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招工还是买人
林松看出她的羞赧,随即认真的低头吃面,装作没发现她的不好意思。
谢杏儿稳定了情绪,认真收好干娘的信,然后才打开另外的小包裹。
里面装的都是各色精巧的吃食,是干娘知道她爱吃,特地买的玉京有名又好味的。
她伸手拿出一块白色的长条形块状的有着精致纹理的糕点,轻轻咬了一口。
嘴里是入口即化的甜滋滋的味道,心里也仿若有阵温泉淌过。
她抬手给林松也塞了一块,又问道:“味道如何?”
“极好!”他连忙答道。
谢杏儿闻言笑弯了眼眸,有些骄傲的回道:“那当然!这可是干娘专门选的好的送来的!”
林松见她情绪转好,包裹的事儿也弄清楚了,于是连忙拿出揣在衣襟内的户籍文册递给了她。
“这也给我了?”谢杏儿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嗯!给你!”
谢杏儿见他态度坚决,也就不再推辞,接过他的户籍文册认真看了一眼。
然后回道:“那我就收起来了!”
林松点点头应好。
看到户籍文册,谢杏儿就想起来早上醒来惦记的事儿,见他吃的差不多了。
于是开口问道:“你昨天回去可有问你大嫂的意思?”
林松听到这话,才想起来这事儿忘跟她说了。
于是连忙回道:“问了。大哥大嫂说,他们想自己寻摸点小生意做!”
意思就是婉拒了这份差事。
谢杏儿闻言暗中舒了一口气,不来也好,省的自己为难……
但这话不能明说,她听了回道:“自己做生意?挺好的!”
然后又有些好奇的问道:“可有说做什么生意?”
林松想了想,确定哥嫂还没定好做什么,然后摇摇头回道:“这倒没有。”
谢杏儿闻言挑了一下眉,做什么都没想好?难道是一时兴起?
“那你家中如何说的?”
“爹娘他们自是赞同的,不过同样也没什么好主意……”
谢杏儿听了不由得心里嘀咕道:什么都没想好,那还做个啥?!
想了想又问道:“大哥大嫂可有什么手艺?不拘是大件儿的还是小件的,或者是啥吃食手艺也成啊!”
“大哥会些木工,还有竹篾。至于大嫂,她寻常好像会做些绣活,不过应当都是寻常手艺。”
想了想又接着回道:“至于吃食方面,我娘的手艺其实还更好些……”
他还记得大嫂刚进门那段时间,还是大嫂做饭来着,结果过了没到一个月,厨房做饭的活又回到娘手里了。
“所以……大嫂的厨艺应当也还行,只是比不上娘的。”林松说的委婉。
属实是他也没吃过几回大嫂做的饭菜,且记忆久远,真不知道大嫂厨艺如何。
谢杏儿闻言皱了皱眉:“什么都不会,那做什么?”
“暂且不管了,让他们自己琢磨吧!”林松想得是,自己目前也在想法子拓宽赚钱的路子呢,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心思去考虑其他的。
他知道上次自己提议鲁莽了,这会儿也不敢再随便提意见,于是他又问道:“那你铺子里如何安排?”
其实原先谢杏儿一直是打算聘人的。
还是刚刚看了干娘写的信,她才恍然大悟还有买个帮手这个办法!
大概是自己也才脱离奴籍没几个月,一时没缓过神来,竟然忘了还有这法子。
这会儿知道了干娘的建议,她很是意动,听到林松问起,也照实说了。
“买人?”林松听了也是一愣,在他印象里,自己还没到能买个仆人回家的地步呢。
不过想到杏儿情况特殊,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若是聘人,还得忧心这人好不好相处,性子怎么样,手脚干不干净,嘴巴严不严实等等一系列问题。
可若是买的,那就简单许多,入了奴籍的人,其性质同商品,若是买回家不合适,是可以再发买的……
这么想着,林松倒也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便接着说道:“此法可行,直接去牙行挑人就行了。你可有哪里要求?我先找中人去问问。”
谢杏儿闻言沉思了好一会儿,才有些皱着眉头回道:“若是干活,肯定要年轻力壮的嫂子,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若没有的话,年纪大点的婶子也行。”
顿了顿又接着道:“性格方面要老实的,人勤快利索的,不要嘴碎的……最好是有点手艺的,不拘是绣活还是厨房里的伙计。对了,不要得病的!”
她这做的是吃食生意,若是有个带病的帮工,那真就是作死了。
至于为什么不买年轻的小丫头?
这,说是她嫉妒心也好,警惕心也罢。
她一个要成婚的人,又不是大小姐给自己买陪嫁丫头,选什么年轻貌美的?
没得引来祸事……
自然是一开始就没打算选这样的。
林松仔细听了她说的要求,一条条记在心里,听她讲的差不多了才回:“好,晚些我去中人那儿问问可有合适的!”
“好!麻烦了!”谢杏儿习惯性的回道。
林松听她又说这话,已经习以为常了,知晓这是她的习惯,并不是有意同自己疏远。
事实上这也的确是她的习惯,她往日在李府时,不管关系再好的人,帮了忙都会互相说些感谢的话。
虽说只是口头上的一句话,但却能让对方觉得受到了尊重和感恩。
只有林松,生怕谢杏儿是与他见外才说这些……
谢杏儿:……没办法,十来年的习惯了,难改!
再说了,她觉得这样挺好的。
不管是谁,帮了忙就该表示感激。
说着她又补充了一句:“若是一时没有合适的,那就请中人帮忙留意留意。总之宁缺毋滥,买人不是买把青菜那么简单,总得好好筛选……对了!还有一点,要死契的。”
若是活契的好几年就走了,那还不如请帮工呢!
林松回道:“这是自然!你放心我先去打听打听,有合适的再交给你把关。”
谢杏儿点点头应好,然后接着说:“也不知如今市价如何?大概要多少银钱?若是太多了,只怕一时也不够……”
她自己那会儿被卖是十年前,就已经是八两银子的市价了。
如今十年过去了,不知价钱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