恐,认了命的颤抖着身子,不敢再多说一个字。
苏纤纤此时才明白过来,叶子然是当真动了怒火,也是当真要动用手段。
她赶忙翻身下塌,还没越过屏风,男人走了进来,叶子然行走间大合大开,粗壮的手臂揽住她的腰肢,俯身迫不及待吻了下来。
“等等,等等,叶子然,然哥,大郎!大郎!”
又惊又怒又羞,连着两声‘大郎’,方唤醒叶子然的理智。
苏纤纤忍下那股莫名情绪,抬腿站在黄花梨脚踏上,搂着男人的脖子,细声问道:“你究竟是怎么了,发那么大的火。”
叶子然沉郁了许久,阴翳道:“恭王的暗卫混迹在百姓人群里,妄图加害于我。”
“是顺才及时出现,替我挡了一刀。”
还有仪昭公主的女暗卫,趁乱混进府里,若不是他把顺为留下,加之冯希得力,今夜,定是你我夫妻二人的亡命之日。
当然这句话被叶子然咽了下去。
苏纤纤微微发愣,下一秒咬牙不已,气的胸脯剧烈起伏,指甲深陷肉里。
何其恶毒!他们夫妻二人,已经被逼到如斯境地,那恭王仍然乘胜追击,非要取了他们夫妻二人的性命不可。
棍棒落下的闷哼声,将苏纤纤从仇恨情绪中拉了出来。
“你纵然有气,也不该拿她们撒气。”
叶子然墨色的冷眸,冰冷如薄刃,神色戒备,低声道:“我早已再三吩咐,让她们时刻不离,守在你身边。”
“她们本是汴京外院伺候的奴仆,从外院调到内院伺候主子,已是一步登天的泼天恩泽,偏她们不知轻重,时常懈怠。”
“且再耐心等等吧,我已潜信去岐山,调了几个得力的,会武的婢女。”
苏纤纤难掩错愕,竟是想要把她们全都打发了。
她欲要说些什么,叶子然堵住她的话:“不过是十仗,若按照叶家的规矩,她们合该打上五十仗,打发到庄子劳作才是。”
“不必再说。府外聚集的民众,不是为你我,你坐下,我慢慢与你说。”
桃娘案,是块烫手山芋,也是一大醒目的政绩。
单知府没有能力接下这块烫手山芋,又怕别人拿了这政绩,耽误他晋升。
于是单知府把整个渝州的官员都叫到府上,又打点了御史,想要动用些手段,把这个案子压下去。
整个渝州的官员都表了态,可见单知府的官威势力有多强悍。
叶子然扣着桌面,意味深长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倘若整个渝州的文人士子,以笔墨的方式,为桃娘伸冤呢。”
这个朝代,文人士子的地位不容小觑。
口诛笔伐的威力,比起现代的网络力量遑不多让。
不然主理此案的县令,怎会因为舆论效应就被赶下台,回家种田去了呢。
单县令想要掩埋真相,压下此案,无异于白日做梦。
与整个渝州的文人士子站对立面,也是一朵难得的奇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