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落魄打猎
有手有脚,岂有被饿死这一说。
林木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上山打猎靠谱。
现在已过清明时节,各类冬眠的动物已经苏醒,出来四处觅食,而草木刚刚发芽,可供动物隐藏的地方并不多,正是打猎的绝佳时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打猎需要一个趁手的弓箭,这个没有。
说干就干,没有弓箭就自己做一个弓箭,砍一个粗点的木棍,用麻绳系成弓状,再砍两只结实点的细棍,将一头削尖,做成两只箭。
还别说做好后,也有模有样,试着轻轻拉一下,弹性尚好,只要瞄准拉弓射出,打个野鸡野兔黄鼠狼什么的应该问题不大。
只做一把弓箭那还远远不够,林木又用细麻揉搓出几条细长结实的麻绳,做了一个圆形的活结套,若是有小动物从套内钻过,必将越拉越紧,直到最后动弹不得。
准备好这一切,林木就直接进山了打猎去了。
还别说,老天很赏脸,他用弓箭直接射中一只羽毛鲜艳的长尾巴雉鸡和一只大斑鸠,用麻绳套套中一只偌大的野兔。
"看来今天的收获不错啊,晚饭有着落了。"林木心中暗笑道。
傍晚,收工回家,林木看着这一天的收获开始仔细琢磨,如果把这些猎物给吃了,他和奶奶最多开开荤,吃两顿肉;如果直接拿到里长家或地主家也最多能换一两小碗白米,吃不来几天。
林木思来想后,还是觉得不划算,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不是长久之计。
突然,灵光一现,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当然这主意也不能完全说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他只是照抄模仿,毕竟拥有现代人的思维,还是可以骗一骗那些傻地主们。
如果说在前世的文明世界,林木绝不会这样做,毕竟这是利用信息不对等的诈骗行为,与主流道德不符。
可经历了一次穿越,有了“林豪”的思维方式,那一切似乎又顺理成章起来,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为了生存,什么事都可以干得出来。
林木抱着那只白绒绒的大兔子在村里转悠,趁机寻找作案对象,刚好碰着没事闲逛的黄三爷。这黄三爷,算得上村里算一算二的大户人家,家里有良田五十多亩,房屋十几间,小妾三个,老婆子下人三五人之多。
“黄三爷,好一个休闲自在呀!”林木躬身行礼道。
“这不闲的无事,四处溜达溜达。”黄三爷看到林木怀里的兔子,觉得特别可爱,就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好奇的问道:“这只兔子好漂亮呀,你从哪里捉的?”
“这两日我去山上打猎,特意下了个兔子套,没想到真抓了一只这么大的野兔,足足有三四斤重,我自己都舍不得吃,三碗米换给朱里长了,正准备给他送去。”林木一边说一边摸了摸兔子的头。
黄三爷被这活蹦乱跳的野兔逗引得眉开眼笑,听说林木已经把它换给了里长,心里有点遗憾道:“林郎,你这是看不起我呀,虽说这里长是我们的村官,可你有这么可爱的野兔怎么不换给我,担心我给不了你好价钱么?”
“哎呀!你看黄三爷说得,我也不晓得黄三爷喜欢野兔,这只我已经答应给里长了。你要是想要,明天我领你再去逮一只吧。”
黄三爷一听还能逮一只,立马好奇地说:“你准备在哪逮呢?”
“山上的野味都是土地爷管的,只要诚心敬土地神,什么时候都能逮着。”林木为了让黄三爷相信,还特地伸出前几日参加徭役前,被打伤刚结痂的手指。
“你看,我戳破手指,恭恭敬敬地在土地庙的供桌前里滴了三滴血,还磕了三个响头,告诉土地神我的诉求,今天就逮到这只大野兔,还换了一斤米,解决了我家的大问题,是不是很划算?”
黄三爷一听还要咬破手指头滴血,就有些为难地说:“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呀?我最怕疼了。”
林木点了点头说:“我们佃户穷,滴几滴血算是最诚心了。你是富贵人家,拿几文铜钱、几升米,都能当供品,供在土地庙,都能代表诚心。”
黄三爷一听能用别的东西上供,就动了心,“那就照你说的办,我现在去准备东西,等一下我们就去下套。要是逮不着,我可饶不了你。”
林木信誓旦旦地说:“你放心,绝对没问题!你先去准备东西,我把野兔给里长送去,一会儿去你家找你。”
林木看着黄三爷走了,就抱着野兔在村里转了一圈,又悄悄地回到了家里,把野兔偷偷养在家里,拿起之前准备的野兔套赶紧去了黄三爷家。
林木到黄家时,黄三爷已经准备了一斤米和五文铜钱。林木背上米,带着黄三爷去了土地庙,他们小心翼翼地把钱和米供在供桌上,又到旁边的树林里下好猎物套。
晚上,林木偷偷将土地庙供台上的米和钱取回了家。
林吴氏道:“孙子,哪来的米和钱?”
“这是黄三爷孝敬土地庙的供品,被我偷偷拿回来了。”林木还在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直言不讳道。
“啥赶快退回去,不然土地神生气了,我们这里又要干旱了,到那时粮食绝收岂不饿死更多人。”林吴氏担心地说道。
怎么说现在的思维肯定理解不了古代人为什么那么信奉神呀鬼呀,其实也好理解,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如同一只蚂蚁一般,很多自然灾害不能抵抗,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比如干旱或洪涝灾害,压根超过了认知范围,怎么办?
那只能不信科学信鬼神了。算是一种心理安慰吧。
如果信了鬼神,自然灾害还是没有缓解的迹象。
那又可以解释为心不诚,所谓心诚则灵。
如林木欺诈黄三爷那样,供品数量不够,诚意不够。
见林吴氏生气,林木赶紧解释道:“奶奶,昨晚土地神托梦给我,让我去取的,说是他在天上不缺吃不缺穿,而我只能忍饥挨饿,还遭受这么大的磨难,所以让我先取回来救命。”
“土地神保佑,我们祖孙俩呀!”说完,林吴氏还不忘朝土地庙方向拜了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