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要能耐得住寂寞,坐得起冷板凳
对于叶子书想一出是一出的习惯,王长田也习惯了,由于这件事情属于综合性经营,也不方便放在现有的子公司框架里面。
所以这件事情暂时交给集团总部监管,等探索出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之后,再成立专门的子公司经营,这样资金调度也方便很多。
叶子书建议他们将这件事情和万城基业的城市化建设进行一体化设计, 这样盛世文化集团操心的事情就要少很多。
而万城基业也因为这些附属设施的建设,既赚了一笔建设费,同时还能带动周边房地产价值的提升,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建筑设计上,叶子书要求更大胆一些,每一座艺术文化中心都要具备独一无二性, 最好能够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这个要求就很高了,如果是一两座建筑的话,做起来还不算很难, 但是几百座都要别具一格,那难度就比较大了。
好在他并没有时间要求,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计划,可以配合城市化发展进行,同时也是给盛世文化集团一些余地。
反正一般人是不会做这些无聊的产业,根本就没有竞争对手,因为投资这么大,回报周期却是非常长,如果没有配套演出规划的话,就等于是无用建筑。
在建筑功能上,叶子书也略微讲了一下,文化艺术中心并不只是用于传统文艺演出,还可以存在一定的商业经营。
例如可以适当安排餐饮业和商品经营场所,这样既可以方便居民,同时还能获得额外的经营收入。
除此之外, 可以将电影院和图书馆也考虑进去,特别是图书馆, 他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不怎么赚钱,但是可以提升文化艺术中心的档次。
在内容经营上,叶子书认为要多样化经营,高雅艺术可以有,但是接地气的节目也要有,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需求。
在门票价格上要考虑市民的可接受程度,要将观看文化艺术演出变成市民日常可消费品,而不是只限于少数有钱人的娱乐方式。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里面应该包含演唱会场所,因为一般这种场所空间要大,叶子书倒是没有强求,只是让他们可以考虑进去。
以前演唱会一般都是在省会城市举行,但是有观看演唱会需求的人,肯定不止这些城市的人,说明还有很多人其实没有那个条件。
音乐行业想要持续发展,且能够容纳更多的人,绝对不能只是捧头部艺人, 而是要搭建更复杂的生态, 让每个从业者都能获得容身之所。
听了他的话, 王长田也明白什么意思, 就是将演唱会这种表演方式,也进行市民化,变成日常消费品,而不是奢侈品。
像前世动辄几百元甚至是几千上万元的演唱会门票,不是说不能有,而是不能成为普遍现象,既尊重市场规律,又要给不是大腕的艺人提供机会。
也正是因为不确定这样的模式能不能办成,所以他才要求盛世文化集团自己建设这样的文化艺术中心。
因为这样至少不用缴纳高昂的租金,在价格调控上可以做到更自主,也才有可能将价格降低到成为市民日常消费品的程度。
他希望每个周末家家户户都有能力去看场演出,对他这个理想,王长田虽然觉得很难,但是也没有反驳,且试试看。
在投资上,叶子书强调自己并没有设限,前面只是打个比方,具体投资可以根据未来城市发展需要以及自身资金实力来决定。
其实他觉得每个文化艺术中心投资5亿元,是最低限度,想要将其打造成城市地标建筑,或者是建筑群,起码也要投资20亿元以上。
所以他才强调可以按步骤来建设,而不是真的一拥而上,那样的话,就算是盛世文化集团再能赚钱,也无法承担得起。
要做就要做最好,这是他的一贯理念,哪怕为此多花点钱和时间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本身就不是纯粹的商业行为。
在人才培养上,叶子书强调了要正规化,以前那种师傅带徒弟的办法,不是说不行,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他认为可以两种方式同步进行,一方面和艺术院校合作培养相关人才,不一定要从头开始,也可以从民间招募有底子的人才,进行再培养。
另一方面则是采取传统的培养方式,但是要摒弃之前的家长制,希望能建立一套适合新时代发展的传承关系。
在演出内容上,他强调不宜千变一律,而是在不同的地区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艺术,突出地方特色,允许差异化创作和经营。
工业产品上强调统一性没多大问题,但是在文化艺术上强调统一性就有点荒谬,之所以单独拿出来讲,主要是强调这件事情的初衷。
这个项目除了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外,根本目的是弘扬和发展传统艺术,但传统艺术绝对不是只有我们电视上看到的那些。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其特色文化艺术表演形式,只是没有那么出名,能够存活下来,说明还是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除了这些之外,叶子书还要求盛世文化集团做好数据化工作,一方面是便于进行改进分析,另一方面是供人工智能学习创作。
就算他提供的算法再厉害,也要有内容供人工智能学习,这一步是绝对少不得,大门类的艺术,数据化资料还算多,但是地方特色艺术形式,数据化资料就比较少了。
最后叶子书强调,做这件事情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坐冷板凳的考验,要沉下心来,将此事做好做扎实。
这个项目短期内不会给盛世文化集团带来很大的收益,就算将来繁荣发展了,也要控制贪婪的欲望,只获取适当的利益。
前世那种恨不得榨干吃干净的做法,他是不赞同的,特别是这种现场表演艺术,本身赚钱就不会特别丰厚,要给予从业人员体面的收入。
只有资本控制住自己的贪欲,才能将这项事业做成长久性事业,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而不是像蝗虫过境一样,最后留下一堆烂摊子。
聊完这个话题之后,叶子书询问了盛世文化集团主办的天问艺术学院的事宜,主要是了解他们现在做的工作,以及整体进度情况。
我国在传统艺术上有一整套完善的培养体系,但是工业艺术却是乏善可陈,如何办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现在他们正在做的工作主要有两项,第一项就是组建适合工业艺术研究和教学的师资力量,这也是他们当前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第二项就是整理工业艺术门类的相关资料,收集国内传统工业艺术和海外工业艺术,形成教学科目和教学大纲。
这项工作其实相对容易一些,因为凤凰科技公司一直在进行人类文明资料的整理工作,其中就有关于各国文化艺术内容,甚至还进行了更详细分类。
这在资料整理上帮了他们很大的忙,甚至他们还派遣了专门的团队,去和凤凰科技公司一起做这项工作。
在内容分析上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内容是进行了解构和重组,既保证知识的系统化,有能将文化艺术和工业进行结合,产生新的艺术形式。
也只有人工智能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如果用人力来做好这件事情,需要的时间和人力资源会非常多。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在分析和重组的过程中,不会有任何偏见,对人类所有的文化艺术都是一视同仁,这一点也很重要。
哪怕是叶子书为我国的文化艺术很自豪,但是也不敢说别人的文化艺术就是渣渣,只有保持足够的尊重和理解,才能吸取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变成自己的东西。
在筹办进度上,速度倒是不慢,天问艺术学院的校园建筑主体都已经完成,现在进行内外装修和校园美化工作。
由于是艺术学院,他们在设计的时候,力求每处细节都要充满艺术气息,就连每栋建筑都要力求艺术气息浓厚,不能千变一律。
所以在校园设计阶段,他们和万城基业的设计团队,为此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是他们拖到现在才完成建筑主体的原因。
到今年年底,整个校园的建设工作会全部完成,后面的工作就是逐渐将这所学校运作起来,为明年自主招生做好准备。
这所学校采取的是百分百自主招生,除了要求学生要有雄厚的艺术底子,在文化课程上的要求也很高,这是他们和传统艺术院校不同的地方。
工业艺术如果只懂艺术肯定不行,还要有很好的理工科底子,在课程设置上,也会安排理工课程,而且还不只是做做样子,占比还不少。
他们目前还不清楚满足这两个要求的人才会有多少,所以并没有定下确定的招生名额,如果人才少就少招,如果人才多就多招,采取的是宁缺毋滥的态度。
而培养人才的最低标准,就是哪怕不从事艺术类工作,最起码也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如果能成为科学家就更好了。
反过来同样如此,出了校门不从事和理工科有关的工作,也要能在艺术领域站稳脚跟。
也就是说,从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要能文能武,两者不可偏废,在当今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相当奇葩。
但是他们也不用担心市场接受不了,反正叶子书旗下的产业会接纳,他们对工业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有足够的岗位留给这些学生。
叶子书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肯定,希望他们保持高标准教学要求,争取将每个人都当成顶尖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