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到八零年代搞科研 > 第24章 省状元

第24章 省状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古记者不知道从哪得到了消息,想要采访佘小果。

    佘小果说成绩还没出来,有点早。古记者却说她先采访好,写好稿子,等到成绩出来,她第一时间发稿。

    古记者这一年来还是挺照顾佘小果的生意,汽水是成箱的拿,剁辣椒和小麻辣鱼也经常来买,还写过一个小文章,赞“李嫂子”的剁辣椒和小麻辣鱼是泠江一绝,算是帮佘小果做了个软广告。

    对于她的要求,佘小果不好拒绝。

    等到采访完,古记者写好稿拿给给佘小果看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佘小果看没写什么出格的,就没让修改。

    高考成绩出来,佘小果541分。顾校长亲自上门报喜,他激动的说,“佘小果这一次,不仅是泠江县第一名,还是全省第一名,比泠江县第二名刘娟同学高了八十多分。”

    校长说着,忍不住抹眼泪,赵老师也跟着来了,校长抹眼泪,他也跟着抹,弄得佘小果和还没来得及出门的佘玲面面相觑。

    佘玲自己没读什么书,打心里对文化人尊敬,她留了两位老师吃饭,拿了汽水招待,又去佘国兵店拿了冰棒回来,顺便还买了肉。可是等她拿了冰棒和肉回来,顾校长和赵老师却坚持要走,说是还要去给第二名刘娟报喜。佘玲硬是把冰棒强塞给他们。

    古记者时刻关注着,她上面有人,比顾校长还先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刊登了她的采访。

    采访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还记得去年泠江县的前三名吗?第三名的女孩子名叫佘小果,来自农村,一年过去,她又给我们带来了惊喜,而且是大大的惊喜。

    这篇采访有佘小果的照片,有佘小果的情况介绍,比如她进高中后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比如她跳级了,其后才是她的采访,佘小果不知道的是,古记者还采访了顾校长,采访了她的几位科任老师。

    佘小果一下子出名起来,特别是古记者提到她读书期间还做生意,泠江县城的汽水都是她的货,连带她的汽水也销得好起来,每天的销量直接翻了倍。

    古记者想得很周到,还特意送了十分报纸给佘小果,让她留做纪念或送人都行。

    而绿鹭村,因为村支书有看报纸的习惯,很轻易就看到占了大篇篇幅的佘小果的报道。

    村支书拿着报纸去了佘国荣家。一路上不免有人好奇问起,寒支书就顺口说了。

    于是,佘小果还没到家,绿鹭村就都知道佘小果考了高分。

    就有人问了,“全省第一,是不是很厉害!”

    寒支书就说了,佘小果以后不用穿草鞋了,可以天天穿皮鞋,毕业就能有正式工作,每月有粮票发有工钱拿。

    村人就羡慕了。

    佘国荣得知消息,大喜之下,把小卖部的桔子糖都拿出来撒,见者有份。水果糖最初只有县城有,要三分钱一料,渐渐镇上也有了,价格就降了,但也要一分钱一粒。

    村上的小孩子们闻讯而来,盼盼给佘国荣道恭喜,然后拿着佘国荣给的两颗粒一脸高兴地离开,回去的路上顺便催朋唤友,让他们去领糖。

    佘小果建议下,佘国荣在院子两边各建了三间房子,用来做剁辣椒和小麻辣鱼。分别为发酵室、包装室、仓库等,一下子正规起来。

    因为早有打算,他们今年的地全用来种辣椒,村里的辣椒也全收了来,甚至其它村,佘国荣每次出去卖冰棒,出去的时候,是一车兜的冰棒,回来时变成一车兜辣椒或小鱼仔。

    佘国荣家又在建房子了。

    他家自从分家后,这日子是以肉眼可见的红火。反观老佘家,佘建国的大儿子还没娶上媳妇呢,就在佘小果回来的第二天,她大伯还来找过她,说是听说有人在泠江县见到了佘玲,问她有没有看到。

    佘小果自然说没有。

    正好遇上寒可鑫来找佘小果,佘建国腆着脸上去,“可鑫,你可看到佘玲?她都出去一年了,家里人很是担心。”

    佘小果暗暗吐嘈,担心没有小姑,没钱买彩礼吧。佘小果担心寒可鑫不小心说出去了。在泠江县,寒可鑫也是见过佘玲几次的,以寒可鑫的人品,肯定不会主动去找老佘家告状,但是被人问起来,会不会说,佘小果就没有把所握了。

    寒可鑫看了眼佘小果,佘小果轻轻地摇头。

    寒可鑫说,“没看到呀!是谁看到佘玲阿姨去泠江县了,那人怎么不把她带回来?”

    佘建国正要说什么,警惕地看了看佘小果,终是说道,“就是别人,你不认识的。”

    寒可鑫想套佘建国的话,佘建国想套寒可鑫的话,最终谁也没套出话来。

    佘建国走后,寒可鑫提醒佘小果,“叫佘玲阿姨注意点,我听说佘大伯他们最近有想法亲自去泠江县。”

    还有这事,连她爸妈都不知道。佘小果谢过寒可鑫。

    寒可鑫是来找她借资料的,虽然高考已经过了,他并不松懈。

    只能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寒可鑫正如他估分的413分,比大学录取分高了一分没多久,寒可鑫的录取通知单先到了,是省城的大学。

    寒家上下很高兴,连老支书走路都带风,还摆了酒,请了远亲近邻们去吃席。

    佘小果也去了,寒可鑫告诉她,他报的建筑系,说是要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佘小果祝福他心想事成。

    寒可鑫家办酒之后,佘小果的录取通知单却迟迟没来。

    村里渐渐有了异样的声音。

    有那眼红的,就说佘小果肯定是没录取上。听说就算是成绩好,志愿没填好,照样录不上。还不如寒可鑫呢,虽然分数低点,至少他可是正经的本科。

    佘国荣每天去镇上邮局问有没有佘小果的信,邮局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一看到他就主动说,“今天没有佘小果的信,明天再来吧。”

    这种情况下,佘国荣就是卖冰棒都不安心。

    一家人说话都是小心翼翼,怕没注意让佘小果伤心。

    佘小果倒是很淡定。她知道以自己的成绩,上菁华是稳了,至于录取通知单为什么还没来,这年头通讯不便,她决定要是快开学了,还不来,她就直接打电话去菁华问一问。

    离开学只有半个月的时候,邮局的邮递员终于骑着他的绿色自行车,一路叮铃铃地送来了录取通知单。

    “佘小果,有你的信!”

    佘小果拿到信,烫金大字写就的:菁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里面写的录取为我校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系学生。

    一家子齐齐地松了一口气。

    李桂云拿出了家里的存款,“小果,这一千元你拿去,虽然听说读大学不要钱,每月还有工资,但出门在外,特别是那么远的地方,还是有点钱防身为好。”

    家里的积蓄基本用来建房了,这些钱,有卖冰棒赚的,也有卖小猪崽的。上个月,家里的母猪下了八头猪崽,前两天满月,才卖了。

    佘小果手中已经有五千元,并不想要家里的钱,“爸,妈,我有钱,这些钱你们留着吧。正好我弄到电视机的票,我们买台电视机?”

    电视机,村里只有寒家才有。每天吃完晚饭,寒家就把电视搬到院子里,附近的大人小孩子搬着小板凳去他家看电视。

    甜甜立即问,“我们家也要买电视了吗?跟寒家的一样吗?”

    盼盼虽然也想看电视,可是她知道电视贵,而且姐姐才把收音机给了她用来学英语,她怎么能再提要求。

    李桂云看向佘国荣,家里的大事,向来是佘国荣作主。

    佘国荣抽了一口烟,“买!”

    三轮车上垫了厚厚的棉被,佘国荣亲自去镇上买回了电视机。至此,佘国荣家成为绿鹭村第二个有电视机的。

    当天晚上就有离他家近的,过来看电视。

    令佘国荣和李桂云没想到的是,电视机还为他们的小卖部带来一拨拨生意,有那来看电视的,想起有什么要买的,就顺手带回去,或者来看小孩子嘴馋,想要买点零嘴。

    用盼盼的话说,至少是把每晚放映电视的电费赚回来了。

    电视机花了660元,佘国荣把剩下的300多一鼓脑儿给了佘小果。虽然佘小果一再强调她有钱,佘国荣仍是要她收下。

    佘小果只好收下。转身找曹姐弄了张洗衣机票,拿这笔钱买了个洗衣机给李桂云用。

    曹姐还给了佘小果一个名片,是她在b市的堂哥,日子过得不错,有什么为难的可以找他。

    李桂云埋怨佘小果乱花钱,脸上的笑意却忍不住,女儿心疼做妈的,她的心熨贴。

    佘玲突然跟佘小果说,“我跟你去b市。”

    佘小果已经把家里知道她在泠江县的消息告诉她,佘国兵的朋友多,也知道佘家在打听这事。

    佘小果问佘玲要不要报警,包办婚姻是违法的,佘玲却疲惫地摇头,“我想离开泠江县,不是今天才打算的,其实我考虑一段时间了,泠江县城小,虽然我已经尽量离师傅远些开店,多少还是会影响她的生意。”

    “而且,你给我的那些图样,在泠江县很受欢迎,我相信去了b市,也会有人喜欢的。我想趁着年轻,去大城闹闯一闯,万一不行,再回泠江。”

    既然她已经决定好,佘小果就没有多劝,只是道:“小姑,我要先去趟广市,进些衣服去b市摆地摊,再去b市,小姑你要不等我在b市安顿下来,再过去?”

    佘玲并不想多呆,怕节外生枝,她说,“我跟你一起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