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首辅夫人闲鱼日常 > 第109章 万童堂

第109章 万童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不过比起前面被叶老爷子连锅端的渝州城官员,现在调过来的官员,勉强算那么一回事吧。

    回到叶府,叶子然吩咐道:“伺候夫人泡个热水澡。”

    丢下这句话,他转身进了书房。

    苏纤纤把凉了的手炉,递给丫鬟锦画,进了屋,赶紧把脚抬在暖脚炉子上。

    也不知怎得,除去衙门办公,只要叶子然外出,必得把她带在身边。

    就是去衙门办公,也是隔个两个时辰就得回来一趟,未免过于粘人了些。

    苏纤纤压下那股怪异之感,在丫鬟的搀扶下,去了内间泡澡。

    要不是叶子然来渝州做地方官,此刻她应该在岐山泡天然温泉。

    没错,岐山有好几个温泉眼。

    叶子然的卧室,特意着人修了一个五米的大池子,还用了玉石镶嵌池壁,一整个奢靡住了。

    苏纤纤展开眉梢,叹了一声,舒服。

    “锦棋,你去厨房,让徐婆子做一碗汤面。”

    “不必瞎折腾,一荤一素一碗面就成。”

    泡了十来分钟,苏纤纤的肚皮,发出一阵抗议的声响。

    外面冷风如何刮,都甭想刮进屋子里。

    因为不仅窗户用了特殊油纸罩住,外间走廊的幕帘,也从轻纱帷幔,换成了厚实的棉布。

    虽丑,胜在有效,保管一丝丝风都刮不进来。

    苏纤纤挑了一件简单的冬袍,满头青丝用了一根簪子,随意挽了起来。

    她浑身慵懒,一头歪倒在软塌上,不动弹了,任凭几个丫鬟往她身边塞暖炉,她只管捧着话本小说,咀嚼梅花糕。

    吃第四块梅花糕,叶子然带着满身寒霜走了进来。

    他先是解了大氅,站在门口的炉子,散了好一会儿的寒气,接着让丫鬟提几桶热水,就用她的洗澡水,也洗了个澡。

    男人满身水汽,穿着同款简单冬袍,坐到了软塌另一边。

    坐定的那一刻,男人拾起一块梅花糕,慢条斯理,连着咀嚼了两块。

    苏纤纤纳闷道:“你怎么老是用我的洗澡水。”

    叶子然挑了挑眉:“嫌弃我?”

    她倒是不介意,不过难保丫鬟们不会看笑话。

    正想说些什么,徐婆子的小徒弟,拎着食盒进来了。

    苏纤纤叫住人:“天寒地冻的,也难为你小小年纪,锦书,赏。”

    “多谢夫人,夫人康安。”小丫头扬起灿烂的笑容,嘴边的酒窝若隐若现,看起来可讨喜了。

    由于俩人都懒得动弹,丫鬟把软塌的小桌,换成了隔壁茶房稍微大些的小桌,搁在中间。

    一道青椒炒肉丝,一道娃娃菜炖豆腐,一人一碗手擀面,礼貌性的,为美食流了汗。

    比起徐婆子的手擀面,她更喜欢酒楼的炝锅面,只不过她懒得去,让酒楼送过来,面就会失了那种味道。

    改天她得想办法,让徐婆子去酒楼取取经,就是不知道她乐不乐意学。

    跑到码头折腾了一上午,俩人都累了,吃饱喝足,拉了床幔,浅浅睡了半个时辰。

    睡醒过后,叶子然让人摆了桌子,俩人盘腿在软塌上,开始盘算各自的计划。

    叶子然思考着怎么促进渝州城经济发展,拉动更多的商贾,来渝州地界做生意。

    换句话说:怎么升官。

    苏纤纤计算着开一家医馆,一家孤儿院,需要多少资金。

    是的,她准备开一家医馆,一间孤儿院。

    没办法,三品诰命夫人的俸禄根本花不完,存在手里,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开设孤儿院简单,怎么培养那些小孩才是关键。

    在渝州开医馆,怎么才能把志同道合的郎中引到苏氏医馆坐诊。

    诸如此类的困难,需要仔细推敲,一个一个的,事先想好解决办法。

    苏纤纤左思右想,在自家府邸东边的街道开医馆,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

    首先东街地段好,人流量大,白天黑夜都很热闹。再有就是前车之鉴,难保恭王和仪昭公主贼心不死,再找人暗算她。

    从自家门口走到东街,只要五分钟的功夫。

    真要是出现被暗算的情况,她只需要点燃一支穿云箭,叶府的护院小厮都会抄家伙赶过来,护她周全。

    另外徐婆子做的饭太香了,离家近,丫鬟给她送饭菜也方便些。

    地理位置选好了,接下来就是医馆的布局。

    苏纤纤花三天的时间,设计出来的图纸,郑重其事交到了李熙手上。

    春寒料峭,她的身子骨不允许她操劳,所以全靠李熙的鼎力相助了。

    李熙不负众望,在十来家木匠团队里面,找到了能看懂那张设计图纸的木匠。

    不过此团队,加上老板,只有十来个人,等装修好,估计得四月份了。

    苏纤纤想了想,决定趁着这段空闲时间,开一家孤儿院。

    渝州到处都是低价贱卖的房子,这件事只需要交给苗婆子就能办妥。

    得找会照顾孩子的妇人,要求有爱心,踏实能干,朴实无华。

    一批有学问的秀才,能灵活变通,不是满嘴之乎者也的酸儒。

    一批会做女红的绣娘,教孤女做针线。

    没办法,这个时代留给女子选择的路,太窄,太少了。

    李县令,张县令,官宦人家的嫡姑娘,学的都是针织女红,烹饪做饭之类的技能,用作以后贴补家用。

    最后她还得找些手工艺人,不拘男孩子女孩子,只要愿意学,多学一门手艺,总归饿不死。

    定了方向,出乎意料的顺利。

    招贤纳士的告示贴出去,一上午的功夫,找活计的妇人,有三百之多。

    下午,张县令的嫡姑娘登了门,主动求了教习孩子们女红针线的活。

    送走了张姑娘,贾掌柜送了帖子,给她推荐了好几个屡屡落第在家种地的秀才相公。

    其他方面进展的很顺利,唯独召集手工艺人这项在原地踏步。

    经过卫婆子的点拨,苏纤纤才明白,这个时代的手艺都是祖传的,不拜师,不传艺。

    苏纤纤赶忙在召集手工艺人的告示上面添了一句:秉着双方自愿的前提,手工艺人可随意挑选弟子,行拜师之礼。

    第二天,最后一项办妥了。

    孤儿院,名为‘万童堂’,开院时间定在正月十六。

    六六大顺,为了讨个好意头。

    考虑成本问题,苏纤纤选择了衙门隔壁的大院子。

    花费大贵价钱在闹市买大宅子,不如让孩子们远离闹市,再则省下来的银钱,还可以给孩子们多做两身衣裳。

    对了,衣裳!

    苏纤纤灵机一动,召了苗婆子进屋。

    “我是这样想的,与其花大价钱买不同款式的衣裳,不如找了绣坊,按照男女两种款式,订购一批衣裳,就取名为校服!”

    穿的一样,同样的衣裳,那么身份也就一样了,外人看了,也能赏心悦目,一举两得。

    苏纤纤快速进了内室,综合现代古代,画了三张图纸。

    苗婆子指着她花的第一张图纸:“这套好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