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接踵而至的难题
杨祯再次来到皇宫,心境和上次大有不同。说是上次,其实也不过是昨天而已。
昨天的杨祯心里只有忐忑,还没有好好观赏未来的主要景点。他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身处哪个朝代,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古都。杨祯对这个平行宇宙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
昌明已经在宫门前等候杨祯了。
两个人没有寒暄,非常默契的进入皇宫之中。杨祯再一次来到了那个平平无奇的小院子。
杨祯将自己总结,昌明抄写的证据呈献给皇帝。
解释了一下自己的理论。
“父皇,所谓天灾都是区域性的,不会因为府州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临近的州府所受的灾祸都应该差不多。就像凉州受灾,灵州多少也会被波及的,因为此二府州之间地处的位置都差不多。如果凉州大旱,那么灵州就算没有大旱也会经受旱灾。现在两地的受灾完全没有关系,就像天南海北的两个地方,非常可疑。根据我的总结,五年之内,这样的差距大概有八成以上。这虽然算不得是铁证如山,但是也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了。”
皇帝一边听杨祯的汇报一边看杨祯的总结内容,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的变化。仿佛,他早已经洞悉了一切。
“昌爱卿,这是你的功劳还是老四的功劳啊。”皇帝终于发话了。
昌明施礼道:“陛下,这全是四殿下的功劳,微臣只不过是做了一些誊抄的辅助工作而已。”
“比起唐尧文做的这些腌臜事,还是老四更让朕吃惊啊。”皇帝淡淡地说道。
太子开口了:“父皇,昌明是东宫的左庶人。我之所以将他派给四弟,一是因为昌明精于实务,能够帮助在实务上帮助四弟。二是因为昌明方正,若是四弟行为荒唐,他可以进行规劝。他对四弟颇为赞赏,能得到昌明的赞赏也确实不易啊。”
“昌爱卿的人品才华朕自然是知道的,太子对老四真是良苦用心啊。”皇帝非常欣慰地笑了笑。又开始发问了:“老四,现在该当如何?”
“父皇,今天明先生已经告诉我了。赈灾为先,还是先派大臣前去陇右督办各项赈灾事宜,帮助陇右百姓渡过难关。至于唐尧文,那还不是父皇一句话的事么?”
“天高皇帝远啊,想法办唐尧文还真没那么简单。暂时还是要用他赈灾,不过他也确实不值得继续信任了。”皇帝沉思了半晌,看了看昌明,又看了看杨祯,下了一个决心。“昌爱卿,你可愿意为朕排忧解难啊?”
昌明听闻此言,向前一步,大声回道:“请陛下派微臣去陇右督办赈灾事宜。微臣必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皇帝对昌明的表态非常满意。“昌爱卿,你才华人品太子知道,朕也知道,但是你名声并不显于世间。朕任命你为黜陟使,挂户部侍郎衔,前往陇右督办赈灾的各项事宜。”
昌明跪下,磕头,大声谢恩道:“微臣一定不负陛下的信任。”
“昌爱卿别先谢恩,朕还有个让你头疼的要求。”皇帝站起来,指了指杨祯,继续说道:“我让老四跟着你一同前去陇右。你是黜陟使,他是副使。如果陇右灾情控制的好,那就是昌爱卿你的功劳。如果陇右那边做的不好,那就是老四的责任。”
这一番话,听的杨祯莫名其妙啊。这算什么啊!自己一下就变成了背锅侠。
“陛下,如果四殿下也要去陇右,臣请以四殿下为黜陟使,微臣愿意尽全力辅助四殿下督办赈灾。”昌明建议皇帝任命杨祯为黜陟使。
杨祯有些不爽了,到现在为止,没有人问过他的意见啊。但是他也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应该发言。
“老四,说说吧?”皇帝终于发问了。
“父皇,我愿意跟随明先生去陇右赈灾。请父皇下旨吧。”
“不是让你跟随昌爱卿,不是让你去充数的,而是让你去负责的。”皇帝这时似乎对杨祯的回答不甚满意。
杨祯就受不得别人激,既然皇帝这么说,那他也得给个反馈了。“请父皇任命我为黜陟使,去陇右督办赈灾事宜。请父皇将明先生任命为副使,协助我前去赈灾。”这几句话算是说的掷地有声,不过就是对不住昌明了。
皇帝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大声地说道:“老四,你的聪明不足以让朕欣喜。你愿意承担责任却让朕大喜过望啊。虽然你平素荒唐,但是朕愿意相信你。”皇帝走下来扶起还跪着的昌明,对昌明说:“昌爱卿,朕的儿子就交给你了。”
刚刚被皇帝扶起来的昌明还想跪下谢恩,却被皇帝阻止了。他激动地说:“微臣就算是肝脑涂地,也难报陛下于万一。微臣一定会护四殿下周全,全力辅助四殿下赈灾。”
“好!朕听了昌爱卿的这句话就放心了。”他走回座位,对太子说:“太子去拟旨,任命四皇子杨祯为黜陟使,代天巡牧陇右。任命昌明为副使,户部尚书,随杨祯一同前往陇右。太子,这两个人一个是你的弟弟,一个是你的得力干将,你可要用心啊。”
“四弟都有如此担当,儿臣虽然不才也不甘落于其后啊。儿臣这就去中书省准备各项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