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拓宽铺面
两人到家的时候,李巧儿已经回来了,正在整理菜园子。
谢杏儿见状,连忙递上手里拎着的还连着根茎的野百合。
“李婶!正好,快把这几棵百合栽起来!”
一时她又没时间弄来吃,先前也是遇到了就总想弄点回来,正好根茎完整,在菜园子里挑块儿地种下,说不定比山上长得好多了呢。
见李巧儿应了好接过,然后就带着曹秀回院子里了。
木姜子不耐放,谢杏儿准备今日就做出来,不过这会儿快到晚饭时间了。
于是安排曹秀先清洗干净,等忙完这会儿,稍晚些她再来做。
等忙完了几人吃过晚饭了,谢杏儿就在两人的帮助下开始做起来了。
这次采的木姜子多,她准备两种做法都做了。
各有各的风味,也可以试试面馆食客的口味,若喜欢的人多,正好可以跟油辣子一样,做了成品往外卖。
忙活了半个多时辰,才全部弄好,因为做的量多,中途还让李婶多买了些菜籽油回来。
且定好装油辣子的陶罐还没做好,这会儿只能用大的油罐装了。
其实下午那会儿李婶曾回话说陶罐明日就能送来,但谢杏儿想着木姜子不耐放,还是趁今日新鲜的做了。
再者说了,正好做油辣子的原料价钱都谈好了,也说了让那些掌柜明天安排送货上门,只等陶罐到了就可以开始大量熬制了。
明日一样有许多事要做,索性就趁今日先弄好一样。
两种不同的木姜子油都做好后,趁着天色还不算太晚,谢杏儿就带着两人趁这时间,收拾起前面原本空置着做库房用的那间铺面了。
原先因着没派上用场,那间铺面一直上着锁,这会儿谢杏儿开了锁打开门,就明显感觉到一阵呛鼻。
从她搬进这宅子,这屋子就没怎么用过,因为好一阵子没人进出,这会儿里面也积了许多灰尘,但好在除了几个货架并没有其他杂物,清理起来并不费功夫。
先把闲置的几个货架抬出去放到院子里,原本谢杏儿留着是准备冬天当柴火烧的,不过想到自己的安排,这货架又能派上用场了。
于是安排两人一个清扫铺面的灰尘,一个清洗货架,她自己则想着该如何安排。
等到第二日再见到林松的时候,她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把两间铺面的隔断拆除,但那间铺面的门还是保持半开,按照之前庄家那种半人高的货架的样式,靠近柜台的周围留出一些地方。
新拓宽的铺面里只增加四套桌凳,剩余的那几个货架子也沿着墙边摆放,等油辣子那些做好了就摆在货架上单独售卖,再则往后卖其他的东西也有足够的地方可以摆放。
原先谢杏儿制作吃食和收银钱,都是在右边铺子小厨房的案台旁边的,铺子里的吃食都是备好了,关键步骤早就完成,只等食客来点菜了稍加处理就可以出餐。
如今曹秀和李巧儿也来几天了,除了配方和最关键的步骤是谢杏儿自己做,其他的早就告诉二人该如何操作了。
因此如今铺子里谢杏儿只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帮着做,但因为小厨房的案台旁位置并不算太宽,谢杏儿便想着趁这个机会,干脆把厨房和收银钱的柜台分开。
这样一来就可以安置在新增添的铺面这边,这样往后不管是铺子里的食客给银钱,还是有顾客在新的铺面柜台外买东西都方便。
林松听了自是点头应好,还连声应到等他晚间下值了就来帮忙。
这事儿说定,谢杏儿又想起其他的事儿来。
最近因为人手增加,谢杏儿顿时觉得闲了许多,就忍不住想琢磨新吃食了。
自己和林松的婚期在八月中,如今还有约莫一个月的时间。
再说了八月中除了自己的婚事,还有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月光诞、月夕等,节期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农历)。
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经久不息。
且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等。
谢杏儿想着自己婚事和中秋节庆靠的太近,那阵子肯定忙的很,索性如今日子离得也不算远,中秋的吃食也可以开始准备起来了。
想到这,谢杏儿又回忆起往日在李府,每逢中秋府中提前好几日就会挂上各色花灯,等到了中秋当日,府中不当值的小伙伴们还可以相伴着出府游玩。
渝州郡府城不但有渝江贯穿,还有河有湖,每逢每年的元宵、端午、乞巧、中秋、除夕等节庆,整个渝州城灯火通明,不但有各色游玩景观,根据节庆不同,还另有花样。
只是不知上水县可有这类庆贺,不过谢杏儿想到两个月前的端午,连划龙舟都没有安排,这么看来上水县好似是没有这类传统活动的。
于是谢杏儿忍不住问了林松。
只见林松摇摇头:“县衙倒没有安排,不过各街各巷的铺面宅院都会自发给自己门前屋后挂上灯笼,看起来也是极美的!”
“那怎么能一样呢!”谢杏儿有些失望,“自家装扮自家是应当的,可若谁家不想弄了,那不是整个环境都黯淡了许多。再者例如码头这等地方,前面那么宽的地方都是官府的,寻常百姓谁有那个心思……”
“其实我记得这事儿前两年县令是提过的,不过好似因为花费过大,让师爷给拦下了……”
“怎么?咱上水县税收不足么?”谢杏儿没想到还有这茬,忍不住问出了声。
然后又想到这事不是她该管的,又连忙补了一句:“没有就没有吧!大不了到时候咱自己买几盏灯去那边挂着!”
林松看着她急急忙忙的找补,忍不住笑了起来,然后回道:“其实咱们县衙虽不算穷,但也不算是多富裕。
听说曹县令来接管的时候,账上没什么银钱,曹县令来了第一件事又是关心当地民生和律法,这中间又花了不少,这才导致没有多余的银钱了。
以至于每年县令提起这些事儿,师爷都以县库空虚为由劝县令打消了心思。
不过在对百姓的补贴上,师爷倒没吝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