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一窝小鸡
姑婆闯进厨房,掀开粗布,见着几个圆溜溜的鸡蛋。
“姑婆,姑婆,这几个鸡蛋不能吃。这是用来孵小鸡的。”梁李氏拦下姑婆。
“孵小鸡?你当是骗谁呢。”
“这个瓦罐都是热的,鸡蛋也是热的,你是等我们走之后再拿出来吃的吧。”
姑婆拿起来就要磕破鸡蛋,吓得大家去拦。
奶奶大声呼喊:“住手,你敢动我鸡蛋一下,我就死给你看。”
奶奶拿着菜刀放在脖子上。
那锋利的菜刀都碰到皮了,只要轻轻一划拉,准能见血。
梁田也有些害怕,万万没想到这个沉默寡言的奶奶,是个激进分子。
“要钱没有,要命就有一条。
老头子生病,我向你们借的钱,你要是不能宽容几日,就把我的命拿去。”
姑婆气鼓鼓的,想要占便宜没占到,反倒被威胁了。
“不吃就不吃,我今天来就是来告诉你准备钱的。后天,我就带我家儿郎过来,你要是不还钱,我就连这铁锅、瓦罐也搬走。”
破家值万贯,厨房这口铁锅,就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了。
要是扛走了,再想买一个得要存上两年的钱。
姑婆把鸡蛋给扔回去,鸡蛋被撞破了。
裂口的缝隙,让空气涌入,小鸡第一次直接呼吸到空气,发出“啾啾”的声音。
这一声犹如天籁,让所有人震惊。
几个萝卜头跑过去,围住瓦罐,看着小鸡啄壳而出。
“小鸡孵出来了。”
“娘,小鸡出来了。”
“乖乖嘞,真能孵出小鸡。”姑婆伸手去摸摸。
嫩黄的小鸡叽叽叫几声,一同的兄弟姐妹听到它的呼唤,也跟着啄壳要出世。
“不用母鸡,也能孵出小鸡。”
“真的不用母鸡,太神奇了。”
“小鸡出来了。”
“娘,它们都裂开了。”
梁李氏转头看向女儿,梁田耸肩表示小意思。
姑婆大喜,连忙将破壳的小鸡放在一起,说道:“既然你们不能还钱,那就把这个当利息。我十天后来取钱。”
说着就想用粗布把小鸡们包裹走。
“慢着。”梁田一手压住边沿,不让姑婆动。“就算是利息,也是一个月的利息,没有十天利息的道理。”
姑婆可不会给面子梁田这个小娃娃,一手将她推倒。
“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
“啊!”
“小妹。”
“姑婆,你太过分了。”
“她只是个孩子。”
奶奶更是气,拿着菜刀过去,一刀子砍下。
“啊啊,你要做什么?”吓得姑婆连连后退。
奶奶拿着菜刀对准姑婆,“你要拿小鸡可以,要算一个月的利息。不然,不然我就……”
“算,算,算……”
姑婆也不是那些狠心的。
梁李氏去拿姑婆的篮子,将小鸡装进去。
三宝见了,忍不住大哭。
大宝也含着泪说:“我们辛辛苦苦弄出来的,她就给拿走了。”
梁田:可不是!
梁李氏把孩子们赶出去,免得在跟前碍眼。
姑婆生怕梁李氏反口,粥也不吃了,挎着篮子拉着孙子就走。
梁李氏的情绪很低落,她是传统教育的女子,受苦受难都咽下进肚子里不肯对外说一句。
奶奶默默擦拭眼泪,她来对梁田说:“对不起你了。”
梁田的小手放在奶奶的脸上,安慰她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奶奶对儿媳说:“你到娘家去一趟,就问有没有种蛋。借十个种蛋,还六个小鸡仔。”
梁李氏眼神动了动,最后没有说什么,进屋拿上草帽就出门去了。
奶奶也拿来了大草帽,一顶盖在梁田头上,另一顶盖在自己头上。
“去哪?”
奶奶:“去黄财主家。他家的鸡多,必定有很多种蛋。”
“黄财主是我们这十里八乡的大善人,他一定会乐意的。”
奶奶赤脚走在泥土道上,梁田踩着草鞋,走在奶奶的影子里。
梁田的步子小,走得慢,她也不嫌弃,祖孙两人就这样一步一步向黄财主家走去。
黄财主家的房子是砖木混合结构,门槛不高,大门也不是紧闭的,谁人都能来敲门。
当走到黄财主家时,正好到了吃午饭时间。
奶奶背着梁田在外头等,想等里边吃了饭再进去。
黄财主一家良善,见有人在外头探头,连忙将人请进屋。
犯困的梁田睁开眼看黄财主,只是迷糊看了眼,记不得他的样子。
黄财主家也不是什么豪华之地,院子里堆放着好些农具。
他家可能是靠着勤劳,从土地里发家,累积三代人的富裕才到财主的位置。
黄财主:“你真是有福,我家吃鱼正好被你碰上了,来一起吃口饭。”
奶奶:“不用了,吃过再来的。
你们吃饭,吃饭,不用管我。”
奶奶在台阶下坐下,让他们先吃饭。
“既然你已经吃过了,那就喝口米汤。”
说是米汤,其实是农家的粥,至少米粒比水多。
一碗下去,奶奶填饱了半个肚子。
两岁的梁田睡着了,迷迷糊糊的也被喂了两口。
奶奶不去看餐桌上有什么菜,也不去看财主一家吃饭,而是低着头恭恭敬敬地对财主娘子说话。
娘子和善,问梁家是不是有困难了。
奶奶:“老头子吃药欠下的外债都还得差不多了。有才,再走一趟镖,就够还了。”
“就是家里小孩都在长身体,买不起肉,想着多养几只鸡,过年过节能解解馋。”
财主娘子通透,知道梁奶奶要什么了。
“我这有好些种蛋,那些母鸡啊,不爱抱窝,不如你拿去孵。
等鸡长大了,再还我相应的鸡蛋数。”
“那可不得等很久。这样,等小鸡孵出来了,我还你一半小鸡。”
黄财主和夫人对视,知道这个梁奶奶是个诚实人家。
“一半太多了,四成吧。”
黄财主强调说:“孵出小鸡里的四成小鸡,不是种蛋数的四成。”
奶奶连连磕头感谢。
“你这老人家,客气什么。
我厨房里,还有一段鱼尾,你带回去熬汤吃。”
说黄家是大善人毫不为过,待人和善,礼数周到,紧人之所急,绝不让人尴尬。
这般良善之家,定能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