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 0426 高阳公主出嫁

0426 高阳公主出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欧阳询的逝世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谁都没想到他前脚刚处理完家务事,后脚就走了。

    但想想他的年龄已经八十四岁,又彻底了却了身后事没有了牵挂,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

    欧阳通大悲,哭的几度昏死过去。

    关于他的葬礼,以他的级别本来是没有资格让朝廷帮忙治丧的。

    但因为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加上李世民本身痴迷书法,就特旨让礼部派遣一名官吏操持葬礼。

    这已经是莫大的荣宠了。

    但李承乾不知道从哪听说了欧阳通的事情,悄悄的找到陈景恪道:“这个欧阳通很有才华?”

    陈景恪斜睨着他道:“你属狗的吧,鼻子这么灵?”

    李承乾怒道:“放尊重了,谁允许你如此和堂堂太子说话的。”

    陈景恪起身就走:“你是太子你了不起,我滚行了吧。”

    李承乾连忙拉住他,道:“看在咱们兄弟感情的份儿上,我就赦你无罪,赶紧说这个欧阳通到底如何?”

    陈景恪翻了个白眼,不过玩笑归玩笑,他随后正色道:“我觉得他是个大才,宰辅之才。”

    李承乾一拍大腿,道:“行了,我知道了,你可以滚了。”

    说完大笑着离开,陈景恪气的直跳脚。

    然后李承乾亲自出现在欧阳询的葬礼之上,帮着操持了他的葬礼。

    这个恩宠让欧阳询的另外三个儿子,激动的差点跪下抱大腿。

    李承乾也听过三人的事迹,心中虽然很是不屑,却也表现的很是温和。

    他也没有和欧阳通做过多交流,只是很平常叮嘱他好好读书,孝顺母亲什么的。

    即便如此,欧阳通也感动涕零,大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陈景恪偷偷的朝李承乾竖起大拇指,这收买人心的手段,果然不愧是太子啊。

    李承乾假装没有看到他,继续帮忙操持葬礼。

    此事传开后,他的口碑更上一层楼,人人皆称赞太子必为一代仁君。

    欧阳询的逝世对欧阳家来说是一件大事,对朝廷乃至天下人来说,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大家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过着属于自己的小日子。

    时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贞观十五年末,离元日只差十来天。

    陈景恪也变得忙碌起来,不是因为来紫霄观送礼的人太多,此类事情全部有武舒接待,他基本不用操心。

    也不是书院的事情,这边由程怀亮负责,打理的也是井井有条。

    工业园区那边他也无需操心,薛熏和尉迟玥两人已经适应了那里的节奏,把那里经营的蒸蒸日上。

    他之所以忙,是因为有喜事发生。

    高阳公主李漱要嫁人了。

    “哎呀,真为房老二感到担心。这还没嫁过去呢就成气管炎了,要是嫁过去还不得天天跪搓衣板啊。”

    大兴宫勤政殿,陈景恪当着李漱的面故意唉声叹气道。

    把她气的银牙暗咬,换成平时她早就怼上来了。

    但毕竟是她的大婚之事,难免有些害羞,就忍了下来。

    陈景恪见她不说话,心中那叫一个得意,就准备继续打趣。

    然后耳朵就被一只手给拎了起来:“混小子,在这欺负妹妹呢。”

    陈景恪连忙道:“哎呦哎呦,姨母疼,快松手。”

    一旁的小兕子心疼的不得了。

    长孙无垢没好气的道:“别装了,我都没使劲儿,也就小兕子会被你给骗到。”

    “嘿嘿。”陈景恪得意的道:“我和小兕子这叫心连心。”

    长孙无垢道:“行了行了,再心连心你俩成婚至少也要等两年后……”

    提起自己的婚事,小兕子既害羞又向往。

    陈景恪知道她脸皮薄,嘿嘿一笑转移话题道:“妹妹出嫁我这个当哥哥的肯定要帮忙,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您尽管吩咐。”

    长孙无垢说道:“还真有件事情需要你跑一趟,等会儿去房相家里转一转,看看他们那边准备的如何了。”

    陈景恪起身说道:“行,我现在就去。”

    走到门口的时候又停下,转头对李漱说道:“有什么话想让我捎给房二的吗?”

    李漱咬了咬嘴唇,道:“让他少和狐朋狗友出去喝酒。”

    “噗哈哈……”长孙无垢忍不住大笑起来:“我真的有些同情房二郎了。”

    陈景恪更是笑的直不起腰,道:“行,我保证一字不落的给你转达到。”

    离开皇宫一路直奔房玄龄家里,房府此时也是张灯结彩。

    房遗爱是次子,成婚后要分府别居的。

    且他娶的又是公主,婚后小两口是要住在公主府的。

    但娶亲肯定是要娶到房府的,这是对房玄龄这个第一宰辅的尊重。

    等婚后小两口再搬到公主府居住,过自己的小日子。

    房玄龄也是笑的合不拢嘴,见到陈景恪过来亲自上前迎接。

    “陈真人,什么风把你吹过来了?”

    陈景恪笑道:“当然是喜风啊,先恭喜房相了。”

    房玄龄笑道:“同喜同喜,说起来二郎和公主的事情还要感谢你才是。”

    这倒一点都不假,没有陈景恪从中撮合,房遗爱和李漱的关系不会和现在这般融洽。

    而因为房遗爱和陈景恪走的比较近,让他和房家的关系变得很是不错。

    虽然算不上盟友,但在朝堂上很多事情双方都保持着默契。

    两人闲聊几句就把话题扯到了正事儿上,房玄龄道:“劳烦娘娘操心了,我这边一切准备就绪,就等佳期到来。”

    陈景恪也没有多说什么,又去见了一下房遗爱。

    此时房遗爱见人就三分笑,见到陈景恪,笑的更开心了。

    尤其是听了陈景恪转述的话,他连忙拍胸脯保证道:“请真人帮我转告漱儿,我保证不出去。”

    陈景恪相当无语,不过也没有多说什么。

    人家小两口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别人最好少操那个心。

    很快佳期到来,房家的迎亲队伍热热闹闹的过来接新娘子。

    陈景恪也参与了进来,不过这次他不是迎亲的,而是作为娘家人堵门的。

    逮着迎亲的人就是一顿胖揍,心情那叫一个舒坦。

    高阳公主作为皇后一手抚养长大的女儿,又备受帝后喜爱,婚礼待遇是和嫡公主看齐的。

    再加上男方又是首辅房玄龄家的郎君,其隆重可想而知。

    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参加了,本人不能来的也会派家里人过来。

    总之这场婚礼可以说是元日之前最热闹的一件大事了。

    今年元日比之往年又要更加的热闹,大唐灭掉了薛延陀,彻底解决了草原大漠的上的隐患。

    同时此事也震慑了诸国,强如薛延陀都一战而败亡,一代雄主夷男沦为俘虏。

    他们的实力远不如薛延陀,就更不敢对大唐不敬了。

    为了表示对大唐的恭顺,各势力派出了更加庞大的使节团前来朝觐,以表忠心。

    但最让人没想到的,当属岭南冯盎。

    李世民高兴的道:“越国公上表,请求朝廷派遣流官接管岭南政务,诸位如何看?”

    房玄龄捋须道:“看来越国公终于下定决心了,此乃好事一桩。臣以为朝廷当顺势而为,彻底接管岭南。”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这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魏征,更是高兴的道:“越国公深明大义,当为楷模。”

    众人能理解他高兴的原因,当初民间风传冯盎造反,李世民准备派兵去征讨。

    是他站出来提冯盎说话,认为应该先派人去问一下。

    如果真造反了再动兵也不迟,如果没造反朝廷贸然动兵只会逼反他。

    李世民听取了他的意见,派了使者去岭南查看,结果发现冯盎并没有反。

    一场刀兵之祸因此而消弭。

    冯盎听说此事后,对魏征也一直很感激,双方虽然没有过多往来,但一份情意还是在的。

    此时冯盎再次上表,要求朝廷全面接管岭南,他脸上也有光。

    很快众人就一致决定,全面接管岭南。

    但所有人都知道,冯盎不可能平白无故让出岭南,必然有所图谋。

    长孙无忌站出来为大家解开了疑惑:“月前越国公大病一场几乎丧命,虽然经过医师抢救捡回一条命,但身体已经大不如前。”

    “他彻底交出岭南应当是在为身后事做准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能活着见到属于他的封国。”

    众人皆沉默不语,封国事大谁都不好第一个开口。

    大唐已经进行过三次分封,除开带有实验性质的第一次,后面两次分封的都是已经离开权利中心的小诸侯王。

    封地大的不过一县,小的只有几个乡镇。

    像冯盎这种实权派国公,还是第一个。

    而且岭南冯氏也是事实上的半割据势力,对他的分封要更加慎重才行。

    可以说这么大的事情除了皇帝亲自拍板,没有人敢随便发言。

    李世民见众人没有说话,也没有追问,而是问李承乾道:“太子,你以为当如何?”

    李承乾道:“越国公公忠体国实为楷模,朝廷不应该伤了忠臣之心,我以为当为其分封。”

    李世民依然没有表态,而是继续问道:“封在何地为佳?”

    李承乾思索道:“越国公乃是公国,地域不能小,只有南方海岛可以封……”

    “夷州岛、崖州、中南半岛乃不封之地,就只有更远一些的海岛。”

    “我以为吕宋岛最为合适,离大唐不远也不近,且土地肥沃矿产丰富。”

    “将此地作为越国公的封国,也是对他公忠体国的表彰。”

    什么表彰只是说起来好听,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利益交换。

    大唐想要顺利接管岭南,离不开冯家的帮助。

    作为交换,必须要寻找一处合适之地作为冯家的封国。

    冯盎就是想在死之前,将此事确定下来。

    否则等他咽气儿,大唐马上就可以用推恩令的方式肢解冯氏。

    到那个时候,冯家讲彻底失去谈判的资格。

    朝廷倒不至于把他们家的封国给赖掉,但具体封在哪里就不好说了。

    对于这个交换,大唐君臣都能接受。

    毕竟相对于吕宋岛,还是岭南更加重要。

    尤其是孙思邈的防疫手册,加上新式水稻的出现,蔗糖提炼技术的出现……

    岭南已经从原本的凶险之地变为了一块宝地。

    虽然这块宝地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可开发的前置条件已经具备,属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冯盎主动配合交出岭南,对大唐来说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基本方针确定之后,大唐君臣一致决定,在吕宋岛上划分一块土地作为冯氏的封国所在。

    然后就开始商议如何治理岭南的问题。

    房玄龄当先道:“现如今岭南道已辖地千里,说是我大唐第一道也不为过。”

    “如此庞大的土地,置于一府管辖对朝廷来说隐患甚大,所以我以为当重新划分岭南之地。”

    魏征说道:“臣附议。”

    杨师道说道:“臣附议。”

    “臣附议。”其余人也纷纷赞同。

    这么一片庞大土地让一个府衙管辖,朝廷不放心,对当地的官员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分拆是最好的办法。

    显然这个意见也很符合李世民的想法,只见他颔首道:“既如此那就分拆吧,但该如何拆分为好呢?”

    高士廉道:“我以为可以将岭南一分为二,设置岭南东道和西道……”

    隋朝末年他曾被贬官交趾郡,对这里的情况最为了解,所以也最有发言权。

    不过这个划分方法实在没什么可说道的,可以说也是唯一的划分方法。

    所以拆分方案很快就获得了通过,以广信城为界整个岭南道被拆分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

    接着就是官吏的任命。

    换成平时各个派系都会争着抢着派自己人过去,但这次大家却都保持了克制。

    不克制也不行,冯氏好不容易愿意交权,皇帝是绝对不容许任何人破坏此事的。

    谁敢在这个时候因私废公,谁就会挨板子。

    现在不同往日,以前皇帝最多是训斥几句,并不会真的拿他们这些肱骨之臣如何。

    现在皇帝可以直接削你的封国,今天削三五百里,明天再削一点,早晚给削没了。

    比起封国,眼前这点政权多里就显得太不值当了。

    也可以说,李世民完全拿住了他们的七寸,让他们不敢肆意妄为。

    最终经过讨论,众人决定让宇文节和岑文本,担任岭南东西二道的总督,全面主持两道事务。

    之后又商量了下一步的开发方案,比如钱粮的划拨,比如各种产业的扶持,比如一年内从中原迁徙一万户贫民入岭南等等。

    8cc。m8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