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铺子
接下来几天谢文福一家都是在镇上陪着几位老人,而年轻的一辈就开始在浮云镇闲逛了。
谢青山兄弟俩呆了几天,就回学院里读书了,只是每天都会回来镇上的房子住。
这一天,谢凉衣正和王氏陪着三个祖母在花园子里晒太阳赏花,就听到下人来禀报,说是程家夫人来访。
“哪个程夫人?”
祖母李老太太看了看王氏,见她摇头表示不知道,又看向下人问道。
“禀老夫人,是知县大人的女眷。”
“知县夫人?请到花园来吧。”
祖母李老太太笑着看向两个嫂子,“应该是来见你们的。柳氏他们去上香了,要不然就让她们接待了。”
至于王氏李老太太也不指望了,她倒是没有嫌弃王氏的出身,可是多少还是有些失望的。
就算她们这这一房已经是商户了,可是家族也是不容小觑的,接触的人身份也是不一样的。
可是王氏这样拿不出手的样子,她能怎么办?
好在,王氏的孩子个个倒是都是不错的,多少也有些安慰。
“我们都是老婆子,有啥好看的,这个程氏莫非还有什么来历不成?”
大伯祖母笑着摇头,看着二弟妹有些疑惑。
二伯祖母也是摇头,“不知,人来了就知道了。”
说话的功夫,程夫人就被人带了过来。
一个很是面善的夫人,穿戴很是讲究,见到三位老夫人就是笑着行礼问好,看出了她们眼中的疑惑之色,就很聪明的自报家门。
“老夫人可能不知道,晚辈长姐就是柳家三房的儿媳妇。即是知道了长辈到来,我们家老爷就让晚辈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的。”
程夫人笑容很是恭敬,态度更是诚恳,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耐着性子慢慢解释。
“原来是老大娘家的亲戚?快坐下吧,柳氏跟着她的两个弟妹去上香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既然是大房的亲戚,也就由着大伯祖母发话了。
“原来如此,那还真是晚辈来的不巧了,打扰到了老夫人们,太不应该了。”
“无妨既然来了就坐坐吧。”大伯祖母笑着让人给程夫人看座。
接下来几人就着京城聊了一会儿,程夫人最终也没有等回来柳氏她们,然后就告辞离开了。
私底下王氏悄悄的问谢凉衣,“李家不是商户吗?”
谢凉衣无语的看着后知后觉的王氏,“我们这一房是商户,大伯祖父和二伯父他们的儿子都是在朝当官的。”
王氏心不在焉的“哦”了一声,就又发起呆来。
知道因为这几天的见识让王氏受到了不小的震撼,不说她了就是谢凉衣也是一样的。
前世不管是小说上还是电视上,都知道大家族里讲究的不少,可是真正的体会到了,就感觉说不出的拘束感。
好在也只是暂时的,他们一家并不准备回去,要不然习惯了乡野村夫的自由无拘束,哪里能在大宅院里生活的。
谢文福这几天一直跟在三个祖父身边,随着他们见了很多人,接触了很多事,看着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变化。
随着一起的谢青山兄弟俩也是有了变化,这应该就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了!
周围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吸收那些好的行为举止,说话方式,加强自身的提高,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
也许没发现,也许发现了却还是想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素质,让自己变得更好。
至于谢凉衣,虽然是个稚嫩的外表壳子,可是内里却是个成年的灵魂,不管是性格,行事都已经成型了,想要改变,那是不可能的了。
不说这辈子一直在乡下生活,已经习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就说她上辈子也就是个普通人,末世后每天挣扎在死亡线上,哪里还没想那么多,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安全怎么来。
一身的行为习惯都已经养成,哪里是能轻易改变的?
所以,他们这一家子也就谢凉衣从始至终没什么变化了。
私下里李老太爷和老妻嘀咕,怎么看着谢凉衣这丫头有些犟呢?
年纪不大,心性倒是挺坚定的,让人教导规矩礼仪,虽然面上没出错,可怎么看骨子里还是原来那个样子呢?
这些谢凉衣都不知道,如果知道了她也不会放在心上的。
她现在正忙活着,怎么把祖父交到她手里的一间铺子给盘活了。
不错,当祖父听说谢凉衣有生意头脑的时候,心生补偿的祖父就给了她一间铺子,让她去玩玩看。
谢凉衣原来不知这是什么意思,后来从祖父的谈话中她猜测出了个大概。
已经习惯了南方生活的环境,北方的气候他们就有些不习惯了,早晚还是要回去南方的。
可是,他们又知道谢文福一家是不准备一起离开的,作为亏欠了三十多年的补偿。
他们李家三房最不缺的就是银子了,只是是直接给一大笔银子,还是给了他们铺子,这就是个问题了。
谢文福的能力他们也看出来了,是个守成的人,却不是个能创新的人,最适合给一笔银子安稳的过小日子了。
而谢凉衣的能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发现了,所以才有了丢给他她一间生意不景气的铺子,让她在几个月内盘活她。
本来谢凉衣是不准备接受的,虽然她爹失踪没在亲生父母身边长大,却也在谢家生活的还算不差,并没有觉得需要补偿。
只是,祖父祖母不是那样想的,总觉得亏欠了,既然补偿是在所难免的,那么谢凉衣也不会拒绝的。
所以,她要在他们离开之前让他们放心,没在他们身边他们一家子也能过好。
既然决定了谢凉衣就会用心的做好,首先她就是要来看看铺子所在的位置,大小格式如何的,弄清楚了才能计划下一步要怎么做。
跟着她一起来的是李逸,李潇和李阔三兄弟,李逸和李潇自是不必说。从小就开始接触这些东西,多少也能给她提出一些意见来。
而李阔就不一样了,李家自是以读书为主,所以在生意方面就有些钱缺了,跟着一起来是想多学些东西。
看来李家的读书人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书呆子,也知道劳逸结合,有时候实践比死读书要强。
这一天,他们四人就来到铺子里查看,之前铺子是个卖布料的,而这条街大都是卖布料,胭脂水粉的,倒是这条街的一种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