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快速发展
宋江的接连碰壁,成为了苏骁的笑谈,宋江这人放到未来的话,应该能够混的不错,但是生在这官本位的时代,你结交再多的江湖之辈也是没用。
如果是未来,宋江将会是举目皆朋友, 不管是从政还是经商,都会是一帆风顺,真是可惜了的人才。
宋江的事情看看笑话一下后,苏骁就不再管了,北边的战事也是偶尔看看,反正结果都一样,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水军的训练。
之前苏骁让李助去东南沿海的募兵, 发展的很顺利, 有不少东南沿海的渔民,都来到了沧州,算一下应该有一两百户,这些人还只是先头来探路的,一旦证实那些说书人说的是真的,会有更多的人来。
这些年江南被花石纲和各种苛捐杂税弄得是民不聊生,有土地的都被大户人家给兼并了,而这些渔民更是惨不忍睹,每一条鱼都要交税,弄到最后反倒是赔钱。
现在有了这么一个大好机会,已经过不下去的渔民根本就不考虑真假,直接携家带口的来到沧州,剩下的都还在观望,只要是真的,他们马上动身。
甚至还有一些农民也随着而来, 苏骁都没有拒绝,南方就算是农民, 也是有三分水性, 周围就是江河, 谁家小时候没有在河里玩过水呢。
这些人落户之后,就试着参军,发现和说书先生说的一样后,这些人眼泪都出来了,总算是见到现银了,赶快拿着钱去买了粮食,看到粮食后,眼泪再次流出来,他们在江南的时候,几乎是天天吃鱼虾,吃的快要吐了,谁让没有现银,买不到粮食呢,偶尔的以物换物,才能够得到点干粮。
确认了真实情况后,这些人都想办法通知了自己的亲戚老乡,让更多的人来沧州, 这里才是他们活下去的地方。
发现治下百姓流失之后, 江南的官员本来不在意,但是走的多了, 他们就有点着急了,人走的多了,哪还有税收,就想要拦截,结果渔民直接走海路,沿着海岸线北上。
李助估计,应该在年底前,水军能够多出两三千的新兵,毕竟不可能和春运一样大规模的迁徙,能够来两三千户人家,就已经算是不小规模了,后续还会有零零散散的人来,但是不会再有成规模的。
有了这些生力军,苏骁也满足了,至少水军的底子是已经成型了,后续哪怕培养北地水军,也是有足够的时间,人这种动物的适应性是很强的,哪怕是一个旱鸭子,日日夜夜吃住在船上,就不信适应不了,一个月不行,就两个月,两个月不行就一年。
虎鲛军最新的消息就是已经能够上船航行,所有的士兵已经不再吐,只是有点不好受,还吐的士兵已经被清出虎鲛军,返回原军队了,毕竟有人天生就晕船,是基因的问题,没有办法改正的。
只不过不吐归不吐,状态依旧没有办法达到下船就能够战斗的地步,所以还需要练。
让苏骁感觉神奇的是,武松居然不晕船,而且在船上如履平地,难道他的醉拳和玉环步鸳鸯腿对晕船有奇效?
这倒是一个不小的惊喜,如果知道这样,苏骁恐怕早就调武松进入水军,至少也是一个战斗力。
李俊也派出了飞燕船去探索倭国的航路,寻找一条最安全最快速的航路,以后方便运输白银,要知道一船白银运个百万两是轻轻松松的,只要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回白银,大帅就能够养更多的兵。
除了李俊攻略的倭国航线,苏骁还打算启用一条比较成熟的航线,那就是去东南亚的航线,东南沿海的渔民在实在活不下去的情况下,就会出海,去琉球、吕宋、麻逸、琼州等地求生。
那些地方在东京汴梁的官员眼中,就是蛮荒之地,但是苏骁知道,那里气候得天独厚,有充足的阳光和雨水,种植水稻是最佳的地方,苏骁要组建商队,去那里购买粮食,这样能够缓解养兵的消耗。
苏骁揉了揉太阳穴,事情还真是多,自己早年间想要躺平的梦想看来是无法实现了。
“高宠,走,练练去。”
伸了一个懒腰,苏骁对门外的高宠说道,拿笔拿累了,就拿武器耍耍。
然后两个人拿着武器,来到演武场就是叮叮咣咣的一通对拼,打的是尘烟四起,乌烟瘴气,李助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所以来看都不看了,没有什么热闹好看的,还会弄得一身尘土。
最后依旧是以高宠落败告终,但是高宠脸上是带有笑意的,因为他又能够撑更长的时间,苏骁用的力量又大了几分,自己在成长。
苏骁也是很佩服高宠,高宠虽然之前有点中二,但他是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最好,他现在就是努力的提升武艺,所以用各种手段,哪怕失败了,也一点都不沮丧,反而为获得经验而高兴。
和高宠打了一场后,苏骁感觉浑身痛快,也许再过两年,高宠就能够和不用特殊能力的自己打成平手,到时候才更有意思,否则一直天下无敌也是够孤独的。
大事件过去之后,苏骁就有回归到平静,每天来处理一下公务,然后就会回去逗自己的三个孩子。
当然,只是简单的逗逗,毕竟孩子连一岁都不到,也做不了其他的事情,金莲三人恢复的倒是挺好的,身材正在逐渐的恢复,而且有安道全开的补药,身体已经不再虚弱,连奶妈都不用请。
也让蛙崽以前带回来的各种婴幼儿奶粉失去了用武之地,就算奶粉里添加的营养再多,也不可能有母乳好。
至于金莲三人,每天都是各种肉食加上海鲜,可劲的补,只要当妈的吃好了,孩子就不会饿着。
看着苏铎、苏芊、苏芕能够茁壮成长,苏骁才算放下心来,他们只要能够安稳成长起来,抵抗力提升,苏骁才能够安心,要不然半路夭折,自己可不知道能不能够承受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