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59章
今天是星期天,阿芳和阿娇两人还是5点15分左右就赶到了面包店,虽然阿珍说她们可以5点半再过去,但是她们还是愿意提前一点过去。
她们和阿珍是跳舞时候认识,大家都是比较开朗豁达的人,所以平时也多能聊到一起。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有聊一下各自的家庭情况。
阿芳的小孩已经不读书了,出来打工几年,现在要供楼、养小孩,生活压力是有的,小夫妻俩需要阿芳帮衬接送小孩,虽然儿子说不需要阿芳出去打工赚钱,但是既然有这么一个既不耽误接送小孩,工作强度又不大的工作,阿芳当然也是愿意的,更何况老板又是熟识的舞友,所以她每天上午做到10点左右就收工,中午回家煮饭,下午四点接送小孩,还可以有空闲做家务,她觉得挺好的。
阿娇两个女儿还在读大学,家里正是需要钱的时候,但是她还要照顾家里老人,没办法去干工厂三班倒的工作,家里只有她老公一个人工作,压力太大了,所以能在家附近给阿珍干活,她是很乐意的,每月有点固定收入,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她也很珍惜工作机会。
到了店里,穿戴好工作服,包好头发,戴上口罩,两人就走上二楼。
今天老板阿珍也来得早,已经在开和面机了,跟往日她一个人干活不同,今天和跟她一起干活的还有一个年轻的小姑娘。
“阿芳、阿娇,这么早。”黄珍和她们打招呼。
“早啊,阿珍,这是你女儿吗?”
“是啊。”
“阿姨早上好。”老板娘的女儿一边和她们打招呼一边从冰柜里面铲冰块。
“你好,你好,阿珍你女儿好听话啊,还愿意来帮你干活!”阿芳一边上来帮忙一边说。
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聊聊天,气氛也是不错。
阿芳和阿娇已经对店里的活儿很熟练了,阿珍和她女儿已经把和面机开动起来,她们俩就把包子馅料搅拌起来,用容器一盆盆装好,待面团和好,两人马上过去把面团抬起来,倒到操作台面上切分,一个人按克数揪剂子,另一个人就撵面皮,够一定数量就开始包包子。
平时店里三个人,阿芳、阿娇和黄珍,三人轮流揪剂子、擀面皮、包包子,今天多了老板的女儿,就是一个人揪剂子、一个人包包子、两个人擀面皮兼包包子。速度快了很多,基本上就是流水线生产了。
今天的速度比较快,不到6点第一柜包子就出炉了,要备的货也已经全部准备好,只待上蒸柜。
加工场里的蒸柜在一楼,做好的包子,一笼笼放在推车上,用货梯运到一楼,直接推进蒸柜。这个蒸柜也比较好用,能设定温度和时间,跟电饭煲差不多,到设定好的时间会自动停火,大家把叠满蒸笼的推车推进蒸柜,封闭好柜门,打开开关,时间差不多了再回来把蒸好的包子拖出来,把待蒸的包子推进去。中间不耽误其他工作的同时进行。
做完包子的大家,开始把准备好的豆浆、米粥这些品类装杯密封,方便顾客带走。
6点钟之前,门店就有等待买早餐的阿叔阿婆在排队了。经营几个月,大家也知道这家的东西实在、好吃,店里有了一批固定食客。等最早的这一批买菜的街坊买完早餐,接下来的时间就不会有这么紧张了,后面的顾客基本不需要排队,随到随买。
阿芳和阿娇发现今天的工作进展特别的快速,多了一个人确实工作轻松很多,快很多,不过也可能是因为老板的女儿干活也很利索,舍得下力气。现在的女孩子,像这么会干活的真的不多了,自己家开着店,还舍得下力气帮忙的更是很少。
听阿珍说她女儿还是重点大学的大学生,那还更是少见,她俩也算是见过挺多小孩的了,有的小孩很会读书,家里就不太舍得指使孩子干活,这样的孩子读书读到重点大学,肯定就不会做这种工厂活了。
看老板的女儿也是斯斯文文的,做事有条有理,稳稳当当,阿芳对照自己的儿子,真是觉得人就不能比较。
之前她们是知道老板娘有个读大学的女儿的,阿珍有时候和她们聊天的时候就会说,女儿长大了,读书要是读上去,再读硕士,博士,又要成家,恐怕生活压力大,所以她要想办法赚点钱,预备着。大家很能理解,毕竟都是为了儿女。现在看来,人家的女儿不但读书很厉害,说话、做事也很周到,恐怕不是像她们想象中的那样,是啃老那种孩子。
有人给老板送货,送来几大袋切片面包。阿芳和阿娇以为老板要买面包片了,谁知老板拿出准备好的食材,说今天试着做点三明治出来,卖卖看。
其实也简单,两片面包中间夹上老板带来的生菜叶、火腿片、奶酪片抹上番茄酱和蛋奶酱,用保鲜膜包紧,再用面包刀斜切开,就是最简单的三明治了。
七点,出去摆摊的过来上货,忙完这一波人,大家才能松口气。
三明治摆在玻璃柜里,一个卖5元,有年轻的上班族看见了,也会点一个,留做午餐。慢慢的居然做出了名气,首先当然是因为便宜,相对于外国连锁品牌的三明治来说便宜不止一点点,还有就是蔬菜新鲜、口感好。这当然不用说,里面夹的蔬菜很多都是小鲤家自己种的蔬菜。
她们店里卖的还不是很厉害,但是在一些靠近白领上班的街角,这些三明治就卖得很好,骑三轮车出去摆摊的阿姨们后来都要求加大了三明治的进货量。
过段时间因为三明治的销售量上去了,黄珍就不想在外面采购面包片了,想雇一个面包佬专门给店里烤吐司,不过有经验的面包佬也不是那么好找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下来,慢慢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