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网游小说 > 三春七夏 > 第96章

第96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二天还是在鸣泉茶庄,徐清安排了徐稚柳和程逾白的会面。

    她打开三只纸包,按照先后顺序摆放好。程逾白一看就笑了:“怎么?要跟你这位朋友见面,还得先通过考试?”

    徐清卖了个关子:“我这位朋友来头不小,不是谁都见的。”

    程逾白不喜欢徐清维护别人,尤其男人,绷着脸不说话。吴奕指着他铁青的脸大笑:“你小子也有今天!让老师我先来会会你这对手。”

    第一件是一只青花碗。

    饶是吴奕这种非科班行家,一眼也看出来了青花的问题。陶瓷一行有句话算公认的,那就是世上没有两件一模一样的手工瓷,哪怕你用同样的瓷土和工艺流程,只要涉及到手工,哪怕视觉效果上做得再一点不差,根本上还是有所不同,肉眼能辨别的就是青花图样。

    手绘的画面有笔触感,一条线中就能看出深浅浓淡的变化,故而不存在一模一样的手绘青花。尤其景德镇本土青花瓷,大多手绘,仔细看的话釉色都是有变化的。

    如果没有变化,图样死板,多半就不是手绘,而是贴花。

    一般会用到贴花的,大多是骨瓷。程逾白解释:“中国瓷器的原料是高岭土、瓷石和少量的石灰。骨瓷的原料是骨粉、粘土和少量的石英。中国瓷器的主要化学成份是氧化铝和氧化硅,骨瓷除了这些,还多了一种磷酸钙。磷酸钙来自骨粉,可以增加瓷器的透光度。”

    一般骨瓷有30-45的动物骨粉。吴奕把碗拿起来一看,程逾白就知道是骨瓷。

    骨瓷的弱点是可塑性差,没法手工拉制,只能用模具旋制或注浆等工法生产。换言之,骨瓷必须批量生产,少量个别生产成本太高。而且骨瓷是低温瓷,烧成温度是1150度左右(中国青白瓷基本都在1280以上),这个温度许多金属颜料不能发色(比如青花的钴和釉里红的铜),只能用釉上贴花方法装饰。

    以上两点决定了骨瓷只能工业化生产,无法艺术创作,而贴花的形式也更符合量产,常与骨瓷一起出现。

    可以说,近现代以来正是有了骨瓷的独创,才大大动摇中国千年瓷都的地位。

    “毕竟很多人都认为生产才是第一发展力嘛。”程逾白说这话时,眼睛就瞟着徐清,还不忘她原先的理论,抓住机会就要埋汰她。

    徐清懒得跟小气鬼计较:“你最好可以用教学试验证明你重手工的方向是对的,否则你什么也批判不了。”

    第二件是一只高足双耳玉瓶。

    吴奕上手摸了摸,有些拿不准,对着光源看了又看,瓶身釉面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前,摸起来的手感不能说粗糙,但要说光滑细腻,又差了一点。

    他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玉瓶的足底,尽量减少接触面积,用指甲弹击瓶身,回音不算清亮,也不低沉。

    “这叫什么?不是瓷器吧?但也不像陶器。”

    瓷器的烧制温度通常在  1200  度以上,陶器在  900  度以下,不同温度烧制的结果是,瓷器比陶器更有光泽,对光源看是半透明的,而陶器不透明。瓷器手感光滑细腻,陶器就要粗糙一些。声音尖锐的是瓷器,声音低沉的是陶器。

    无论是瓷是陶,敲起来都是有回音的。如果非常短促,类似敲木板的声音,那这件陶瓷很可能有暗伤,遇热会裂开。

    吴奕又看了两遍,还是摸不清楚,催促程逾白别再端着,快快考试。程逾白无奈道:“介乎瓷和陶之间在这个中间的温度,还有一种产品叫炻(shi)器。”

    炻器是专业的分类法,一般销售时还称之为瓷器。炻器的特性也在瓷和陶之间,比陶器细腻,却不像瓷器的那样半透明。

    “在市场上炻器多半被认定为瓷器,你能看出细微差别已经很好了。”

    吴奕板着脸说:“我用你夸我?”

    程逾白又说,虽然很多人没听说过,但炻器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低端餐具、卫浴瓷砖,大部分是炻器。

    他盯着徐清,那眼神怎么看怎么兴味:“看来你这位朋友是个行家。”

    “他很好学。”

    “是吗?”

    程逾白的眼神快杀人了,趁机揉揉她脑袋:“比我好学?”

    吴奕一巴掌拍掉他的手:“别调情了,赶紧下一个。”

    第三件是一只乾隆年间盛产的五彩大花瓶。

    吴奕摸了摸,就说:“这件难不到我了,不是五彩,是粉彩吧?”

    多种颜色釉出现在一只器件上就称为“彩”。五彩是将颜色平涂在瓷器上,薄且均匀,没有深浅变化。但这只大花瓶有很明显的浓淡变化,“你看这花瓣,从深红到浅红,显然是一种釉色的变化,用了玻璃白吧?”

    玻璃白属于一种乳浊剂,可以渲染颜色,从内而外呈现浓淡变化。换而言之,用了玻璃白的五彩,就是粉彩。粉彩的过程一般是先在烧好的白胎上勾线,平涂一层玻璃白,再上颜料。

    吴奕看瓶身画面很厚,笃定就是粉彩。

    徐清朝程逾白抬抬下巴。

    这动作太挑衅了,程逾白强忍着将她按在墙上的冲动,挨着她的腰走过去,摸了下瓶身,评价道:“画面虽然很厚,但是没有明显凹凸感,颜色浓艳且有透明感。”

    吴奕追问道:“怎么?”

    “元代时蒙古军队从西亚掳了一批珐琅工匠,安置在云南,当时叫大食窑或者鬼国窑。到明代时这种技术实现本土化,叫铜胎画珐琅,就是著名的景泰蓝。”

    珐琅起源于西方,类似于彩色玻璃一类的颜料,画在金属器皿上。珐琅彩是进口颜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硼和砷,这两种元素在以前的中国瓷器里没有的。硼和砷起到乳浊剂的功用,可以把画面画得很厚,有渐变效果。

    乍一看,粉彩和珐琅彩几乎一模一样,很难辨别,专家也有打眼的时候,主要还是得靠摸,靠感觉,靠千百次的经验。这种东西用理论难说明白,程逾白能成鉴定行家,有一部分是天赋,再有一部分就是从小在瓷窝里打转,摸得太多了。

    景德镇陶瓷人的天赋各不相同,能挑出这三件东西考验他的,徐清这位朋友还是头一个。尤其最后一只珐琅花瓶,在乾隆时期可以说玩到了极致,对方挑选的也是手艺最为复杂和考究的仿品,当代有这种经验的年轻人并不多。

    “我这算不算通过考试?”

    “算。”

    “那我什么时候能见他?”

    “我也不知道,他说答案都在那里。”

    徐清指着珐琅花瓶,把黏在身上的人推开。

    程逾白竖起眼睛:“什么意思?”

    “我真的不知道。”

    “不想说?”

    “不是,我不知道怎么说,可能他还没做好准备见你吧。或许这样神交也不错?”

    程逾白哼笑两声:“徐清,你这样很危险知道吗?”

    徐清表情玩味:“是吗?”

    “敢情你们把我当死人?今晚没饭吃了,滚吧!”

    吴奕实在受不了这两人黏糊的劲了。程逾白这家伙平时不动声色气场就很强,谈起恋爱一点没弱,气场都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吴奕看他那个眼神,有点为徐清担心,不过当着徐清他不好说,叫了人滚,又把程逾白单独留下来,提醒他注意生理卫生。

    程逾白要笑不笑地盯着吴奕看了会儿:“你真是老不羞。”

    吴奕拖下鞋朝他扔过去:“我还不是为你好,你说你这把岁数了,要折在那上面能好看吗?”

    “你才折。”

    “我……”

    吴奕气死了,家里头都是贵重物品,扔也不舍不得扔,只好脱下另一只鞋,追着程逾白跑出去,人已经没了。

    天气还没暖和起来,走在路上体感是凉的,程逾白自然地牵住徐清的手,放到自己口袋里。

    “老师不留饭,我们随便解决点?”

    “行啊。”

    两人就去了胖子原来的店。

    在路口远远看着里面的热闹,徐清有种恍如隔世感。程逾白大概体会到她的心情,捏捏她的手说:“走吧。”

    老板很热情,连说程逾白上次太忙了,面没吃就走了,今天一定要好好尝尝他家的手艺。程逾白说好,让他上最拿手的。

    老板说:“那行,给二位来两碗黯然销魂汤。”

    “这什么名字?”

    “杨过的绝招啊,是不是很厉害?”

    程逾白说:“那就来两份绝招。”

    店里位置不多,他们跟人拼的座,挤在一条长板凳上。对面是一对小情侣,正旁若无人地为对方挑面条里的葱和香菜,一个不吃葱,一个不吃香菜,又舍不得浪费第二份免费调料,就花点时间挑到对方碗里。一来一回的,两人都闹了大红脸。

    徐清就让程逾白别再直勾勾盯着人家看。

    小孩子禁不住看。

    程逾白和她咬耳朵:“不看他们,那看你?”

    徐清习惯了和他较劲,很多时候她不会服输,谈恋爱也一样,于是她说:“随你。”

    “你好看。”

    徐清抿了抿嘴角:“你在外面不能收敛点?”

    “怎么收敛?”他说,“我从来不看人脸色。”

    这倒也是。

    徐清也不禁看,被他看了一会又出汗了。

    先前在茶庄有老师在场,她还能提醒自己尽量别看他。不看他就可以假装看不懂他眼神里的意思,现在到了面馆,一直东张西望又有点奇怪,她已经尽力低头了,可程逾白挨着她,手还搭在她肩上,身上火辣辣的,她假装不了。

    她还是决定牺牲对面的小情侣:“算了,你不要看我了。”

    “我不要,五年没看你了,我要看回来。”程逾白贴着她耳朵说,“你猜老师刚叫我过去说什么?”

    “什么?”

    程逾白的眼睛又开始放火。

    “你跟我装傻?”

    “没有。”

    虽然她感觉他从头发丝到脚趾都已经暗示得很明显了。

    “我三十岁正当盛年身体健康的男人,你说他能说什么?”程逾白手臂搭在她肩上,嘴角噙着笑,“晚上跟我回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