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大同思想
江州城,如今的江州城比之前更加的繁华,因为战乱,江州的地主大户都害怕被大夏劫掠掳走,纷纷举家搬迁到了江州城之中,尤其是江陵县坚守了一个多月才被攻破,给足了那些大户搬迁的时间。
如今大夏退去,但那些大户却大部分没走,因为大夏还没被赶出大魏,他们害怕大夏卷土重来。
大户和百姓的到来催生了江州城的繁华,也抬高了江州城的物价,首先就是粮价暴涨,紧接着是所有的物价都跟着涨,让江州城本地的居民叫苦不迭。
江州城内的一个普通民居内,十几个士子正在激烈的抨击着朝廷,他们对现在的大魏极为不满,因为大魏上不能赶走侵略者,下不能安抚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期间那些官僚的腐败无能更是让他们极为痛心。
江华看着这些人发牢骚,也不断的附和,这个文会本就是他特意组织的,松山出来的可不止江宁那一批,而是十几批人。
程青松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在江州发展出更多的大同社员,他们之中最厉害的江宁去了华江县,但江州城这边人更多。
只是江华这些人不如江宁厉害,在江州城大半年的时间,也只是小有名气而已,江宁的文才都比他们大。
不过江华他们并不嫉妒,文才上的比拼他们早已落败了,在松山的时候就有高下之分,他们现在拼的是谁更能办实事。
如今江华在江州城混得也不错,他不仅结交了大量的贫穷读书人,而且还要负责商号的事情,松山的资源其实挺多的,光是山货一年就能卖不少钱,以前都是被奸商给剥削了,现在他们是自己组建商号,自己来卖,收益颇丰。
“吴兄,你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为民做主的朝廷啊”
“肉食者鄙,江兄指望朝廷为民做主,还是不要想了”
“是啊,江兄,吴兄说得对,当官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那又是为何”
“诸位,我最近读书有所悟,我曾在一本书上读过,说是远古之时,本无朝廷,百姓茹毛饮血·····”
江华突然正色道,他开始讲述朝廷与统治的由来,这十几个人,他已经观察很久了,都是贫穷读书人出身,而且正是年轻热血的时候,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所以他才能透露一点实情。
“远古的朝廷竟然是这样的?”
“这当真是远古的事情?”
十几人听了江华的话,一个个极为震惊,也很是怀疑。
“这是当然,诸位应该听过····”
江华很肯定的说道,随即又开始引经据典,读书人要有理想有抱负,不是江诚率先提出的,历朝历代的读书人都有这个想法,也留下了许多著作和名言,只是不如江诚的那么清晰而已,现在松山那边就整理了许多,为江诚的理念添砖加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既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吴兄,张兄,这才是我们读书人的使命,我们读书人应当知道为何而读书····”
江华趁热打铁,又把江诚抄袭来的横渠四句给整出来了,江诚不愿意去当文抄公来获得什么,但是这四句却不得不抄。
十几个读书人听闻这四句,顿时震惊了,心中犹如狂风刮过,能让人心神俱震的那种,纷纷向江华询问这四句的来历。
“这四句话哪里来的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曾经听闻一个大贤说过,那大贤也不愿意透露姓名”
江华解释道,这是陈大同从雍都城写信给他们的内容之一,是先生亲口所说,可惜,他们不能暴露先生的身份,要不然先生绝对要震惊文坛。
·······
江州城外某个乡村,徐盛正在村里的大树下给乡民们讲故事,现在徐盛是村里私塾的夫子,不过徐盛可是没有一点读书人的酸臭味,反倒是非常的接地气,每日除了给孩童讲课之外,还要自己种地,砍柴,种菜,衣着打扮和普通农民也没有什么区别。
闲暇之时,他则是会给村民讲故事,故事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巨大的威望,村里有大小事情都会来请教他这个先生。
“徐先生,张先生他们来了”
故事刚刚讲完,就有村民提醒徐盛,有别的读书人来找他了,徐盛抬头一看,几个读书人打扮的年轻男子向村里走来。
徐盛连忙和村民告假,向几个人迎去,然后带回了自己家中,这几个人也都是松山出来的,在附近的村落里教书当夫子。
“徐盛,你们这边怎么样了,有收到朝廷的加派公文吗?”
“加派公文?还没收到,怎么了”
“那你先看看”
张大同把抄来的公文交给徐盛看,徐盛看完顿时怒气冲冲。
“大魏朝廷这是疯了,这样加派,是要官逼民反吗,这里的百姓已经够穷苦了”
“如果官府真的严格执行这点加派,恐怕还不至于官逼民反,可怕的那些官吏,从中上下其手,朝廷征走十两银子,百姓最少要被收走三十两银子,这些贪官污吏太可恨了”
“徐盛,我们不能单纯的组织农会了,一点用都没有,普通百姓再勤奋也没用,赚了多少银子都被那些地主贪官算得死死的,不剥削掉你最后一文钱,他们决不罢休”
“这····”
“这可不是我们胡说的,南华县那边的农会已经搞了半年多了,加入农会的百姓比去年的收入增长五成以上,可他们征收的数额更多,要是交完这些加派,他们依旧是一贫如洗”
“怎么会这样”
“因为朝廷是坏的,官员是坏的,他们不思进取,不制造财富,却剥削穷苦百姓的财富,我们的这些农会已经成为朝廷的走狗了,我们种再多的粮食,为百姓赚再多的粮食,也都是为贪官污吏做的,我们的血汗都白费了”
张大同愤恨的说道,他们几个是比较晚出松山的,南华县和华江县是第一批,他们已经早早的组建了农会。
农会的全称是农民互助会,加入的农民相互扶持,相互帮忙,还组织兴修水利,又包括了教导他们养殖牲畜,半年多下来,加入农会的百姓收入纷纷增长,平均也有五成以上,多的收入能增长好几倍。
可最终的结果一点用都没有,朝廷的加派一来,经手办事的确实那些地主以及官吏,他们见百姓今年多赚了钱,就上下其手,依旧是从他们手上夺走了每一文钱,百姓累死累活,到头来依旧是一贫如洗。
如今南华和华江大同士子已经极为不满了,性格也是开始激烈极端起来,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下去,他们的农会就算是搞一百年也没用。
“张大同,你想怎么做”
“不是我想怎么做,是要配合南华和华江那边的师兄,他们要抗税,我们也要策应他们”
“抗税,这不就是造反?”
“是造反又如何,先生说过,这些既得利益者是不会轻易让出手上的利益的,只有刀剑和鲜血才能让他们松手”
“可是···”
“没有可是,徐盛,这次找你来,就是通知你,如果你不加入,那你回松山吧,换一个师兄弟过来”
“张大同,这事程青松知道吗,不要坏了大计”
“别跟我提程青松,我看他是早就忘记了先生的训导,只想要当他的镇长,从没想过外面的世界也有无数的穷苦之人”
张大同怒喝道,外出的大同社士子和松山的大同社士子已经开始发生了思想上的分化,松山的大同社士子觉得要慢慢来,一点一点的渗透读书人和穷苦人,可是外面的士子却很急,因为他们看见的是太多穷苦的人。
看着这些穷人,这些士子纷纷响起了自己以前穷苦的经历,所以对这些穷苦人极为同情,慢慢的就变得激进了。
“程青松也是幸苦,哎,算了,不提他,那先生呢,先生知道吗?”
“先生不知道,先生在永州,但我们不能直接和先生联系,我们的书信要通过程青松寄给陈大同,再由陈大同寄给先生,一来一回最少两三个月,我们等不及了,等先生的指示下来,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所以我们先干再说”
“你们····”
“徐盛,你就给个痛快话,到底跟不跟我们一起干”
“我再想想”
徐盛痛苦的说道,他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也比较同意程青松的意见,大同社的实力还非常的弱,他们虽然普遍练武,可也就两三年的时间,天赋再好,武功也不高。
如果他们现在就进行抗税,很容易被官府顺藤摸瓜发现松山,那时候他们还挡得住朝廷的围剿吗,或许根本不用大军出马,江州派一队衙役配合几个青衣卫就把他们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