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再次遇到被她救过的那对母子
“阿娘,我们走吧!”
苏锦儿说完带着她们走,边走边握紧手里的刀,生怕那群人随时会扑上来。
俩姑娘虽可怜但没办法,总不能让她用命把人换回来吧?
那换回来之后呢?
吃什么喝什么?
别说她冷酷无情,要怪只能怪这个世道艰难。
下午路上又遇见了好几个想要跟她们换孩子的人,每次俩孩子在听到苏锦儿拒绝就会特别开心。
走路又蹦又跳的,嘴里还叽里咕噜的唱着他们听不懂的歌,既不觉得戴口罩难受了,也不吼叫说脚疼腿酸了。
那叫一个朝气蓬勃。
下午的阳光没那么烈,还带着一丝丝的凉风,是难得的好天气,也没遇到啥危险。
苏锦儿紧绷的情绪也稍微放松了一些,没想到在路上还遇到了熟人。
是阿孝媳妇儿,当初她儿子中暑没有药快死了,苏锦儿救了她儿子的命。
阿孝媳妇儿一看到苏锦儿眼眶就红了。
她们村的人看见她们一家五口落单了也没有虎视眈眈。
小宝扯了扯苏锦儿的袖子兴奋的跟她说:“阿娘,我看到柱子哥哥了,他的病完全好了,阿娘你好厉害。”
丫丫满眼疑惑,“啥柱子哥哥,我咋不知道?”
小宝给她解惑,“就是我和阿娘在找你们的路上遇到的,柱子哥哥生病,阿娘救了他。”
“是这样啊!阿娘好棒。”
俩小家伙兴奋的眼睛冒星星,简直就是行走的苏锦儿夸夸机,百分百的纯迷弟/迷妹。
虽然那村子人看着还行,但还是不能太放松警惕,所以晚上苏锦儿选的休息地还是跟她们保持了一些距离。
选在平坦的树林里,周围没有什么遮挡物,要是有人来随时能看见,方便她们跑路。
夜风微凉,吹的很舒服。
苏锦儿将之前剩下的药渣加水再熬,把口罩放进去煮,口罩每天都需要消毒,越往后腐烂的尸体只会多不会少。
吴老爹看了看自己的腿,对苏锦儿说,“闺女,阿爹腿好的差不多了,明天阿爹走路,让小宝和丫丫坐车吧!”
苏锦儿严肃的说:“阿爹,你在车上再坐三天,三天后你的腿就没啥事儿了,现在不行,要是再伤到就很麻烦。”
“路还长,你也看到了,一路危险特别多,你得赶紧把腿养好,好保护我们。”
“我到底是姑娘家,也有些害怕,等您腿好了,我就能放松了,全家都需要你。”
吴老爹听完内心感慨万千,闺女说的很对,这一家不能让闺女这个女娃娃扛着呀!
他得快点儿把腿养好。
闺女是神仙的徒弟,闺女说啥肯定没问题,他要听话。
之前他还想着自己废物,不如就用自己去换点粮食来,好让他们继续活下去。
可现在路上危险那么多,他死了就剩下俩女人带孩子,她们咋能走的到南凉啊?
随时会被人抢,被人吃,一想到可能会发生的那些事,吴老爹没有那种想法了,能活多久就护着她们多久。
到实在没粮吃再换不晚。
有枪,还有刀,他腿好了怎么也算是个壮劳力,到时遇到危险还能帮着抵抗,再不行就给她们挡刀拖住人也行。
“好,乖女儿,辛苦了你了,爹听你的。”
“嗯嗯,那我去给你熬药,你用木头剁点儿木板出来,我们捆到板车上面,把东西都挡住,万一有人来抢也扯不走。”
“哎……瞧我这笨脑子,咋就没想到这里呢?爹这就去,这就去。”
吴老爹说完瘸着腿就去砍树,板车上面完全是敞着的,所以他们拦的拦还是被人抢了不少东西。
若是盖住了,还咋抢呢?
这也是个不错的好办法!
砍了树又用锯弄了木板,小宝和丫丫给他帮忙将木板钉在车上,就留了一点儿能坐人的位置。
弄完之后丫丫躺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气,“哎呦,好累啊!这咋能这么累呢!又累又饿,等到南凉我要吃十碗饭!”
吴老爹乐的哈哈大笑,帮她把衣服扯下来盖住肚脐,“好嘞,丫丫想吃几碗就吃几碗,到时让阿奶给你做,好不好?”
“阿爷说话算数,我要吃鸡腿,还要吃鱼,吃肉。”
边说边开始舔嘴唇,就连口水也开始流,好像鸡腿鱼肉都已在她眼前等着被她吃了。
杨氏生了火堆准备做饭,看着剩余的粮特别发愁。
干菜、米、水,都不多,放少了不够吃,想多放点儿啥可这样样都很珍贵,都是宝贝疙瘩,也很难选择放那个。
最终狠狠心多放了点水,往后的日子没米不行。
几人刚开始吃饭,突然看见阿孝媳妇儿带柱子过来了,见到苏锦儿就让柱子跪下。
“柱子,跪下给阿婶磕头,就是这阿婶救了你的命啊!”
柱子也很乖巧听话,跪在苏锦儿面前就给她磕头。
苏锦儿连忙把人扶起来,无奈的说:“上次不是磕过了吗?怎么这次还要磕?快起来吧!”
阿孝媳妇儿手里拿了布包,看见苏锦儿扶柱子就往她怀里塞,“姐姐,谢谢你救了柱子的命,您的大恩大德我这辈子都记得。”
“我现在也没啥能报答你,这是我昨天挖到的野菜,还有跟村里人换的一个咸鸭蛋,姐姐你收下给孩子们吃。”
苏锦儿将布包推回去,说:“你把这些东西收回去,都给我了你和柱子吃啥?”
救都救了,总不能再让他俩报恩把自己给饿死吧?
那当时还救人干啥?
阿孝媳妇儿又给她塞回去,“姐姐我还留了一半儿野菜,够我和柱子吃好几天了,这是我的心意,你就收下吧!”
听到她的野菜够吃几天,苏锦儿拗不过她,只能收了野菜和咸鸭蛋。
这是个知恩图报的好人,她要是不收,她恐怕会一直在这里跟她推搡。
阿孝媳妇儿又带着柱子给杨氏和吴老爹磕了几个响头,吴老爹连忙让杨氏把人给扶起来,从小宝的嘴里他俩也知道当时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