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第四扇和第五扇
于谦无奈极了,也伸手抹了一把汗:
“您怎么还记得这一茬啊,我这人没文化,不懂规矩,您当我是个江湖人……”
林清风扭头过来:
“江湖人?”
“江湖人也是你能比的?”
于谦一愣:“这是怎么个说话。”
林清风冷笑一声:
“想你也不知道,罢了。”
“我说说,你听听。”
和于谦同时开口的“你说说,我听听”,正好形成了二重唱。
林清风哼了一声,才开始自己的贯口:
“在想当初,大宋朝有一江湖人,此人姓苗名训字广义。”
“不遇之时,在洒金桥旁,摆下一座卦棚。”
“巧遇未遇时的赵太祖打马比此经过,见桥旁人烟稠密,围着一座卦棚。”
“迎面有一副对联。上联写:‘一笔如刀,劈开昆山分石玉。’”
“下联配:‘双瞳似电,观透苍海辨鱼龙。’横批:‘断事如见。’”
“匡胤一见心中不悦:‘何处狂生,敢出此浪言大话?待我下马访之。’”
“想罢翻身下马,将马拴在卦棚以外柳树之上,分开众人,走进卦棚。”
“向先生躬身言道:‘先生,你看某后当如何?’”
“广义一看,吃惊非常,原来是开国太-祖!急忙站起,口称:‘万岁,草民接驾来迟,望祈主公恕罪。’”
“匡胤闻言,大吃一惊:‘先生你莫非有疯癫之症?’”
“广义言道:‘我主不必惊慌,看我主双眉带煞,二目有神,左肩头有一朱砂痣,后必有九五之尊。’”
“匡胤闻言,心中暗想:‘我左肩头有朱砂痣,他人怎能知晓?莫非到后来果应他言。’”
赵匡胤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相比较于其他的历史人物。
并没有太多文学故事写他,以至于他的名声并没有前面那几位来的响亮。
因为,众人一听林清风提他,也是不不由得认真倾听。
对此,林清风心里无疑是高兴的。
还是那句话,相声不需要有教育意义。
它只是个玩意儿。
只是逗人一乐的玩意儿罢了。
只不过那些贯口和那些从前的掌故,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一种新奇。
而或许,就因为这一份新奇。
就能够让他们对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重新去阅读那些古书,去了解那些礼仪。
这样的潜移默化,相比较于两个人站在台上,扯着你的耳朵告诉你你应该如何如何做。
要好多了。
台上林清风贯口依旧在继续:
“匡胤走出卦棚。向众人道:‘列位听真,此人乃江湖人,江湖口,江湖术士,不过奉承而已。’说完上马,奔他方而去。”
“到后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果将广义宣进宫去,封为护国军师,执掌三军司令。”
“到后来,湖北韩龙进来他妹韩素梅,太-祖酒醉桃花宫,带酒斩三弟,醒酒免去苗先生。”
“广义去后,太-祖后悔,说出:‘可惜我那先生,他乃洒金桥旁卖卦之一江湖人也。’”
林清风扭头看于谦:“苗广义,江湖人,你,比得了吗?”
于谦摇头:“比不了,比不了。”
林清风便又要张口问他雨打浮萍万点坑的事儿。
于谦这回学乖了,没给他开口的机会。
忙自己继续:
“您别跟我计较,别跟我计较,跟我这样的糊涂人计较什么呢?”
他话一说完,眼见林清风眼神又一亮。
于谦便心知坏了。
果然,林清风眉一扬:“糊涂人?你比不了。”
于谦认命叹了口气:“哦?”
林清风果然就眉飞色舞:
“那也是一位古人啊,我说说,你听听。”
“在想当初,元顺帝无道,普天下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为防苍生造反,大丞相陀陀定下一计。”
“开武举,引诱各路英雄到京都夺取状元印 ,使其自相残杀,再一网打尽。”
“在武科场中,有一员好汉,安徽怀远人氏,世代务农,出身贫寒。”
“自幼习武,相貌奇伟,猿臂善射,勇力绝人。”
“他就是打虎将军常遇春,比武打雷,连胜数人勇夺武状元。”
“陀陀赐毒酒与常,被英雄识破,遂大反武科场。”
“摔死金头王,撞死银头王,枪挑铜头王,鞭打铁头王,二十七座连营一马踏为灰烬。”
元代的历史,对于大家来说,比之宋朝要更陌生些。
但常遇春这个名字,却引起了几分轰动。
无它,这名字,在金庸老先生的《倚天屠龙记》里头有出场。
甚至他还算一个重要配角,为了明教立下汗马功劳,最后推翻了当政的草原民族。
似乎按照倚天屠龙记的发展,后来建立明朝的朱元璋,也是明教的教众。
甚至明朝这个朝代的名字,起源就是明教。
果不其然,只听林清风朗声继续:
“众豪杰逃出京城,扯旗造反,常遇春扶保西吴贤王朱元璋。”
“挥义军,兵奔京城,一路上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斩关夺寨,势如破竹。”
“此时节,能与朱元璋抗衡者,惟有姑苏王张士诚,北汉王陈友谅,三方成鼎足之势。”
“张士诚与陈友谅为结盟好,定下儿女之亲,姑苏大殿下张仁过江认亲之时,为刘伯温所获。”
“暗中定下一计,命金陵名将巧嘴华云龙乔装改扮为姑苏殿下,过江认亲。”
“华云龙来至九江,陈友谅满心欢喜,不料想,旁边惊动一人。”
“此人年近六旬,须发银条,根根露肉,条条透风,两道剑眉直插入鬓,一双俊眼,皂白分明。”
“头戴帅盔,朱樱乱颤,内穿软甲,外罩大红袄,上绣蟒翻身龙探爪,海水江牙。”
“左肋下挎着一口青锋宝剑,真是不怒自威。此人乃九江大元帅,老将军张定边。”
“张定边看破其中有诈,几次进言,陈友谅充耳不闻,反道老将军审时不清,辨事不明,泄私愤,官报私仇,真乃一糊涂人也。”
这段贯口很长,到这里才算是介绍完了主要人物。
要知道有人甚至一开始猛一听,以为糊涂人说的是常遇春。
谁知道那只是前情提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