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犯罪心理推导
人比人,气死人!
但这也不是什么好事,这艾米莉性格明显太暴戾,正常人的敢爱敢恨,到她这怎么就决定要杀了朱特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不光杜兴艾说不清,连其他人都跟着越听越糊涂,难以理解这个艾米莉的内心世界。
之前还是恨不得跟着一起私奔,爱的死去活来的,现在怎么就亲手要杀人呢?
一群人讨论半天,还是想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好再去突击问一下艾米莉。
这会她倒是愿意说了,不过抬头先问弈星:“朱特死了吗?”
“不要回答无关的事情,我们现在再问你到底为什么要杀了朱特!”
李铭耀被气的胡子都飞了,但明显拿这个艾米莉没什么办法,她干出这种事情,却连眼皮子都不眨一下,明摆着没把法律制裁放在眼里。
弈星倒是没有去管李铭耀,而是摇摇头说道:“还在抢救,暂时还不知道他的安危。”
“是吗?如果有结果第一个先告诉我。”
即使是被抓了,但艾米莉似乎仍然心系朱特,这一种异常复杂的情感,叫弈星这个直男难以理解。
“如果担心他的危险的话,你又何必做这件事?”
“担心?我的确挺担心的,只是担心他就这么死掉了,给我带来的痛苦就太轻了。”
杜兴艾脸上挂不住了,他之前查到的结果,艾米莉完全是自愿和人恋爱,也不能说什么痛苦不痛苦的。
“他到底做了什么呢?”
“根据我们的调查,你们俩是一起私奔的,在此过程中他似乎没有用什么胁迫的手段。”
“到底是为什么呢?”
听了杜兴艾的话,艾米莉也无法沉默了,她冷冷的说道:“那是因为他毁掉了我的人生!我来报复他,这不是合情合理的吗?”
难以理解,接下来她便不再说话,三人悻悻的从审讯室里出来。
“这可真头痛啊,她的动机是什么呢?这个案件不搞定,罪恶观察家的线索她也不透露。”
“怎么查呢?”
杜兴艾陷入了迷茫之中,就在这时候弈星若有所思的说道:“或许,我需要他们俩人更详细的资料。”
“小奕,难道你有想法不成?”
李铭耀对弈星的信任无与伦比,立刻派人找来了俩人的全部资料。
弈星将这些都看过之后,他心里已然知道了大概,前往会议室时候,众人正在争吵中。
“肯定是罪恶观察家洗脑了她,她现在处于严重的抗拒状态,这才不愿意透露任何问题。”
汪旭东解释道。
“不她为什么这么做,在所有的资料之中,已经有了答案。”
弈星拿着那些带过来俩人的所有资料,他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感染到了众人,李铭耀大喜过望,汪旭东却有点诧异:“你光是看过了他们的资料,就能找出动机?”
要知道这可不是那些普通的案件,谁和谁结怨,谁去杀了谁,这是非常正常的逻辑关系。
但这俩人的恩怨情仇,都很复杂,属于直观上不能理解的情感。
“就让我一点一点的说吧。”
弈星叫来王浩,拜托他将所有资料全部都呈现在投影仪上面,呈现给所有人看。
“我首先关注俩人的身世,这俩人非常有意思。”
“先说说朱特吧,幸好因为之前的绑架案结案,我们这里有大量的资料,才能进一步推导俩人的心理活动。”
汪旭东有点震撼的张了张嘴,没有说话,他知道这是犯罪行为心理学。
即通过对犯人整体的调查,用其的性格,行动,来判定犯人的人格,进而推导犯人的下一步行动,但这属于刑侦知识里面比较高深的内容。
因为绝大多数的案件几乎都用不到这些,也不需要过于深挖犯人的内心世界,没想到弈星有这个本事!
或许只有这时候,才能感到弈星本人是个心理学教授,而不是专门的刑警!
“朱特的生平比较普遍,他拥有一个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孩子的成长轨迹。”
“他的父母从小外出打工,留着家里的婶婶照看他,将他抚养长大。”
“在他的人生中,童年是较为缺失的一环,而几乎所有心理学都会提到,童年是人的来处,是需要爱浇灌的人生,若是童年不幸福,那长大也多数不会幸福。”
“根据对大量留守儿童抽样调查,他们长大之后,多数行为孤僻,内向,不敢相信人,而较为外向的,又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当人心里有一个空洞,那么活着的时候就会找东西去填补,直到这个洞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杀掉自己。”
“朱特初中辍学,去打了一年工草草了事,之后就到处混,那些大奸大恶轮不到他,但小偷小摸是免不了的。”
“这是警方查到的数据,他因为偷自行车被拘留过两次,钱包被拘留过三次,最后发展到抢劫。”
“按照正常看来,这完全是个罪犯成长的轨迹,但朱特显然还没坏到极致,这是抚养他的婶婶被警方调查时候的证词,说朱特完全是个好孩子,如果说小偷小摸还可能,但绑架他是不会这么干的。”
“我其实也倾向于如此。”
弈星拿起来一支烟,叼在嘴上却没有点燃,按了一下遥控,上面的影像改变,变成了朱特的一些照片,他抽烟,喝酒,去搭讪小姑娘,反正小混混该做的事他都做过。
“这些是警方查他的时候的资料,上面提到朱特此人有两大怪处,一是喜欢抽烟,一天最少三包起步,二是好色,他在十五岁的时候就敢去搭讪二十五岁的女人。”
“香烟有个很有趣的地方,除了烟草和成瘾这些危害之外,它的确有镇定人心的作用,但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点。”
“人在紧张的时候可以通过口唇的吮吸与吞咬来获得一定的安慰,这是从婴儿哺乳期就留下来的习性,在弗洛伊德理论里的口唇期。”
“很多人紧张的时候也会下意识的用手指去触碰嘴唇,这来自于生长习性的动作,是非常普遍的。”
“朱特显然也是如此,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是,经过一部分抽调显示,童年时期的单亲孩子,绝大多数都有恋母情结,根据调查,这部分恋母情结的孩子,都曾被年纪稍大的女性代为抚养长大。”
“我认为也比较符合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