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拜访
“你说,郑夫子的朋友愿意指点窈娘?”李柔娘瞪大眼睛。
收拾完毕的应家饭馆里,应宝珍同胡氏和李柔娘说了应窈要向郑夫子的朋友拜师的事情。
她没有说高行俭的身份只说他是从京都来的夫子,觉得应窈合眼缘,愿意指点一二。
胡氏却有些忧心忡忡:“窈娘毕竟才九岁,哪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
她叹口气:“我原也不想过问这些,可总有些爱嚼舌根的,明里暗里讲些坏话给我听。”
她们家里最近顺风顺水,旁人难免眼红。可饭馆里的菜式又无从指摘,只能从应宝珍同周冕退亲,又惹恼了秦夫子,把应窈送去隔壁镇上的书塾这件事上嘲讽一二。
街坊邻居纵然淳朴,但谣言传得也快,不知怎的应宝珍当面同周冕退亲,就成了周家嫌弃她们是粗俗商贩,上不得台面。
应宝珍不在乎这些,左右也是闲话,由他们说去。
可胡氏性子急,听着平日里与她不对付的姑婆姨娘借此讽刺她,笑她女儿眼高手低,想攀上读书人作女婿却被人退亲,如今可找不到好人家了。
还说她们大费周章送应窈这个小丫头去隔壁镇子上的书塾干什么,劳心劳力,又不一定讨好。
她气不过,当场同她们理论。义正言辞说是她们家退的亲,看不上眼周家,让她们少嚼舌根。
可双拳难敌四手,纵然胡氏牙尖嘴利,也说不过那些一心嘲讽她们家的人。
李柔娘有些拿不准,只好看向应宝珍。
胡氏同她们理论完之后气冲冲回家,她和应宝珍也是知晓的。
应宝珍却不在乎姑婆姨娘的看法,只道:“阿娘,他们只不过是眼馋我们家饭馆赚得多罢了。不管我们是主动退亲,还是被退亲,总免不了一顿闲话的。”
“既然他们左右要讲闲话,我们不理会便是。”
应宝珍这般安慰胡氏和李柔娘。
反正闲话也说不到她面前来,过段日子她还思忖着搬去定州,管这些街坊邻居想什么。
“可是,”李柔娘也叹息:“指指点点我们就算了,可是珍娘你毕竟还未出阁,得爱惜女儿家名声。”
应宝珍想起青州城的儿女约莫十七八岁便要定亲,过上一两年便可完婚,不禁嘴角抽搐。
而原身去年便和周冕定亲,本打算满两年便成婚,遇上事情一搅和胡氏才推拒了婚事。
可应宝珍还不想这么早就成亲啊,还是和婚前没见过几次的陌生人,忙道:“阿娘,家里还需要我,我不能那么早成亲啊。”
盲婚哑嫁还是算了,更何况她的当务之急是完成系统的任务。
胡氏以为她是听了旁人的闲话才这么想,恼怒道:“前些日子我去王姨娘那里,想请她问问那家有称心的少年郎,没成想她同我说,实在找不着合适的,你们听听这是什么话!”
她一时气恼,在饭馆里走来走去:“我本瞧着纪家的小儿子不错,是个知冷知热的,又读过几年书,想请她美言几句,怎知晓她还嫌弃起我们家来了。”
王姨娘是镇上的媒人,专替人牵线搭桥,胡氏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在那里碰一鼻子灰。
应宝珍撇撇嘴,她可没见过什么纪家的小儿子,看了一眼旁边的应窈,飞快收拾东西:“阿娘,嫂子,我先送窈娘去拜访高夫子了。”
她揣起晨起时做好的金团和百花糕,匆匆道别:“我先走了啊,等会回来。”
应窈收到她的眼神,乖乖背起李柔娘给她缝的改良小书包跟着应宝珍跑出门。
“回来,”胡氏反应过来,追着她们往外跑:“和你正经说事情呢!”
“等我回来再谈。”应宝珍跑得飞快,独流胡氏在门口长吁短叹。
应宝珍拉着应窈,觉得跑得够远了才停下来。
她平复呼吸,给气喘吁吁的应窈顺了顺气:“走罢走罢,我们去拜访高夫子他们。”
应窈点点头,眼珠子转了转:“姑姑,你不想成亲吗?”
应宝珍肃容,偏过头看她,应窈眨巴眨巴眼睛,一脸无辜地看着她。
她一时间竟然分辨不出让她惊讶的是应窈私底下叫她姑姑,还是她关心自己的婚姻。
“我为何会想成亲?”应宝珍挑了挑眉。
应窈看着她的脸色,磕磕巴巴:“因为,姑姑之前很喜欢周冕,成日里说着要同他成亲。”
应宝珍扯出一个笑:“周冕他都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年少无知,现在提他做甚。”
她会想起原身对周冕的痴恋,包括催着胡氏和阿爹到周家说亲,还在周冕提出要应家饭馆做嫁妆之后和胡氏撒娇卖痴,略显尴尬。
“哦。”应窈慢吞吞说着一个字,看起来却不太相信她的话。
应宝珍干脆把事情抛到脑后:“不说了,现下你去拜访高夫子,给他留个好印象才是正理。”
她嘱咐道:“高夫子是本朝四大儒之一,如今仕途不得意,你千万不要提及他在京都做官时的经历,徒生烦扰。”
应窈被她转移注意力:“我自然不会提。”
她前世被据在宋家后宅未得自由,自然也不知晓关于高行俭的事情,昨日里被郑夫子耳提面命一番,略有了解。
应宝珍道:“我做了些山楂馅的金团和雪蒸糕,亦是京都口味,等到了那里便给郑夫子和高夫子送去,表表心意。”
应窈应了一声,觉得高夫子也许会喜欢应宝珍的手艺。
应宝珍套了驴车,往隔壁镇子走去。
应窈规矩坐在车上,摊开郑夫子给的诗集念诵。
她向来勤奋,不肯放过一丝空闲时间。书塾里年纪最大,最懂事的弟子也没有她用功。
郑夫子是授业恩师,她对他有孺慕之情,对于郑夫子让她拜高行俭为师,自然也是接受的。
虽然她才见高夫子几面,却敏锐地察觉出这位夫子性情很好,亦是有真才实学之辈。
应窈打定主意想走科考入仕之路,考取功名当女官。家中愿意供她念书塾,她得好好把握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