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再起波澜
这本是一个寻常的日子,长安城结束了一天的喧嚣,在夜色中归于宁静,礼泉坊东面的街道旁,几个正在挖沟的壮丁,正忙着收拾家伙,宵禁马上就开始,在巡禁的逻卒上街前不赶回家去,今晚只好在这没水的沟里蹲一夜了。
新皇登基,长安城的夜禁比之先前可是紧多了,这也难怪嘛,多事之秋,怎敢不谨慎?工头赵二眼瞅着小舅子黄炎还在沟里磨磨唧唧的,不耐烦地嚷道:“你真要在这蹲一夜。”黄炎没好气地回嘴说:“蹲一夜又怎样,还有老虎来吃了我不成。”
他不愿意走有他的道理,在下午挖沟里淤泥的时候,他挖到了一个陶罐,里面满是黄橙橙的金锭子!黄炎忍着没嚷出来,而是弄了些淤泥,将坛子盖上。
因为延误了工期,赵二下午被县里派来巡视的小吏骂了一下午,正满肚子气呢,见自己的妹夫竟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顶撞自己,不禁勃然大怒,指着妹夫的脸骂道:“你有种,你就在这呆着。走,大伙走。”
黄炎唯恐事情闹的不够大,就跳着脚,梗着脖子嚷:“不走,不走,老子今晚就不走了。看谁还能吃了我。”看到舅爷俩拌嘴,没人解劝,累了一天都够难受了,这俩活宝平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闹就闹吧,反正也死不了人。
黄炎就这么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路边的沟里了,大明宫传出阵阵暮鼓声,夜幕降临了。黄炎伏在一丛荆棘里,一动不敢动,这地方距离太极宫不远,距离皇城更近,夜晚巡逻的逻卒打皇城出来,一波波打这过,十好几起人呢,包不准哪个就眼尖。要让他们逮着了,说不清道不明的,不死也得脱层皮。赶上更倒霉的,望自己再射一箭,小命就没了。
第一波逻卒已经过去,马蹄隆隆,这是前往城南巡逻的,因为路远骑着马。第二波也过去了,官长骑着马,士卒们步行的,嘻嘻哈哈的,这应该是去东西市巡逻的,即便眼下查的这么紧,那些地方晚上都有酒肆是通宵营业的,市署的官吏早已被他们收买了,只要不犯在逻卒手里,店只管开,可又怎么会犯到逻卒手里呢,他们能买通市署官吏,就不会收买京兆府的逻卒吗?
子时之前,第六波逻卒也过去了,黄炎一跃而起,从荆棘丛里拽出铁锹,连滚带爬下到沟底,用手扒开沟底的淤泥,找到白天埋的那个坛子,借着西面礼泉坊望楼上风灯透出的暗淡灯光,仔细查看,禁不住嘴都笑歪了,好大一坛子金锭子啊,足足几百两,有了它。老子还挖什么沟呀,买两间铺面,爷开店做老板去。
黄炎丢了铁锹,用手把坛子扒了出来,坛子好沉,好沉,黄炎是又喜又愁,这么重的东西可怎么弄回去呢,一次弄回去肯定是不行了,还是先找个僻静的地方把他埋了,慢慢再往家倒腾吧。主意打定,他就拖着铁锹沿着南北走向的街沟溜达,想找一个既僻静少人去又好挖掘的地方挖个坑。
地方还没寻摸好,街道上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黄炎吓得慌忙丢了铁锹,一头扑进草窠,以肘当脚,扑啦啦钻到路边的灌木丛里,隐蔽下来。
街道两边种着成排的榆树,临近街沟,又长着矮小的灌木,这些灌木的根系十分发达,能有效攀附泥土,有助于街道不至于一场暴雨就崩毁。
那队人马忽然在距离黄炎一丈远的地方停了下来,马蹄铁击打街心青石板的锵锵声,像一声声炸雷,在黄炎头皮上声声发响。
“娘的,这是冲着我来的嘛。老子怎么这么倒霉,财没发,还得受顿皮肉之苦。”黄炎哭的心都有了,“唉,不对啊,这不是逻卒。”黄炎透过灌木缝隙看去,发现马上的人都穿着皮袍子,戴着皮帽子。这些人不像是逻卒,倒像是来朝觐的回鹘人,对,是随朝觐使团进城的回鹘商人。这帮人从外面来,不懂城里的规矩,这八成是要去哪喝花酒哇。
“礼泉坊就有上好的花酒喝,可是,骚鞑子,凭你们也配去喝花酒。大唐的姑娘是你们碰得的吗?什么东西嘛。”黄炎在心里咒骂着,心境却渐渐疏朗起来。
“谢天谢地,老天待黄某不薄啊。”黄炎长松了一口气,美滋滋地想,“黄某马上就要发达啦,咱也去礼泉坊喝花酒,唉,不去礼泉坊,跟这帮骚鞑子搅在一起,恶心也恶心死了,对,老子去平康里,那儿才是达官贵人云集,才见品味。”
黄炎正美滋滋地想着,打北面来了两骑,赶来与回鹘人汇合,领头的急切地说道:“人就在馆里,跟我来。”说的是字正腔圆的长安话,这支回鹘人马随机跟着来人向礼泉坊奔了过去,不久,坊墙里就火光冲天,杀声惊天动地。
黄炎直到第二天午后才回到家,他婆娘见他一夜未归,早恨的咬牙切齿,一进门她就窜了过来,扯着黄炎的衣领就要打,黄炎叱道:“傻娘们,犯啥混,你看这是啥。”他从怀里摸出两个黄澄澄的金锭子,老婆乐的眼珠子都掉出来了。一声没啃,小心翼翼地随他进了门。一把抢过金锭子就往嘴里放。
黄炎笑道:“是真的,这哪能是假的呢。”
婆娘也判断出真假来,喜欢的欢天喜地,真不知往哪藏,想来想去,到门后取了铲子要去后院挖坑埋了。黄炎一把扯住她,问:“老二老三呢?快去把他们叫回来,哦,就说他外婆死了,咱们要去奔丧。”
婆子叉腰骂道:“你娘才死了呢,大天白日的有你这么咒人的吗?”
黄炎笑道:“我娘早死了,这回只好死你娘了。少罗嗦,快去,这回是真得走了,不走不行了呀,天要塌了。”婆娘没好气地嘟囔道:“走走走,平头百姓哪那么多事,天塌下来有高个儿顶着呢,关你屁事。难道,你这金子是……哎哟,你这浑人,长能耐了,这不义之财,你也敢取。我地娘也,这日子是没法过了。”
婆娘正要撒泼,黄炎恼了,揪住她头发,噼里啪啦一顿嘴巴子,末了踹了一脚说:“照我说的去做,天黑前就走,再敢胡咧咧,我一脚踹出你肠子来。”
婆娘被他打怕了,慌忙爬起来,一声不吭,拢了拢头发,就乖乖地去了。黄炎望着她的背影啐了一口,冷笑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臭老娘们。”
打发走老婆,黄炎正想着躺下来眯盹会儿,忽听有人打门,砰砰砰的,声音甚是急迫,吓得黄炎腿也软脚一软,勉强问了一声:是谁。
“是我。”门外传来大舅哥的声音。黄炎胆气稍壮,勉强挣扎着去开了门。
大舅哥手里提着一吊肉,往他怀里一丢,说:“这两天你别去了,在家歇着吧。”黄炎道:“怎么了?跟你拌两句嘴,你就断了我吃饭家伙。”黄炎是手里有钱胆气壮,暗想,你就算求我去,我也不去了。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还说的好听。
大舅哥撇撇嘴,说:“莫胡想,你不吃饭,我妹子、外甥还要吃饭呢。礼泉坊昨晚发生杀人案啦,听说是一帮回鹘人跟城里的一个贵人因为争一个歌姬打起来了,杀的血流成河,末了还把座好大的曲馆给烧了,前前后后,听说死了上百人呢。上头有令,礼泉及周边几个坊全部戒严,咱就是想去,也去不成了,待在家歇两天吧。”
黄炎笑问道:“新皇才登基,回鹘人就闹出这么大动静,这是不给咱大唐面子呀。大舅哥,不是我说你,你包这活可算亏到家了。”
大舅哥撇撇嘴,摇摇头,怏怏的正要走,忽而站住脚,回身问道:“不对呀,你昨晚不蹲在那吗,礼泉坊杀人,那么大的动静,你就没看见?”
黄炎笑道:“我真那么傻,在那蹲一宿?你们前脚走,我就溜回来了,翻墙进来的。”
大舅哥听了没多话,点点头就走了。他前脚走没多远,他的婆娘就带着两个儿子回来了,黄炎旋即把门一关,说:“什么都别问,赶紧收拾行装,走,去你老杨叔家避难去。”
黄炎当天下午就出了长安城,一路餐风露宿,一个月到了小长安的西宁军大营外,守门军士出来问他找谁。黄炎袖子里掏出一串铜钱,赔笑说道:“我姓黄,是长安来的,是大帅的故人,烦请上官通禀一声,就说他老人家的不肖儿子小四来给他磕头了。”
黄炎说着就挤出了两行泪,那军士颠了颠手里的钱,黄炎以为他嫌少,慌忙又取了两串钱出来。那军士却将钱丢还给他,说:“你们等着,我去通禀。把马车挪到一旁去,小心督察看到了连累我们受责。”
黄炎哈着腰千恩万谢了,与浑家一起把马车挪到路边去。正等待的一会功夫,就有好几波人马呼啸进出,唬的他婆娘战战兢兢,两个儿子心惊胆战。他婆娘问:“你真的认识这营里的大帅?冒认官亲可是要杀头的。”
黄炎呲她道:“闭上你的臭鸟嘴,我活腻了吗,敢攀认官亲?这位爷原先是俺的正经主子,只是有些年没见了。”
“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人家还能认你吗?”婆娘心里还是不踏实。黄炎心里也不踏实,是啊,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我都有六年没见他了。他还认我这个故人吗?
正在疑神疑鬼的时候,一个军校骑马飞奔而出,在马上问:“长安来的黄炎在哪?”
黄炎挥手叫道:“上官,我在这呢。”
杨昊仔仔细细地打量着面前这个留着两撇山羊胡的年轻人,除了鼻子眼还有几分旧日的影子,其余的都变了,连声音都变了。
“小四?你果然是小四!你他娘的怎么改了名姓呢。黄炎?谁给你起的。”
“回爷的话,小四本来就姓黄,至于名字嘛,是老夫人给取的。说‘你成家了,再叫小四就不好了,外面天正热,就给你取个名字叫黄炎吧’。”
“你现在成家立业了?娶了谁家的姑娘,生了几个儿子啊。”
“回爷的话,儿子有两个了,一个黄忠,一个叫黄义,姑娘没娶上,娶了一个寡妇。”
“人都来了吗?让他们进来,我瞧瞧。”
“唉——”
杨昊没料到失散多年的小四会来找自己,据他说他是因为生活过不下去,在长安无处容身这才不得已来西北投奔自己。他说这番话时,不停地朝自己眨眼,杨昊知道他说的这番话都是假的,小四虽算不得什么有本事的人,但凭着他的机灵,在长安城讨口饭吃还是绰绰有余的。当着许多将官他不好细问,晚上在府里设了家宴为小四一家接风洗尘,宴散后,吕芮亲自带着黄何氏去后院安顿,杨昊则将小四带到书房。
小四换了身衣服,刮了面,整个人焕然一新,精神多了。到了书房无人处,小四给杨昊行礼哭诉道:“小的没能照顾好老夫人,致使老夫人早逝,小的有罪,小的有罪。”
杨昊扶起他说:“有罪的是我,是我对不起她。古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我今天才明白其中的含义。”
他斟了碗茶给小四,慌的小四赶忙擦了泪接了。杨昊笑着问:“你今天说话时,老是向我眨眼,说的不是真话吧。”小四道:“什么也瞒不过爷您的眼,我此来是因为我听到了一件不该听到的事。这事可能危及爷您,所以小的就连夜赶过来了,恐爷不肯再放我回去,就连家眷也一起带过来了。”
杨昊道:“你能这么想就对了,你是我家里的老人,连你都不来帮我,还有谁肯帮我呢。过去的那些事就都不要再提了。”
小四道:“过去是小四对不起爷,爷肯宽恕小的,小的敢不肝脑涂地,效忠爷麽。”
他擦了把泪,说道:“这些天小的虽然越混越差,耳目可没闲着,一直打听着爷的事呢,约十天之前,小的在礼泉坊外挖水沟,无意间挖到了一罐金子,小的没告诉别人,想独吞,于是就一个人留在了那,孰料半夜时,一队回鹘人从延寿坊方向骑马过来,约有百十人,停在小的面前,不久一个唐人过来跟他们说‘人在里面,你们可以过去了’。于是这波人马就杀向了礼泉坊,我一想这是要出大事啊,弄不好要命啊,哪还顾得了钱?他们一过去,我就起身往家跑,我家在靖安呢,能跑几步,就听到礼泉坊里传来了拼杀声,继而就火光冲天。许多人从礼泉坊里跑出来,逃命。”
小四说到这喝了口水润利润嗓子,继续说道:“我混在人群里往南跑,一刻没敢停留,刚跑到西市角,就见一队队神策军军士迎面涌了过来,看见我们,二话不说,立即放箭,当即就射杀了五六个人,亏的我跳进水沟逃了一条命,神策军嚷嚷着抓反贼,在街角设了防,但见有人不论好歹,都当作反贼给射杀了。礼泉坊那边的人跑不出去,有人就翻墙往坊里跑,我想与其死在乱箭下,还不如翻进坊里躲躲,不都说等下黑吗,兴许那儿最安全呢。”
“我翻进坊那会,火势已经很大了,整个礼泉坊烧了一大半,没死的人都往西南角涌,有五六个衣着华美的人问我地沟入口在哪,他们这一问,我也开了窍,要是顺着地沟走,可不就逃出这是非之地了吗?我就说,我带路你门跟我来吧。”
杨昊问:“那几个人都是什么面相。”
“太黑看不清,一个二十多岁的,长的甚是高大。众人以他为首,拼了命护卫他。”
杨昊点点头,问:“他们顺利逃出来了吗?”
小四道:“我带着他们从地沟里爬进了居德坊,从渭渠的水门出了城,水门那本来有几十个军士把守。他们中的两个人现身去把人引开,其余的人护卫这那个年轻人冲了出去。我怕他们杀人灭口,假装不通水性,沉在水底,就趁他们不注意,逃回了居德坊。”
小四说到着,眨眨眼说:“第二天,城里就有传言说,陛下在礼泉坊遇刺了,神策军四处戒严,搜捕反贼呢。我想那位从水门逃出的人,不是行刺陛下的刺客,也会与此相关,不然,他跑到居德坊就可以停下嘛,何必冒险出城呢。所以我左思右想,到底觉得不妥,就跑了出来。京里盛传仇士良跟爷您去年在凤翔镇打过仗,奴才想他若是借这事把陛下笼络了,说不得要对爷您不利呢。”
杨昊赞道:“好,好,好,你能这么为爷着想,爷很高兴。爷在西北这些年,身边没各贴心的人,你来了,就好,以后就跟着爷,吃香喝辣的不说,也混个出身,光宗耀祖嘛。”小四欢喜再拜,杨昊扶他起来,给他三天假把家安顿好了就来听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