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微聊公益
在99总部的主楼,即姚远那个楼,第二层有个新闻大厅。
最多能容纳800人,各种配套设施都是最先进的,此乃姚远的念想,他一直想在自家总部里承包发布会,不用再去酒店或者展览中心。
这日一大早。
一辆公司的礼宾车开进了园区,车门一开,下来两位勉强修边幅、看上去毛毛躁躁的中老年作家。
一个叫余华,一个叫刘震云。
我们对传统作家总有一种刻板印象,好像他们在新时代不再写东西了,永远停留在8090那个文学未死,那个代表作频出的年头。
其实不然。
余华在《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之后,2008年还有《兄弟》,2013年有《第七天》,2021年写了《文城》,短篇和随笔更是没断过。
刘震云也一样,最近的作品是2012年《我不是潘金莲》,后来被冯小刚拍成了电影,范小胖主演。
“这院子可真大!”
余华站在喷泉旁边,看了一会大楼,吐出一句:“什么时候盖的?”
“好几年了,听说花了30亿。”刘震云道。
“我艹,搞互联网的真特么有钱!”
余华真性情,不加掩饰,迈步走了进去。后世他经常和莫言一起出席活动,但姚远不喜欢莫言,没请。
今天是周六,公司轮休,员工少了很多。
新闻大厅里却异常热闹,都已布置妥当,大背板花里胡哨的,印着好几行字:
“世界读书日!”
“读书在互联网时代!”
“微聊公益上线·乡村助学爱心包裹启动仪式!”
一个大脸盘的姑娘走过来,笑道:“两位老师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蒋小涵!”
“嗯,久仰久仰!”
余华握了握手,转头瞧,问:“李健呢?他不也是嘉宾么?”
“哦,他…”
“我上厕所去了!”
李健晃晃悠悠的出现,说着与儒雅气质完全不符的话:“他们这厕所真好,可高级了,我见过最高级的厕所。”
“是么?我也去试试。”
余华屁颠屁颠的进去了,留下刘震云和李健寒暄。
名人圈,你不知道谁和谁有什么关系。
比如余华和李健是跨界的忘年之交;
比如在1988年,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合办了一个作家研究生班,余华和刘震云是一个寝室的室友,当时还有莫言、迟子建、毕淑敏。
等余华出来,刘震云也进去了,轮流体验99的高级厕所。
蒋小涵哭笑不得,普通人这么搞会被叫沙雕,文学家这么搞,那叫游戏人间,洒脱不拘…
过了一会,好容易坐下来。
蒋小涵给他们讲今天的大体流程,主要针对“世界读书日”搞的一次谈话活动,聊一聊互联网时代要怎么读书,该不该读书云云。
余华一直盯着牌子,问:“那个什么公益和爱心包裹呢?”
“哦,那是另一个环节的,三位不用参与。”
“瞧不上我们呗,我也想做点公益呢。”
余华笑道。
刘震云对影视圈耕耘颇深,可不敢乱讲话,打圆场道:“这是他们早有的活动,前几年有个偷菜游戏你知道吧?”
“知道知道,我有qq!”
“那会就有个营养午餐的公益,这么多年他们一直在做,现在可能要规模化了,哎,今天他们谁出席啊?”
刘震云问。
“说是姚总亲自来!”
“哎哟!”
刘震云这个家伙比较世俗,可惜道:“要是在一个环节就好了,我手里还压着好些剧本呢。”
“谈剧本您找姚总没用,得找于总。”
李健是99娱乐旗下的,那就更了解了。
闲谈了一会,各路媒体也到了,另留了一些座位给公司员工,挤得满满当当。活动开始,其实没什么内容,就是请几个名人坐在台上聊天,再找一帮人坐在台下看他们聊。
后世余华也算网络顶流,在文学已死的年代,凭借自己的幽默和观点又火了一把。
刘震云和李健也很幽默。
文化人的幽默感很适合小资和白领,刚好今天对口,底下全是,笑声不断。
“好,我们先请三位老师暂时休息一下,接下来是今天的第二个活动环节,微聊公益暨乡村助学爱心包裹启动仪式!”
“让我们欢迎姚远先生!”
“哗哗哗!”
掌声中,许久没公开露面的姚远同志上台——他每年要接到几百个活动邀请,绝大部分是拒绝的。
今天出席确实是为了推广公益。
“5年前,我们以《开心农场》为基础,搞了一个活动。用户在线上每做出一份爱心午餐,我们就会在线下送出一份营养午餐。
这个活动持续了5年,我们已经覆盖了1万所学校,约100万学生受益。
在此期间,我们又开展了几项公益活动,都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支持…今天我们正式推出微聊公益,与各基金会合作,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捐献平台。”
“我们要求,每一个项目的资金报表必须公开透明,否则平台拒绝录入。”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99基金便搞了一个一对一爱心包裹项目,没有管理费、运营费,每个包裹捐献额是150元,同时我们自己再掏150元,将一份价值300元的包裹送给贫困儿童。”
说着,姚远拿起一个书包和一个盒子,向大家展现。
里面除了最基础的文具和少儿读物,另有美术、体育、科创三类礼物。
美术包括一套彩笔、一个绘画册,体育包括跳绳、毽子、一个乒乓球、一个孩子用的球拍。
科创就厉害了,全是需要diy的小物件,比如自制万花筒、小地球仪、小实验用品等等。
“哇,这个我好有回忆啊!”
蒋小涵拿过一套小用品,道:“我上物理课的时候,老师带着我们做过。”
“那你还记着么?”
“我试试啊!”
蒋小涵摆弄摆弄,诶,一个小灯泡还真亮了。这正是用电池、灯泡、开关、导线,如何形成电路,让灯泡亮起来的小实验。
城市里,哪怕县城的孩子应该都学过,山区的孩子不一定。
“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吃饱穿暖非常重要,我认为这个目标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一定会实现。
但同时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他们是山区孩子,就下意识剥夺了对他们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可以很伟岸,也可以很生活,我们完全可以进行一些基础教育,在大山里也种下星辰大海的梦想。”
“所以您才做出了这份独一无二的包裹…”
蒋小涵也帮着展示,这个科创包目前确实独一份,别的项目都没有,她又问:“那是什么事情,或者什么缘由促使您产生这个想法呢?”
“哦,这就要从《乡村教师》说起了!”
(还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