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小辈们
第三百九十七章
吴正义收徒是一个很容易引起轰动的消息。
无他,因为他的弟子全都是大唐现在的支柱。
长孙冲、张大象、李泰、李恪、李佑、李愔、高阳、柴哲威、房遗爱、李德桨、程处默、杜构、李崇义、长乐、南平、巴陵等琼崖侯的亲传弟子,占据着大唐军政的大半江山。
更不要提大唐的皇帝陛下和琼崖的实际当家人武欣也都是琼崖侯的弟子了。
再加上薛仁贵、王方翼、席君买、狄仁杰、张柬之、娄师德和骆宾王等人,他们虽然与琼崖侯没有师徒名分,但也是在琼崖侯的一手扶持下崛起的。
可以说,以琼崖侯的地位,只要这些人还在朝堂,他说话比皇帝都好使。
因此民间传闻,只要能入了琼崖侯的门墙,一军统帅那是起点,努力一点,出将入相那是必然。
多年来,无数人求着想要拜入琼崖侯门墙,或是让自己的孩子拜师琼崖侯,但都被琼崖侯直接拒绝了。
连当今太子都没有成为琼崖侯嫡传,只是混了个没有名分的学生身份而已。
人们很好奇,是谁如此幸运,能成为琼崖侯的弟子。
不过吴正义收徒的仪式在琼州举行,长安的人们只是得知了这些人的名字,对其情况却不怎么了解。
吴正义的新弟子有十二人:
薛讷、刘然、孙喜旺、许白仁、周森、周童、李三金、李三则、吴震、房琳、李小妹、狄光兰。
十二人中,薛讷、房琳和狄光兰三人一看姓氏就能猜到他们的大概出身。
毕竟他们三人的姓氏很容易就让人联系到当朝最当红的三个人。
薛仁贵、房遗爱和狄仁杰。
但是其他九人的名字就很陌生了。
至少在民间百姓眼里,这九人的名字很陌生。
不过在朝中的大佬们看来,吴正义的其他九个弟子可不是什么无名小卒。
刘然,当朝中书令刘席的小孙子,从小长在琼崖侯府,吴正义的干孙子,琼崖学派嫡系传人之一。
孙喜旺,前任民部尚书和市舶司总管孙伏伽之孙,十一岁就能把工部账目算明白的“铁算盘”。
许白仁,海军总指挥许继之孙,听着舰炮声度过童年的标准军三代。他还有一个风评极差却很牛叉的曾祖——许敬宗。
周森,这小子就不得了了,祖父是大唐皇家海军前总指挥周先封,外祖父是当今兵部尚书胡雄。
周童,他的家世应该是众多师兄弟中家世最差的,他只有两个比较厉害的姨妈,一个是当今皇后武训,一个是琼崖侯夫人武欣。
吴震,吴良的独苗孙子,平安公主之后唯一敢欺负琼崖侯幼子的人。
李三金,当今魏王嫡孙女。
李三则,已故唐王李建成的曾孙女。
李小妹,汉王李元昌与新罗女王的嫡孙女。
这样一群勋贵的后代聚在琼崖侯府,说明了什么?
低情商的说法是,吴正义在继续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些人一旦成长起来,琼崖一脉在大唐的势力只会越来越大。
高情商的说法是,吴正义在给大唐培养更加适合的接班人。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吴正义对自己那些已经成为朝廷主力的第一批弟子并不满意。
他不止一次公开说过,包括皇帝在内,第二代的琼崖弟子只能把大唐带入强盛,要想延续大唐的辉煌,他们还差点意思。
皇帝和一众师兄弟对于恩师的评价相当的无奈。
他们不知道师父到底需要大唐变成什么样子。
吴正义收徒是私事,只是因为外界的猜测才会引发关注。
对于皇帝来说,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还和李世民以私人身份亲自去了琼州观礼。
吴正义并没有邀请人来观礼。
因为他这次收徒所面临的情况和当年不一样。
那个时候琼崖学派还是个新生儿,需要皇帝和朝中大佬给自己撑场面,而现在,他不用在意任何人的想法。
当然,两个皇帝来了,他也不会拒绝。
只是李承乾一到琼崖侯府,就被塞了一条教鞭,开始给一帮小辈们上课了。
“表叔,虽然朕是他们的大师兄,但也是爷爷辈了,给他们上课是不是不合适?”
李承乾对自己这些师弟师妹的感觉很复杂,不太愿意给他们上课。
再说了,他一个皇帝给他们上课,教他们如何治理国家吗?
别开玩笑了,他们最大的才十一二岁
吴正义窝在躺椅上不说话。
李世民白了儿子一眼:“笨蛋,让你教你就教,哪来的废话!”
老爹发话,李承乾能怎么办?
他硬着头皮去做教案了。
赶走李承乾,李世民问吴正义:“表弟,你不是不喜欢士族吗?”
“如今你又收这些孩子为徒,就不怕出现新的士族门阀?”
作为皇帝,他对士族门阀的形成过程可谓是相当了解。
简单来说士族门阀的出现就是优势经过数代甚至是十数代人的累计,在这个过程中,优势家族通过联姻、垄断上升渠道的方式编织出一张排他性的、由血缘、利益与全力构成的大网,组成这张网的家族就是所谓的士族门阀。
吴正义推出了琼崖一系来取代士族门阀,结束了士族门阀掌控一切的时代。
可他现在又要培养他弟子们下一代的继承人,他就不怕薛房周许等家族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垄断家族吗?
李世民能理解吴正义培养下一代来延续自己改变大唐做法的行为,但他对培养二代三代甚至是四代的做法表示不解。
吴正义伸个懒腰,眯着眼道:“表哥,你想多了。”
“您还真以为我培养这些小辈是为了巩固自己权势?”
李世民摇头:“朕不是这个意思,你明白的。”
“是呀,我明白。”
吴正义有气无力道:“表哥,其实呢,这次收徒,我只是做个样子而已,真正教导他们的是闵儿,还有承乾他们。”
“我早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大唐的下一步变革打好了基础,需要我做的事情没多少了。”
“只不过承乾他们忙着自己的事情,并没有有意识的去培养能承接未来变革后大唐需要的关键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