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大明散仙
这时候出主意的来了,一份奏章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尤其是署名让他极其意外——萧毅!
这位大明朝的散仙怎么想起来上奏章了?
注意,这里的散仙不是说萧兵忆暴露了仙法,而是一种形容。
萧毅的封号是明王。
很明显,这不是正常的王爵,而且待遇也有所不同。
简单来说,这是个宗教封号,尤其让朱元璋满意的是:萧毅一点没有发展信徒的欲望。
明教太会办事了,自从大明立国,从来不说三道四,走得也是干脆利落。
就一个要求:留个小团体督促大明不负天下百姓。
一开始朱元璋还以为明教是要在朝堂保留一定的话语权,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张无忌早都放飞自我了,大明朝的事他是根本不过问。
趁着那些年战乱,明朝到处抢流民,目前在宝岛那边已经聚集了百万人口。
而且还在扩大地盘,今天占个大小琉球,明天往东南亚地区圈几个岛,要不是人口太少,早去占澳洲了。
而留在大明工作的萧兵忆,没事还往阳间跑,在朝堂上几乎是个小透明。
救过皇帝一家的命,跟李善长是好朋友,又是大明朝的荣誉王爵,啥事不用干,动不动就外出游历,简直羡煞旁人。
按说这么个人,大家应该不买他的账,这不是边缘人物吗?
不然!人家有本事!
医术高明,算卦还贼准,谁家有个病有个灾的,找他准没错。
而且生财有道,专门找些没人会干的营生。
你说盐铁等生意,那谁都知道赚钱,垄断嘛,怎么弄都是赚。
可这样的生意毕竟是少数,不够大家分的。
人家萧毅就不一样,总能另辟蹊径,不跟别人争。
没要朝廷什么赏赐,自己就发家致富了。
而且还懂得分润。
干什么都爱找人合作,今天撺几个侯爷,明天找个国公。
人家就负责出主意和少量本钱,维护关系和管理工作全交出去,定期查账就行了。
但可有一条:合作伙伴不能糊弄他,一经发现,永不再合作。
还真被他查出来过,也不知道萧毅是用什么办法查账的,写写画画一会儿,就把盘账高手需要好几天才能算完的账目,理得明明白白。
有钱、有闲、有地位,所以才有了“散仙”这么个称号,大明朝就萧毅的日子过得最清闲。
奏章写得简练直白,让文化水平一般的朱元璋十分欣赏:奏章就应该这么写嘛!
内容更是让洪武皇帝特别关注,简单阐述了如何解决困扰王朝几千年的地主问题。
朱元璋有这个意识,但还没有完整的归纳总结,这奏章里全讲明白了。
简单来说,朱元璋自己的办法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坑不够了,我就拔萝卜。
而萧毅提出的办法是:如何在有限的坑里种更多萝卜。
其实就是以提高生产力的方式来缓解社会矛盾嘛!
如果开设一门《现代经济手段在古代的应用》的课程,萧兵忆绝对是导师级别的,他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朱元璋赶紧找来萧毅问计,看他具体有什么办法。
因为特殊的身份,朱元璋一直称呼萧毅为先生,因为对方不算他的臣子。
“萧先生,你的意思我懂了,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有求于人,朱元璋也不“朕朕”的了。
再说这会刚立国,他自己都没改过来口呢。
萧毅早有准备,也没什么草稿,张嘴就来:
“国富民强这事呢,我觉得有个因果关系,首先得是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国家才能兴盛。不然老百姓过得紧巴巴的,而国家空前强盛,那叫粉饰太平,而且也没法持久。”
“大明刚刚立国,百废待兴,先要解决吃饱饭的问题。明教在海上的大岛发现了良种,马上就会送我这来,届时陛下可以在国内推广。”
张无忌早就在东南亚一带种玉米、水稻了,种子筛选工作都已经完成,大明都不用搞试验田。
简单说了亩产,洪武皇帝根本不信——亩产三十石的新粮食?
不过他还是很期待,萧毅既然敢这么说,哪怕是夸张了一些,也不会太离谱,有一半那也很了不起了啊!
他哪知道萧毅还说保守了。
土豆这玩意,一般来说亩产在五千斤左右。
但是,这个数字是重茬种植的产量。
大明现在的耕地没那么紧张,肯定就种一茬,所以亩产应该更高。
接着,萧毅提出了类似小集体劳作模式啊、屯垦开荒啊、立体化种植啊,全都大大开阔了朱元璋的视野——原来地还能这样种!
萧毅继续介绍:“稳定了农业,接下来就要发展工商业。”
一说这话,朱元璋的眉头就皱起来了——他极度厌恶商人。
萧毅察言观色,知道老朱不爱听这个,开始讲故事:
“宋朝是历代中原王朝国土最小的,为何能养活的人口反而超过了盛唐?商业极其重要的因素。”
“我知道陛下不喜商人,但商人也是有分类的。囤积奇货发国难财,那必然要严惩。可普通的商人追求利益,那是人的天性。”
“一户普通农民,他们目前的追求是吃饱饭,这个其实容易。但吃饱了以后呢?他想不想吃点好的?要不要新衣服?想不想供孩子读书?”
“这些花销,光靠种地可满足不了。而且以后粮食的产量增加,粮价就会慢慢回落,到时候甚至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我准备大力提倡科举,给平民一条通天路径。”
萧毅笑呵呵地问:“取仕比例是多少呢?多了国家吃不消,少了杯水车薪。就算找好了平衡,那人数也不会太多,其他人怎么办?”
勤劳致富这事,其实就是个天大的骗局。
如果勤劳真能致富,那首富应该是清洁工人、工地搬砖的。
勤劳只能养家糊口,再勤快点,能做到小有结余。
财富永远集中在两种人手里:制定规则的人,和掌握信息资源、并能加以利用的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