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国子监小食堂 > 甜豆花

甜豆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食堂内, 薛恒与田肃在许平的调解之下,不再纠缠于豆腐脑哪种口味更佳,各自气鼓鼓地坐下。两人的目光只要一对上, 立马狠狠将头转到相对方向, 仿佛彼此是八百辈子的仇敌。

    见他俩行为举止这般幼稚, 许平长叹一声, 摇了摇头。

    他的视线无意识地扫到食堂大门处, 瞧见了三四位监生手里抓着煎饼快步往外走, 不禁顿住。

    许平倏地转头, 语气急促:“安远兄, 你今日不给令尊买煎饼?”

    薛恒怒气上头, 正在暗自搜刮能驳回田肃的话,冷不丁听了许平这一问, 先是一愣, 随后恍然大悟。

    对啊!他就说自己忘了什么事。

    薛恒扫了一眼外头天色,猛地起身:“糟了!这肯定过了卯正,我得去买煎饼了!”

    他端着自己的那份豆腐脑, 狂奔至卖煎饼的桌案前, 快声与算账的杂役说了所需, 然后被引至小摊前领煎饼。

    薛恒左手端碗、右手执勺, 大口吃着细嫩美味、豆香动人的豆腐脑, 一边抽空催促:“师傅,弄快些!”

    一等庖厨递出杂粮煎饼,薛恒迫不及待地薅过油纸包就走,路过食堂门口时, 还不忘将手里的空碗放到木盆里, 随后大步跨出食堂大门, 狂奔而去。

    正值冬日,天色亮得愈发迟了。

    薛恒本着对国子监内各处的熟悉,以及前方零星几位监生提着的灯笼,索性不管不顾地撒开脚丫子跑向偏门,心下还不停庆幸。

    国子监内监规众多,最看重监生举止是否端正。

    幸亏今日是朝参日,七品及以上的官员都得乖乖去上朝。再者时辰还早,录事和其余博士、助教们都还没来国子监,否则他极有可能会被逮个正着、送去受罚。

    薛恒一路奔至偏门,气喘吁吁地从数辆马车中寻到自家的,然后不停歇地跑过去,举起手中的杂粮煎饼。

    “阿耶,煎饼!”

    在车内焦急等待的薛父听见熟悉的嗓音,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都等不及仆役去取,自个儿从车窗探出小半个身子:“小兔崽子,这儿呢!”

    薛恒连忙将杂粮煎饼递过去。

    薛父一把抓过,狠狠瞪了一眼薛恒:“明早再跟你算账!”

    说罢,他连声催促马夫驾车离开。

    马车一路出了务本坊坊门,沿着街道直往建福门而去。

    车内的薛父匆匆拆了油纸包,狼吞虎咽地吃着杂粮煎饼,心中怒骂不休。

    今日若不是他提早一刻出门,来了国子监偏门处候着,只怕要么空着肚子上朝,要么就是迟到了被扣一月俸禄!

    糟心的三郎,拿了他小半的私房钱,还不认真办事。

    真是……忒不靠谱!

    待到马车到了建福门外,薛父丢开还剩下一小半的煎饼,飞快用车上备着的温水漱口,又含了口檀,随后抓着笏板往宫门口赶去。

    除了薛父以外,还有数位大臣也是这般略有些狼狈的模样,下了马车就疾步奔向宫门。

    他们在宫门处排成长队,彼此互相看了一眼,眼中俱都流露着尴尬,纷纷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各自移开视线。

    自从圣人将早朝时辰推迟两刻之后,若非雨雪天,所有官员会提前一刻出现在宫门口。因而,今日这番热闹景象立马引起了一众官员的注意,纷纷侧目。

    不远处站着的叶怀信等人,自然也注意到了后头的动静。

    其中一位官员扫了薛父等人一眼,犹疑道:“这些同僚似乎都是每日去买百味……”

    他话未说完,就被身边另一位官员用胳膊肘悄悄顶了一下。

    方才开口的官员立马意识到自个儿言语中的不妥之处,飞快觑了一眼叶怀信的面色。

    第一眼瞧上去,叶怀信依旧是那副喜怒不辨的神情,仿佛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而当细细再看,就能发觉他的眉心微微皱起,唇角也压低几分,显露出他心中的不愉。

    见此,叶怀信周围的官员们当即低眉敛目,只当自己是聋子和哑巴。

    叶怀信眯了眯眼睛,对这幅热闹场景没有多说一个字,只漠然站正。

    而薛父前后的数位官员,无一不在尽力平复呼吸。其中大多数人都没来得及吃完一份煎饼,肚中半饱不饱的,总觉得有些不舒坦。

    此时此刻,他们回味着杂粮煎饼的滋味,心中陡然生出一个模糊的想法——

    如果他们官衙的食堂或是待漏院旁边,也有百味食肆就好了……

    这些官员刚刚放纵思绪飘远一瞬,在瞧见不远处叶怀信、田尚书等人的后脑勺后,当即心中一凛。

    罢了,有这些相公们在,百味食肆是决计不可能出现在各处官衙里的。

    冷风飕飕,薛父等人穿着厚实衣衫,浑身上下都很暖和,但心中却感受到了几分凄凉。

    唉!

    终究只能指望家中那些不靠谱的少年郎啊!

    -

    食堂里,孟桑送走一众去上早课的少年郎君,自个儿独自做了一碗咸口的豆腐脑,舒舒服服地开吃。

    食堂供应的咸口豆腐脑中,应当淋一层特制的浇头。刚刚孟桑去给自己舀豆腐脑时,装浇头的盆里已经见底,须得细细搜刮一下才能再匀出半勺。

    见此,孟桑索性端着豆腐脑的碗,去旁边百味食肆的摊位舀了一勺胡辣汤,再添些芫荽碎和辣椒油,这样吃着亦觉得滋味很不错。

    原本一大块一大块盛在碗中的豆腐脑,被孟桑用勺挖出个空缺。那白花花的一小块豆腐脑颤颤巍巍地停在勺子上,身上挂着褐色胡辣汤和红通通的辣油,顶部还粘着零散几片芫荽叶子。

    孟桑笑了:“呵,这模样还怪惹人怜惜的。”

    话音落下,她没有半分犹豫,直接将它一口吞了,半合上眼睛品尝。

    那豆腐脑在口中滑动,嫩得惊人,无须多加咀嚼,稍微抿一抿、压一压,就乖顺地裂成几块。之后都不必费劲吞咽,它们就如水一般从喉咙口滑下。

    豆香浓郁的豆腐脑,配上闻着呛鼻、喝着暖胃的胡辣汤,以及辣香十足的红油,堪称最绝妙的组合。

    孟桑呼出一口热气,遗憾地叹气:“唉,豆腐脑只有咸甜之争,未免太局限啦!咱们辣口的豆腐脑,那也是有一战之力的嘛……”

    陪坐一旁的阿兰,则在仔细吃着浇了糖浆的甜口豆腐脑。

    熬制的糖浆,配上细嫩的豆腐脑,甜蜜滋味得动人心神。在阿兰眼中,真是比什么糖水、甜品都要好吃。

    周围其余食堂杂役与庖厨,几乎也都是人手一碗豆腐脑。而百味食肆的人,手中只有煎饼与胡辣汤。

    孟桑回忆了一番豆腐脑的余量,索性自己给徐叔贴了些银钱,将剩下的豆腐脑都取来,分给了百味食肆的仆役、庖厨们。

    嗐,就当做是员工福利罢!

    左右她如今手头宽裕,并不缺这些银钱。与其死死卡在手里,还不如拿出来买些吃食,与众人一并分享美食所带来的欢愉。

    看着大家喜笑颜开地用着各色吃食,孟桑自个儿也很开心,继续用着她那一碗辣口豆腐脑,暗自总结起近期所得。

    现下,无论是食堂还是百味食肆,都已经步入正轨;五名徒弟各有长进,选了他们自己想走的路;阿柏如今被她养得很好,小身板不再那么瘦弱,性子也活泼许多;至于耶娘那边……

    孟桑顿住,眼中笑意黯淡了一些。

    前几日,昭宁长公主派出去的人手传回来一些消息,说是她家耶娘确实离开了边陲小镇,入了大漠,且近几月并未再得他们的音讯。这些派出去的人,之后会分批去往大漠各个方向,寻找孟氏夫妇的踪迹。

    阿耶和阿娘是在三月初出的事,而今已是十月末,中间相隔近七月……

    虽说是尽人事听天命,并且也晓得鲜少有人能在沙暴中存活下来,但她依旧有些不甘心,内心深处依旧怀揣着希望。

    阿耶、阿娘,再过两月就是春节了啊……

    孟桑幽幽叹了口气,再抬眸时,眼中黯然已被掩去,恢复了外人眼中笑吟吟的模样。

    她吃了几口热乎的豆腐脑,也不知为何,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疑问。

    对了,昨日她去看百味食肆的庖厨切豆腐时,阿柏和谢青章究竟说什么了呀?

    为什么她回来后,阿柏的眼神莫名有些……复杂?

    可谢青章仍如往日一般的温和,瞧着没什么异样呀!

    孟桑想了好一会儿,也没想通其中究竟,最终索性将这个疑惑抛到脑后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孟桑依旧是按部就班地过着,或是操心食堂与百味食肆的吃食,为它们各自替换新菜品,或是教徒弟们手艺,盯着他们做菜,又或者备下可口暮食,等着阿柏与谢青章一道来用……

    待到了十月二十五日,阿兰去徐监丞那儿领了本月应得的工钱,收拾了一些细软,欲要按着原定的计划回家一趟。

    临行前,阿兰特意来食堂,与孟桑约好明日回来的时辰。

    向来沉稳的阿兰,一想到往后的日子,她的眉眼间便染上了笑意,双眸之中尽是对未来的向往与期待。

    孟桑当时见她这副模样,也忍不住弯起唇角,笑着送她离去,恨不得快些到第二日。

    然而到了第二日师徒俩约好的时辰,阿兰却没回来。

    -

    午时四刻。

    孟桑坐在离中央灶台最近的一张桌案,不停探看着食堂大门外,心中没来由地生出些不安。

    不一会儿,柱子的身影从院门口出现,飞奔至孟桑跟前,大口喘着气。

    孟桑蹙眉问:“还没来?”

    柱子狠狠摇头,尽力平复呼吸:“没,没看见!”

    闻言,孟桑搁在桌案上的右手,不停敲击着桌面,越敲越快,越敲越重。

    柱子略有些焦急地左右走动,最后冲到孟桑跟前:“要不徒弟再去门口瞧一瞧吧?万一已经回来了呢?”

    话音未落,敲击声倏地停了。

    孟桑沉声道:“不,我亲自去阿兰家中看看。”

    她右手撑了一下桌面,借力站起身,毫不迟疑地冲到后厨找魏询。

    听到孟桑所问,魏询愣了一瞬,下意识重复了一遍:“阿兰家在何处?”

    孟桑点头,示意魏询来到偏僻处,快速说道:“阿兰一向做事稳妥,几乎不会出什么乱子。往常,只要是约好的时辰,她都会提前一刻赴约,从未迟来。”

    “昨日我俩说定,今日她会在午时左右回到国子监。然而眼下已经午时四刻,仍不见她来。”

    孟桑语气凝重:“阿兰可能出事了。”

    “她是我的大徒弟,也是唯一的女徒弟。不管阿兰究竟是真的出事,还是被耽搁,我都得亲自去瞧一瞧,方才安心。”

    魏询能听懂孟桑言语里的坚决,点头道:“我只晓得她住在昌乐坊,具体是在坊内何处,恐怕你得去问徐监丞。”

    孟桑点头,扭头就走,丢下一句:“今日食堂这边算我缺了一日,辛苦魏叔照看一下。”

    尾音落下时,孟桑人已经出了小门。

    她离开食堂后,直奔廨房所在小院,轻车熟路地来到徐监丞所在屋子,言简意赅地道明来意。

    徐监丞一听,倒也没推脱,立马寻出阿兰的契书,将她家所在的具体住址告知孟桑。

    孟桑将其牢牢记下,谢过徐监丞后,直奔对面谢青章所在的屋舍,在门口唤了一声:“谢司业可在?”

    屋内传来细微动静,没几息工夫,谢青章从内里拉开门,面上带着些微讶异:“怎得这个时辰来寻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孟桑点头,将阿兰的事又简要说了一遍,末了,开门见山道:“我来不及再去东市骡马行租马,想先借你的一用。”

    闻言,谢青章没有犹豫,扯下玉佩递给孟桑:“你拿着此物去马厩寻杜昉,他晓得怎么做。”

    “好,回来再谢过你。”孟桑没有多言,接过玉佩,转身就走。

    被她甩在身后的谢青章并不觉被冒犯,目送孟桑的背影消失在屋舍转角,方才回到桌案前,继续处理公务。

    另一头,孟桑一路疾走,进了马厩所在的大院子后,环视里头一圈,眼尖地寻到了杜昉。

    她跑过去,出示手中玉佩:“我要借你家郎君的马儿一用。”

    见了玉佩,杜昉先是一怔,然后二话不说,从马厩里牵出两匹马儿来。其中一匹乌云踏雪的漂亮马儿,正是孟桑曾见过的。

    也不晓得这马儿是不是记住了孟桑,甩了下马尾巴,很自觉地朝她所在走了两步。

    “阿郎令我护好孟小娘子,”杜昉将踏雪的缰绳递给孟桑,“我与您一道去,咱们路上再说。”

    闻言,孟桑怔了一瞬,心中闪过疑惑,但没有立即问出来。

    她果断地点头:“走!”

    出了国子监,两人翻身上马,一路往昌乐坊而去。

    路上,孟桑将阿兰的事告知杜昉,最后才问了一句:“你与谢青章未曾见面,如何得了护我周全的命令?”

    “莫非,”孟桑话语一顿,似有所悟,“是因着那块玉佩?”

    杜昉的声音穿过寒风而来:“确实是因着玉佩!阿郎身上的物件很多,每一样都能当成信物,但意义不同。”

    “那玉佩是阿郎周岁那日抓到的物件,随身携带二十余年。以此为信物,便是让我不惜一切代价护好拿着信物的人!”

    风中,杜昉的声音有些破碎,但大部分都能听清。

    孟桑单手拽着缰绳,留意着前方的人和马车,另一只搭在腿边的手静悄悄地探入怀中。

    杜昉解释完了其中缘由,而孟桑听罢,默默地摩挲着玉佩上的纹路,并未对此多说什么。

    接下来,两人都没有再开口,专心赶路。

    从坊门进了昌乐坊,孟桑按着徐监丞所说的地址,一边分辨方位,一边询问这个里坊的住户,最终才寻到了一处屋舍。

    那屋子外墙是用黄土夯实的,院门灰扑扑的,瞧着有些破败,与宣阳坊、务本坊的屋舍都不一样。

    然而,这才是大多数长安百姓住的屋舍。

    偌大的长安,抛开北边的皇城不谈,共有一百多个里坊。住在东边的身份贵重,住在西边的身家丰厚,而南边的大多里坊不仅住户少,环境也十分差,屋舍低矮破旧,一眼望去寻不着半分绿意。

    孟桑与杜昉神色不变,翻身下马。

    杜昉牵着马,自觉上前叫门。

    喊了好几声,里头才有生出些动静,传出一道中年女人的嗓音。

    “谁啊?”屋门被从内拉开,露出一位肤色蜡黄、塌鼻梁的中年妇人。

    她一开门,先瞧见的是身着缺胯袍、身形高大的杜昉,立马露出讨好的笑来,语气谄媚:“郎君,大郎输了的银钱,都已经送去……”

    说着,中年妇人扫见一旁身着胡服的孟桑,口中的话突然顿住,笑意收敛许多,站直了身子:“你们不是赌坊的人?”

    闻言,杜昉与孟桑对视一眼,面上没有表露异样。

    杜昉道明来意:“我们来寻冯小娘子。”

    “来寻阿兰?”中年妇人脸上笑意全无,用一种复杂的视线将孟桑从头扫脚扫了几遍,嗓音尖利,“你就是我女儿拜的什么师父?姓孟?”

    孟桑往前走了一步,缓声道:“不错,我是……”

    话没说完,就被冯母直接打断:“还以为是什么久经庖厨的厨娘,原来不过是个脸都没张开的小娘子。”

    “不到三个月,就将我家阿兰教唆成了白眼狼……”

    冯母幽幽看了孟桑一眼,随后毫不留情地退回去,将门重重合上:“我没这个女儿,你们也不必再来!”

    破旧屋门合上时,震落细细一片灰尘。

    见此,孟桑心中的鼓敲得更急了,越发心慌。

    她将缰绳扔给杜昉,快步上前,一边拍门,一边喊:“阿兰昨日归家,约好今日回国子监,如何就不见了?”

    “阿兰究竟去哪儿了!”

    拍了没几下,屋门再被从里拉开。

    这时,站在里头的不仅是冯母,还有一男一女,应当是阿兰的兄长和嫂子。

    冯大郎眼下泛着青黑,满面油光,眯着眼说话的样子,让人看了感到很不适。

    “你就是阿兰拜的师父,那什么孟厨娘啊!”

    他呵呵笑了两声,看孟桑的眼神像是在看金山银山,眼底俱是贪婪:“想要晓得阿兰的下落?成啊,写二十道食方子出来,我就把阿兰的下落告诉你!”

    孟桑眯了下眼,立即反问:“当真?”

    闻言,冯大郎有些浑浊的眼珠子一转,咧开嘴角:“不,我改了,三十道!三十道就告诉你阿兰的下落!”

    站在孟桑身后的杜昉没忍住,欲要站出来,却被前者挥手拦住。

    孟桑扫了一眼贪得无厌的冯大郎,忽而冷笑一声。

    就在那一瞬间!

    她反手朝后,准确无误地拔出杜昉腰侧的佩刀,用力朝斜上方一挥,将将把冯大郎卡死在门边,使之动弹不得。

    看着眼前透着寒光的刀身,感受到锋利的刀刃贴在自己脖子边,冯大郎沉重的呼吸声都顿住了。只觉得那刀刃只要再靠近一瞬,就能割破他颈边皮肤,要了他的命。

    孟桑冷声道:“说!阿兰在哪儿!”

    冯大郎嗓音颤抖,说不出完整的一句话来:“你你……你……!”

    他的身后,冯母见到孟桑拔刀,已是忍不住瘫坐在地上,而阿兰的嫂子孙氏惊了一瞬后,强撑着胆子,厉声呵斥。

    “光天化日,你是要杀人吗!”

    “坊内可是有武侯在的!”

    孟桑冷眼望过去,锐利目光中尽是风雪,骇人的气势朝着孙氏压过去,一字一顿。

    “我只问最后一遍,阿兰究竟被你们弄去哪儿了!”

    孙氏两颊的肉忍不住在抖,却仍撑着一口气,颤声道:“给我们二十道……不,十道食方子,我就告诉你!”

    说话时,她的视线不断往屋内街道上瞟,好似在等什么人来。

    待见到街尾出现了两名身着武侯服饰的男子后,孙氏仿佛一瞬间底子足了起来,扯着嗓子喊:“杀人啦!有人持利器要杀我夫君!”

    这动静一传出,街尾的武侯立马朝此处奔来。

    而孟桑却一点都不慌乱,略一偏头:“杜侍从。”

    “喏!”杜昉会意,转身朝向快速靠近此处的两名武侯,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

    那两名武侯原本见了此处有事儿发生,纷纷横眉怒目地飞奔而来。临到了跟前,他们看清杜昉手里的令牌后,不约而同地打了个哆嗦。

    两名武侯冲着杜昉和孟桑叉手行了一礼,好似看不见冯大郎脖子上的利刃一般,目不斜视地离开。

    见此,孙氏眼中浮现浓浓的不敢置信,指向孟桑的手不停在抖。

    孟桑微微抬起下巴,望向惊惧不已的冯大郎,手下微微用力,似是要往前捅。

    这一动,冯大郎内心中的恐惧被无限放大,死死闭上眼。

    “在,在平康坊!”

    “阿兰在平康坊北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