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也不知是自觉有些失态,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华服少年轻轻一咳,又恢复了先前儒雅的举止,心中想道:“这小子终究是肉体凡胎,连这一点点气势的压迫都经受不住,我又何必与他置气。”
想到这里也觉得自己有些小题大做,看着姜乙呆立一旁的样子,只得又收敛起气势说道:“小子,你先老实答我的话来。”
随着华服少年话音一落,姜乙脑中的晕眩之感顿减,身体终又恢复了控制。
姜乙虽然不明就里,但经过这一遭,也知这华服少年十分不好惹,心中猜测这华服少年许是隐居山中的能人异士,只得老实答道:“我姓姜,家中行二,母亲唤我小乙,我见这里有颗桃树,便想来摘几只桃子回去给小四和娘他们。谁知道被这畜。。。”看到华服少年皱眉,姜乙赶忙闭口不言。
华服少年仔细打量着他,喃喃的说,倒是巧了,你也姓姜。便又问道:“你家中还有何人,你父亲呢?”
姜乙答道:“我从未见过父亲,母亲说父亲被抓走,为皇帝造寻神仙的大船去了。姐姐在我三岁那年便病死了,家里只剩我和母亲。”
听罢华服少年手指微微掐算,嘴唇翕动。片刻后喃喃地说道:“非也,非也!怪也,怪也!”
那赤金小猴也是十分顽皮,正在华服少年皱眉低语之时,又呲着牙冲姜乙不停的示威,姜乙胸中气闷,却又拿它毫无办法。
片刻之后,华服少年眸中精光大盛,姜乙初时只觉眉心一阵刺痛,仿佛这华服少年眸中的精光是直直射入了自己的脑海深处一般,之后一股灼热之感从胸口向下直冲入小腹之中,在小腹中盘旋了片刻又蔓延到双手双脚之中。
姜乙张口呼道:“好热!”话音刚落,浑身便打了一个激灵,那股灼热之气复又变成一股清凉之感,沿着脊背向上游走,仿佛是盛夏之中饮进了一股冰冰凉凉的寒泉一般,姜乙登时觉得浑身舒泰,这股清凉之感最终回归姜乙头顶,便缓缓散去。
这一切都只在盏茶之间,随着这股清凉之感消失不见,姜乙顿觉四肢乏力,脑袋昏昏沉沉的,一股困顿之感袭来,晃了两晃,就要一头栽倒。
华服少年袍袖一挥,姜乙随之盘坐在地,几息之后,竟开始打起了鼾。
华服少年无奈的摇了摇头,仿佛甚是不满。
也不知过了多久,姜乙终于醒转过来,刚一睁眼,便瞧见远远的山巅之上,一轮高悬的圆月,此时看去,月亮似乎比平日里大了许多,而且仿佛和平日里看去并不太相同,可究竟哪里不同,却又说不出来。
“小子,你醒了。”姜乙循声望去,只见华服少年背对着自己,亦在仰望空中的明月。此时月光照映之下,华服少年衣袂飘飘,说不出的潇洒出尘。只是虽然潇洒出尘,却亦给人清冷寂寥之感。
“先前有人在这附近争斗,老夫不喜欢被凡尘俗事打扰,所以随手施为,布了个迷阵,将他们打发走了,倒是你,不知身上有何机缘,竟然能够穿过我设的迷阵,倒是有趣。”
见少年一副呆愣模样,华服少年摇了摇头,又说道:“你能闯入此地,又姓姜,我本以为你是故人之后,但反复推衍之下,却又不是。不过即便你不是他的后人,能来到此处,还能穿过我设的迷阵,也算是有缘。”
姜乙听的一阵云里雾里,想到郡里的算命老道时常夸口能掐算天地变化,推衍前世今生,可给人算命从来就没算准过。那迷阵又是什么?难道在讲《山经》中的故事不成?
姜乙刚想出口相讥,又想到这华服少年似乎颇为厉害,之前也不见他有什么举动,自己便动弹不得,还有刚才他眼中那奇怪的金光,似乎也十分奇妙,想到这里,姜乙收起讥诮之意,小心说道:“你看上去不过比我略大几岁,难道也会算命不成?”
那华服少年听罢并未转身,冷笑道:“当真浅薄!”
说罢一挥衣袖,只见华服少年掌中出现了一个金色光团,仔细去看,薄薄的金色光壳之中是一片深邃的黑暗,黑暗之中正有无数光点忽明忽暗地闪烁不息,那些光点就好像夜空之中的星辰一般,由无尽黑暗之中孕生,绽放出夺目的光亮之后,又归于黑暗。
姜乙被这奇妙的景象所吸引,痴痴的看了许久,忽然之间,脊背处那股热流再次涌现,直冲入天灵之中,一时之间,仿佛空气的流动都变慢了许多一般。
姜乙此时还并不知晓,华服少年眸中射入自己体内的金光,乃是莫大的机缘,自己的五感灵觉以及悟性,都较先前大不相同。只觉的自己仿佛明白了什么无比玄奥的道理一般,可是具体哪里玄妙,又摸不着头脑。
这金色光团仿佛有着格外吸引姜乙的地方,姜乙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光团看了许久,那些光团之中深邃的黑暗,还有在黑暗之中孕生之后又归于沉寂,明灭不息,循环不休的光点,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个玄奥的道理,看的越久,姜乙体内的热流涌动就愈发迅速。
起初姜乙还觉得好像是在洗热水澡一般,随着这股热流的涌动,自身的每个毛孔都仿佛张开了嘴在贪婪的呼吸一样,通体的舒畅。
只是随着这热流的涌动愈发剧烈,身上也觉得越来越热,不多时,姜乙只觉自己仿佛是置身熔炉之中一般,一时间汗流浃背,皮肤上也传来一阵阵灼痛的感觉,仿佛再过一会,整个人就要变成一块焦炭了一般。
就在这时,这华服少年手掌一收,那个金色光团也随之消失不见。
姜乙才从种种异象之中摆脱出来,摸了摸身上,既没有汗珠,也并不觉得热,刚才灼痛的皮肤此时也恢复如常。
这时就听那华服少年说道:“吾掌中所幻化的,乃是对天道的一丝感悟,虽只一丝感悟,但也能明万物生灭变化之理。所谓天道,似有形,似无形,似有识,似无识,似仁慈,又似残忍,玄之又玄,可谓众妙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